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戰爭終,貞德與查理七世的權力糾葛

2020-12-02 騰訊網

法國會滅亡在一個婦人手中

卻將被一個少女救起

為了法國王位,自1337年以來,英法兩國已經陸續折騰了100餘年,英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大多是法國在挨揍,直至1420年《特魯瓦條約》的籤訂,英國國王終於獲得了期待已久的法國王位,英國與法國在形式上實現了統一。

此時的法國有一大半的領土都在英王的統治之下,只有南部少數地區,權力遊戲玩脫了的阿馬尼亞克派擁護皇太子查理。隨後幾年,皇太子的軍隊屢戰屢敗,接連丟掉大量的土地,法國中部的羅亞爾河,這條河以北的領土已經喪失殆盡。奧爾良是皇太子在河流北邊唯一僅存的城堡,而這座城已經被圍困了7個月,沒有補給,彈盡糧絕,淪陷的時間指日可待。

然後,那個不識字的鄉下女孩出現了……

鄉下女孩

在法國人心中,最為崇拜的軍事家有兩個,一個是貞德,一個是拿破崙。

貞德的故鄉在東雷米(也有翻譯為杜列米),這是法國東部的一個普通鄉村,雖然這裡遠離皇太子的領地範圍,但附近的沃古勒爾城卻始終向皇太子效忠。1425年時,13歲的貞德稱自己聽到了上帝之音,然後就反覆要求當地的領主,希望直接面見太子,這個小女孩的願望很自然的就被大人們無視了。

貞德本人並沒有離開故鄉,但她的種種「預言」(多預言幾次,總會有實現的)卻已經傳到了皇太子的耳中,面對著戰局的接連失利,皇太子在1429年把這個小姑娘接到了希農,經過短暫的交涉以後,貞德成為了皇太子新希望。

沒有任何戰爭經驗的小女孩,就這樣成為了名義上的最高統帥,皇太子為她精心打造了衣服鎧甲(這裝備不錯,適合女性使用),而她的武器,就是……一面白色的三角形軍旗(沒有攻擊力)。

三個坐標點

貞德在戰場上的功績大致有三個坐標點:奧爾良、蘭斯、巴黎。

奧爾良城這裡已經被圍困了七個月之久,貞德作為奧爾良軍隊的救星到來之後,立刻展開了新一輪攻勢。不懂戰術的貞德,她的戰術打法很簡單:

第1步,嘴炮攻擊「我代表上帝奪取這裡,你們英國人快點投降。」

第2步,戰場鼓舞「同志們,上帝站在我們這邊,大家別退縮。」

第3步,無腦衝,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上帝護佑,我們直接上。

英國人肯定不會束手就擒。奧爾良城外有個土列爾堡壘,貞德率軍進攻這裡時肩膀不幸中箭,但輕傷不下火線的貞德把箭拔出,然後重返戰場,重新揮舞著戰旗,鼓勵大家向前衝。這時英國的指揮官格拉斯戴爵士慌了,他從沒見過這種「死而復生」的人,腳下一滑沒站穩,身穿著鎧甲就掉進了河裡,恐慌瞬間傳遍了英國軍隊。5月8日奧爾良之圍就此而解。

奧爾良戰役結束以後,貞德的威名鼓舞了整個皇太子的軍隊,其後,在貞德的建議下,軍隊兵鋒直指蘭斯。從軍事角度來說,蘭斯不是理想的目標,皇太子的勢力主要集中在法國的中部和南部,剛剛解決掉奧爾良位於巴黎的正南方,而蘭斯位於巴黎的東北方,軍隊進攻蘭斯的路程是進攻巴黎路程的兩倍,而且還要深入敵後。最終在貞德的堅持下,奪下了蘭斯,並於7月17日在蘭斯大教堂,為皇太子查理舉行了加冕典禮,皇太子查理進階為「查理七世」,此時奧爾良戰役結束剛剛兩個月。

(唯一在貞德生前完成的肖像畫作)

一路順風順水的貞德開始準備攻打巴黎,當時的巴黎不僅僅是法國的首都,也是整個歐洲地區除了君士坦丁堡以外,最為堅固的城堡。剛剛繼承了王位的查理七世本身是不太情願的(貞德功高蓋主,深得士兵和民眾的擁戴,國王感覺很不爽),但是看到那麼多的將領和軍隊都被貞德鼓動了,就給了貞德一天時間。

如果一天內無法攻破巴黎城,就必須要放棄。(嚴格的說,查理七世這就不太厚道了,你看電視劇裡,包三天斷案起碼人家還給他三天時間。不過考慮到查理七世賣隊友的行為太多,巴黎這事兒也就不那麼突出了。)

貞德非常看重這一天的攻城時間,發動了嘴炮戰術,勸降的信件也都送進去了,但英國人死活不開竅,於是在9月8日一整天的時間裡,兩國的軍隊進行了慘烈的攻防戰,最終貞德大腿中箭,抱著遺憾離開了戰場。

第2年(1430年)5月,在一場精心設計的小規模戰爭中,貞德被俘虜。然後就是漫長的關押與審訊(查理七世拒絕任何救助和贖買行為),在此期間,她籤了一份「認罪書」,1431年5月30日被執行火刑。

百年戰爭終落幕

貞德死後,接下來的二十年時間裡,查理七世的日子就順風順水,陸陸續續收復了巴黎和諾曼第,最終於1453年,光復了除加萊以外的全部領土,百年戰爭也就此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被英國人壓著打了近百年,這二十年內究竟發生了什麼,竟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原因嘛大致有三個:

1、貞德喚醒了法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尤其是軍隊士兵們的鬥志。在此以前的戰爭,大多數是封建領主們的較量(戰爭勝負不重要,抓領主換贖金才是核心目標),對於普通百姓和基層士兵而言,誰贏誰輸關係不大,戰場上士氣極低,底層士兵和僱傭軍們不需要考慮騎士精神,看情況不對就直接跑路了。

但是貞德的出現讓底層民眾認識到了自己的身份,認識到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的強大,此時的戰爭已經不再是領主老爺們的權利爭鬥,而是一個國家面對外族入侵的反侵略戰爭。再加上貞德率領軍隊攻城略地,讓官兵們享受勝利的喜悅以後,認識到自己可以戰勝英國人,由此士氣大振。

2、1429年查理七世繼承王位以後,法統上佔據上風,形式上就成為了法國唯一的國王。按照慣例,法國的國王通常要在蘭斯大教堂塗抹聖油,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在籤訂完《特魯瓦條約》以後,沒兩年就死了,他和凱薩琳生下的小娃娃,剛出生就同時成為了英國國王和法國國王,但是直到查理七世即位,這個小娃娃也沒有抽空到蘭斯大教堂塗過油。

於是,在廣大的法國境內,尤其在英國佔領區和勃艮第派的統治區內,越來越多人將查理七世認定為唯一的國王。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阿馬尼亞克派最大的對手,勃艮第公爵菲利普(牆頭草,殺父之仇說忘就忘)再次轉變陣營,向查理七世宣誓效忠,並承諾為法國國王而戰。法國的統一已經成為整個國家全民的民心所向。

3、最後一個原因來自於查理七世行之有效的改革,也可以說是被一個紅頂商人給「忽悠」了。改革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建立長期有效的稅收制度,通過三級會議光明正大的徵稅,從而提高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是利用更多的稅款和被喚醒的民意,建立起固定的正規軍,相比僱傭軍和臨時拼湊的軍隊而言,有著愛國主義加持的正規軍有著非同凡響的戰鬥力(這可以參考對比戰國七雄的秦國)。

有財富、有民心、有軍隊,再加上貞德推薦和感染過的那些出色將領們,法國軍隊的勝率不斷攀升。

除了忙於軍事徵討以外,查理七世也沒閒著,他與號稱「法國史上最美的女人」的阿涅絲 索雷爾,做著各種不讓寫的事情,先後生了3個女兒。阿涅絲比貞德晚出生10年,從現存的各種相關畫作來看,她的顏值和形象確實後無來者。

結語

查理七世原本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在歷史上留下過不少劣跡,貞德的橫空出世,出現硬生生的將他推向上明君的寶座。在呂克貝松的電影《聖女貞德》中,查理七世是一個不思進取、出賣貞德、還把百姓給貞德湊出來的贖金偷偷拿走的人。但也就是這樣的人,帶領法國最終打贏了百年戰爭。

一頂王冠,100多年的時間,四代人的殺戮,接二連三的戰爭加上黑死病,兩國人民深受痛苦,鄉下少女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爭雙方的格局,挑戰著原本堅不可摧的騎士制度,法國人在精神上實現了統一,英國丟掉了長期擁有的領土,兩個國家徹底失去了統一的可能性。

對於歐洲而言,百年戰爭究竟意味著什麼?

下篇文章,將從各個國家的角度,細緻解讀百年戰爭的深遠影響。

聲明:以上文字為測試鍵盤性能隨意敲擊而成,每一句話都是錯的,文章內容基本胡扯,如有正確純屬巧合。

如果讀者在閱讀本文時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本人概不負責。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查理七世笑到最後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國王享利五世再度重啟百年戰爭,在阿金庫爾戰役之中擊敗法軍,而之後由太子查理和勃艮第公爵無畏約翰約定的和談又出了偏差,無畏約翰被刺身亡,他的繼承人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因此與英國人結盟摧枯拉朽般擊潰了法軍,佔領了法國北部。
  • 為法國國王冊封官方情婦開先例,大器晚成的查理七世
    說起查理七世,估計國人沒幾個知道,甚至法語出生的大學時代也被一筆帶過,因為他的光輝完全被「部下」聖女貞德的豐功偉績掩蓋了。出身在法國王家的普通人,要不是前面4個哥哥早逝,長大估計就是一個清閒王爺。短暫富裕的童年生活,想來也是衣食無憂。誰不想做一個享清福的富貴公子呢,但生在英法百年戰爭之際,老爸查理六世還有間歇的心智失常,被冠以「瘋王」的綽號。
  • 聖女貞德的出現給查理七世帶來事業轉機
    聖女貞德的出現給查理七世帶來事業轉機,戰爭爆發以來英法雙方力量首次出現平衡,英軍從攻勢漸轉為守勢。「法蘭西意識」開始萌芽,貴族與平民皆團結到國王周圍,國民呼籲內部和解、驅逐外國人的輿論空前高漲,迫使勃艮第公爵必須重視新局面。
  • 英法百年戰爭中,農家少女貞德如何從「聖女」淪為「女巫」?
    個人認為更多的是因為貞德的形象太過神聖,類似於我國的「功高震主」。這還要從貞德未參加百年戰爭之前的法國說起。奧爾良城的勝利也使得法國民族意識空前覺醒,對於扭轉英法戰爭的局勢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貞德卻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繼續帶領軍隊向北開進,貞德率領軍隊一路高歌,不斷收復法國被英國所佔領的土地。在蘭斯城法王皇太子查理正式加冕為查理七世,就在查理七世準備封貞德為貴族時,貞德拒絕了,她只為自己的村子免除了賦稅。
  • 百年戰爭的轉折點,英軍圍攻奧爾良,聖女貞德率領法軍力挽狂瀾
    英法百年戰爭歷時彌久,最終法國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雖然法國是戰場的贏家,但是法國其實一直處於劣勢,在和英軍的對戰中屢次落敗,戰場的主動權一直被英國牢牢掌握在手中。不過一場戰役卻成為了這場百年戰爭的轉折點,改變了法國處於被動的不利局面,迎來了法軍的節節勝利。
  • 2020丨公元1420年:聖女貞德與英法百年戰爭
    英法之共主兩年後,英法兩位國王先後離世,英方宣布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所生不滿周歲的嬰孩為英法共主,即亨利六世,由亨利五世的兄弟貝德福德公爵任攝政。王太子查理(亨利五世的小舅子、後來的法王查理七世)從王國的核心地區被驅逐出去。
  • 聖女貞德去世後的奇聞,疑惑百年的真假貞德案,與最真的冒牌貨
    因為伯爵夫人比其他的冒牌貨更加的近似於貞德本尊,所以她的事情也困惑了歐洲歷史學家百年之久。 二、最真的冒牌貨 遍地冒出來的假貞德成功的引起了兩個人的注意,第一個就是對貞德進行了審判的皮埃爾大主教,而另一人自然就是法國國王查理七世。
  • 聖女貞德如何從農村少女,成為了法蘭西的民族英雄呢?
    貞德出生於中世紀1412年,那是宗教完全統治西方的時代,可以說基本上任何東西都是為宗教服務,信仰上帝便是一切。出生於法國農村,連基本的識字能力都沒有的貞德是憑藉什麼獲得兵權以抗擊侵略者的呢?當時正值法蘭西與英格蘭百年戰爭之際,雙方是擁有王位繼承權的查理七世軍隊和勃艮第公國及英格蘭聯軍。查理七世的軍隊不是聯軍的對手,節節敗退,丟掉了很多的城市與土地。
  • 很多名人推崇的「聖女貞德」到底是什麼人?
    在英國貞德被認為是「魔女」。那麼「聖女貞德」到底是誰呢?她又做過那些事情呢?聖女貞德,綽號「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為法國避免被英國統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412年,一位名叫貞德的女孩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村莊,父親為雅克·達克,母親為伊莎貝拉·達克。
  • 奧爾良戰役何以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折點?聖女貞德出現是關鍵
    英法百年戰爭始於1337年,英軍在戰爭之初佔據上風,不斷朝法國腹地推進,但後來隨著法王查理五世的勵精圖治,法國局勢開始好轉起來,逐漸將英軍趕出歐洲大陸。但好景不長,到了14世紀末,查理五世去世後,繼承王位的是年僅12歲的查理六世。小國王不僅無力治國領兵,長大後還罹患瘋病,給了法國的一眾大貴族奪權篡位的機會。
  • 英法百年戰爭:中世紀鼎盛時代的諸國大戰
    此時誰都未曾想到,雙方的第二輪搏殺將是一場持續百年的漫長戰爭。 這是繼克雷西戰役之後,法國在百年戰爭中的第二次慘痛失敗。 在貞德的激勵下,法軍開始敢於主動進攻。在一個月後的帕提戰役中,法軍先鋒騎兵搶在英軍工事完成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了從奧爾良撤退的英軍主力。 但此時法軍的實力依然有限,貞德過分激進的戰術最終導致自己意外被俘,慘遭英國人殺害。 第四階段,查理七世重振法國。
  • 聖女貞德,在國家危難中挺身而出的女子
    自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徵服英國,成為大不列顛的主人以來,英法兩國在和領土歸屬問題上經常發生糾紛,終於在1337年爆發了斷斷續續的百年戰爭。1428年10月,英國進攻法國南部,包圍了奧爾良城。英國人為了拿下該城,在城外築起十幾個堡壘,企圖困死該城,形勢一天天惡化,城市很快就要陷落,法國人已經絕望,法王查理七世不知所措,就在這樣的時刻,一個年僅17歲的少女貞德挺身而出。
  • 聖女貞德的死亡之謎!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稱為」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聖女,法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貢獻。但她最終被俘,被判處火刑。
  • fate:貞德歷史背景
    1337 年 11 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拉開序幕。聖女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格蘭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格蘭領土了。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
  • 英法百年戰爭:奧爾良女兒的頌歌
    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年),為了奪回英佔領區,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他用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民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久格克連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元帥),並擁有很大的權力。法軍採用突襲和遊擊戰術,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一帶。
  • 聖女貞德,法國民族英雄,永遠的奧爾良少女,卻在19歲被活活燒死
    1412年1月6日,貞德降生在法國一個普通的小村莊,那時候沒有人會料到這個小女孩未來會成為法國的民族英雄。甚至在法國人民心中,他們對聖女貞德的崇敬要遠遠超過拿破崙和凱撒。12歲那年,貞德第一次看到神跡,不但看到三位天使,還得到了上帝的指示。
  • 在法國影響巨大的聖女貞德,為法國做了何種貢獻?
    但是當時的法國正處於和英國的百年戰爭之中,長期的戰亂之下,就在貞德出生的那年,法國陷入了嚴重的內亂之中,英國趁機攻入法國境內。內憂外患之下的法國老百姓遭受池魚之殃,貞德的家庭處於法國一個偏遠的農村,但即便是如此偏僻地區也經常遭受亂兵的搶劫和屠殺。
  • 貞德生前以女巫罪被燒死,死後洗清汙名被稱為「聖女」
    她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貞德。初登王位的亨利五世急於建功立業,在即位兩年後就發動了阿金庫爾戰役,並且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此後英軍長驅直入,法軍節節敗退,並於1420年籤訂了喪權辱國的《特魯瓦條約》。《特魯瓦條約》使得法國成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三分之一的領土被英國控制,承認英王繼承法國王位的權利。正值壯年的亨利五世突然過世,而法王查理六世也在數月之後殯天。
  • 聖女貞德一生的功績有哪些?聖女貞德是怎麼死的?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