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戰爭中,法蘭西大部分時間丟城失寨,為何最後反敗為勝

2021-01-08 騰訊網

在整個中世紀中,除了波及整個歐洲和西亞的十字軍東徵,持續時間最長的國戰,當屬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不僅率先發難,步步緊逼,在長達116年的戰爭絕大多數時間裡,更是連戰連捷,幾乎佔盡了所有先機。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戰爭末期,最終勝利的天平,卻倒向了原本苦苦支撐行將崩潰的法蘭西。法蘭西人不僅將丟失的領土全部收復,還成功把原本屬於英國的諾曼第地區佔為己有,將它永遠留在了法蘭西的懷抱。

那麼,英法戰爭後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法蘭西得以反敗為勝呢?

(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

一、長弓和騎兵的對抗。

發動英法百年戰爭的始作俑者,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和其懦弱的父親相比,這位君主更像他的祖父愛德華一世,在法蘭西問題上表現得極為強勢,曾以血統問題幹涉法國國王的繼承權問題。

愛德華三世賴以強勢的倚仗,是其祖父時期就已經開始風靡整個不列顛島的威爾斯長弓。這種長弓達到一人多高,不僅射程遠,穿透力驚人,向敵人密集的區域發射,還能形成一箭連殺數敵的巨大威力。而拉開這種弓,除了要經過長年的精確度訓練,要求弓箭手具有強大的力量和體能,因此這些士兵的身體素質,要遠優於一般對手。

英格蘭的軍隊,多由國王自行組建和訓練。其資金來源得益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開始流行的盾牌稅。那些治下的領主們,為了逃避兵役,常常拿免役金贖買徵召。而一旦有戰爭發生,他們還會僱傭職業軍人代替他們上戰場,在這些僱傭兵中,大多都是英格蘭長弓手。

而法國士兵大多來自於不同的領地主,這些領地主從管轄地農民那裡徵收錢糧,然後以騎士領、男爵領、伯爵領為單位,組成一個個軍事團體,其徵召和訓練都由領主負責。

可不同領地主的收入狀況和對士兵類型的喜好不同,所以他們所擁有的軍隊質量也參差不齊。一些大的公爵領,由於資金富裕,其麾下的士兵裝備精良,有更多的機會訓練,因此戰鬥力更強。而一些貧瘠的騎士領,可能連自己的貼身護衛,都無法配備合格的戰馬。

正是由於領主們貪生怕死花錢僱人代替從軍的行為,使得英格蘭軍隊中雖然騎士數量遠遠低於法國,但其士兵的數量和戰爭力,反而比法國更充足更強大。

(英格蘭長弓手)

二、後繼兵源的比拼。

戰爭初期,無論是愛德華三世親率的克雷西之戰,還是黑太子的普瓦捷之役,英格蘭的長弓手們都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他們名揚歐陸,射出的箭雨令所有法國領主膽寒。

不過這種狀況到1320年時發生了改變,雖然法國的士兵戰鬥力不如英格蘭人,但重騎兵數量卻是英格蘭的三倍以上。當時的法國治下的男爵領多達300個,每領下轄騎士領30個,這樣法國至少有九千騎兵。

而英國的騎士領主,即使在鼎盛時的愛德華一世時期,加上蘇格蘭也只有三千左右。更何況百年戰爭期間,蘇格蘭一直降而復叛,剿而復降,根本不可能為英格蘭提供什麼兵源。再加上免役金制度,使得騎士領主們,都願意花錢苟安,從而導致英格蘭騎兵數量不足。而法蘭西騎兵們則利用人數優勢,快速機動迂迴作戰,以小規模衝突避免落入包圍圈。使得昔日利用拒馬樁以逸待勞的英格蘭長弓手,優勢蕩然無存。

(玫瑰戰爭)

三、國家意識的較量。

戰爭前期,法蘭西節節敗退,連首都巴黎都被英格蘭攻陷,大半個國家淪落敵手,貴族們慘遭殺戮,為了避免厄運繼續降臨,餘下的貴族們聚攏在太子身邊,團結一心一致抗敵,整個法國的國家意識開始覺醒。

但連戰連捷的英格蘭,卻反而因為勝利,陷入爭權奪利的漩渦中,一些貴族居功自傲,開始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連最大的蘭考斯特及約克家族之間,都引發了紅白玫瑰的內戰悲劇。

此消彼長之下,內鬥的英格蘭無力維持對法國佔領地的統治,最終全國一心的法國全面反擊,在1453年奪回吉耶納,收復全部失地,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結束。

百年戰爭不僅讓法國重新建立更加穩定的集權,也讓英格蘭失去了所有島外領地,成為一個海島國家,而正是這種失利,讓盎格魯人轉而將目光投向海洋,開始海外殖民地擴張,成長為一個新的日不落帝國。

(參考資料:《英法百年戰爭史》等)

相關焦點

  •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查理七世笑到最後
    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越過海峽進攻法國,英法百年戰爭爆發。1356年戰爭再起,英國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涅,法王約翰二世在普瓦提誒之戰中兵敗被俘,英國藉此索要大筆贖金。1360年英法停戰,法國割讓羅亞爾河以南直至庇里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還賠償英國300萬金幣的補償款。
  • 這部動畫,把百年英法戰爭,放在了充滿魔法的鍊金術世界!
    在《織田信奈的野望》中,春日御影以日本的戰爭歷史作為題材進行創作,這一次,春日御影把故事的舞臺設定在英法的百年戰爭之中,並且結合了許多奇幻以及能力戰鬥的要素,而且在這部動畫作品中,另一名聖女貞德將會登場,聖女貞德這名歷史人物已經不止一次被改編在日本的動漫或者遊戲作品中了。
  • 說說英法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中的聖女貞德但是對於歐洲,英國似乎從未拿它當作自家人。威廉一世成為了與當時法王並列的國王,而威廉一世同時兼領諾曼公爵,理應向法王效忠,於是便引發了英法之間的矛盾。到了十二世紀,一個來自法國安茹的貴族開始統治整個英格蘭和諾曼公國,史稱亨利二世,英國進入了金雀花王朝時期,英國在金雀花王朝時期達到了巔峰,佔據了大半的法國領土,並且一舉擊敗了法王路易七世,在整個法國地區對法蘭西形成了壓制。
  • 英法百年戰爭和玫瑰戰爭,促使英國民族意識覺醒的兩場中世紀大戰
    然而,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英王與法王圍繞法國王位和領地的分配一直爭論不休,並爆發了百年戰爭,最終以英國戰敗而告終。緊接著,一場圍繞英國王位的內鬥又在大貴族內部展開。在一系列外戰和內戰的推動下,英國的民族意識和社會結構初見端倪。法王繼承權問題與英法百年戰爭自諾曼徵服以來,歷代英王同時兼領法國部分領地。
  • 英法百年戰爭中,農家少女貞德如何從「聖女」淪為「女巫」?
    在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時,英法兩國進行了一場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是英法兩國的之間長久積累矛盾的體現。就在戰爭即將以英國為首的一方取得勝利之時,一名法國農村少女挺身而出,她就是「奧爾良少女」、「聖女」貞德。
  • 英法百年戰爭:奧爾良女兒的頌歌
    一場戰爭從一種性質轉變到另一種性質,即一場戰爭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各有兩種性質,這在戰爭史上並不多見。公元1337—1453年,英法兩國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戰爭性質從封建王朝混戰變化到侵略與反侵略,其結果可謂完全違背了英法王朝統治者的預料。
  • 2020丨公元1420年:聖女貞德與英法百年戰爭
    根據條約規定,英王不僅為自己贏得一位年輕貌美的法蘭西公主,還修改了法蘭西王位繼承順序,廢黜了新娘17歲的弟弟查理的太子之位,約定當嶽父查理六世去世後由自己及子嗣繼承法國王位,英法將聯合為共戴一王的國家。中世紀對國家最常見的比喻是「政治身體」(bodypolitic),將國王比作身體中的頭部。
  • 英法百年戰爭:中世紀鼎盛時代的諸國大戰
    公元1337-1453年間,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之間進行了一場長達116年的戰爭,堪稱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之一。此戰促使法國完成了民族統一。而丟失了法國領地的英國轉而走上了海外擴張之路,逐漸成為殖民帝國。 英法百年戰爭造成了哪些重要影響呢?
  • 英法百年戰爭中英格蘭長弓對戰法蘭西之花,最終輸給了法國大炮
    英格蘭的軍隊變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使英格蘭在戰爭中取得了幾次重大戰役的勝利。這三場戰役中,英格蘭的弓箭手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展示了英格蘭軍隊變革的實踐效果。克雷西(1346年)、普瓦提埃(1356年)與阿金庫爾(1415年)三次重要的戰役決定了戰爭走向,弓箭手一一重騎兵戰術在這三場勝利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346年英軍主力一路殺燒搶掠到普瓦西,遭到法軍追擊,在克雷西森林外,被迫同法國軍隊開戰。
  • 英法騎士之戰下的布汶戰役,奠定了法蘭西在13世紀強國地位
    發生在中世紀時期法蘭西與英格蘭之間的布汶戰役是法國擴張中的一次關鍵性的戰爭,它的勝利使得法蘭西王國確立了它在13世紀的強國地位,宣告英國金雀花王朝和法國卡佩王朝之間持續了12年的鬥爭畫下了句點,也為英國自由大憲章和第一次伯爵戰爭
  • 奧爾良戰役何以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點?聖女貞德出現是關鍵
    英法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英軍在戰爭之初佔據上風,不斷朝法國腹地推進,但後來隨著法王查理五世的勵精圖治,法國局勢開始好轉起來,逐漸將英軍趕出歐洲大陸。但好景不長,到了14世紀末,查理五世去世後,繼承王位的是年僅12歲的查理六世。小國王不僅無力治國領兵,長大後還罹患瘋病,給了法國的一眾大貴族奪權篡位的機會。
  • 從英法千年歷史恩怨看法國為何封鎖阻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
    英法百年戰爭英法百年戰爭形勢圖1337年,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向英格蘭國王愛德華提出收回阿基坦地區的要求,遭到愛德華拒絕。同時,圍繞法國北邊佛蘭德斯地區(低地地區)的羊毛貿易利益的爭奪,也讓英法兩國關係緊張。
  • 兩百年前的英法貿易封鎖,拿破崙即便戰勝俄國,為何也註定失敗
    然而令人驚嘆的是短短數年時間,偌大的帝國就土崩瓦解,拿破崙本人也被放逐孤島。 眾所周知,俄法戰爭為拿破崙敲響了喪鐘,但很多人拿破崙遠徵俄國的目的其實是英國,針對英國的」大陸封鎖政策「才是導致帝國崩塌的根本原因。
  • 英法百年戰爭的真正導火索:西歐商業的霸權爭奪
    【漫畫世界商業史】 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
  • 18世紀的法蘭西,稱霸歐洲的一搏
    法蘭西民族的迅速形成先說法國這邊的情況,地理位置上法國的前身是西法蘭克王國。不同於另外兩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演變成法蘭西王國後,似乎就受到眷顧,自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之後,法國就形成了法蘭西民族國家。這個民族國家的形成在歐洲算是比較早的,早到什麼程度?那會兒才15世紀中期,哥倫布都還沒有到達美洲。
  • 瘋王查理與英法和戰:法蘭西瘋王的辛酸人生
    查理六世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不幸之人,因為他可怕的精神疾病,還有更可怕的政治內鬥,法國復甦的進程被打斷,再次跌入英法戰爭的深淵。布雷蒂尼條約的籤訂標誌著英法百年戰爭第一回合的結束,雖說戰事告一段落,但是戰爭的陰霾並未完全散去,對法國領地和法國王位的渴求在英王們心底紮下了根,弗蘭德斯和布列塔尼地區帶給英國的經濟利益也為英國插手大陸事務提供了理由。
  • 聖女貞德:一個農家少女,何以扭轉英法百年戰爭局勢?
    引言英國與法國曾在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進行了116年的戰爭,被稱作英法百年戰爭,它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之一。十四世紀的英國,跟如今的英國又不一樣,確切的說,那個時候的英國應該叫做英格蘭。而英法百年戰爭的交戰雙方,就是英格蘭王國和法國。
  • 英法合併:法國為什麼在20世紀兩度提出與英國合併?
    如果當年法國人同意愛德華的要求,英法兩國可能早就合併了。於是,為了爭奪法國的王位,一場持續百年的戰爭把兩個國家打成了世仇。法國雖然最後贏得勝利,把金雀花家族的勢力基本趕出了法國,但代價也是極其慘重的。▲英法百年戰爭形勢圖,戰後雙方都完成了中央集權,奠定歐洲一流強國的基礎百年戰爭結束了,英國人徹底斷了在歐洲大陸上發展的念想,開始走上海洋強國的道路。而法國則在歐洲大陸上縱橫捭闔,成為維持歐洲政治秩序的重要基石。
  • 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的契約軍,資本主義下花錢就行了
    英法百年戰爭初期,英格蘭軍隊需要渡海作戰,「一個不利條件在於要將部隊通過海 峽運輸到法國」,而英國通過海峽向法國輸送士兵的能力有限,故而軍隊在短時間內無法集結足夠大規模的軍隊。此時來自大陸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僱傭軍彌補了軍隊的不足。
  • 中法戰爭之惑:清軍反敗為勝,為什麼還要與法國議和?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 戰事分兩個階段,持續了15個月左右,最後的結果是清軍在取得鎮南關到諒山戰役勝利後卻停止了攻勢,兩國最後達成《中法新約》,清政府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越南這個藩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