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天的工作,摘下護目鏡,眼睛充滿紅血絲,臉上勒出的印痕清晰可見;脫下厚厚防護服,四肢累得酸痛,胳膊幾乎抬不起來;摘下手套,雙手已被汗水泡得發白、發皺。
「作為一名女同志,天天和『新冠肺炎病毒』打交道,怕肯定是會的,累也是肯定會的,但是疾控檢驗就是戰場,疫情防控就是責任,我必須牢記使命,堅守一線!」
2月22日,見到商水縣疾控中心檢驗科長邵海峰時,她一臉疲憊地說。
邵海峰40多歲,中等身材,眉目清秀,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鄭大畢業生,也是疾控中心的「老實人」。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當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她結束一天的加班,驅車從商水趕往扶溝的家中。愛人在扶溝工作,雖然不是太遠,但是已經幾個月沒見面了。
「緊急通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春節不放假,全體人員在崗在位,24小時待命。」接到單位緊急通知,她沒有一絲猶豫,立即調轉車頭趕回單位。
檢驗科的主要工作是採集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的醫學標本、整理疑似人員的醫學標本和信息及時送到市疾控中心進行進行核酸檢測,為確診提供依據。
由於天天和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及其醫學標本打交道,被傳染的機率很大,邵海峰和同事們每天都要穿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防護服為一次性用品,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四處蔓延的時候是緊缺醫護用品。為節省有限的醫療資源,她基本上是上班穿好防護服,一天不去廁所、不休息、不脫掉。工作起來不喝水,不吃太飽的飯,因此有幾次加班餓得心慌頭暈,差點倒在樓梯上。
2月16日,邵海峰接到上級指令:有30多位密切接觸者要全部採集標本,立即送往市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她帶領科室人員立即全幅武裝,走進那間不到6平米的密閉小房間裡開始工作。消毒-採樣-消毒,一個個有秩序進行,當採完第24個密接人員的時候,連續工作11個小時的她實在支撐不住了,就蹲在牆角給自己鼓勁:堅持、堅持、再堅持,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不能浪費防護物資,更不能給別人增加感染的機會。
當她採集完第32個標本從隔離房間出來時,已經是繁星閃爍的深夜。來不及喘口氣,邵海峰立即回到辦公室,緊張整理材料、制表、發郵件、準備報送材料,午夜時分又踏上去周口送標本的徵程,待回到商水時已經是凌晨1點。但是,第二天早晨7點,她又趕到單位,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1月27日大年初三晚上,縣疫情防控工作會議10點結束。邵海峰送同事回家時,在一個紅綠燈路口被追尾,在黑點瞎火的深夜,她當時頭就懵了。第二天堅持上班的她,胳膊和脖子一直隱隱作痛,這才發現受了輕傷。她吃了些止痛藥依舊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依舊穿梭在縣醫院、縣中醫院、縣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之間,採樣、送樣、制表、統計、發郵件等,這一堅持就是20多天。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邵海峰幾乎每天都要接到年近八旬母親暖心的電話:「吃飯了嗎?」「啥時候回來?」去年母親在鄭州做了一個手術,半年需要複查一次,由於疫情原因春節後沒去成。但是母親怕影響女兒的工作,從不說自己的病情。2月7日,正月十四晚上,她去父母家,進屋第一眼就見母親手裡拿著一個搓澡巾,當時她就忍不住哭了。年邁的母親有皮膚瘙癢症,一直念叨著,等女兒回來給她搓搓背,害怕忘記了,就一直把澡巾放在桌子上。扶著老態龍鐘的母親,邵海峰一邊在心立默默說對不起,一邊淚流滿面地幫母親搓背。
「雖然每一次出發,都有『壯士一去不復回』的悲壯,但是我們是疾控人,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都會毫不猶豫,不懼生死,以身為盾,衝鋒在前!」邵海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