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看來,認為考古就是實地考察,走訪,查閱古籍,帶著考古小組挖掘,所挖掘出來的文物比較單調,例如:非常珍貴稀有的甲骨文,目前有一萬多篇甲骨文片還在日本流失,在河南省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此鼎從外觀上來看雄偉壯觀,重量有832.84千克。
是到今日為止我國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我國還出土了很多做工精緻美麗的瓷器。我們通過觀察這些文物,你能設身處地的想像當時造就他們的大環境和感受時代的變遷。
在我國山東臨沂這個地方出土漢朝文物頗多的地方,經過專家們辛勞的挖掘,這裡出現一個極其重要的文物,這個文物不僅推動了我們對漢朝歷史文化發展的了解進程,而且幫助我們考古學家分析並解決了一個千古難題。我們發掘的這塊文物來源於漢代的一群陵墓,他們以群的形式出現,專家猜測這可能是一個家族的墳墓,裡面是一個宗族的最後歸宿,但是由於時間太久遠的緣故,許多的墳墓無法辨別所屬,墓碑上的字已模糊,很多都沒有墓碑,可見已遭到侵蝕和破壞。
轉折就發生在1972年,當時有一個工程隊又發現了一座古墓,我們的考古人員接到消息後不分晝夜的趕往古墓現場,但是結果卻讓他們大失所望,因為單單從墓的表面看來,這只不過是一座相當普通的陵墓。根據以往的經驗,現在這種陵墓不會有什麼大的發現。
儘管如此,我們的考古人員並不會輕易放棄這種近距離接觸歷史的機會,她們依然認真的對待這份工作,在這裡,她們依然挖掘出很多普通但卻是很寶貴的文物,幫助我們了解漢代相關歷史文化,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考古人員夜以繼日的工作,他們在棺材底部發現了竹簡,這是有許多竹片組成,這跟我們現代的紙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有一名考古學家還在竹簡上發現些許文字。
竹簡上的字跡已經模糊難辨,但是考古學家們仍然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它們,想盡全力修復它們,終於,他們完成了拼湊和還原的工作,考古學家們驚訝的發現,這些竹簡上記錄的文字暗藏著一個重要的消息,他們不敢有任何懈怠,立刻將這一情況向領導匯報。
山東省文物局在了解到這件事後,立刻安排相關部門對這個文物現場實施保護,不準許閒雜人等進出,給考古學家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場地來繼續研究。正是因為國家的重視,才讓我們發掘到今天我們要說的瑰寶。
五千枚竹簡,這些竹簡裡記錄的大部分是先秦的歷史。通過對竹簡的研究分類,讓專家們喜出望外的是,竹簡裡竟然還有被後世認為影響巨大的《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在發現的最早的兵書,在世界上也是著名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孫臏兵法》是我國古代兵家孫臏編寫的軍事著作,從這兩本兵書中,我們研究中國古代兵家的作戰謀略 。
之前有很多民間傳言,他們認為孫子和孫臏是同一人,但是此竹簡的出土證明所言不正確,經過很多專家研究,孫臏和孫子其實不是同一人,他們都精通兵法操練。
隨著這兩本兵書的出現,山東臨沂漢墓在所有漢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孫臏和孫子證明,他們兩個並非同一人,這個困擾了後代數千年的謎題終於有了明確的答案。而這兩本兵書被後世傳承和運用,讓我們感嘆歷史的珍貴,了解古人的智慧,我們將這些文化繼續珍藏,繼續傳承,讓我們後世子孫永遠銘記。希望後輩們努力學習前輩們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和教訓,揚長避短,為建設大中國努力學習,勤奮向上。像孫子和孫臏一樣,遇挫折不屈不撓,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