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法國曆朝國王們中,瓦盧瓦王朝的國王較多地受人詬病,雖然其中不乏優秀者,如勵精圖治的查理五世和大展武功的路易十一,但是瓦盧瓦王朝的君主被普遍地看成一個愛用珠寶羽毛裝飾自己,缺乏陽剛之氣,或病懨懨的群體。查理六世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不幸之人,因為他可怕的精神疾病,還有更可怕的政治內鬥,法國復甦的進程被打斷,再次跌入英法戰爭的深淵。
布雷蒂尼條約的籤訂標誌著英法百年戰爭第一回合的結束,雖說戰事告一段落,但是戰爭的陰霾並未完全散去,對法國領地和法國王位的渴求在英王們心底紮下了根,弗蘭德斯和布列塔尼地區帶給英國的經濟利益也為英國插手大陸事務提供了理由。海峽對岸的法國在查理五世的治理之下逐漸恢復元氣,使法國在實力對比上佔優,英國人在大陸上的佔領區縮減為一條狹窄的沿海地帶。從1375年開始的談判企圖用外交方式最終解決英法兩國的矛盾,可是失敗了。
兩國間的敵視行為不斷,英國人利用佔領的港口為據點,加上位於奧弗涅的幾處堡壘不時對法國內地發動進攻。法國也不示弱,對英格蘭海岸進行襲擊,造成了英國人對法軍入侵的恐慌情緒。137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去世,繼任者查理二世雖因為年幼受人擺布,但他在親政後就表現出和平主義傾向。1396年,查理二世與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兒成親,兩國和平的政治基調似乎就這樣定了下來。
叔父幹政
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逝世,法蘭西這艘大船的船舵交到了查理六世的手上,然而查理六世即位時年幼病弱,缺乏治國經驗。主少國疑,國家政治前景的不明朗正好給了查理六世的叔父們執掌大權的機會。不過,讓親王們輔佐查理六世也是查理五世的遺願。查理五世預感到自己大去之日將臨時把自己最信任的三個兄弟召到身邊,他們是貝裡公爵、勃艮第公爵和波旁公爵。查理五世冷落了他的另一個兄弟——安茹公爵,因為他覺得安茹公爵太過貪婪。
查理五世將年幼的查理六世託付給自己的兄弟們,然而這些公爵想的是如何借國王權威實現自己的個人利益,據說甚至查理五世臨終時其兄弟竟無一人在身邊。叔父間的爭執和猜疑又為法國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對查理六世的監護工作主要交給了波旁公爵路易和勃艮第公爵大膽菲利普。路易崇尚騎士精神,熱心謀劃新的十字軍東徵,為人公正但缺少政治手腕。大膽菲利普人如其名,有著更大的野心並且在國王面前毫不顧忌,為自己的勃艮第領地謀取私利,打造自己的王國。
相比前兩位,查理六世的第三個叔父貝裡公爵沒什麼政治抱負,最大的愛好就是奢侈的生活。他有收集的癖好,各種珍奇物件,如手稿、珍寶、掛毯、禽鳥甚至侏儒都在他的收藏範圍內。所以貝裡公爵需要大量的錢,他不希望與英國重開戰端。成為政治傀儡似乎是年幼君主的宿命,但是隨著查理六世的羽翼漸漸豐滿,身為國王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繼續坐視王權被架空的情況。查理六世想要開啟屬於自己的時代,一展宏圖。
瘋子國王
1388年,查理六世辭退了他的叔父們,開始親政。他將自己的親信安插進政治中樞,選拔專業人士來輔佐統治。眼看著法國的政治命運要迎來轉機,然而厄運降臨到了查理六世的身上,法國的復興之火隨即被澆滅。1392年,在勒芒森林中,查理六世第一次發狂,他策馬飛奔,高舉利劍衝向他的扈從,發狂後他就陷入無知覺的虛脫狀態。
從此以後查理六世不時在理智與癲狂的世界裡穿梭,甚至在預感自己將要發狂時為命運感到悲哀。查理六世的病情時好時壞,連正常理政都成難事。但這對國王的叔父們來說是好事,他們趁機辭退了國王的顧問們,再次將國王和國家置於自己的股掌之中。
親王們對英國查理二世的和平倡議欣然接受,英法和平的局面得以繼續維持。淪為叔父們的"橡皮圖章"的查理六世面對這種局面也無可奈何,但是有一個人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這個人就是查理六世的兄弟——奧爾良公爵。
作為查理六世的同輩,奧爾良公爵也受到親王叔父們的壓抑,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於是在巴黎開辦各種聚會,尋歡作樂,借酒消愁,同時也為了排解查理六世的憂愁。1393年在聖保羅宮的化妝舞會差點要了查理六世的命,使他原本脆弱的頭腦受到重創。但是查理六世對娛樂活動仍然樂此不疲,經常隱藏自己的身份四處遊玩,參加各種舞會。
戰端重啟
奧爾良公爵在暗自積攢自己的政治實力,他與查理六世頗有共同語言,兩人關係甚好,加上奧爾良公爵利用查理六世糟糕的精神狀況,使查理六世對他十分順從。時來運轉,奧爾良公爵漸漸取得政治主動權,他即將成為下一個操縱法國的親王。
因為貝裡公爵完全醉心於收集珍奇,波旁公爵仍沉醉於自己的十字軍迷夢中,唯一阻攔奧爾良公爵的就是勃艮第公爵,雙方在如何解決教會分裂和信仰混亂、在分裂的神聖羅馬帝國中應支持哪一方等問題上有嚴重的分歧。但爭論的核心問題是誰控制稅收和王家領地的收入。法國政治的中心分裂為對立的兩派,查理六世對此依舊無能為力。
1404年勃艮第公爵大膽菲利普去世,其子無畏者讓繼承了父親的政治主張,法國兩派對立的政局不僅沒有得到緩和,反而進一步惡化,甚至埋下了內戰的種子。1407年無畏者讓派手下在巴黎大街上刺殺了奧爾良公爵,點燃了法國內亂的導火索。因為奧爾良公爵之前娶了阿爾馬尼亞克公爵的女兒為妻,雙方結成同盟,所以法國內戰中的主要兩派為勃艮第派和阿爾馬尼亞克派。
法國內亂為英格蘭的擴張提供了機遇,英格蘭的國王嗅鮮血的味道便開始蠢蠢欲動。查理二世的繼任者是亨利四世,他一上臺就拋棄了對法和平政策,亨利四世之後是亨利五世,他決心完成父親佔領法國的夢想。然而勃艮第派和阿爾馬尼亞克派將亨利五世視為戰爭天平上的一塊砝碼,都在拉攏亨利五世。
這就給了亨利五世從中漁利的機會,他一張口便要求得到諾曼第地區和金雀花家族在法國的世襲領地,要求對佛蘭德爾和布列塔尼的宗主權,還要娶查理六世的女兒為妻。亨利四世的漫天要價令阿爾馬尼亞克派無法接受,於是亨利五世同勃艮第公爵結成同盟,開始武力進攻法國。
在阿金庫爾之戰中,法國騎士又吃了英國弓箭手的虧,加上亨利五世的殺俘命令,法國貴族貴族騎士死傷慘重,法軍一蹶不振。阿金庫爾之戰後英國人大口地吞噬著法國的領土,波旁公爵落入英國人手中,貝裡公爵和查理六世的長子們於1417年死去,查理六世也被勃艮第公爵俘虜,成為勃艮第公爵和英國人的"橡皮圖章"。
在無畏者讓被刺殺,法國內部和解的希望破滅後,查理六世並被迫與亨利五世籤署特魯瓦條約,特魯瓦條約讓法蘭西面臨亡國的風險。查理六世被俘後,振興法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就任攝政王的太子查理身上。1422年,在亨利五世死後,查理六世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不知他在生命最後時刻是否理智尚存地回顧了自己悲哀的一生。但是在哀嘆之餘,法國期待著一個英雄的出現。
結語
縱使查理六世曾經想成為查理五世合格的接班人,但天不遂人願,與叔父們的鬥爭眼看就要勝利,他就被精神疾病擊倒,開啟了受人擺布的瘋王生涯。法國的復甦因此被打斷,宮廷成為政治傾軋的漩渦。法國爆發的內戰又為英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的入侵鋪平了道路。查理六世的大半生看似被掌權者拋在一邊,但事實是他自始至終都與英法的戰爭與和平緊密相連。
參考文獻 :《法國史》 《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