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文丨一點劇讀,作者丨肖曉
新一輪的綜N代創新求生正在拉開序幕。不過相比之前真人秀訴諸「成員換血」,棚內綜藝不斷在賽制上下功夫,今年的改革求生可以稱得上2.0版:戶外真人秀紛紛發力公益主題篇,棚內綜藝集體選秀化,衍生節目層出不窮,全新的綜藝語境正在形成。
收官不說再見。上周五,走過了7年101期的《奔跑吧4》宣布收官的同時,節目組還宣布了特別季《奔跑吧·黃河篇》將於今年11月與觀眾見面。據了解,《黃河篇》主要是從黃河入海的山東省開始,前往黃河沿線城市,感受黃河流域的深厚文化。
《奔跑吧》正式加入全新「季播綜藝」的陣營,此季播主要是指一年兩季。無獨有偶,與其對擂多年、稍早收官的《極限挑戰6》,同樣推出了《極限挑戰·寶藏行》,成員們從新疆喀什出發,踏上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在20天內領略不同的自然風景、民俗風情,感受當地人的精神寶藏。目前該節目已經播出3期。
和戶外真人秀的大手筆布局拓展公益主題不同,以《脫口秀大會》、《認真的嘎嘎們》為代表的棚內綜藝則將目光瞄準了選秀主題。以前者為例,首播節目分上下兩期、時長近3小時,再加上開放麥的賽制,都讓該節目被調侃「脫口秀101」。這並不難理解,畢竟近年來選秀是極易撬動最廣泛市場的題材類型。
站在綜藝發展的長線上來看,今年無疑是綜藝市場大發展的一年,類型綜藝不斷拓展,戶外真人秀和棚內綜藝也在不斷探尋新的創新途徑。只是回歸市場,改革的腳步已經邁出,成效如何呢?公益化、選秀化的打法,能夠助力老牌綜藝煥發新生機嗎?
以公益之名、主題「季播」,《奔跑吧》、《極挑》的求變求生
探討戶外真人秀公益篇市場效果之前,有必要聚焦一下「換血求生」的成績單。收效甚微,並不是誇大其詞。去年首次面對成員大換血的《奔跑吧》和《極限挑戰》紛紛遭遇影響力低谷,後者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口碑困境;不過今年《奔跑吧》以「砂鍋菜」(沙溢、郭麒麟、蔡徐坤)的打法意外撬動了市場。
對於戶外真人秀來講,「換血求生」這條路走得被動也艱難,先入為主的觀眾印象、消耗殆盡的綜藝紅利、搭配組合的團隊玩法,都是挑戰,雖偶有成效卻始終難以重回巔峰,更遑論是口碑困境。相比之下,公益主題篇的啟動可以說是一次順應「潮流」主動創新。
「潮流」,並非是娛樂形式的創新,而是指響應廣電號召,也順應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獻禮潮流,不難發現無論是《極限挑戰》還是《奔跑吧》的主題篇背後都有獻禮背景的背書,也為節目融入了公益色彩。當然近年來,為以娛樂為基調的綜藝節目加入公益背景,已然是常態打法。
上周日《極限挑戰寶藏行》新疆站剛剛落下帷幕。在節目的設置中,嘉賓們沒有旅行經費,成員需要在錄製日上傳一個拍攝的vlog集贊兌換人民幣,將他們視角下最樸實的人文風貌展現給大眾,與此同時,也聯動線上線下的力量助力三區三州的人民脫貧攻堅。節目中對護林員群體的聚焦引無數觀眾淚目。
在《奔跑吧·黃河篇》的設置裡,節目組將沿著黃河上中下遊城市進行奔跑,一是展現黃河生態經濟帶城市文化之美,二則是聚焦沿線城市尚未脫貧或剛脫貧的城市地區,通過直播帶貨、遊戲設置等方式幫扶當地轉型發展。旨在以娛樂的力量帶動更多人關注那些鮮少被聚焦的貧困群體。
當然這一點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之前多檔綜N代節目都曾有過成功嘗試,數據顯示,《嚮往的生活4》、《王牌對王牌5》、《極限挑戰6》都曾在節目單期設置「帶貨「主題,並且拿下了520萬、777萬和661萬的銷售額,其中《嚮往的生活4》更是惠及西雙版納195個村莊1750位村民。
這一點在剛剛完成新疆站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中同樣可以窺見。數據顯示,節目帶動了淘寶上多款新疆特產的熱銷,節目上線一周內,天貓、盒馬等平臺上羅布麻茶、巴楚留香瓜的訂單銷量均有所提升。綜藝節目正在解鎖娛樂之外的正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性質帶給節目IP的提振同樣是前所未有的。豆瓣上,《極限挑戰寶藏行》評分達到8.3分。「有笑點有淚點,嘉賓們互動很合拍。淚點部分也沒有很刻意的煽情,就是簡單的平鋪直敘,這才是最打動人的」,某豆瓣網友寫道。而在此之前,《極限挑戰6》的豆瓣評分僅僅是4.6。
從市場層面來講,在沙溢、郭麒麟、蔡徐坤的加入下,《奔跑吧4》煥活了新生機,節目在口碑和市場熱度上都有所回暖,而原班人馬再次集結的《奔跑吧·黃河篇》顯然是極具市場號召力的,或將成為11月份綜藝市場的黑馬。這對於浙江衛視來講,也填補了去年因為《追我吧》高以翔事件帶來的檔期空缺。
以愛之名,關注娛樂之外的現實生活,是《奔跑吧·黃河篇》、《極限挑戰·寶藏行》的溫暖之處,而也希望這份初心不會被娛樂所消解,抑或是成為娛樂的「表皮」。而以誠心換誠意,這或許也是行至六七年的戶外真人秀IP們,能夠再度煥活生機、喚醒市場好感度的有效途徑。
棚內綜藝加碼「選秀化」,綜N代求生2.0版?
創新求生的步履當然不限於戶外真人秀,對於棚內綜藝亦是如此。近年來,雖然選秀市場不斷被唱衰,但大眾對於選秀的熱情仍在持續高漲,以今年為例《青春有你2》帶來了綜藝市場的第一波高潮,之後《乘風破浪的姐姐》扛起了話題大旗,行至暑期檔更有《明日之子4》、《這就是街舞3》、《樂隊的夏天2》三足鼎立。
選秀天然的競技性、養成特質、以及各花入各眼的多選擇性,讓其往往在投注市場後總能迅速掀起廣泛關注。更重要的是,除了男團女團、說唱、街舞、樂團等已然解鎖選秀玩法的綜藝在市場搶佔熱度外,一批垂直類型綜藝也在紛紛破壁增加選秀特質,以期增強節目的可看性,實現泛受眾進階。
作為喜劇產業的細分品類,脫口秀借著《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綜藝內容逐漸興起,但是最初的一鳴驚人之後,節目發展遭遇內容瓶頸、頭部藝人青黃不接,再加上今年頻頻出現的藝人問題,都讓這個產業蒙上了一層陰影。再次走到大眾視線下的,是《脫口秀大會3》的開播。
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最顯著的變化,應該是賽制升級、以及選手陣容的升級。賽制上,搶麥、主題battle下淘汰率迅速攀升,殘酷性的升級也為節目貢獻了大量的話題;選手陣容上,本季節目不再是笑果文化的內部狂歡,大量網紅選手、老牌脫口秀藝人出現在節目中,而他們的入局和淘汰也帶來了話題盛世。
與之情況大致相似的是一檔新綜藝《認真的嘎嘎們》,節目旨在尋找具有專業綜藝技能的新偶像勢力,在綜藝市場逐漸成長為拉動娛樂產業發展的第三駕馬車、各種明星藝人紛紛試水綜藝的當下,這檔節目有其現實性,也是國產藝人類型的一次再拓展。
節目吸引了大量具有搞笑天賦的人參與其中,不僅將當下全媒體時代從短視頻中走紅的網紅選手納入其中,還有主持人、歌手、街舞、脫口秀等多個細分職業的「熟臉」,這也是選秀中最常見的「回鍋肉」選手,不過此次又加上了跨界元素。
不過,「選秀化」的是綜藝的表達形式,但不可替代的是節目的內核,也是真正立足於市場的關鍵。融入選秀元素的《脫口秀大會3》在開播之初給到市場以新鮮感,也催生了大量話題,不過隨著節目深入,考驗的依然是段子是否好笑、選手是否有持續創作的能力;《認真的嘎嘎們》則在後期播出中逐漸失去聲音。
除了在玩法上更具選秀風格,大量綜藝也都開始發力衍生節目。目前頗具規模的衍生綜藝應該是選秀類,其中更是不乏《青春加點戲》(《青春有你2》衍生節目)、《定義》(《乘風破浪的姐姐》衍生節目)等出圈之作;除此之外,《奔跑吧》有《跑男來了》,《吐槽大會》等也有衍生節目。這也是綜藝IP的深度挖掘。
其實無論是戶外真人秀還是棚內綜藝,本質上都是致力於在供大於求、同質化嚴重的綜藝市場帶給觀眾更新鮮的娛樂體驗,不過如何在類型融合、元素混戰中保有自己的特質,也是市場所要思考的。創新求生的每一步,都是荊棘叢生,但也蘊含著無限希望,成功了便是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