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橫掃歐洲的拿破崙徵俄國會失敗?

2020-12-18 回往五千年

以逸待勞,語出《孫子.軍爭篇》,凡是你先敵一步進入戰區,做好準備,然後給敵人迎頭痛擊的,你就擁有主動權,處於有利的狀態;而凡是後人一步進入戰區,就不得不倉促作戰的,往往就處於一種疲勞的狀態,很容易失敗。善於指揮作戰的指戰員往往是想辦法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以逸待勞有三大特徵:積蓄力量、創造戰機、與敵周旋。

戰例:

1.在拿破崙戰爭中,俄國獨眼將軍,世界名將庫圖佐夫,就是用了以逸待勞的戰法,將拿破崙從帝國的巔峰拉下馬來。

1812年6月,拿破崙集結60萬大軍,發動了進攻俄國的侵略戰爭。

戰爭初期俄軍節節敗退,在這危急關頭,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命令庫圖佐夫擔任俄軍總司令,希望他能扭轉敗局。

庫圖佐夫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態勢,認為死磕不行,不能正面強攻,他選擇了主動撤退,為將來反擊創造機會。

雖然在不久後進行的博羅季諾戰役中,俄軍殲敵7萬多人,粉碎了拿破崙大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是由於俄軍當時還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行反攻。庫圖佐夫為了保存俄軍實力,還是最後決定放棄了博羅季諾。博羅季諾戰役之後,雙方打成平手。庫圖佐夫再次主動撤退,後來打到莫斯科,他又放棄了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國的夏宮,在俄國歷史上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城市。關係到俄羅斯的榮譽和尊嚴,部下堅決反對,不能撤。庫圖佐夫只能一個一個的做政治思想工作,闡明自己撤退的理由:城裡的糧食、物資已經全部運走了,拿破崙得到的只是一個一個的空城。俄羅斯有廣袤的國土,法國即便有60萬大軍,也無法徵服如此遼闊的俄羅斯。拿破崙越往東走,兵力越分散,每奪取一個城市,就等於背上一個包袱。

讓出了莫斯科以後,庫圖佐夫又向莫斯科的一側塔魯季諾地區隱蔽地實施了機動作戰,從而使俄軍避開了法軍的追擊,同時切斷了拿破崙向俄國南方富庶省份進攻的道路。為俄軍準備反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到了冬天,俄羅斯天氣環境極為惡劣,酷寒難當。據史料記載,法軍當時被凍死1萬多人。

拿破崙說:「我打莫斯科三個目的,一個都沒有達到。沒有消滅俄軍,沒有讓俄國人投降,也沒有籤訂和約。」於是,拿破崙無奈下令撤退回國。

反攻的機會到了,在拿破崙軍隊撤退途中,開始不斷遭到俄軍和遊擊隊的沉重打擊。特別是在小雅羅斯拉維茨戰役、維亞濟馬戰役和克拉斯內戰役中,拿破崙的軍隊因受到重創而瓦解,撤退變成了逃竄。當拿破崙度過別列季那河,逃離了俄國時,身邊只剩下了1萬多衣衫襤褸的法軍。

隨著遠徵俄國的失敗,曾經無比強大的法蘭西帝國,轟然倒塌。

俄軍不盲目的與拿破崙大軍交鋒,從而積蓄了力量;俄軍一直以撤退來引誘法軍進入莫斯科空城,以此創造了戰機;俄軍在博羅季諾戰役勝利之後卻主動撤退,在莫斯科空城外再做部署,然後切斷法軍的退路,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

2.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也是以逸待勞之計的典範。

公元219年,東吳政權襲擊荊州,殺了劉備的主將關羽,劉備怒不可遏,籌劃報仇。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之後,他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同年秋,劉備從長江上遊順流而下,勢如破竹。劉備一連勝了10餘仗,直打到彝陵一帶,深入吳國腹地五六百裡。

在魏蜀吳三國之中,吳國的對外政策是最靈活的。他可以兩面逢源,開始吳國向蜀漢求和不成,馬上轉過頭來向曹魏稱臣,求得北方的安定,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劉備。

當時劉備急於報仇,兵勢正盛,兵力同吳國相比佔有優勢。吳國的名將周瑜和呂蒙都已經去世了,孫權提拔了年輕將領陸遜,由他率領5萬人同蜀軍對陣。交戰地點是在今天三峽以東的崎嶇山地。

蜀軍因為生長在四川的山區,擅長山地作戰,這不是吳軍的長處,陸遜就感到在這個地方作戰對自己不利,於是就下令高掛免戰牌,避免跟蜀軍決戰。

蜀軍進攻的時候,陸遜就節節後撤,把幾百裡崎嶇的山地讓給了蜀軍,達到了以逸待勞的效果。

兩軍在夷陵一帶相持了4個月,蜀軍此時雖然佔領了夷陵以西的廣大地區。但是這一帶都是峻岭,兵力難以展開,跋涉疲倦,實際上得勢不得分,而且相持日久,戰又不能戰,退又不甘心,官兵被消耗的鬥志鬆懈。

進入公元222年夏季後,天氣酷熱,劉備為避暑,將水軍搬到了陸地上,並在沿江的山林裡扎了700裡連營。

蜀軍在山林紮營,使自己處在一個非常被動和在軍事上很不利的地位,因為他的幾萬精銳部隊分散在將近700裡的山區。每個山頭駐紮一部分,後來因為山頭供應糧食和水都不方便,乾脆就駐紮在樹林裡,還可以避免酷暑。供應很困難,每天爬上爬下並疲憊不堪,兵力也分散了。

吳軍恰恰已經撤到平原的邊緣地帶,供應很方便,而且也用不著爬上爬下,部隊養精蓄銳,以逸待勞,就使得吳蜀的力量對比產生了變化。

在戰爭中使敵人疲勞,還不能夠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還要想辦法破敵。陸遜見蜀軍疲憊不堪,兵力分散,大部分都扎在山林中間,這樣就易於進行火攻。

開始他派小股部隊向守蜀軍的部分營地實施放火攻擊,一擊得手。於是他就下令吳軍全線發起反擊,而且先頭進攻的部隊,一人拿一把茅草,接近蜀軍營寨之後就放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火燒連營700裡。

於是蜀軍大亂,吳軍就趁勝突破了蜀軍的全部戰線。吳軍的進攻使蜀軍分散,連綿700裡的陣勢完全被打亂,長江以北的軍隊被截斷,而被迫降魏;江南的部隊大都潰散,劉備本人帶著少數人馬,趁夜突出重圍,逃回了白帝城。

此戰蜀軍精銳損失大半,劉備兵敗後無顏回成都,於223年病死在白帝城。

陸遜讓出三峽狹窄的地區,同時面對蜀軍的反覆挑戰,高掛免戰牌;背靠平原以利於籌備人馬和糧草,因此積蓄了力量;拖的蜀軍疲憊之後,迫使蜀軍的水軍上岸紮營,這樣為火攻創造了條件。陸遜一代儒將,這一仗贏得十分漂亮。

「以逸待勞」的目的是爭取戰爭的主動權,在敵人氣勢正盛,或者已經佔據有利地形的情況下,為了避開敵人鋒芒,積蓄力量,要審時度勢,尋找戰機。首先採取守勢,一邊積極防禦,一邊養精蓄銳,並因勢利導,控制敵人,使敵人在戰場上四處奔波,待敵人疲憊不堪、銳氣消減、敵我態勢發生逆轉時,再後發制人,一舉破敵。

相關焦點

  • 拿破崙橫掃歐洲時,兩次戰敗都是流放,歐洲人為何不選擇處死他呢
    說起拿破崙,大家可以說非常熟悉。學習世界史的朋友絕對會知道這個人。畢竟他對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有著重大影響,他帶領的法國橫掃歐洲,成為歐洲霸主。當然,拿破崙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歐洲,最後失敗也是難以避免的。拿破崙在歐洲被反法聯盟打敗了兩次,不過最後也只是流放。
  • 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打敗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說起拿破崙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歐洲掀起了一場法國風暴,他也是最有希望能夠統一歐洲的軍事家了。幾乎把歐洲大陸襲擾了一遍,把歐洲攪的天翻地覆,歐洲君主們對他畏懼如虎。雖然其他國家組成了反法聯盟,但還是讓拿破崙五次大破聯盟軍。不過他卻選擇了進攻俄國,結果一敗塗地。雖然後來他曾返回法國建立了百日王朝,但再也不可能力挽狂瀾,摧枯拉朽了。但是在兩次擊敗拿破崙之後,反法同盟並沒有處決這個始作俑者,而僅僅是流放。那麼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打敗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 拿破崙在俄國失敗後,為何演變成了全面潰敗?
    拿破崙的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往往是被認為發生在他徵討俄國失敗的時候。 拿破崙的失敗有著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徵討俄國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的戰略出現了重大的失誤,在徵討俄國之前,拿破崙花費極大的力氣去伊比利亞半島平亂。他想要徹底控制葡萄牙與西班牙,事實證明他的這個戰略是非常錯誤的,當時拿破崙還沒有徹底打垮奧地利,普魯士這些國家。
  • 拿破崙橫掃歐洲時戰敗兩次,卻沒有被處死他,僅是被流放為何?原因挺...
    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 說起拿破崙,大家可以說非常熟悉。學習世界史的朋友絕對會知道這個人。畢竟他對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有著重大影響,他帶領的法國橫掃歐洲,成為歐洲霸主。
  • 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拿破崙的文治武功雖然蓋世,但作為失敗的一方、階下囚竟然沒有被處死,這是讓人比較驚訝的事情。雖然中國有句古話叫「為尊者諱」,也適應於西方世界。但是在西方也不乏失敗的皇帝、國王被處死的事件,如英國的查理一世、法國的路易十六、俄國的尼古拉二世等等。那麼為什麼讓整個歐洲大陸都憎恨的拿破崙沒有被公開處死呢,僅僅只是囚禁流放呢?
  • 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敗戰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外來者總是會受到歧視和欺負,又有誰知道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崙中學時代也曾經被人欺負過。那個時候的拿破崙來到法國巴黎軍校之後,因為出身於科西嘉島,所以大家都欺負他,後來他靠著自己優秀的實力和魅力徵服了所有人。
  • 拿破崙為什麼會兵敗俄羅斯?
    拿破崙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很多次戰爭,先後打贏了50多場戰役,但在他的所有戰爭中進攻俄國的失敗和最後滑鐵盧戰役的失敗想必最讓他刻骨銘心,那麼一向戰無不勝的拿破崙為什麼會兵敗俄羅斯呢?拿破崙加冕拿破崙永遠也不會忘記俄羅斯這個對手,因為只有打敗了俄國,才能算真正的徵服了歐洲大陸。
  • 歐洲黑歷史:一場失敗的求婚,讓拿破崙帝國連同血脈萬劫不復
    拿破崙遠徵俄國的失敗,預示著他輝煌時代的結束,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離開溫暖如春的法國,進攻冰天雪地的俄國呢?▲進攻俄國的失敗,是拿破崙覆滅的開始第三次反法同盟失敗後,形勢變的對法國有利,志得意滿的拿破崙趁機提出統一歐洲大陸的設想,也就是後來說的「大陸體系」,把歐洲大陸擰成一股繩,以對抗日漸強大的大英帝國。
  • 拿破崙多次橫掃歐洲大陸,戰敗後為什麼被流放,沒有被處死?
    為什麼拿破崙在滑鐵盧之戰失去所有後是被流放的,而沒有被處死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對此抱有疑問?如果在中國的話,相信拿破崙肯定會在戰敗後被處死,而且會被示眾的那一種呢?為什麼在歐洲,戎馬一生的拿破崙在戰敗後沒有被處死呢?其實這個問題已經給出了答案。
  • 曾打敗拿破崙、終結希特勒的歐洲憲兵,高曉松:俄國尚武但不善戰
    當時歐洲人都稱沙俄為「歐洲憲兵」,看似俄國是一個很能打的民族,在戰績方面,俄國所取得的成績也很輝煌,第一次是擊敗了法國拿破崙的侵略,第二次擊敗了德國希特勒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變了歷史。拿破崙號稱歐洲歷史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與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及凱撒等人比肩,一生發動幾十場大型戰役,基本是勝多敗少,拿破崙一生最慘痛的敗仗就是在沙俄。那麼,真的是俄國人打敗了拿破崙嗎?
  • 拿破崙、希特勒都因天氣兵敗莫斯科,為什麼成吉思汗卻贏了?
    縱觀歐洲近代歷史中能夠真正稱得上戰鬥狂魔的屈指可數,其中拿破崙以及希特勒榜上有名,同時也是最有機會統一整個歐洲的人物,不過,他們二人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而且失敗的原因也非常的相似,全部都是因為莫斯科嚴寒的天氣造成的,那麼他們為何都兵敗於此呢?
  • 俄國「冬將軍」的兇猛打擊?拿破崙緣何兵敗莫斯科
    博羅季諾戰役是拿破崙侵入俄國時期的一次會戰。1812年夏,拿破崙從法國本土及其歐洲盟國與附庸國中徵集了一支60餘萬人的大軍,入侵俄國。8月26日,俄法兩軍在博羅季諾展開了一次規模最大的會戰。會戰結果是雙方均傷亡慘重,法軍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戰爭主動權逐漸轉移至俄軍方面。拿破崙所集結起的以往任何戰爭所無法比擬的龐大軍隊,為什麼會最終慘遭失敗呢?
  • 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
    拿破崙代表的法蘭西,希特勒代表的德意志,都是歐洲大陸上數一數二的大國,他們卻在徵服大半個歐洲之後,雙雙在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之上鎩羽而歸,之後便是一蹶不振,江河日下,坐以待斃。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其中的原因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為何會栽倒在俄國?
    拿破崙為何會栽倒在俄國?歸根到底還是戰線太長導致補給困難等問題,最終拿破崙的60萬大軍在退出俄國時僅剩2萬人左右的兵力了。 拿破崙大軍進攻俄國時卻是勢如破竹,迅速向俄國內陸推進,但是與此同時法軍的補給線也越拉越長,獲得補給的困難也越來越大。
  • 時代逆流——為什麼歐洲要組建七次反法同盟反對拿破崙?
    想當年山東六國要是能夠也能像歐洲人一樣團結在一起對抗秦國,那麼自然不會有什麼大一統了。因此不難讓人奇怪,為什麼歐洲人鐵了心要團結在一起反對拿破崙呢?其原因分為兩方面,第一階段反對拿破崙是因為歐洲各國不想被法國大革命波及自己的統治,為了維護歐洲大陸現存的封建秩序,所以他們以主動的姿態去幹涉法國;第二階段的反法同盟則發生了改變,反法同盟變得被動起來,拿破崙稱帝以後展開了統一歐洲的徵程,這一階段反法同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體,不願看到拿破崙統一歐洲,因此只能被動的團結起來反對拿破崙;第一階段:封建君主和共和國的角力
  • 兩百年前的英法貿易封鎖,拿破崙即便戰勝俄國,為何也註定失敗
    眾所周知,俄法戰爭為拿破崙敲響了喪鐘,但很多人拿破崙遠徵俄國的目的其實是英國,針對英國的」大陸封鎖政策「才是導致帝國崩塌的根本原因。 法國海洋力量遠不如英國,因此更加注重對歐洲大陸的徵服。 法國大革命中,年輕的拿破崙憑藉卓越的軍事天賦,迅速崛起,在1799年的「霧月政變」中,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1804年,又成功加冕稱帝,開始了徵服歐洲的進程。 拿破崙統治的前十年,法國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英國成為歐洲唯一沒被徵服的國家。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拿破崙是個行動上的巨人,他時刻在行動,在為自己尋求成功的機會。如果沒有機會,拿破崙會做好充分的準備。1793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大敗英國和法國保王黨聯軍,從而開始軍事上的發跡。之後,拿破崙率領大軍橫掃義大利和非洲地區的埃及、敘利亞等國。1799年,拿破崙通過軍事政變成為法國最高執政者,法國由此進入了拿破崙時代。
  • 都是失敗,為什麼拿破崙成了民族英雄,而希特勒卻成了歷史罪人
    歐洲近現代歷史上,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風雲人物總是被人們經常拿來對位對比。他們兩個人具有許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曾經佔據了西歐的大部分地區,差一點就統一了西歐;他們的海軍都被英國擊敗;他們的命運都在俄國發生了轉折點。但是,人們對於拿破崙和希特勒的評價卻截然不同。
  • 拿破崙的兩次失敗,為何都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害?
    2.拿破崙傑出的軍事才華皇帝的失敗主要是政治的失敗,軍事上兩次退位都有明顯的戰場外的原因,萊比錫戰役是法國崩盤的開始,這直接造成了第一次退位,而薩克森軍隊的背叛是法國失敗的重要原因,事實是在俄國幾乎被毀滅的法國大軍,很快的在萊比錫就有和俄國
  • 歐陸霸主拿破崙,假設他從未進軍俄國,第一帝國是否還會消失?
    法國霸主拿破崙為統一歐洲,而向沙俄發起進攻,結果則是以兵敗莫斯科而告終。但假設拿破崙並未攻打俄國,歐洲形勢是否還會發生改變呢? 拿破崙兵敗莫斯科 假設拿破崙沒有進攻英國,保持了在戰爭中的輝煌,依舊無法改變他在經濟上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