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遺命埋葬了定軍山,為何4人抬棺南下,繩斷便下葬?

2020-12-14 小小小鬼王說歷史

諸葛亮,字孔明,漢末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有過許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等稱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三十三年在五丈原去世。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諸葛亮墓,至今已成為勉縣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奇怪的是,諸葛亮遺命埋葬了定軍山,為何4人抬棺南下,繩斷便下葬?

有人說,諸葛亮臨死前,曾下過這樣一道密令,要求把自己秘密安葬,不讓別人知道具體的埋葬地點,此外,諸葛亮還要求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往南走,繩子斷了以後,才把它作為埋葬的地方,而且在下葬的時候不允許有任何的隨葬品,也只能容下這棺材,可以說是很寒酸的,不過,諸葛亮不用陪葬品,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三國時期還是動蕩不安的時代,如果下葬的隨葬品太多,一定會招來一些盜墓賊,要知道當時盜墓的情況非常猖獗,比如曹操當年可是在軍中設立了專門的盜墓機構。

戰士們從五丈原出發,將棺材抬上定軍山,走得筋疲力盡,繩索沒有斷裂的跡象,這樣下去,不知猴年馬月的繩索會不會斷。可是,剛走到定軍山腳下,4個士兵都累得停下來休息,棺材一落地,繩子突然斷裂,更神奇的是,後面的定軍山頭猛的炸裂,全都垮了下來,正好埋在了諸葛亮的棺材下面,4個士兵,死裡逃生,也一起埋了。

有一句話當然是這樣說的,那四個士兵覺得繩子根本不會斷,便在抬了幾天便偷偷地把諸葛亮偷偷地下葬了,回去後,這四個人又說是繩子斷了,劉禪覺得蹊蹺就把他們殺了。《三國志》中有諸葛亮下葬的記述:「亮死後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用器物」。

無意中,劉伯溫聽到了:諸葛亮知道死後誰會來祭拜他,還有誰會來挖墓穴。對於這一點,劉伯溫並不相信,於是決定祭拜諸葛亮。劉伯溫還揚言,如果諸葛亮不能準確預言自己的到來,諸葛亮就不能像自己那樣準確,如果諸葛亮說準了,就跪下來磕一千個頭。事實上,不管哪一種說法,諸葛亮都達到了密葬的效果,至於不用繩索斷了才能下葬,其原因很可能是一種阻礙法,不管最後這四個人做了什麼,最終劉禪都會選擇殺了這四個人,這樣,後人也不會知道他到底葬在哪裡,甚至現在諸葛亮的墓都是後人建的。

先簡單地描述一下事物,以免別人不太明白。最後一次北伐時,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在死亡之前,他把屍體交給了漢中的定軍山,並說他死後將葬在那裡。

據《三國志》記載:「明公葬於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用器物。雖然大概還有地方,但是具體的埋葬在哪裡呢?方寸啊什麼的,要說風水,這些諸葛亮都不細說,只說自己死後,讓士兵們抬著自己的棺材,往南直往定軍山,繩子斷了,就是埋自己的地方。

聽下面的人說,丞相的一生神機妙算,這樣做肯定是有道理的,說不定能達到目的。所以他死後,我就這樣做了。

話雖如此,但諸葛亮的靈柩已走了一天一夜,靈柩上的繩索也沒斷。大兵一合計:這不行啊,這麼粗的繩子,等斷了都要等到什麼時候了,咱就把它割下來吧。好幾個人聽到這個想法後,把繩索切斷,埋葬了諸葛亮。

戰士們返回成都,與劉禪復命。據說已按要求,埋葬了諸葛亮。劉禪一聽,不太可能,只有一天,繩子斷了?這名士兵嚴加詢問,說出了真相。劉禪聽聞實情,一氣之下就將這幾名士兵斬首,發現是壞的,忘了問丞相埋在哪裡。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就沒有人知道諸葛亮葬於何方了。

當然,也有說士兵抬著棺材,走著走累了,就想著休息,結果棺材剛一放下,繩子就斷了,接著有一聲巨響,定軍山炸開了一個大口,把諸葛亮的棺材和士兵都埋了進去。這句話有些傳奇性,不大可信。但是不管怎麼說,最後的結果是,誰也不知道諸葛亮埋在哪裡。

談到這裡,大概有人已經知道了,諸葛亮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希望別人知道他埋在哪裡!事實上,在封建社會裡,人死入土為安,死後被仇家挖墳報復的事很多。雖然諸葛亮一生中從來沒有真刀真槍親自上過戰場殺敵,但建立的敵人還是不少。身為蜀國的丞相,想要做到無人知曉自己的葬地,更加困難。於是,他便下了這個決心。

也許會有人提到成都的武侯祠,說這是諸葛亮的墓,其實武侯祠只是一個衣冠冢,真正埋葬諸葛亮的屍體,至今仍是個謎。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死前留下遺言,要求抬棺南行繩斷下葬,其玄機至今無人能解
    他這一生中有很多奇怪的故事,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是,諸葛亮去世前曾留下遺言:「在他死後,讓四個人為其抬棺,一直往南走,繩子斷了就是他要下葬的地方」。他知道,在他死後蜀國肯定會滅亡,如果他葬在蜀國,他的墓穴難以保全,甚至被人掘墓拋屍,因此讓人抬棺往南行。
  •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是什麼意思?
    諸葛亮死後,劉禪追諡他為忠武侯,並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定軍山就在沔陽,且三國時的沔陽就在現在的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綜合這些信息來看的話,諸葛亮確實是被葬在了定軍山,但是具體的位置就無從知曉了。話說諸葛亮自知大限已到,於是在彌留之際,遺書給後主劉禪,讓他安排自己的後事時,不用專門大興土木建造墓地,只需要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這便是大家所說的「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由來。
  • 三國疑雲大揭秘:諸葛亮死前為什麼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抬,繩斷便葬
    做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他的死亡更是充滿傳奇色彩。諸葛亮智慧一生,把自己死後如何安葬,都安排得十分神秘。他知道自己死後肯定會有恨之入骨的仇人來報復,用掘墓焚屍,化骨揚灰來羞辱他,讓他死後都不得安寧。所以才在死前留下遺言「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意思是,他死後把他葬於定軍山中,墓穴能容納棺木就行,身穿平常衣服,不需要任何陪葬物品。
  • 你知道為什麼諸葛亮的墓至今沒人敢盜麼?
    是不是很多玩家對諸葛亮的名字不陌生?中路法單,所向披靡,這裡說的諸葛亮不是王者榮耀裡的法師,而是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時留下遺囑:「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原文的意思諸葛亮死後葬身之處就是今天陝西漢中定軍山。後來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漢中定軍山武侯墓其實是個衣冠冢,那諸葛亮的真身到底葬在哪了呢?為何至今沒人敢盜諸葛亮的墓?
  • 諸葛亮死後囑咐抬棺南走,槓斷繩爛便安葬,4人途中做一舉引謎團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三國時蜀國的開創者劉備和丞相諸葛亮究竟隕落何處,死後又被葬在了哪裡。首先,來看劉備。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重慶奉節永安宮。其實,來看諸葛亮。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伐魏時突患急病,病逝於北伐的前線五丈原,時年54歲。諸葛亮在遺囑中要求自己的陵墓要依山而造,墓穴不必太大,能容下棺槨就行,入殮的時候穿平時的衣服即可,不必隨葬金銀器物。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諸葛亮死後葬在了勉縣的定軍山下。然而,事情並沒這麼簡單,被譽為「智慧化身」的諸葛亮真的會如此簡單地安排自己的後事嗎?
  • 成吉思汗下葬時,抬棺人為何沿途見人就殺?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新中國成立之初,文人郭沫若提議將之前帝王將相墳墓中的珍寶全部都挖出來放在博物館中,於是便開始了一系列考古計劃。幾經輾轉之後郭沫若所率領的考古隊將首個目標定為了明十三陵中萬曆皇帝所在的明定陵。
  • 諸葛亮下葬時怪事頻發,接連不斷,至今也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生前他替人看風水,選穴位。其實這也是他的能力所在,很多人很好奇,這有什麼奇怪的呢?別著急,小編今天要說的不是諸葛亮替人選穴位,而是給他自己選穴位。死人還能給自己選穴位?這是怪事之首,那麼讓我們走進諸葛亮下葬時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希望自己死後能葬在定軍山,為什麼諸葛亮會想葬在這個地方呢?
  • 司馬懿死前留一計,千年後被農民破解,為何有人說他不如諸葛亮?
    三國末期,主要由諸葛亮從成都率大軍北伐魏國為亮點,然而魏軍由司馬懿帶兵與之對抗。後來諸葛亮途中病死,司馬懿不戰而勝,贏得更高威望。後來司馬懿逐漸奪走魏朝大權,還在臨終時留下一條妙計,此計歷經千年卻被一個老農民破解,故此就有人說司馬懿不如諸葛亮,這是為何呢?
  • 魏延「謀反」背後的真相:諸葛亮突然死亡,蜀軍發生的內訌!
    《三國演義》裡說,諸葛亮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後來果然魏延不小心踢到了七星燈,諸葛亮續命失敗。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遺命楊儀統兵,魏延對此不滿,於諸葛亮病逝後率軍反攻楊儀,而楊儀則根據諸葛亮的遺計挑釁魏延,魏延大喝一聲「誰敢殺我」,後被潛伏在一旁的馬岱所殺。
  • 諸葛亮究竟看中黃忠的哪一點?讓這位快70歲的老將軍去打定軍山
    《三國演義》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在小說中首次出場——從韓玄那裡歸順到劉備帳下時,已「年近六旬」而到定軍山戰鬥時他已鬚髮皆白,「年近七十」,將入「古稀」之年了。在蜀漢五虎將中,黃忠,是年事最高的一位將領。可是,諸葛亮卻偏偏委派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去指揮定軍山戰鬥!莫非是這場戰鬥本來就無足輕重?或者是當時諸葛亮身邊實在無其它將領可派?定軍山重要不重要?諸葛亮身邊有沒有將領?
  • 諸葛亮臨終遺言:我的墓要和棺材一樣大!1775年後發現他是真賢者
    公元226年,南徵歸來的諸葛亮,率北伐軍進駐漢中。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會和這片土地結下1775年的緣分。定軍山的喊殺聲,和校場上一個個矯健的身影,總能令諸葛亮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諸葛亮想:這天下的諸侯,除了主公,再無人會做這樣的選擇吧!直到很多年後,諸葛亮還常常想起,劉備的那句以人為本。遙遠的記憶,又一次被冷風吹走。定軍山的風很冷,總是打斷諸葛亮的回憶,讓他面對冷冰冰的現實。看著山下的軍營,諸葛亮的鬱悶一掃而空。
  • 魏延被殺後,楊儀踩著他頭顱說了7字,諸葛亮若在世定會被氣吐血
    當日與魏延同朝的大將楊儀在讀過錦囊中計謀之後,又得知馬岱已經布下了埋伏,便依計行事,一同誅殺了魏延。可到底為何要這樣做呢? 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第五次北伐,準備進攻曹魏。但是即使這一次北伐已經足足準備了三年,可還是如同以前一樣陷入了僵持,誰也無法再進一步。而對方的軍師司馬懿也明白這種情況,所以他的打算就是這樣與蜀漢耗下去,糧草用盡之時蜀漢自然褪去。
  • 抬棺團隊哪家強?沙雕網友完美還原黑人抬棺 還做了一款遊戲!
    而抬棺團隊的領袖班傑明,同時也是該團隊所在殯儀公司的董事長,顯然沒有想到這件事能發展成這個地步。聽說你想體驗抬棺?顯然遊戲圈也被「抬棺」文化入侵了,各種遊戲內的「抬棺」操作層出不窮,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有最近都有哪些被「抬棺」的遊戲,欣賞一下這些大神的精彩操作。
  • 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眾所周知,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在人去世的時候,通常運送屍體的正是「棺材」。不過有小夥伴疑惑,為啥老人常說抬棺時棺材不能落地呢?難道是因為什麼「禁忌」的原因嗎?其實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 重返三國現場:定軍山,一戰成名
    如果他親歷了黃忠刀劈夏侯淵的現場,懂得這一戰對於漢中戰事全局的意義,他便不會說出這樣傲慢無禮的話。定軍山下,黃忠一戰成名。漢中地區形勢圖定軍山位於今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約五公裡處,位於漢水之南,呈東西走向,它是漢中盆地西南緣、米倉山北麓的一系列丘陵中的一座,海拔833米,在群山連綿的秦巴山區只能算是一個小矮子。隨著曹操與劉備漢中之戰的打響,定軍山的軍事價值開始變得重要了起來。
  • 諸葛亮臨終留下12字預言有何含義?後字字應驗,是否是巧合?
    諸葛亮之才,估計沒幾個人不知道。可以說只要一提到古代智囊、軍師、奇人等詞彙,必定會有諸葛亮的提名。 但實際上,諸葛亮的種種玄通,不過是後人,或者說是《三國演義》將他給「神」化了。既然諸葛亮的地位被抬到如此之高,那麼關於他的各種傳聞自然不會少,比如說關於他去世後還留下了12字 預言。
  • 黑人抬棺舞到底是什麼?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最近大火的【黑人抬棺舞】其實是源自非洲國家加納近些年新興起來的一種葬禮儀式。加納位於非洲西部,因其獨特的葬禮文化被稱為葬禮之都。抬棺舞的發明者叫班傑明,正是圖片正中央這個不尋常的男孩紙。
  • 諸葛亮已經去世一千八百年,為何他的墓至今無人敢盜?原因簡單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一個普通的考古學家也會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盜墓賊也不會管。畢竟在這些人眼裡,發財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墓主是誰,生前做了哪些貢獻,他們不會在意,也不會因此而止步。那麼為什麼沒有人敢移動諸葛亮?的墳墓呢
  • 貴州送葬隊伍發生意外,棺材掉落,抬棺者倒地一片
    但是在一些農村裡面仍然保留著以前的傳統,認為人死以後要入土為安,所以一直都採用土葬的方式。大家應該都見過一些農村的土葬,好幾個身強體壯的人抬著一口棺材,將死者抬到村子外面的墓地裡下葬。雖然是好幾個人抬著,但是棺材本身的重量加上裡面的死者,抬起來還是比較費力的,甚至碰到路段不好的地方,還有可能會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