《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2020-08-04 四味毒叔

原創:四味毒叔

1895年前後,日本文壇曾一度流行「觀念小說」,代表作家是川上眉山和泉鏡花。

他們主觀先行、批判現實,將思想注入作品,認定人的悲劇來自社會,期望寫出人生深處的真相。他們的作品屬於主題先行小說或「主觀小說」。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與這一流派類比,我一廂情願地將《妙先生》這部動畫作品稱之為「觀念動畫」,但這部動畫電影並沒有完全得到闡釋觀念的精髓,還重複著此類作品「思想大於形象」的問題,同時染上了「形式大於內容」的不良嗜好。


《妙先生》設定了一個架空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了矛盾和問題,總結起來就是人性墮落、道德崩壞。人性墮落只為利益往來,道德崩壞已然不分善惡。


造成這種面貌的原因之一就是「彼岸花」的存在,在很多武俠小說和動畫片中也用其原名「曼珠沙華」和「曼陀羅華」,這種花常常跟奈何橋、忘川河、孟婆湯、三生石等意向並列出現,在《尋龍訣》裡是「接引之花」,可以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在《妙先生》中彼岸花有未成熟的紅色和成熟的金色兩種,在電影中雖未言明,也基本對應著善惡。這對應著現實中的兩種花色,紅色的曼珠沙華代表地獄的召喚,白色的彼岸花代表天堂的來信。不過影片中將白色替換為了金色。


金色的彼岸花會寄宿在善良的人體內,但這會勾起周圍人的貪慾和惡念,因為傳說「吞下了彼岸花就可以實現所有願望」,所以人們爭相搶奪。心存惡念的人吞食了彼岸花就會變成肥胖的鴨子。由此,世界失去了平衡。


關於如何使世界恢復平衡、重建秩序,《妙先生》中的三位主角有著不同的選擇,尋跡者丁果被妙先生選中,他要做的是提取十二朵金色彼岸花、再拿一把崑崙劍,進入千佛窟找到世界失衡的根源,如同《大護法》中的大護法一般,帶領觀眾探尋真相。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丁果要做的就是讓善良的宿主自殺,這樣他才能提取金色彼岸花,也就是他身上的矛盾點「殺好人、救壞人」的奇怪邏輯。相比殷鳳和笑人,丁果的所作所為最終指向是找到根源。


而紅衣蒙面女俠殷鳳認為要解決現在的問題,就是殺死所有善良的人,也就是要殺死所有潛在的宿主,比如那個免費義診的醫生。只要彼岸花失去宿主,那就不會勾出其他人的惡念。


而笑人,也即故事中的趕鴨人,認為應該釋放所有的彼岸花,讓所有心存惡念的人都吞食,然後變成鴨子,那樣惡人就不復存在了。


丁果最終找到了所謂真相,打破平衡的其實是權貴階層對冰紈玉的把玩,雨霧鎮的人為了掙錢下水採集冰紈玉就染上了寒病,治療寒病就需要火蟬蛻,所以昆吾村的人就大量捕捉火蟬賣給權貴,權貴再把火蟬蛻賣給雨霧鎮的人。但是火蟬以吃彼岸花的孢子為生,被大量捕捉後導致彼岸花瘋長,從而引發了上述的失衡。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如果你看到這兒有些雲裡霧裡、莫名其妙,不要對自己產生質疑,因為《妙先生》也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在電影設定的世界中,仿佛每個村落只剩下一個善良的人了,比如孝順的孝文、愛賭的蕭篤、痴情的雲香,這三個人自殺後都被丁果提煉出了金色彼岸花。


其中蕭篤提供了一個參考,使得故事的邏輯不攻自破。他說自己逃出村子後,人們開始慢慢變好了。那故事應該變成「被尋跡者抓走的人」才能自圓其說吧,每個村子裡善良的人都被抓走,然後彼岸花無處寄宿。


當然莫名其妙的地方不止這一處,丁果出場就說已經集齊了十一朵彼岸花,而得到崑崙劍竟然就跟過家家一樣簡單,再者為什麼是十二朵、為什麼是崑崙劍,這些概念設定都沒有給出任何可信的理由、可依的細節。


這還是世界設定,人物方面同樣如此。比如殷鳳,像是從天而降的一個人物,不知道前史、不明白動機,上來就跟丁果「朝堂論辯」,到底該不該殺人、為什麼要殺好人救壞人、犧牲與選擇等,這也是我稱之為「觀念動畫」的重要原因,主題先行、概念橫飛。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此外,殷鳳的形象設計導演很是滿意,融合了川劇和書法的特點,使用的道具也是紅色油紙傘,全程戴一個面紗等等,而在影片中時而白色面紗、時而川劇變臉,形式感十足,但並不是「有意味的形式」。


而丁果和殷鳳討論的話題,繞來繞去就是「電車難題」。電車難題在倫理學領域的著名思想實驗之一,大致內容就是:


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剛好朝著這五個人駛來,並且即將碾壓到他們。這時作為扳道工人的你,可以選擇拉動扳手,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這個瘋子在另一個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


拷問你的是:你願不願意犧牲一個無辜的人去救五個無辜的人?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妙先生》中置換了一下,那就是願不願意犧牲一個善良的人去救更多邪惡的人?


僅僅作為話題探討或者議題爭辯的話,這個並沒有多深奧和晦澀,只是放在電影中如何呈現對創作者是一種考驗,很顯然把丁果和殷鳳作為奇葩說的辯手並不是明智的做法。


同樣是關於善惡、關於選擇、關於犧牲,想想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在第三幕讓一半英雄一半魔鬼的哈維登場,也讓綁匪和無辜者互換衣服,再在兩艘客輪上安裝好炸彈、一艘上是罪犯、一艘上是平民,然後讓兩艘客輪上的人選擇是否按下按鈕。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在此插播一條新聞,7月14日那位冒死開著著火的貨車駛離鬧市的司機孫剛在7月31日獲贈了一輛新車。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相比不思凡導演的《大護法》,雖然也在探討社會意識形態哲學的議題,但通過勾勒真實可信的角色、增添插科打諢的笑料、鋪墊揶揄自嘲的橋段,讓所謂的說教和思想的傳達都變得易於接受了。


所以很多奔著不思凡去看《妙先生》的人會有所落差,因為作為同時開發的作品來說,不思凡把精力放在了《大護法》,而工作室選用了李凌霄作為導演。


作為新人動畫導演在技術上、美學上確有過人之處,但思想傳達上還是有些急切和失當了。


《妙先生》主題先行,但不太行


如果你看過2014年不思凡咕咚工作室做的5集動畫短片《妙先生火澤睽之笑人傳》以及番外篇《妙先生之雁落大道》,或許會對笑人這個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不過也沒關係,5集動畫總時長大概在25分鐘,電影《妙先生》截取了其中15-20分鐘來交代笑人的前史。


出品方光線影業的總裁王長田曾說,《妙先生》這樣的動畫是一種「即便虧錢也要做的實驗」,國漫行業要感激這種勇氣和魄力,技術上的實驗,錢可以提供保障,但思想的或主題的則需要其他的來補足。

相關焦點

  • 《妙先生》不妙
    2017年,我國第一部自主分級(PG-13)的動畫片《大護法》上映,憑藉其獨樹一幟的畫風,極強的隱喻和細思極恐的解讀空間收穫眾多好評,這也讓系出同源的《妙先生》備受期待。在宣傳期,《妙先生》就主動打出「國漫暗黑系列」的標籤,還和《大護法》一樣自主分級,種種行跡都在提高觀眾對《妙先生》的期待值。 但如果抱著看第二個《大護法》的心態去看《妙先生》,你很有可能會失望。
  • 《妙先生》中的妙先生究竟是誰?
    這就是是電影《妙先生》的簡介。《妙先生》這部電影的標籤是奇幻電影,不過感覺它更多的是部表達人性的現實片子。丁果是名尋跡者,和師傅為了拯救腐朽沒落的世界及探尋彼岸花的秘密,跟隨信仰者妙先生的指引踏上了徵程。
  • 不太妙的《妙先生》:我們離成人動漫還有多遠?
    圖源網絡:《妙先生》的豆瓣評分那麼,這部不太妙的《妙先生尋跡者丁果和他的師父受到妙先生的指示,一路找尋彼岸花宿主,途中遇上了俠女殷鳳,為了找尋背後的真相,三人結伴而行,踏上了一段冒險之旅。最終,丁果三人在千佛窟底下發現了彼岸花的秘密,並與幕後大Boss展開了一場惡戰......《妙先生》探討了善惡、抉擇、人性、欲望等多個主題,看似非常深刻,但是影片想講的東西太多,主題太雜,結果就是什麼也沒講清楚。
  • 《妙先生》:是妙還是糟?
    8月初,改編自不思凡導演的同名短片作品、頂著《大護法》姊妹篇名頭的《妙先生》上映了,遺憾的是,《妙先生》卻沒有收穫《大護法》似的口碑,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是6.2分,勉強及格。其次故事主線和邏輯基本通順,故事講得很明白,整部動畫旨在突出一場&34;的人性考驗,情節不燒腦,只不過線頭較多,故事主題在一開始就拋出來,&34;,直接定下了影片的基調,像是怕你看不懂,又像是怕你看太懂。問題在於,似懂非懂怎麼會是部好影片呢?
  • 《妙先生》:是妙還是糟?
    8月初,改編自不思凡導演的同名短片作品、頂著《大護法》姊妹篇名頭的《妙先生》上映了,遺憾的是,《妙先生》卻沒有收穫《大護法》似的口碑,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是6.2分,勉強及格。首先《妙先生》的畫風,大部分色彩濃稠,變化萬千,於細節處動人,於宏大中驚豔,於平凡處用心,努力將中國水墨風發揮到了極致,打鬥畫面也較為豐富多彩,根據人物變化而變化,避免了平庸單調,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 《妙先生》先生不太妙啊
    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片名的妙先生,童聲男聲女聲老人聲精裝四合一,全片攏共以聲音的形式出場5分鐘左右,作用基本和我鋪墊世界觀一樣,沒啥卵用。這妙先生是啥?不知道。為啥男主是妙先生選中的?不知道。男主有啥特別之處?不知道。彼岸花為啥選善良的人寄生?不知道。尋跡者(我感覺有點像盜墓的)尋妙先生的嗎?
  • 妙先生 再說主題前最好先把故事講漂亮了
    國產動畫電影《妙先生》曾經定檔跨年夜,但卻在上映之前撤檔了。關於撤檔的原因有很多猜測,有說是因為同檔期精彩影片太多,為了避其鋒芒。也有說法是因為要撤回進行改動。畢竟那副撤檔的海報上「星火永不墜落,擇日終會相見。」透露著滿滿的不甘與倔強。
  • 《妙先生》:一個實驗
    當然這一切問題主創並非渾然不知,但有一點他們非常堅定,那就是《妙先生》重新定檔上映後,觀眾們會更加聚焦在作品的內容之上,尤其是《妙先生》中探討人性善惡的主題正好與這大半年全社會的討論熱點有著某種重合。「殺好人救壞人,這是什麼奇怪的道理?」在《妙先生》的預告片中,一個小孩站在漩渦中吶喊出這句話。
  • 零窗口期院線轉網絡播放,《妙先生》為什麼不太妙?
    ,而主打「殘酷現實」以及「善惡抉擇」的主題也引起了成年受眾的代入性思考。早在去年12月30日,《妙先生》的官方微博就宣布取消原定於12月31日公映的安排,取消的原因不得而知,官方也沒有對此做出解釋。或許是片方在點映階段就收到了部分觀眾觀感不佳的反饋,不得不做出撤檔的決定,以便做出修改。後面疫情來襲,影院關閉,想要重排檔期變得遙遙無期。
  • 《妙先生》這樣的作品,不虧錢就願意做
    影片呈現了不一樣的風格特質。首先,從畫風來看,《妙先生》有著更多浪漫、唯美的畫面,這和不思凡標誌性的cult風很不一樣。很多觀眾在看完影片的評論中,都有提到被雲香的那一段故事所打動,加上蘇州評彈的烘託,成了整個影片中最浪漫的部分。在易巧看來,這正是李凌霄特質的體現。
  • 《妙先生最大優點就是撤檔了》
    其後的《妙先生之雁落大道》是《妙先生》的番外篇,8分鐘的一個獨立成篇的小故事,但內容還是脫胎自《火澤睽笑人傳》。好在,我們終於等來了電影版《妙先生》。》的故事並不晦澀。《妙先生》的主題依然是陰暗和殘酷的,片方也再次打出了「建議十三歲以上觀眾觀看」的標語,但不論是最後的結局,還是主題探討的方式,《妙先生》都顯得溫和過於直白淺顯。就連謎團的解開,也沒有《大護法》的震撼感。什麼時候我們的電影能擺脫「主題表達焦慮」,也許才能迎來真正的突破。
  • 《大護法》與《妙先生》連起來看,才好
    《大護法》相比之下,《妙先生》故事像是個走馬燈,一段接著一段,完整卻不夠豐富,同樣一部電影的時間,講一個故事和講三個故事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妙先生》把自己的道理講得很直接,甚至有很多臺詞就是影片主題思想的延展。影片中,當殷鳳與丁果同行尋找第十二朵金色彼岸花時,殷鳳誇讚一路的景色「美得真不像人間」。丁果說:人間,講得好像這世界就是為了人類才存在一樣。
  • 《妙先生》真的不適合小孩子觀看嗎?
    《妙先生》故事立意很簡單, 因為好人都體內會長有彼岸花, 而彼岸花會影響周圍的人使其墮落 。所以殺好人, 救惡人, 也就是影片一以貫之的主題: 只有選擇,沒有對錯 。殺一個人救千萬人,殺還是不殺? 面對這個問題 ,男主丁果的選擇是讓好人自己去選擇 「犧牲」還是 「活著 」。
  • 《妙先生》:它不會讓人人都喜歡
    ,那時候《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等作品都還沒有出現在大銀幕,《妙先生》不管是審美、概念、演出等,都讓他覺得,這就是屬於中國動畫創作者的作品。  《妙先生》的核心主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即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電車即將朝他們駛來碾死到他們,這時候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但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那麼你是否會拉拉杆?
  • 從《大護法》到《妙先生》 中國成人動畫何去何從
    言歸正傳,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妙先生》這1.5分(比《大護法》低的豆瓣評分)丟在哪。兩部電影都在豆瓣拿到了7分以上的成績,口碑的成功背後是觀眾對於故事和主題的認可——由此,我們不難找到《妙先生》的失分項。《妙先生》延續了《大護法》的主題,在反烏託邦的基礎上加入了人性善惡和是非因果的討論,二者思想一脈相承,那麼很明顯,問題無關主題,而是出在了故事層面。
  • 《妙先生》上映 發布導演手繪海報
    導演手繪海報  復映後首批院線電影、國產成人動畫《妙先生作為國內少有的PG-13自分級動畫,《妙先生》聚焦「善惡選擇」主題,是一部有態度、有思想的成人國漫。  此番釋出的「今日上映」海報,由導演李凌霄誠意手繪完成,頗具明朗感:影片主角丁果一行人從片中場景「穿越」到現實影院,「破次元」相約觀影。從海報中可以看出,《妙先生》極為適合當下觀看。一方面,「於黑暗中尋找溫暖」的影片主題。
  • 深度解析《妙先生》背後的哲學思考
    《妙先生》作為《大護法》團隊的後繼之作,被影迷們寄予了厚望,但播出2月的評分卻不容樂觀,只是剛剛過及格線。作為電影,《妙先生》的確存在故事構建缺失,人物性格偏弱等等諸多問題。可是拋開電影的表達形式,其背後的思想內涵卻是一個時下鮮肉流量電影難以望其項背的高度。
  • 《妙先生》:一部有思考的動畫片,但大道理太多了
    三年後,新人導演李凌霄接過不思凡的接力棒,號稱是《大護法》姊妹篇的《妙先生》上映。與《大護法》一樣,《妙先生》也是一部自主分級(PG-13)的國產動畫,其建構了一個天馬行空又自成一體的世界,探討了另一個反烏託邦主題。
  • 《妙先生》:一流概念,三流執行
    彩條屋影業的國產動畫《妙先生》原定於去年12月31日上映,可似乎是因為在12月時點映口碑不理想,決定再回爐重造一番,該片臨時撤檔……於是,這一拖,就拖了整整七個月時間。我並未看過之前的版本,也不知道主創做了哪些改變,因此只以最新上映版本來談談自己對《妙先生》的看法——最想說的三個字是「可惜了」。
  • 從《大護法》到《妙先生》,中國成人動畫將何去何從?
    言歸正傳,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妙先生》這1.5分(比《大護法》低的豆瓣評分)丟在哪。 01 說教——成人動畫最大的忌諱 當我們開始比較成人動畫與少兒動畫,我們往往會關注前者更深的主題、更大的尺度,及其對現實的影射和對人性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