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下葬時有16位抬棺人,身份曝光後,原來都是惹不起的大人物

2020-12-22 騰訊網

魯迅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曾經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不過他自己拒絕了那個獎項。他出生於1881年,那時候距離中英鴉片戰爭已經有40多年了,中國在殖民者和封建統治的聯合壓迫下,走入了一個歷史的最低谷,這也讓魯迅從小就受到了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的刺激。

為了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魯迅學習非常認真,並且考取了留學的機會,他前往日本學習醫學。但是在日本求學期間,一部紀實電影讓他決定棄醫從文,改變中國人的思想面貌。那個電影是日俄戰爭當中的事情,日俄打仗,把中國人抓去槍斃,當時還有許多中國人在一旁圍觀——那種麻木讓魯迅深感痛心。

從此魯迅開始了他一生以筆為槍,戰鬥在思想文化界的生活。他先後發表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又發表了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匕首一樣鋒利,喚醒了中國人的自強之心,如今語文課本當中仍然有他的文章數十篇。

然而這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卻僅僅只活了55歲,1936年的時候,他就去世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文學界乃至於世界文學界都對他的去世感到非常的痛心,美國作家斯諾與劇作家姚克合寫了輓聯,表達了人們對魯迅去世的哀思:

「譯著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

那麼魯迅的喪事是誰來做呢?誰來為魯迅抬棺呢?據記載,當時一共有16人為魯迅抬棺,都是名氣一個比一個大的名人,你知道他們是誰嗎?魯迅死後,幾乎當時全國的文學家都來為魯迅弔唁,為此當時還專門組建了規模的「治喪委員會」,他們分別是:

原清華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中日友好人士內山完造,印第安人社會活動家、記者、作家史沫特萊,原同盟會成員、原國會議員、原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沈鈞儒;著名文學家矛盾,中國著名教育家,大學、復旦大學、復旦中學、向明中學創始人兼首任校長馬相伯。

治喪委員會幾乎個個都是當時的社會各界精英領袖,而給魯迅抬棺的16個人當然也不能太掉分了,他們都是當時文明遐邇的文學家,他們分別是:胡風、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巴金、黃源、鹿地亙、吳朗西、陳白塵、周文、曹白、蕭軍、肖乾、聶紺弩、歐陽山。那麼這16人都是些什麼人呢?下面一一道來。

胡風是中國早期共青團員之一,他1927年就加入了共青團。1929年留學日本期間,他曾經加入日本共產黨。他後來曾經擔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長、書記,中華全國文藝抗敵協會常委,是當時比較著名的青年作家。黎烈文是巴黎大學文學碩士,曾任職當時中國最為著名的報紙《申報》主編,積極發表魯迅的文章,是魯迅摯友之一。

孟十還是當時著名的人翻譯家,曾留學蘇聯,與魯迅交往甚密。靳以是復旦大學教授,《 國民公報》副刊《文群》編輯,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張天翼主要作品是範圍小說和兒童文學,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當中的重要成員。巴金大家都很清楚了,他的文學作品在現代廣為流傳,曾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黃源、周文都是翻譯家,曾經得到過魯迅的指點,與魯迅的關係亦師亦友。鹿地亙是日本無產階級作家聯盟負責人之一,原名瀨口貢,曾受到日本軍國主義迫害,流亡上海,從事反對日本侵華的活動,是魯迅的摯友。吳朗西主要從事編輯工作,是魯迅的老朋友。陳白塵被譽為中國的果戈理,是著名的戲劇家,抗日戰爭中他的戲劇走遍了大江南北,為抗戰提供精神力量。

曹白是著名藝術家。蕭軍原名劉鴻霖,代表作《八月的鄉村》將東北人民與日本人的鬥爭寫的淋漓盡致,奠定了他在文學領域不可磨滅的地位。肖乾是《大公報》記者和編輯,也是著名文學家。聶紺弩是近代詩人和散文家,1935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邂逅》,引起轟動。歐陽山原名楊鳳岐,16歲的一篇處女作《那一夜》開啟了他的文學創作之路,曾任中國作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等職。

可見,抬棺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當時的左翼作家,他們很多人是魯迅的朋友、學生,也可以說他們是與魯迅一樣戰鬥在文學領域的戰士。魯迅並不孤獨。

相關焦點

  • 魯迅出殯時16人為其抬棺,個個都是名人,分別有誰?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一生批評過許多人,也有許多負面的評價。然,不可否認的是,他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領域的影響力。昔日魯迅先生逝世時的場景,也讓更多人認清了這一位「文學鬥士」的影響力是絕無僅有的。
  • 魯迅先生去世後,葬禮扶靈抬棺的16個人都是誰?個個都是近代名人
    委員會立馬聯合討論扶靈抬棺的人,總有16人,而且每一個人都大有來頭,分別是:巴金、鹿地亙、胡風、陳白塵、曹白、黃源、張天翼、靳以、姚克、吳朗西、肖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蕭軍
  • 李小龍下葬時扶靈的6人,真實身份曝光,原來都是鼎鼎有名大人物
    他拿起雙節棍時的戰力更為強大,能夠打出1600磅的力量。他的招牌動作「墊步側踢」能夠輕易地把一個身穿護甲的200磅的壯漢踢出去20米。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的話,估計很多人都會把李小龍當作一個「戰鬥機器」。 不同於現在的一些徒有虛名的「武術大師」,李小龍的具體戰力都是有數據記載的,同時他還接受過很多人的挑戰,他打敗過泰拳王查爾·鋪,打敗過日本空手道黑帶三段,打敗過「全美空軍拳擊冠軍」傑西·格魯夫,因此李小龍的功夫是真材實料的功夫,實際上所有的外國人都把李小龍看作中國武術的化身,「中國功夫」這個詞語的英文也正是因為李小龍而產生的。
  • 魯迅出殯時16人為其抬棺,名氣一個比一個大,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魯迅死後,全國震驚,幾乎當時所有的文學大家都來為魯迅弔唁。 據悉,當時的治喪委員會,包括蔡元培、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馬相伯等人。不管從什麼時候來看,這個治喪規格都是非常高的。 隨後,魯迅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出發,送往萬國公墓。
  • 魯迅舊照:去世後國母守靈,16位大佬抬棺,圖5原配獨守空房41年
    【年少時的魯迅】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名周樹人,筆名魯迅。作為近代中國著名作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論文、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魯迅下葬之謎銅棺突然崩開,裡面全是紫水
    至5時25分,魯迅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死神終於奪走了年僅55歲的一代文豪的生命。,隊伍從出發時的6000餘人很快擴大到幾萬人。啟穴這天,工人揭開墓穴三層蓋板,第一層為花崗石,第二層為水泥板,第三層楠木板,魯迅的棺材就呈現在眼前了,可是,意外卻發生了,穴內滿是紫紅色的水,水位幾乎與棺頂相平。棺上的「民族魂」旗已腐爛,但字跡清晰可見。
  • 中國的別林斯基,一生以魯迅為榜樣,魯迅去世,他守靈抬棺
    胡風對魯迅的崇拜,對一個國家也具有深遠影響。胡風是我國著名的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被稱為中國的別林斯基。胡風的一生,都將魯迅視作自己終身的追隨榜樣,並與魯迅互為知己、相互欣賞,在魯迅病逝時,還親自為他抬棺。一、為追隨魯迅,胡風放棄了求之不易的清華學籍1902年,胡風出生於湖北蘄春。
  • 直擊魯迅葬禮:16大佬抬棺;國母、北大校長扶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現代文學家魯迅曾執筆在文中這樣寫道。魯迅敢於抨擊當局的黑暗,諷刺社會的醜陋,在當時眾多文人中屬於最矚目的一個。腰杆挺得筆直的他從不向權貴低頭,他寫的文章猶如一把匕首插入敵人的心臟。他生前德高望重,死後有16位大佬抬棺,北大校長蔡元培和國母宋慶齡親自為她扶靈,眾人排成十幾裡的隊伍為他送行。
  • 諸葛亮死前留下遺言,要求抬棺南行繩斷下葬,其玄機至今無人能解
    他這一生中有很多奇怪的故事,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是,諸葛亮去世前曾留下遺言:「在他死後,讓四個人為其抬棺,一直往南走,繩子斷了就是他要下葬的地方」。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諸葛亮之所以找四個人為他抬棺,是因為四個人目標小,若是大張旗鼓肯定會被敵軍有所察覺,而且四人個人抬棺,就算被發現,也不會認為是諸葛亮。
  • 諸葛亮遺命埋葬了定軍山,為何4人抬棺南下,繩斷便下葬?
    奇怪的是,諸葛亮遺命埋葬了定軍山,為何4人抬棺南下,繩斷便下葬?有一句話當然是這樣說的,那四個士兵覺得繩子根本不會斷,便在抬了幾天便偷偷地把諸葛亮偷偷地下葬了,回去後,這四個人又說是繩子斷了,劉禪覺得蹊蹺就把他們殺了。《三國志》中有諸葛亮下葬的記述:「亮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用器物」。無意中,劉伯溫聽到了:諸葛亮知道死後誰會來祭拜他,還有誰會來挖墓穴。
  • 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眾所周知,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在人去世的時候,通常運送屍體的正是「棺材」。不過有小夥伴疑惑,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呢?難道是因為什麼「禁忌」的原因嗎?其實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 李小龍葬禮上扶靈的6個神秘人,背景曝光後,都是惹不起的大人物
    而出席李小龍葬禮的不乏武術界的大師,以及國內外的巨星,為其扶靈的6個神秘人,背景曝光後,也都是惹不起的大人物。 李峻九,是個韓國人,但有「美國跆拳道之父」的稱號,是李小龍的十位武學名師之一,曾兩次入選了「黑帶群英殿」,至今,李峻九依然和李小龍的家人保持著聯繫。
  • 抬棺團隊哪家強?沙雕網友完美還原黑人抬棺 還做了一款遊戲!
    最近,一個名為「黑人抬棺」的梗突然席捲了整個遊戲圈,《絕地求生》、《堡壘之夜》等遊戲紛紛躺槍,就連最近大火的《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也不例外。玩家們腦洞大開,不僅自製了相當專業的裝扮,還在遊戲裡模仿起了抬棺團隊的魔性舞蹈,學的是有模有樣。
  •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曝光
    中國絲綢博物館艱難修復了六年,克服了無數技術難關,才使得我們今天有緣一見,慈禧下葬時穿的什麼、墊的什麼、枕的什麼、蓋的什麼。每一件展品都是從定東陵中發掘出來的,曾經陪伴慈禧在地宮中度過了漫長的時光。李蓮英記載說:「太后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一。」此外,慈禧入棺後「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邊到處都有和荷花有關的物件。
  • 李小龍葬禮上扶靈的6個神秘人,背景曝光後,原來都是惹不起的大佬
    因為當時李小龍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在葬禮當天,有很多大人物出席。其中不乏武術界大師以及國內外的巨星,給他扶靈的人身份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背景曝光後,都是惹不起的大人物。
  • 雲南一送葬隊伍上坡時棺材傾倒,抬棺者滾落山坡
    視頻截圖雲南一送葬隊伍上坡時棺材傾倒,抬棺者滾落山坡。據網絡有關視頻報導,10月27日,雲南昭通彝良縣一名逝者實行土葬。在眾人抬著棺材往山坡上慢慢行走時,由於山坡比較陡,一時失去平衡,棺材突然發生傾倒,數名抬棺者滾落山坡。據視頻顯示,抬棺途徑的小路比較陡,而且看起來是新開的小路,一直通向山頂方向。棺材傾倒的那一瞬間,棺材滑動距離並不大,數人滾落山坡,現場一片尖叫。據知情者講述,棺材有五到六百斤重。當地衛生健康局過後回應,這次事故僅有三人受皮外傷,並無大礙。
  • 貴州送葬隊伍發生意外,棺材掉落,抬棺者倒地一片
    近幾年,大多數老人去世後家人都會選擇火葬。尤其是在城市裡,火葬的方式省錢、省事、又省力。但是在一些農村裡面仍然保留著以前的傳統,認為人死以後要入土為安,所以一直都採用土葬的方式。大家應該都見過一些農村的土葬,好幾個身強體壯的人抬著一口棺材,將死者抬到村子外面的墓地裡下葬。雖然是好幾個人抬著,但是棺材本身的重量加上裡面的死者,抬起來還是比較費力的,甚至碰到路段不好的地方,還有可能會發生意外。
  • 實拍贛南土葬:16人抬棺材奔跑,上面還坐著個大活人
    一青衣道士坐在壽棺上吹吹打打,讓人抬著他和壽棺進山舉行土葬儀式。這是江西贛南一八旬老者去世後,家人請來道士為其超度,而十六人抬著這壽棺材一路疾行,還有位大活人坐在壽棺材上,這種神秘土葬方式令人驚嘆。在當地,按舊年的傳統,老人是怕火葬的。
  • 《抖音》黑人抬棺專業團隊名字 黑人抬棺遊戲開黑名字
    黑人抬棺專業團隊名字。黑人抬棺是近期非常火的一個梗,因為短視頻中0共有七位抬棺人,也衍生出了遊戲開黑時用這幾位抬棺黑人的頭像的玩法。那麼有了頭像名字應該叫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小編收集的網友建議名字吧。
  • 直擊魯迅葬禮現場:國母宋慶齡親自主持葬禮,12名大文豪為其抬棺
    這張照片拍於1936年10月8日,當時的魯迅帶病參加「中華全國木刻第二回流動展覽會」會上與4位青年木刻家交談,這是魯迅先生最後一次參加活動了。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點二十五分魯迅先生在上海因肺結核病去世,享年55歲。魯迅先生去世後,遺體被運往萬國殯儀館二樓,當天晚上胡風、黃源、雨田、田軍四人為魯迅守夜。照片中就是魯迅先生的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