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改編自不思凡導演的同名短片作品、頂著《大護法》姊妹篇名頭的《妙先生》上映了,遺憾的是,《妙先生》卻沒有收穫《大護法》似的口碑,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是6.2分,勉強及格。
原本這部動畫定檔去年12月31日,但似乎當時的點映口碑不太理想,片方決定臨時撤檔,於是一直到今年8月份才上映。老實說,不知道新上映版較點映版是否有大幅改動,但就目前大眾評價和本人親自觀影感受來說,簡單一兩句話概括不了它的好壞。
首先《妙先生》的畫風,大部分色彩濃稠,變化萬千,於細節處動人,於宏大中驚豔,於平凡處用心,努力將中國水墨風發揮到了極致,打鬥畫面也較為豐富多彩,根據人物變化而變化,避免了平庸單調,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其次故事主線和邏輯基本通順,故事講得很明白,整部動畫旨在突出一場「善惡抉擇」的人性考驗,情節不燒腦,只不過線頭較多,故事主題在一開始就拋出來,「殺好人救壞人」,直接定下了影片的基調,像是怕你看不懂,又像是怕你看太懂。
問題在於,似懂非懂怎麼會是部好影片呢?
這部動畫的設定很好,金色的彼岸花只生長在好人體內,但其存在會放大周圍人的惡意,去之則無,丁果受妙先生指引找齊12朵彼岸花,以尋求解救之道。這個過程本身就極富戲劇性,而每找到一個宿主,丁果還要給他/她生與死的選擇,這個衝突是這部動畫的核心,為何要殺好人來救壞人?善良為何是一種犧牲?
與丁果相對立的,殷鳳對彼岸花的立場,她基於「殺一個人救很多人」的數量優先,認為丁果給予的選擇權更為殘忍,但就結果而言同樣是殺好人救壞人,所以她跟著丁果一行想要看到不同的答案。很明顯這兩個人代表了兩種選擇的衝突,這種對立感正是影片要觀眾自己去思辨的東西,但遺憾的是衝突並沒有就此深化,後來殷鳳的轉變過於簡單潦草,難以服人。
影片中三個面臨生死抉擇的好人,他們的故事截然不同但很有看點。孝子孝文在知曉命運的第一時間發出「為什麼是我」的疑問,本可以選擇不死卻因為養父的意願,像丁果說的那樣做了一個自願犧牲的人,卻不知最後被父親吞噬;痴情的雲香情系丈夫,為了年少時虛幻的感情付出了身心,最後落得被拋棄的下場,也由此滋生了惡念,這段是一波令人哀傷的小高潮,命運捉弄起善良之人絲毫不手軟;而選擇第三條路走的蕭篤,作為一個看起來不太像好人的好人,算是本片最大的亮點,他被命運擊中,但是選擇不服從命運,他不放棄做好人,但是也不甘心被殺死,他跟隨丁果一路走來看清了所謂的大道,在最後的時刻坦然赴死,頗有一種盪氣迴腸的悲壯。這三個故事單獨或連起來,都具有極大的可看性,同時也令主題更有血肉感和代入感,能讓觀眾去思考影片的深層涵義。
然而造成這一切悲劇的竟是一條被破壞的自然生物鏈,冰紈玉-火蟬蛻-彼岸花。雨霧村的人為了採冰紈玉賣給貴族而得畏寒症,治療畏寒症的人須高價購買火蟬蛻,而火蟬以彼岸花孢子為食,因數量驟減導致了彼岸花的瘋長危害人間。影片到這個時候將前後串聯起來,情節上看似環環相扣,然而主題已經離最初的生死抉擇問題相去甚遠,變成了一場世間生物平衡的探究,全篇高潮部分本該高能,卻讓觀眾在眼花繚亂不知所以中,盲目地隨著畫面思考影片最初講的是什麼。
至此,《妙先生》的整個故事主線可以說比較清晰,但支線交代卻十分含糊,妙先生是誰?為何選中丁果?殷鳳是如何得知彼岸花的內情?丁果又為何憑一個從未謀面的人幾句話就走上這條路?為何不深挖整個社會矛盾源頭--購買冰紈玉的貴族?沒有前因後果,很多情節憑空出現,加上急於求成的臺詞,確實會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也許影片之所以出現眾說紛紜的口碑,就在於故事和主題並沒有很好的結合,導致片中人物時不時跳出來講一句「金句」,告訴你這是我要表達的東西,你必須懂,但是我們說,點睛一定要在故事的張力能讓大家產生共鳴的時候,而不是憑空冒出幾句聽著深奧的話強迫灌輸給大家,說不好是用力過猛還是勁兒沒使對。
總之,《妙先生》很努力想要講好一個故事,告訴你一個道理,但可能方式不匹配,過程很糾結,最後你知道導演想講什麼,也知道影片講了什麼,卻不能將二者合一,是妙還是糟,真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事,有機會大家自己去看看,每個人對世間大道的理解都不一樣,就像片中對生死的選擇一樣,選擇自己的信仰去相信去堅持,未嘗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