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王查理與英法和戰:法蘭西瘋王的辛酸人生

2020-12-15 歷史的小諸葛

引言

在法國曆朝國王們中,瓦盧瓦王朝的國王較多地受人詬病,雖然其中不乏優秀者,如勵精圖治的查理五世和大展武功的路易十一,但是瓦盧瓦王朝的君主被普遍地看成一個愛用珠寶羽毛裝飾自己,缺乏陽剛之氣,或病懨懨的群體。查理六世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不幸之人,因為他可怕的精神疾病,還有更可怕的政治內鬥,法國復甦的進程被打斷,再次跌入英法戰爭的深淵。

布雷蒂尼條約的籤訂標誌著英法百年戰爭第一回合的結束,雖說戰事告一段落,但是戰爭的陰霾並未完全散去,對法國領地和法國王位的渴求在英王們心底紮下了根,弗蘭德斯和布列塔尼地區帶給英國的經濟利益也為英國插手大陸事務提供了理由。海峽對岸的法國在查理五世的治理之下逐漸恢復元氣,使法國在實力對比上佔優,英國人在大陸上的佔領區縮減為一條狹窄的沿海地帶。從1375年開始的談判企圖用外交方式最終解決英法兩國的矛盾,可是失敗了。

兩國間的敵視行為不斷,英國人利用佔領的港口為據點,加上位於奧弗涅的幾處堡壘不時對法國內地發動進攻。法國也不示弱,對英格蘭海岸進行襲擊,造成了英國人對法軍入侵的恐慌情緒。137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去世,繼任者查理二世雖因為年幼受人擺布,但他在親政後就表現出和平主義傾向。1396年,查理二世與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兒成親,兩國和平的政治基調似乎就這樣定了下來。

叔父幹政

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逝世,法蘭西這艘大船的船舵交到了查理六世的手上,然而查理六世即位時年幼病弱,缺乏治國經驗。主少國疑,國家政治前景的不明朗正好給了查理六世的叔父們執掌大權的機會。不過,讓親王們輔佐查理六世也是查理五世的遺願。查理五世預感到自己大去之日將臨時把自己最信任的三個兄弟召到身邊,他們是貝裡公爵、勃艮第公爵和波旁公爵。查理五世冷落了他的另一個兄弟——安茹公爵,因為他覺得安茹公爵太過貪婪。

查理五世將年幼的查理六世託付給自己的兄弟們,然而這些公爵想的是如何借國王權威實現自己的個人利益,據說甚至查理五世臨終時其兄弟竟無一人在身邊。叔父間的爭執和猜疑又為法國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對查理六世的監護工作主要交給了波旁公爵路易和勃艮第公爵大膽菲利普。路易崇尚騎士精神,熱心謀劃新的十字軍東徵,為人公正但缺少政治手腕。大膽菲利普人如其名,有著更大的野心並且在國王面前毫不顧忌,為自己的勃艮第領地謀取私利,打造自己的王國。

相比前兩位,查理六世的第三個叔父貝裡公爵沒什麼政治抱負,最大的愛好就是奢侈的生活。他有收集的癖好,各種珍奇物件,如手稿、珍寶、掛毯、禽鳥甚至侏儒都在他的收藏範圍內。所以貝裡公爵需要大量的錢,他不希望與英國重開戰端。成為政治傀儡似乎是年幼君主的宿命,但是隨著查理六世的羽翼漸漸豐滿,身為國王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繼續坐視王權被架空的情況。查理六世想要開啟屬於自己的時代,一展宏圖。

瘋子國王

1388年,查理六世辭退了他的叔父們,開始親政。他將自己的親信安插進政治中樞,選拔專業人士來輔佐統治。眼看著法國的政治命運要迎來轉機,然而厄運降臨到了查理六世的身上,法國的復興之火隨即被澆滅。1392年,在勒芒森林中,查理六世第一次發狂,他策馬飛奔,高舉利劍衝向他的扈從,發狂後他就陷入無知覺的虛脫狀態。

從此以後查理六世不時在理智與癲狂的世界裡穿梭,甚至在預感自己將要發狂時為命運感到悲哀。查理六世的病情時好時壞,連正常理政都成難事。但這對國王的叔父們來說是好事,他們趁機辭退了國王的顧問們,再次將國王和國家置於自己的股掌之中。

親王們對英國查理二世的和平倡議欣然接受,英法和平的局面得以繼續維持。淪為叔父們的"橡皮圖章"的查理六世面對這種局面也無可奈何,但是有一個人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這個人就是查理六世的兄弟——奧爾良公爵。

作為查理六世的同輩,奧爾良公爵也受到親王叔父們的壓抑,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於是在巴黎開辦各種聚會,尋歡作樂,借酒消愁,同時也為了排解查理六世的憂愁。1393年在聖保羅宮的化妝舞會差點要了查理六世的命,使他原本脆弱的頭腦受到重創。但是查理六世對娛樂活動仍然樂此不疲,經常隱藏自己的身份四處遊玩,參加各種舞會。

戰端重啟

奧爾良公爵在暗自積攢自己的政治實力,他與查理六世頗有共同語言,兩人關係甚好,加上奧爾良公爵利用查理六世糟糕的精神狀況,使查理六世對他十分順從。時來運轉,奧爾良公爵漸漸取得政治主動權,他即將成為下一個操縱法國的親王。

因為貝裡公爵完全醉心於收集珍奇,波旁公爵仍沉醉於自己的十字軍迷夢中,唯一阻攔奧爾良公爵的就是勃艮第公爵,雙方在如何解決教會分裂和信仰混亂、在分裂的神聖羅馬帝國中應支持哪一方等問題上有嚴重的分歧。但爭論的核心問題是誰控制稅收和王家領地的收入。法國政治的中心分裂為對立的兩派,查理六世對此依舊無能為力。

1404年勃艮第公爵大膽菲利普去世,其子無畏者讓繼承了父親的政治主張,法國兩派對立的政局不僅沒有得到緩和,反而進一步惡化,甚至埋下了內戰的種子。1407年無畏者讓派手下在巴黎大街上刺殺了奧爾良公爵,點燃了法國內亂的導火索。因為奧爾良公爵之前娶了阿爾馬尼亞克公爵的女兒為妻,雙方結成同盟,所以法國內戰中的主要兩派為勃艮第派和阿爾馬尼亞克派。

法國內亂為英格蘭的擴張提供了機遇,英格蘭的國王嗅鮮血的味道便開始蠢蠢欲動。查理二世的繼任者是亨利四世,他一上臺就拋棄了對法和平政策,亨利四世之後是亨利五世,他決心完成父親佔領法國的夢想。然而勃艮第派和阿爾馬尼亞克派將亨利五世視為戰爭天平上的一塊砝碼,都在拉攏亨利五世。

這就給了亨利五世從中漁利的機會,他一張口便要求得到諾曼第地區和金雀花家族在法國的世襲領地,要求對佛蘭德爾和布列塔尼的宗主權,還要娶查理六世的女兒為妻。亨利四世的漫天要價令阿爾馬尼亞克派無法接受,於是亨利五世同勃艮第公爵結成同盟,開始武力進攻法國。

在阿金庫爾之戰中,法國騎士又吃了英國弓箭手的虧,加上亨利五世的殺俘命令,法國貴族貴族騎士死傷慘重,法軍一蹶不振。阿金庫爾之戰後英國人大口地吞噬著法國的領土,波旁公爵落入英國人手中,貝裡公爵和查理六世的長子們於1417年死去,查理六世也被勃艮第公爵俘虜,成為勃艮第公爵和英國人的"橡皮圖章"。

在無畏者讓被刺殺,法國內部和解的希望破滅後,查理六世並被迫與亨利五世籤署特魯瓦條約,特魯瓦條約讓法蘭西面臨亡國的風險。查理六世被俘後,振興法國的重擔就落在了就任攝政王的太子查理身上。1422年,在亨利五世死後,查理六世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不知他在生命最後時刻是否理智尚存地回顧了自己悲哀的一生。但是在哀嘆之餘,法國期待著一個英雄的出現。

結語

縱使查理六世曾經想成為查理五世合格的接班人,但天不遂人願,與叔父們的鬥爭眼看就要勝利,他就被精神疾病擊倒,開啟了受人擺布的瘋王生涯。法國的復甦因此被打斷,宮廷成為政治傾軋的漩渦。法國爆發的內戰又為英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的入侵鋪平了道路。查理六世的大半生看似被掌權者拋在一邊,但事實是他自始至終都與英法的戰爭與和平緊密相連。

參考文獻 :《法國史》 《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

相關焦點

  •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查理七世笑到最後
    但是腓力六世的統治並不穩固,同樣要求繼承法國王位的還有兩個人同樣,一個是查理四世王后因為她正懷著一個尚末出生的嬰兒,另一個就是極具威脅性的查理四世的外甥,被腓力四世遠嫁英國的法國公主伊莎貝拉的兒子英國王愛德華三世。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越過海峽進攻法國,英法百年戰爭爆發。
  • 2020丨公元1420年:聖女貞德與英法百年戰爭
    根據條約規定,英王不僅為自己贏得一位年輕貌美的法蘭西公主,還修改了法蘭西王位繼承順序,廢黜了新娘17歲的弟弟查理的太子之位,約定當嶽父查理六世去世後由自己及子嗣繼承法國王位,英法將聯合為共戴一王的國家。中世紀對國家最常見的比喻是「政治身體」(bodypolitic),將國王比作身體中的頭部。
  • 為法國國王冊封官方情婦開先例,大器晚成的查理七世
    1461年7月22日,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中部謝爾省去世。「光榮與和平歸於你,國王查理,永恆的歌頌也歸於你。狂暴的敵人已經被擊敗;蒙基督之箴言和法律之襄贊,你的功績再造了這個經受深重危機的王國。」——諾曼第地區給查理七世鑄造的紀念章。
  • 《權力的遊戲》:丹妮莉絲的父親因何而瘋?瘋王為何如此瘋狂?
    初期的伊裡斯·坦格利安二世並沒有瘋,實際上他還曾是一個眾人眼中的好人,賢明君主,他深受平民百姓的愛戴與擁護。派席爾曾說過瘋王是一個好人,我親眼看著他被火與血的夢想吞噬了。派席爾的話清楚地表明,他認為瘋王是一個好人,或者說以前的瘋王是一個好人。
  • 瘋子在左,國王在右,城堡在中央——《瘋王城堡》
    最後一位登上鐵王座上的伊裡斯·坦格利安二世,是《冰與火之歌》小說中有名的「瘋王」。但瘋王不只存在於小說中,歷史存在過許多真瘋或裝瘋的國王,甚至還有被迫「瘋」的國王,比如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他出生時,宮廷氣氛陰鬱,生活晦澀缺乏樂趣,只有山間城堡的奇幻景色和悠然自得的黑白天鵝能夠給這個可憐的孩子帶來一絲絲慰藉。
  • 英法騎士之戰下的布汶戰役,奠定了法蘭西在13世紀強國地位
    發生在中世紀時期法蘭西與英格蘭之間的布汶戰役是法國擴張中的一次關鍵性的戰爭,它的勝利使得法蘭西王國確立了它在13世紀的強國地位,宣告英國金雀花王朝和法國卡佩王朝之間持續了12年的鬥爭畫下了句點,也為英國自由大憲章和第一次伯爵戰爭
  • 提利昂·蘭尼斯特會是「瘋王」的私生子嗎?
    如果你了解泰溫大人對「瘋王」伊利斯的恨,那麼「提利昂是伊利斯和喬安娜的孩子」這個理論,就顯得一點也不牽強。喬安娜在瘋王的父親繼位時就來到君臨,作為瘋王未婚妻雷拉公主的女僕。流言聲稱她在傑赫裡斯二世加冕當晚就和瘋王同床,但很多角色都不相信這則故事。在與泰溫婚後不久,喬安娜離開了君臨。
  • 權力的遊戲:不是瘋王的後代卻有瘋王的氣質,喬佛裡是個怎樣的人
    在第一季中,當喬佛裡看到艾莉亞和屠夫的學徒一起玩讓他怒火中燒在喬佛裡的整個人生當中雖然不是瘋王的後代,但是卻「感染」了瘋王的做法,這或許就是對「弒君者」詹姆以及蘭尼斯特家族最大的懲罰。
  • 權力的遊戲:不是瘋王的後代卻有瘋王的氣質,喬佛裡是個怎樣的人
    在第一季中,當喬佛裡看到艾莉亞和屠夫的學徒一起玩讓他怒火中燒,因為他覺得一個賤民不配玩劍。當他傷害屠夫的學徒的死活,艾莉亞舉起木棍將他敲倒在地,這時候他舉劍還擊。被打倒在地的艾莉亞眼看就要被喬佛裡傷害,最後娜梅莉亞將喬佛裡的手咬傷,艾莉亞絕地反擊。此時被咬傷的喬佛裡乞求艾莉亞放過他,這時候的喬佛裡表現出了一副膽小懦弱的樣子。
  • 英法百年戰爭:奧爾良女兒的頌歌
    公元1337—1453年,英法兩國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戰爭性質從封建王朝混戰變化到侵略與反侵略,其結果可謂完全違背了英法王朝統治者的預料。 中世紀,英國諸王通過與法一系列聯姻,均成了法國諸王大片領地上的主要封臣。
  • 奧爾良戰役何以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點?聖女貞德出現是關鍵
    英法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英軍在戰爭之初佔據上風,不斷朝法國腹地推進,但後來隨著法王查理五世的勵精圖治,法國局勢開始好轉起來,逐漸將英軍趕出歐洲大陸。但好景不長,到了14世紀末,查理五世去世後,繼承王位的是年僅12歲的查理六世。小國王不僅無力治國領兵,長大後還罹患瘋病,給了法國的一眾大貴族奪權篡位的機會。
  • 《權力的遊戲》中,龍母的父親瘋王伊裡斯·坦格利安為什麼發瘋?
    《權力的遊戲》中龍母丹妮莉絲的父親伊裡斯·坦格利安二世被人們稱為瘋王,也被稱為瘋狂地伊裡斯或血痂國王。他是坦格利安家族第十七位,也是最後一位登上鐵王座的成員,在勞勃·拜拉席恩叛亂期間被詹姆·蘭尼斯他殺死。但是伊裡斯為什麼會被稱為瘋王呢?他發瘋的原因是什麼?這一點從未在《權力的遊戲》中說明。
  • 英法百年戰爭中英格蘭長弓對戰法蘭西之花,最終輸給了法國大炮
    1346年的克雷西之戰是英軍迫不得己、被動嘗試通過弓箭手打擊法軍,這長戰役的勝利使他們找到了破解法國騎士衝鋒的辦法,而1356年的普瓦提埃戰役和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則是借鑑了克雷西之戰的經驗,採取弓箭手配合重騎兵的戰術,最終獲得勝利。這三場戰役中,英格蘭的弓箭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展示了英格蘭軍隊變革的實踐效果。
  • 英法百年戰爭:中世紀鼎盛時代的諸國大戰
    公元1337-1453年間,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之間進行了一場長達116年的戰爭,堪稱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之一。此戰促使法國完成了民族統一。而丟失了法國領地的英國轉而走上了海外擴張之路,逐漸成為殖民帝國。 英法百年戰爭造成了哪些重要影響呢?
  • 英法百年戰爭中,法蘭西大部分時間丟城失寨,為何最後反敗為勝
    在整個中世紀中,除了波及整個歐洲和西亞的十字軍東徵,持續時間最長的國戰,當屬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不僅率先發難,步步緊逼,在長達116年的戰爭絕大多數時間裡,更是連戰連捷,幾乎佔盡了所有先機。
  • 說說英法百年戰爭
    威廉一世成為了與當時法王並列的國王,而威廉一世同時兼領諾曼公爵,理應向法王效忠,於是便引發了英法之間的矛盾。到了十二世紀,一個來自法國安茹的貴族開始統治整個英格蘭和諾曼公國,史稱亨利二世,英國進入了金雀花王朝時期,英國在金雀花王朝時期達到了巔峰,佔據了大半的法國領土,並且一舉擊敗了法王路易七世,在整個法國地區對法蘭西形成了壓制。
  • 克雷芒七世決定與法蘭西結盟,查理五世成了教廷的敵人
    拉斐爾畫室的裝飾風格很明顯融合了基督教和異教元素,而羅馬人覺得這樣的裝飾風格應該像《聖經》一樣被認真研習。羅馬人將美等同於好,認為在俗世中追求幸福與獲得永恆的救贖並不矛盾。「當教士們含混不清地念著彌撒的時候,教皇卻騎著被裝飾得很花哨的駿馬到處溜達。」「我才念到福音部分,」路德抱怨道,「我旁邊的教士就已經都念完了,還叫著『快點,讀完,趕緊的』!」路德為自己可以回到德國,不用待在羅馬而感到慶幸。
  • 聖女貞德的出現給查理七世帶來事業轉機
    聖女貞德的出現給查理七世帶來事業轉機,戰爭爆發以來英法雙方力量首次出現平衡,英軍從攻勢漸轉為守勢。「法蘭西意識」開始萌芽,貴族與平民皆團結到國王周圍,國民呼籲內部和解、驅逐外國人的輿論空前高漲,迫使勃艮第公爵必須重視新局面。
  • 所有《馬裡奧和瘋兔:王國之戰》的角色(除了耀西)
    所有《馬裡奧和瘋兔:王國之戰》的角色(除了耀西) 《馬裡奧與瘋兔:王國之戰》8月29日在Switch發行。看起來它將成為另一款優秀的Switch遊戲。
  • 高盧人之錘:亨利五世臭虐法蘭西,娶公主、戴英法雙王冠
    亨利五世,蘭開斯特王朝第二位國王,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給予法國重創的武士國王。在一系列的連戰連勝後,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獲得了法蘭西王位繼承的位置,「英法帝國」的設想便是出自他手,因此也被稱為高盧人之錘。1420年6月聖三一主日,特魯瓦城聖約翰教堂裡正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婚禮——18歲的法蘭西公主凱薩琳與35歲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要知道這一時期英法百年戰爭仍在繼續,而勝利的天平此時倒在了英格蘭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