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何時出牙?出牙的不適症狀如何緩解,爸媽們都要心裡有數

2020-12-22 媛媽育兒日記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寶寶出生後,口腔裡光禿禿的沒有牙,那麼第一顆牙齒會在什麼時候冒出來呢?

這個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看,通常來說在十二個月之內,有的六個月左右,早也早不過三個月,有的可能稍晚一些,不過一些早產兒或許會超過十二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超過12個月寶寶還沒有長出乳牙,建議帶去醫院檢查一下,確認具體狀況。

01寶寶何時出牙?吃什麼?

長出2顆牙齒左右(小寶寶4到8個月時),可以試著吃一些土豆泥、蛋黃泥之類;有2到4顆牙齒時(8到12個月),可餵些肉泥、豆腐等;當長到6顆到8顆牙齒時(9到13個月),可以吃些水蒸蛋、蔬菜等;8到12顆牙齒(13到19個月),就可以試著吃一些軟飯、肉片啦;12到20顆牙齒(16到20個月),可以吃米飯等食物。牙齒長出的過程,也是寶寶成長變化最快的時候,寶媽寶爸每天都會收穫不同的欣喜。

不過,對寶寶來說,伴隨的感受可能就不那麼舒服了,牙齒從牙床裡鑽出來,甚至會帶來強烈的不適感和痛苦,這是值得關注的地方。

02寶寶出牙的不適症狀有哪些?

一般來說寶寶出牙會顯示出徵兆,這時就需要寶媽寶爸細心觀察了,否則當做其他狀況處理會適得其反。

如何針對性緩解,爸媽們都要心裡有數,儘量幫寶寶舒適度過這一時期。

1、口水增多,控制不住

在某個時間段發現寶寶的口水增多,甚至擦掉後馬上又有,如果不及時清理,會浸到脖子上,真是糟心。

不過寶媽寶爸先別煩,恭喜,這是你家寶寶要萌出第一顆小牙啦~

第一顆牙拱出時肯定會刺激到寶寶的牙齦神經,讓唾液腺分泌出更多口水,寶寶還不會吞咽,自然就往外流。

小貼士:

平時多準備些柔軟的棉布或毛巾,沾些溫水擰到半乾,再擦寶寶的口水。

動作一定要輕,避免擦破皮膚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如果皮膚真的感染或潰爛,一定要帶寶寶去看醫生,切不可耽誤。

等到第一顆牙齒「破土而出」,相信寶寶也很快會適應。

2、亂啃亂咬、愛磨牙齦

這個時期寶媽應該會感觸更深,寶寶吸奶時可能不再像以前那麼乖乖地只做吸吮動作,而是用力咬住或撕咬,甚至咬自己的小手、小腳和下嘴唇,以及一切能拿到手裡的東西。

這是由於牙齦要冒牙,引起了極大的不適感和疼痛感。不要責怪寶寶,試著輕輕撓寶寶的唇部,使其張開嘴巴,再用沾著涼水的棉布、紗布等輕輕擦牙床。

小貼士:

最好準備些兒童用的咬膠、磨牙棒或磨牙餅乾,讓寶寶磨起牙床更舒適和安全,有助於緩解痛苦和緊張情緒,也讓牙齒長得更好。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寶媽寶爸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千萬別圖便宜買質量不合格的磨牙用品。

另外,當新牙拱出來後,牙齦可能會發紅、腫起,別擔心,會隨著牙齒正式鑽出而消失。

注意衛生就好,可以試著用煮沸後消毒過的紗布幫寶寶按摩牙齦,緩解不適外加清潔,一舉兩得。

3、寶寶情緒不穩定

是的,寶寶們也有自己的脾氣和情緒,尤其在出牙階段。大人身體不好都會焦躁,更何況一個小寶寶呢?這時寶媽寶爸的陪伴和安撫顯得尤為重要。

主要指的是煩躁、易怒、不聽話、愛哭還哄不好的那種,甚至影響睡眠。

多抱抱孩子,安撫情緒,適當拿出磨牙用品,抑或帶寶寶玩一些遊戲,散步、看風景也可以轉移注意力。

4、挑食、不愛吃東西

出牙期間寶寶也會對食物產生抗拒狀況,因為吸吮奶汁時會刺痛牙床,害怕疼痛的寶寶寧願餓著也不想再吃奶。

小貼士:

這期間可以試著調整食物溫度,餵些清涼點的食物,或者把奶嘴口擴大一點,以不嗆奶為準,讓寶寶吸吮更輕鬆,實在不行還可以直接用勺子或小杯送喂。

如果寶寶一直抗拒食物,必要時需要看醫生,保障身體健康。

5、腹瀉、壞肚子

部分寶寶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寶媽寶爸別慌張,細細察看寶寶的大便狀態是什麼樣的,便便次數有無增加。

如果發現便便次數雖增加,但水分不多,可以把輔食換成粥、爛麵條、麵糊等易消化的,日常多喝水,及時清潔寶寶的口腔,且注意餐具衛生。

如果寶寶仍然腹瀉,次數甚至超過十次之多,同時便便水分較多,那就需要及時看醫生了。

6、其他問題

另外,寶寶出牙時也會遇到各種狀況,比如牙齒不一定按順序生長,但其實哪顆先長哪顆後長沒什麼關係。

還有些家長擔心寶寶會「暴牙」,那麼最好讓寶寶在兩歲前扔掉奶嘴;

再有,寶寶的乳牙也會遇到壞掉或有齲洞,這時最好及時就醫,以免嚴重,到時侵犯到牙髓(牙神經),疼起來簡直不要太酸爽。

經歷以上這些「磨難」,相信寶寶們的牙齒也已經健康成長出了很多。

不過寶媽寶爸又會面臨一些新狀況,如何給小寶寶新長出的兩排小牙齒做清潔,也是個學問。

03寶寶出牙後的護理要點:

寶寶進食後和睡覺前,需要及時刷牙。

如果寶寶的牙還沒全長好,那麼分泌出的唾液會起到天然清潔功能,寶媽寶爸們只需要用消過毒的棉籤沾上溫水,就可以進行口腔清潔工作。

如果寶寶的牙齒長得基本齊全,可以一手輕輕捏住寶寶的臉頰,將嘴巴打開,看看他的口腔內結構,然後用另一隻手拿著小牙刷以水平橫向的方式將各個面的牙齒刷乾淨。

相關焦點

  • 寶寶幾個月齡開始出牙,平時該如何處理
    長牙時間有早有晚當父母期待寶寶出牙時,其實這個過程早就已經發生了。牙蕾形成於孕期的5、 6周,此時是在為乳牙打基礎,到寶寶4一 8個月時門牙才開始長出。寶寶正常出牙的時間最早可在2個月時,最遲可在14個月,在這一時間範圍內出牙都是正常的。
  • 寶寶出牙晚、咀嚼力差是天生的?錯!這份出牙攻略醫生也建議收好
    很多媽媽覺得,寶寶出牙晚和咀嚼能力差是遺傳父母一方天生的缺陷,可實際上除了出牙受遺傳因素決定,咀嚼能力遺傳是沒有直接證據,所以,發現寶寶出牙晚先要判斷父母出牙時間,至於是不是媽媽們擔心的「缺鈣」,還需要逐步排查才好確定。
  • 寶寶身體出現這幾種症狀,是出牙疼痛的信號,父母要留意
    寶寶長牙一直以來都是父母們最為關注的問題,面對孩子出牙時間的不確定,經常會有媽媽問:"我家孩子七八個月了,怎麼還沒長牙?"其實,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同,長牙時間也就不同。但是長牙後,媽媽們又開始了新的擔憂,出牙期的不適讓寶寶痛苦又難耐,不是總是哭鬧,媽媽看到後無奈又心疼。
  • 寶寶開始長牙時它能幫你大省心
    寶寶出牙期,確實讓很多新手爸媽頭疼得很,面對寶寶出牙期的各種症狀不知所措,其實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牙齒從寶寶敏感的牙齦黏膜中鑽出來,還伴隨著疼痛,讓寶寶很不舒服,只要讓寶寶的不適緩解就可以了。出牙期是寶寶成長和發育的一個重要時期,需要父母精心呵護,那寶寶什麼時出牙?出牙期有哪些症狀?父母該如何處理呢?
  • 出牙期寶寶哭鬧怎麼辦?經驗寶媽這麼做,輕鬆幫娃度過出牙期
    出牙期,寶寶哭鬧是由於牙齦腫痛導致的,這時,寶寶的牙齦黏膜會破損,所以是非常疼痛的,加上出牙時間慢,會逐漸導致寶寶的牙齦疼痛加劇,這種情況下,寶媽不必過於擔心,這是出牙期的正常現象,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噢~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寶寶緩解出牙不適,避免哭鬧不止。
  • 寶寶的出牙時間是否達標?對照圖來了,來看看你娃的牙長對了沒
    除了身高,許多父母最為在意的應當是出牙時間,但是對此卻缺少了解,如今這張出牙時間順序表,可以幫助父母們準確對照生長進度,快來看看你家孩子"長對"了嗎?一般情況,寶寶最先都會長出兩個下門牙或者上門牙,其出現的月份在4~7個月。此時,寶媽們在餵奶時,會發現小孩有些"調皮",習慣性地咬住乳頭。
  • 寶寶出牙期很痛苦,多半是輔食營養「掉隊」,如何幫娃度過出牙期
    但擔憂的是,寶寶在出牙期有些痛苦和煎熬~而作為新手爸媽,也要學會有效的方法,從而幫助寶寶緩解出牙期的痛苦,順利幫娃度過!寶寶多大時,開始出牙呢?研究表明:如果家族或種族有出牙晚史,很可能會影響孩子出牙的快慢。但如果寶爸寶媽發現寶寶都1歲半還沒長出牙牙,那最好帶娃去檢查一下,不可掉以輕心哦!
  • 寶寶準確的出牙時間、順序是什麼?一張圖告訴你,你家娃中了沒
    文|全文共145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每當寶媽們帶著寶寶出去曬太陽時,就會互相問寶寶出牙的情況,如果有的寶寶出牙相對比較晚,寶媽往往就會比較著急了,怕自己寶寶缺鈣或者是有其他什麼問題。其實,要想搞清楚寶寶的出牙時間和順序其實很簡單,一張圖就告訴你答案。「從這個圖片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當嬰兒十個月時,下門牙應該是早早的已經發育出來了,而上門牙也正在發育中,甚至有的寶寶就連側門齒也都已經長出。」
  • 牙疼的症狀都說明是牙的問題嗎?
    初期表現為脫礦所致的白堊色斑塊,以後因著色而呈黃褐色,窩溝處則呈浸墨狀彌散,一般無明顯齲洞,僅探診時有粗糙感,後期可出現局限於釉質的淺洞,患有淺齲的人群無自覺症狀;然而中齲的齲壞已達牙本質淺層,臨床檢查可見明顯齲洞,可有探痛,對外界化學、溫度刺激、外力刺激(如冷、熱、甜、酸和食物嵌入等)都可出現疼痛反應,但當刺激源去除後疼痛立即消失,無自發性疼痛;最後出現的深齲已經齲壞到牙本質深層,且伴隨有牙髓炎症狀
  • 寶寶喜歡咬玩具,可能是要出牙了,家長要做好護理工作
    寶寶到了四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要開始長出乳牙了,乳牙對寶寶來說很重要,會伴隨到寶寶直到8歲左右,乳牙的好壞,會影響寶寶身體發育,所以家長要重視這件事情。寶寶快要出牙的時候,會有一些特殊的表現,家長抓住寶寶的出牙期,並且進行正確的護理,這樣做才能夠避免寶寶的乳牙受到傷害。
  • 寶寶什麼時候長牙,長牙難受怎麼辦?教你幾個辦法緩解寶寶的不適
    而且寶寶出牙的時候,還有很多不適症狀,很容影響到孩子的食慾,甚至讓寶寶們哭鬧不止。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寶寶出牙的三兩事。1,寶寶什麼時候長牙?寶寶一般長牙時間都是在六個月之後,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不同,也會向前向後錯開。
  • 寶寶亂咬東西、哭鬧流口水,這是要長牙了,這5招緩解長牙的痛苦
    就問我寶寶這是怎麼了,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其實這都是寶寶要長牙的表現,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就是長牙的月齡。在這個時候媽媽們也不要緊張,這是每一個寶寶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不要盲目的給寶寶服用止疼藥。家長們也不要因為擦不掉而著急,這恰恰說明寶寶在出牙了。3)情緒聒噪雖然寶寶都比較鬧騰,但是在不餓不困的情況下,情緒會穩定一點,如果他們突然變得躁動不安,動不動就吵鬧。
  • 寶寶總愛搖頭究竟是怎麼回事?爸媽們別焦慮,這篇看完就明白了!
    後腦勺就會容易出汗,所以寶寶搖頭來緩解一下這種癢的感覺。 寶寶有溼疹的時候會感覺不舒服,所以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寶寶可能就會出現搖頭,抓臉的現象。 有的時候,寶寶身體不舒服的話,也會出現搖頭的情況。
  • 為什麼寶寶會出牙晚?除了營養不好,不外乎3個因素,別不當心
    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那就是為什麼自家寶寶會出牙晚?當別人家孩子已經長牙的時候,自家孩子卻遲遲沒長,家長們一定著急不已。其實,寶寶出牙亦是一門學問。每個孩子不同,因而出牙的早晚也不同。如果父母提前有這個意識,要主動詢問醫生怎麼幫助寶寶牙齒更好發育,醫生會給到你專業的知識,千萬別盲目給寶寶補鈣。2、寶寶自身的疾病影響:疾病其實也會影響寶寶的出牙時間,比如常見的唐氏症候群、寶寶腦下垂體的分泌出現異常等比較特殊的疾病,都會影響寶寶的出牙速度。而這些疾病都,必須通過到醫院進行抽血等系統檢查後,才能得到確認。
  • 寶寶的這3種表現,說明是到了「出牙期」,家長千萬別大意
    大部分時間裡,鈴鐺的心情都很平靜,也很少哭泣,甚至餓了也只是哼哼唧唧,特別是晚上睡覺時,睡得很安穩。可這時媽媽發現鈴鐺在晚上總是睡不好,有時會翻來翻去,總是睡不踏實,而且還總要睡一會兒就哭醒。起初媽媽以為鈴鐺是病了,但既沒有發燒,也沒有咳嗽打噴嚏的症狀,而且白天玩耍也很正常。
  • 2歲寶寶長出「鯊魚牙」,媽媽慌忙帶娃就醫,醫生:夜奶惹的禍
    2歲寶寶長出「鯊魚牙」,媽媽慌忙帶娃就醫,醫生:夜奶惹的禍同事陳清第一次當媽媽,喜悅之情不言以表,她從生下孩子那一刻起就發誓,一定要細心呵護寶寶,所以在照顧孩子這方面她做得很好。寶寶長「鯊魚牙」的原因寶寶長出「鯊魚牙」讓很多家長都措手不及,很多媽媽因此自責,但其實這很好預防的,因為寶寶長出「鯊魚牙」的罪魁禍首就是糖,糖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把握好才能有助於寶寶的成長。
  • 寶寶喜歡搖頭是缺鈣嗎?出現這些症狀說明寶寶真缺鈣了!
    3、無聊、好玩、自我安慰寶寶醒著的時候,實在沒事幹,可能會搖頭玩耍。一些孩子睡前通過搖頭來安撫自己,讓自己入睡。有的孩子聽到音樂也會搖頭晃腦。4、耳部感染如果你的寶寶除了搖頭,還有抓耳朵,甚至低燒的情況,這種時候就要注意了。因為這是耳朵內部有炎症,孩子試圖用搖頭的方法緩解不適的表現。
  • 寶寶喜歡打自己頭,你以為是好玩嗎?背後的原因你想過嗎?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心智在進步,這個時候的他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但又沒有掌握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所以才會出現打自己的頭、咬人等一些舉動,這些舉動會讓寶寶有感官的刺激,也是寶寶情緒的體現。跟著0-4歲寶寶都愛的喜孩子嬰兒車一起來分析一下寶寶這一行為的背後原因吧。
  • 4個月後的寶寶見啥咬啥,5種情況下愛咬人,爸媽找到根源這樣處理
    這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簡直抗拒不了,總想捏一捏或咬一下萌萌的寶寶。但爸媽們要注意了,再疼娃,也別這樣表達愛。有個寶媽給我留言,她家的瑞瑞生下來就白白胖胖,特別惹人喜愛,寶爸每天回到家都忍不住在瑞瑞的小胳膊上咬幾下。她見老公也不會真的咬疼寶寶,是因為太愛寶寶了才會這樣做,就沒有制止他的行為。
  • 寶寶口水泛濫、愛咬玩具,多半是到了長牙期,家長需要注意護理
    寶寶尚且年幼,一舉一動都需要家長格外關注,吃喝拉撒睡都是寶媽們逃不開的問題,這其中,乳牙的生長和發育更是關係到孩子輔食餵養的節奏。 因此,一到該長牙的年紀,父母們就會特別心急,擔心孩子發育節奏遲緩,出牙晚、出牙慢,影響後續的發育和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