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前的英法貿易封鎖,拿破崙即便戰勝俄國,為何也註定失敗

2020-12-22 騰訊網

憑藉大革命爆發出的驚人動員能力和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華,拿破崙旋風般地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然而令人驚嘆的是短短數年時間,偌大的帝國就土崩瓦解,拿破崙本人也被放逐孤島。

眾所周知,俄法戰爭為拿破崙敲響了喪鐘,但很多人拿破崙遠徵俄國的目的其實是英國,針對英國的」大陸封鎖政策「才是導致帝國崩塌的根本原因。

在歷史上,英法可謂是一對老冤家。古羅馬帝國滅亡後,法國被認為是古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巴黎也成為歐洲默認的首都。英國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在歷史上相對邊緣化。

英法恩怨始於1066年的「諾曼徵服」,以諾曼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徵服了英國,兩國於是爆發了曠日持久的衝突,其中還包括一場長達百年的「英法百年戰爭」。

歐洲殖民運動興起後,英國根據自身特點,將觸角伸向大洋,瘋狂開拓殖民地,尤其是工業革命後,迅速成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享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美稱。法國海洋力量遠不如英國,因此更加注重對歐洲大陸的徵服。

法國大革命中,年輕的拿破崙憑藉卓越的軍事天賦,迅速崛起,在1799年的「霧月政變」中,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1804年,又成功加冕稱帝,開始了徵服歐洲的進程。

拿破崙統治的前十年,法國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英國成為歐洲唯一沒被徵服的國家。為了徹底戰勝宿敵,拿破崙曾不惜一切代價聯合西班牙海軍進攻英國本土,但慘遭大敗。既然無法在海洋上打敗英國,那就只能讓「大陸擊敗海洋」。

1806年,在徵服普魯士後,拿破崙頒布了「柏林敕令」,宣布對英國實行經濟封鎖。英國儘管在海外獲利甚多,但歐洲大陸卻一直是最主要的市場。這一方面是地理上接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歐洲經濟即便被英國遠遠拋在身後,但仍比南亞、美洲富裕太多。

封鎖令最初時給英國構成了致命的威脅,不過英國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憑藉著強大的海軍對法國實施了反封鎖,掠奪了法國諸多海外殖民地,以彌補歐洲市場上的損失。

大陸封鎖實際上也是一種貿易保護,法國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紡織品、生鐵等產量均在短時間內翻番。然而法國並沒有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大陸封鎖使得農產品市場迅速萎縮,同時還導致了原材料進口的緊缺,僅五六年的時間法國1700多家棉紡廠僅剩300多家能夠開工。

最致命的是法國工業品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價格上都無法與英國相抗衡。在「法國高於一切」政策的指導下,拿破崙動輒以武力鎮壓為手段,強行將封鎖損失攤派給各國,使得走私現象在歐洲十分嚴重。

羊毛出口是西班牙的主要財政收入,英國恰好是最大的客戶,得罪英國不光財稅盡失,海外殖民地還有被吞併的危險,權衡之下西班牙選擇反抗。西班牙實力弱小,根本不是拿破崙的對手,但此起彼伏的起義卻讓法軍疲於奔命,拿破崙形象地將其比喻為「膿瘡」。

如果西班牙是膿瘡,那擁有漫長海岸線的俄國就是拿破崙的「命門」。俄國是英國糧食和工業原料的主要供應國,在拿破崙的威逼利誘下,於1807年7月加入封鎖。然而雙方的合作一開始就齟齬不斷,俄國承受了封鎖帶來的損失,但法國卻拒絕了俄國對波蘭、德意志和土耳其的領土要求。

封鎖僅執行了一年,俄國就退了出來。1811年,俄國又宣布實行新的貿易政策,使幾乎陷入絕境的英國又起死回生,俄法戰爭因此爆發。

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動用國家力量進行的強制性經濟措施,但拿破崙面對的卻是一個工業生產能力遠超於法國的英國。

拿破崙的覆滅證明在現代工業體系中,任何人為設置的貿易壁壘不僅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同時也是對自我的摧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靠壟斷走向強大。

相關焦點

  • 亞歷山大一世時俄國大敗拿破崙,三四十年後在克裡米亞卻被英法暴打
    為什麼俄國在亞歷山大一世時期能夠大敗拿破崙,短短三四十年後卻在克裡米亞戰爭敗得那麼慘呢?我們不妨從這幾個因素中去看。首先簡單看看亞歷山大一世的俄國為何能擊敗拿破崙。 1812年的法俄戰爭,俄國充分利用主場優勢吸引法軍深入,並不斷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和後勤補給。
  • 拿破崙在俄國失敗後,為何演變成了全面潰敗?
    拿破崙的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往往是被認為發生在他徵討俄國失敗的時候。 如果把拿破崙帝國分為兩個時期,那麼在徵討俄國前,他的帝國無疑是強盛的階段,可在那之後,拿破崙似乎就陷入一個怪圈,他麾下曾經無敵的法軍,已經沒辦法找到戰勝強敵的方法,拿破崙也已經無法像從前一樣,隨心所欲地打敗敵人。
  • 法國大革命時期,俄國如何參與了七次反法聯盟
    法軍開始在北海地區集結 ,俄則從中調解 , 但俄的調解方案遭到拿破崙的拒絕 ,而在這前不久 , 拿破崙還說願意接受俄提出的任何解決方法。 因此 英法戰爭的再起 ,法軍入侵漢諾瓦以及俄調解的失敗 ,終於使俄確信以外交手段限制法在地中海地區與中歐的擴張是不可能的。為了鞏固、發展自己在中歐、巴爾幹、東地中海、近東的勢力 ,俄認為必須建立 一個歐洲各國的防禦同盟體系來抵抗法國的擴張。
  •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海軍的失敗,讓法國只能從其他領域想辦法,別出心裁的拿破崙想到了經濟,他希望藉助對歐洲大陸的封鎖,以大陸戰勝海洋,徹底打敗英國,稱霸歐洲乃至世界。 英國是個島國,市場狹小,自然資源有限,海外貿易是英國經濟的生命線,按照法國經濟學界的看法,當英國不能通過出口獲取貿易順差的時候,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
  • 所向披靡的拿破崙,為何會兵敗莫斯科?俄國人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這場戰役的成功讓拿破崙堅信自己有實力統一歐洲,建立"大陸體系",然後再與大英帝國對抗。然而俄國雖在奧斯特裡茨戰敗,但依舊是拿破崙統一歐洲的最大阻礙。於是拿破崙借粉碎了由俄國發起的第四次反法聯盟的機會,迫使俄國在提爾西特小鎮與法國籤訂了一系列條約,將"大陸體系"確立下來。
  • 從英法千年歷史恩怨看法國為何封鎖阻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
    此戰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失,拿破崙精心策劃的登陸英國本土打破英國海上封鎖的計劃也隨之破產。由於未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加之歐陸之上奧地利、普魯士、沙俄等國的搗亂,縱使拿破崙如何天縱英才,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敗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 為什麼橫掃歐洲的拿破崙徵俄國會失敗?
    在拿破崙戰爭中,俄國獨眼將軍,世界名將庫圖佐夫,就是用了以逸待勞的戰法,將拿破崙從帝國的巔峰拉下馬來。1812年6月,拿破崙集結60萬大軍,發動了進攻俄國的侵略戰爭。戰爭初期俄軍節節敗退,在這危急關頭,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命令庫圖佐夫擔任俄軍總司令,希望他能扭轉敗局。
  • 歐陸霸主拿破崙,假設他從未進軍俄國,第一帝國是否還會消失?
    法國霸主拿破崙為統一歐洲,而向沙俄發起進攻,結果則是以兵敗莫斯科而告終。但假設拿破崙並未攻打俄國,歐洲形勢是否還會發生改變呢? 拿破崙依舊下令前進至莫斯科城下。可是這時法軍的後路卻被反法聯軍所截斷,另一方面莫斯科的堅壁清野也執行成功。失去糧道的拿破崙在俄軍以逸待勞又不斷襲擾的戰術下,選擇撤退並帶領不到3萬人回到法國。
  • 歐洲黑歷史:一場失敗的求婚,讓拿破崙帝國連同血脈萬劫不復
    拿破崙遠徵俄國的失敗,預示著他輝煌時代的結束,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離開溫暖如春的法國,進攻冰天雪地的俄國呢?▲進攻俄國的失敗,是拿破崙覆滅的開始第三次反法同盟失敗後,形勢變的對法國有利,志得意滿的拿破崙趁機提出統一歐洲大陸的設想,也就是後來說的「大陸體系」,把歐洲大陸擰成一股繩,以對抗日漸強大的大英帝國。
  •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為何會栽倒在俄國?
    拿破崙為何會栽倒在俄國?歸根到底還是戰線太長導致補給困難等問題,最終拿破崙的60萬大軍在退出俄國時僅剩2萬人左右的兵力了。 拿破崙大軍進攻俄國時卻是勢如破竹,迅速向俄國內陸推進,但是與此同時法軍的補給線也越拉越長,獲得補給的困難也越來越大。
  • 法蘭西帝國為何走向衰落?從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一窺究竟
    180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以少勝多,擊潰了俄國和奧地利的反法聯軍,贏得了奧斯特裡茲戰役,氣勢大增,次年又籤訂了《提爾西特和約》,整個歐洲大陸的軍事、政治、外交權,都籠絡到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手中,如此一來,便為拿破崙實施"大陸封鎖"計劃,提供了有利的戰備條件。
  • 滑鐵盧之戰中,拿破崙有可能戰勝英國,並最終瓦解反法聯盟嗎
    從1800年到1812年,拿破崙用他的天才馳騁整個歐洲,摧枯拉朽般地擊碎了歐洲許多國家的封建制度根基,但在1812年入侵俄國失敗後,拿破崙就江河日下了。拿破崙第一次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但不久後,他聽說法國人民還是希望由他來統治,同時奧地利與其它反法聯盟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差,因此他抓住了時機,果斷登上法國領土,用了兩個多月,就再次登上了法國皇帝的寶座。
  • 拿破崙攻俄失敗之謎,立陶宛葬坑揭開秘密:罪魁禍首竟不是嚴寒
    1812年,拿破崙藉口俄國破壞《提爾西特和約》,遂率軍60萬侵入俄境,但在歐洲戰爭上所向披靡的拿破崙,卻在俄羅斯遭遇一場噩夢,六十萬大軍出徵,最終只有3萬人僥倖生還。拿破崙攻俄為何遭遇慘敗,教科書式的答案是:庫圖佐夫堅壁清野,法軍斷絕了補給而被迫撤退,最終被冷酷的「冬將軍」殺得幾乎全軍覆沒。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拿破崙的此舉引發了西班牙民眾的反抗,為了鎮壓西班牙軍民,拿破崙在西班牙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陷入了西班牙的戰爭泥潭之中。西班牙之戰讓拿破崙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隨後,英國從葡萄牙登陸,在西班牙和法軍作戰。而法國在東線還要和普魯士、奧地利等組成的反法同盟周旋。1809年,奧地利偷襲法國,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徵,最終五戰五捷,大敗奧軍,被迫讓奧地利割讓土地。
  • 拿破崙:短暫和平
    奧地利不僅沒有派軍支援和解圍被圍困得蘇沃洛夫元帥,還秘密與法軍議和,並出兵佔領了俄軍撤出後的北義大利。 沙皇保羅一世獲知消息後極度憤慨。他下令蘇沃洛夫元帥撤軍回國。 拿破崙在遠徵埃及的時候,出兵佔領馬爾他島。被法軍佔領前的馬爾他,由聖約翰騎士團統治,而聖約翰騎士團則與俄國關係密切。
  • 百日王朝:拿破崙與反法聯盟的最後較量
    法俄戰爭 1812年拿破崙因為俄國退出大陸封鎖體系而與英國交好,於是率軍遠徵俄國。1813年法軍遠徵俄國慘敗,英俄普奧趁機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反攻法國,聯軍在萊比錫會戰擊敗法軍,法國的附庸國趁機背叛法國,加入反法聯盟陣營。1814年反法聯軍攻入法國境內,逼近巴黎,拿破崙被迫與反法聯盟籤署《楓丹白露條約》:拿破崙退位,保留皇帝尊號,僅統治厄爾巴島。自此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
  • 拿破崙義大利:拿破崙親自兼任國家元首的義大利邦國
    1791年不滿權力被剝奪的路易十六企圖出逃卻失敗被捕,許多法國人十分氣憤,要求廢黜路易十六,實行共和。普魯士、奧地利、薩丁等歐洲君主國十分恐懼,急忙組成反法聯盟入侵法國。1792年法軍在瓦爾密戰役擊敗普奧聯軍,捍衛了法國的革命成果。不久法國人民推翻波旁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此後法國與反法聯盟互有勝負。
  • 曾打敗拿破崙、終結希特勒的歐洲憲兵,高曉松:俄國尚武但不善戰
    其實拿破崙在進攻俄國的時候,相繼取得了相當多的勝利,不斷擊垮俄國的軍隊,在1812年的博羅基諾戰役中,俄國大將巴格拉季昂親王戰死沙場,對俄國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奈何俄國縱深太長,在正面無法與拿破崙交鋒的情況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開始向東撤退,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企圖拖垮拿破崙的大軍,在嚴寒的侵襲下,拿破崙軍由於物資補給不足,最後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出俄國。
  • 拿破崙一生最大敗筆,此舉讓塔列朗的心血白費,險些葬送法蘭西!
    另一個則是本文主人公拿破崙稱帝的時期。1805年,拿破崙在粉碎第三次反法聯盟,反法聯盟諸國向法國投降,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法國也因此戰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的霸主,這個時候法國最大的對手變成了英國。10月,英法特拉法爾加海戰爆發,法蘭西聯合艦隊被英國海軍用新戰術全殲,聯合艦隊的主帥維爾納夫被俘。同時,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帥納爾遜也死在了這場戰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