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貞德:一個農家少女,何以扭轉英法百年戰爭局勢?

2020-12-15 歷史真知君

引言

英國與法國曾在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進行了116年的戰爭,被稱作英法百年戰爭,它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之一。

十四世紀的英國,跟如今的英國又不一樣,確切的說,那個時候的英國應該叫做英格蘭。而英法百年戰爭的交戰雙方,就是英格蘭王國和法國。那時的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和蘇格蘭還沒有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

公元9世紀,蘇格蘭王國建立。而後,英國便開始侵略蘇格蘭王國,自此多年,蘇格蘭人始終不願臣服於英國,並且法國也一直為蘇格蘭提供援助。這下,英國就不滿意了,再加上英法兩國間政治、經濟、社會等各種因素相繼有了衝突,多年積怨下,大戰已是一觸即發。

英國僱傭軍與法國騎士

1337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即位,他一上位,便把蘇格蘭和法國當作是首要敵對目標。同年,法國國王腓力六世宣布,要收回英國王室在法國境內的所有土地,為此,腓力六世出兵攻擊英國軍隊,戰爭由此而起。

戰爭初期,法國不管是陸戰或海戰,都是一敗再敗,就連法王約翰二世及眾臣被都英軍俘虜,英國更是藉此向法國狠狠奪取了一筆巨額贖金。

而後,法國被迫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再加上英軍在法國佔領區內蠻橫異常,法國內部經濟已經陷於崩潰的狀態,直接導致的便是法國平民起義不斷。此刻,法蘭西王室已是搖搖欲墜,法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就在這時,一個法國農家少女橫空出世。

一、16歲的法國農家少女,逆水行舟一心報國,成功預言前線戰情,孤身踏上徵程

貞德第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是在1428年,那時,她只是一個16歲的少女。那一年,她離開自小生活的村子,去往附近一個叫沃庫勒爾的城堡。

在沃庫勒爾,貞德找到了城堡的駐防部隊指揮官博垂庫爾,她希望指揮官博垂庫爾可以帶她去往希農。見到一個農家女如此做派,博垂庫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即便大笑一番,只當貞德是個無知的女孩,也並沒有理會貞德的要求。

博垂庫爾如此反應其實也是人之常情,貞德一身布衣,灰頭土臉,竟然還想去往希農,簡直是匪夷所思。要知道,法國的合法統治者皇太子可就在希農城。於是,貞德此行,無功而返。

但貞德碰壁之後,並沒有灰心,她沒有就此打退堂鼓,而是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來。這一次,貞德不是一個人在行動,她有了兩個支持自己的騎士——讓·德梅斯和貝爾特朗·德普朗吉。

在他們的支持下,1429年2月12日,貞德獲得第二次接見,這一次,貞德帶來了一個驚天消息,她說,法軍在今日於奧爾良將會有一場慘敗。指揮官博垂庫爾聽後,心中大驚。

此時此刻,法國南部要塞奧爾良城正被英軍圍困,形勢無比危急。貞德此番言語霎時有如晴空中一道驚雷,驚起萬千駭浪。

1415年,法國內部出現內訌,勃根第、阿曼雅克兩派出現爭端,農民起義不斷,英國藉此再次大舉入侵。同年8月,英軍攻陷法國哈弗勒爾城,又於阿金庫爾戰役中大敗法軍。10月,英國與勃艮第公爵結盟,法國北部已完全失陷。

英軍進攻法國重鎮奧爾良

1420年,英法籤訂特魯瓦條約,這一條約幾乎讓法國亡國。再往後,1424年,法國聯合蘇格蘭王國,想要重整旗鼓,但是奈何不敵英格蘭-勃艮第聯軍,在韋爾訥伊會戰中,前來支援的蘇格蘭士兵全軍覆沒,幾個蘇格蘭貴族均戰死。

1428年10月,英軍圍攻奧爾良城,直到1429年1月,貞德再次來到沃庫勒爾城堡,奧爾良城仍舊處於英軍的包圍之中。

就在1429年2月12日貞德與博垂庫爾見面這天,奧爾良城北部,一支從巴黎而來的英國運輸隊正在緩緩前行,車隊裡有十字弓、加農炮、以及若干桶的鯡魚。這裡稍微提一點,此時巴黎已經被英軍攻佔。

法軍約有三千五百人,想要掠奪這些英軍的補給。但法軍雖然人數佔優,可戰場地勢平坦開闊,英軍將補給車輛橫向並排,形成一列防禦工事進行防守。

法國盛行貴族兵源制,由各地領主招募軍隊,每逢戰鬥,擅長使用重騎兵進行正面衝擊。但英軍依靠防禦工事固守,工事前面又安置了用來阻止法軍騎兵衝鋒的尖木樁,再配合英國有名的長弓兵戰術,讓法軍吃盡了苦頭。

英國長弓兵正在射箭

這次遭遇戰也不例外,法軍損失慘重,也沒能衝破英軍的防禦,率軍作戰的迪努瓦公爵也身負重傷。此次戰役因為補給中有鯡魚的存在,便被稱作鯡魚戰役。

隨後不久,死裡逃生的迪努瓦公爵便帶著兩千士兵離開奧爾良。內憂外患之下,奧爾良城內的軍民士氣變得異常低迷,甚至有人想開城投降。

幾天後,鯡魚之戰法軍大敗的消息傳至沃庫勒爾,當地軍民大吃一驚,貞德的預言竟然成真,因此,博垂庫爾終於同意派兵協助貞德前往希農。

二、歷經重重困難,得以面見皇儲,而後統帥全國軍隊,參加奧爾良遠徵,一舉邁向傳奇

1429年2月23日,貞德在讓·德梅斯和貝爾特朗·德普朗吉兩位騎士率軍護送下,離開沃庫勒爾開始前往希農。

想要前往希農,必須穿越敵人勃艮第公爵的領土。一路上危機重重,貞德見到的,不僅有英格蘭人和勃艮第人的兇殘,還有沿途普通平民所遭受的苦難。所見所感,更堅定了貞德那顆要拯救法蘭西的決心。

3月6日,貞德到達希農。

此時此刻,奧爾良守軍已死傷過半,生者大都逃往希農,王儲查理龜縮在希農的城堡,連軍隊的薪餉也發不起,可他麾下的兩個公爵卻還在內鬥。奧爾良城若失陷,法國國土將完全暴露在英軍眼前,那時便是法國開始亡國之日。

希農城內,從前線潰敗下來的士兵,眼中滿是疲憊與絕望,黑暗自人們的靈魂中升起,城內所有人都已經失去了信仰,惶惶不可度日。

就在那時,貞德出現在了希農,她告訴別人,她要拯救法國。貞德的聲音裡充滿了信念,她說的每一個字,都讓人們震撼。許多人甚至傳言,貞德就是可以帶來奇蹟的「洛林聖女」。

3月8日,在希農的城堡,貞德接受的召見。在會面中,貞德高呼:為了祖國,我視死如歸。

聖女貞德劇照

4月27日,法蘭西的皇太子查理給了貞德一個「戰爭總指揮」的頭銜。

於是17歲的貞德,開始統帥全國的軍隊。當王室的傳令官宣布貞德為全法國軍隊指揮官時,整個希農沸騰了。 那些信賴貞德,相信貞德的士兵,瞬間感到十分自豪。

當日,貞德披上盔甲,手持長劍,跨上戰馬,高舉旗幟,率領4000名士兵,自希農向奧爾良進發。

此刻奧爾良已經被圍攻半年之久,貞德的援軍,無疑是一道強心劑,大大振奮了城內法軍的士氣。

4月29日,貞德的軍隊達到戰場。英軍以為貞德率領的部隊也是不堪一擊,便大意輕敵,結果首戰,貞德就衝突英軍的圍城戰線。當晚,貞德便率軍進入奧爾良,城內居民欣喜若狂,紛紛點燃火炬,前來迎接貞德,軍民皆大聲呼喊「洛林聖女」。

呼聲高漲,連綿不絕,甚至連城外的英軍都可以聽到。貞德的到來,一掃奧爾良城內的低迷與消極,法軍士氣得到極大鼓舞,那些避戰不出的將領,也紛紛加入貞德的軍隊。

貞德率領法軍攻入奧爾良

貞德一改往日法軍將領謹慎行動的戰略,在戰場上,她往往是直接正面衝擊英軍,更是身先士卒,每次衝鋒都在最前面。貞德的勇敢和無畏激勵了無數法國士兵,在她的帶領下,士兵變得作戰勇猛,悍不畏死。

到5月8日,貞德率領士氣高昂的法軍,已經攻克奧爾良附近的聖羅普要塞、奧古斯丁要塞等幾個要塞,至此,奧爾良之圍解除。

三、一舉扭轉戰爭局勢,但最終不幸被俘身死,死後激起民族義憤,自此法國民族主義高漲

在之後的戰場上,貞德總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為法軍帶來贏得一次次的勝利。她又總是親上戰場,就算受傷也仍繼續戰鬥,士兵和將領因此都把貞德當作是神明一般的人物。

不幸的是,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場戰鬥中,貞德被勃艮第人俘虜,而後,她又被英國以4萬法郎的價格買走。

在審判中,貞德倍受酷刑,但她仍高呼: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

即使身死,也要一往無前。貞德心中的信念,是愛國,憐憫,善良,虔誠。正是這些信念,支撐著她離開家鄉,踏上刀山火海,去尋找心中的救贖。

審判持續了足足一年,最後,貞德被指控有12項罪行,但審判是由英格蘭主導,這些指控都是帶有英格蘭的政治目的。不管審判的過程如何,貞德最後都是一定要被定罪的。

在法官的逼迫與矇騙下,貞德籤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開認罪書。

1431年5月30日,貞德在盧昂城下被活活燒死,骨灰被扔進了塞納河中。死時,貞德年僅19歲。

貞德被送上火刑柱

貞德之死的消息傳出,法國舉國震驚。軍民紛紛哀悼,哭泣不止。貞德雖然身死,可她的靈魂活在卻在人們心中,變得不可磨滅。自此,法國的民族主義高漲。

之後,法軍光復巴黎,解放諾曼第,最終於1558年徹底趕走英軍,至此,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而正是在貞德的帶領下,奧爾良戰役勝利,這才一舉扭轉法國節節敗退的局面,進而轉敗為勝,最終驅趕英國,實現國家獨立。

奧爾良戰役作為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點,貞德在其中功不可沒。就算在貞德死後,她的精神也依舊輻射著法國軍民,因為貞德所代表的正是下層人民的願望和訴求。在法國節節敗退,即將亡國之際,是貞德鼓舞了萬千法國軍民,她有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驅散了人們心頭的黑暗。

貞德被稱作是奧爾良的聖女,無數法國士兵在作戰時聲稱,如果我死了,也是為奧爾良的聖女而死,為了法蘭西的自由而死。

以後的四百年間,聖女貞德逐漸成為傳說級的角色,她的精神也永存於歐洲大地。

參考文獻:《英法百年戰爭》、《歐洲中世紀簡史》、《英格蘭簡史》、《歐洲文明史》

相關焦點

  • 英法百年戰爭中,農家少女貞德如何從「聖女」淪為「女巫」?
    在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時,英法兩國進行了一場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是英法兩國的之間長久積累矛盾的體現。就在戰爭即將以英國為首的一方取得勝利之時,一名法國農村少女挺身而出,她就是「奧爾良少女」、「聖女」貞德。
  • 挽救法蘭西民族的農家少女,救國救民的聖女貞德
    時值公元1429年,被後世稱之為「百年戰爭」的戰爭已在法國大地上持續了92年。慘遭侵略的法國此時已經被侵略者英國打得節節敗退。法國的首都巴黎早已淪陷,歷代法國國王的登基之地-蘭斯,亦落入敵手,王太子查理甚至無法合法地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法國軍隊屢戰屢敗已如喪家之犬,根本不敢出擊迎戰,只是龜縮在高牆之中瑟瑟發抖。
  • 奧爾良戰役何以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點?聖女貞德出現是關鍵
    英法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英軍在戰爭之初佔據上風,不斷朝法國腹地推進,但後來隨著法王查理五世的勵精圖治,法國局勢開始好轉起來,逐漸將英軍趕出歐洲大陸。但好景不長,到了14世紀末,查理五世去世後,繼承王位的是年僅12歲的查理六世。小國王不僅無力治國領兵,長大後還罹患瘋病,給了法國的一眾大貴族奪權篡位的機會。
  • 聖女貞德:法國的英雄,天主教的聖人,為何卻被處以火刑
    聖女貞德:法國的英雄,天主教的聖人,為何卻被處以火刑文|歷史的故紙堆聖女貞德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並屢次戰勝英軍,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聖女貞德出生於法國東部洛林大區的一個名叫棟雷米的村子裡,據說貞德12歲時聽到了神的聲音。1428年,英軍包圍了奧爾良,貞德找到沃庫勒爾城堡的守衛隊,請他們把她帶到查理王子所在地,並說她接到了神的旨意,能夠讓王子登基加冕。很神奇的是,不知為何,人們相信了她所說的,並派士兵一路護送聖女貞德抵達了位於奧爾良以南的希農,在那裡見到了查理王子。
  • 百年戰爭的轉折點,英軍圍攻奧爾良,聖女貞德率領法軍力挽狂瀾
    英法百年戰爭歷時彌久,最終法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雖然法國是戰場的贏家,但是法國其實一直處於劣勢,在和英軍的對戰中屢次落敗,戰場的主動權一直被英國牢牢掌握在手中。不過一場戰役卻成為了這場百年戰爭的轉折點,改變了法國處於被動的不利局面,迎來了法軍的節節勝利。
  • 英格蘭如何成為了一個「島國」?說說英法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中的聖女貞德但是對於歐洲,英國似乎從未拿它當作自家人。在英國強大時,積極插手歐洲事務,也只是為了讓歐洲大陸保持分裂和均勢,避免在自家身側出現一個超級大國,而一旦局勢無法控制,在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國或者霸權者的時候,英國就會想方設法聯合其他國家將霸權者消滅,維持歐洲大陸內部相互制衡的均勢,正因為此,英國先後打垮了西班牙、法蘭西、德意志等帝國。
  • 秦時明月:田言想藉機滅掉農家哪一分堂?此「田言」非彼「田言」
    農家現在的局勢應該是非常緊迫了,王離部隊已經合圍,羅網的滲透已經是無手段不用,現在的農家可以說是人心惶惶,田言雖然成了現如今的俠傀,但是他能號令農家六堂嗎?沒有吧,至少勝七朱家那邊他們是不聽田言的「鬼話」,田言是羅網的人毋庸置疑,她利用了蓋聶衛莊放過她的理由讓農家眾人暫時「相信」了她能幫助農家解決現在的問題。
  • 論武秦時明月:田賜為什麼能成農家第一高手?智商換的
    金庸先生的作品《天龍八部》中的梵文易筋經更是其中的典範,數百年來修習有成的人士也就一個瘋癲的和尚和無心習武的遊坦之了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少林寺過去數百年來,修習《易筋經》的高僧著實不少,但窮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無所得,於是眾僧以為此經並無靈效,當日被阿朱偷盜了去,寺中眾高僧雖然恚怒,卻也不當一件大事。一百多年前,少林寺有個和尚,自幼出家,心智魯鈍,瘋瘋顛顛。他師父苦習《易筋經》不成,怒而坐化。
  • 這部動畫,把百年英法戰爭,放在了充滿魔法的鍊金術世界!
    在《織田信奈的野望》中,春日御影以日本的戰爭歷史作為題材進行創作,這一次,春日御影把故事的舞臺設定在英法的百年戰爭之中,並且結合了許多奇幻以及能力戰鬥的要素,而且在這部動畫作品中,另一名聖女貞德將會登場,聖女貞德這名歷史人物已經不止一次被改編在日本的動漫或者遊戲作品中了。
  • 聖女貞德:以一己之力改寫了法國歷史,卻被處以火刑,這是為何?
    數百年前,有位預言家曾預言:法國終有一天會被一個女子毀滅,又被另一個女子拯救。法國人堅信,毀滅法國的這位女子便是伊莎貝拉王后——法國國王查理六世之妻。之後,一個女子的到來,改寫了法國的歷史,此人便是貞德,一個被封為「聖女」的農村女孩。眾所周知,歷史上英法兩國曾是一對冤家,兩國之間曾歷經了「百年戰爭」,時間長達116年之久。
  • 百年戰爭終,貞德與查理七世的權力糾葛
    法國會滅亡在一個婦人手中 卻將被一個少女救起 為了法國王位,自1337年以來,英法兩國已經陸續折騰了100餘年,英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大多是法國在挨揍,直至1420年《特魯瓦條約》的籤訂,
  • 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最終的受益者是英國還是法國?
    為了紀念戰爭帶來的劃世紀的影響,後來的世界史學家們,將英法這段時間的戰爭命名為「百年戰爭」。英法百年戰爭戰爭爆發的歷史淵源百年戰爭之所以爆發,與英法兩國的歷史恩怨密不可分。但是,佛蘭德斯的伯爵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國王室粉絲,他堅信自己是流著法國王室血液的法國人,因此,義無反顧的支持法國。因此兩者的矛盾又是針鋒相對,不可調和。
  • 《秦時明月》墨家被圍時,農家為何不前來救援?
    然而諸子百家裡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農家,卻未派遣一個援兵。農家和墨家雖然不熟,但兩者都舉起了反秦大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盟友。盟友有難不相救,農家未免太不夠義氣了。不過這也怨不得農家,因為它自身難保,《秦時明月》前三部劇情推進時,農家的日子也不好過。
  • 英法百年戰爭:中世紀鼎盛時代的諸國大戰
    公元1337-1453年間,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之間進行了一場長達116年的戰爭,堪稱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之一。此戰促使法國完成了民族統一。而丟失了法國領地的英國轉而走上了海外擴張之路,逐漸成為殖民帝國。 英法百年戰爭造成了哪些重要影響呢?
  • 聖女貞德:刑場上火燒了兩次竟然才死,教皇把她封聖成法國女神
    1337年11月,為了爭奪歐洲大陸的領地,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英、法兩國之間爆發了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打到1415年時,英軍已經佔領法國北部大部分地區。1420年,法國被迫籤訂《特魯瓦條約》。
  • 李宗仁:一個想養鴨的農家少年,是如何成為中華民國代總統的?
    那麼這位普通的農家少年,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總統的呢?為什麼他會被長子怒斥「讓母親守了70年活寡」?三任妻子又都是怎麼回事?1891年,李宗仁生於廣西桂林一戶普通農家,家裡總共十口人,幸虧有20畝地,否則這日子,還真的不容易過。
  • 愛麗絲夢遊《百年戰爭》 至爽仙境等你
    拄著拐杖圍著紅色三角巾的藍眼黑貓,手拿刺刀頭戴禮帽披著綠色披風的小老鼠,色彩斑斕一直「咕嘰咕嘰」叫的大嘴鳥……愛麗絲隨著兔子先生跑進了臥室,一起來到了3D卡通《百年戰爭》的世界中,一個全新超刺激的仙境,是夢境,是現實,還是穿越? 初入百年仙境。
  • 宋夏百年戰爭
    為了扭轉局勢,李繼遷與遼結盟,娶契丹宗室之女,借遼朝的軍事力量壓制宋朝。宋朝拿他沒轍,只好默認了党項人的割據地位,授予李繼遷銀州觀察使的職位,並賜予國姓「趙」。從李繼遷到其子李德明統治時期,党項人在宋、遼之間左右逢源,放棄東進,接受宋朝的歲賜銀、帛、錢各4萬,茶2萬斤,乖乖當小弟。
  • NBA新賽季西部局勢:詹姆斯與雷霆系的戰爭
    在早上進行的一場美國國家隊內部對抗賽的過程中,以喬治和威少一組以及哈登和杜蘭特一組的主要兩組人員展開了激烈的對抗,最終兩組人哪組最終勝出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在現場一個有趣的現象經過半天時間的發酵已經被球迷朋友所熟知,這便是,詹姆斯戴著黑色帽子,背靠牆壁呆呆的看著場上的眾人對抗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