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2021-01-20 中國財富網官方

焦裕祿冒著嚴寒叩開許樓村一個低矮的柴門,這裡住的是一對無兒無女的老人。

老大爺問:「你是誰?」焦裕祿回答:「我是您的兒子。」

時至今日,年過古稀的護林員張二寶依然清晰地記得焦裕祿下葬的那個上午:十裡八村趕來的成千上萬鄉親們,黑壓壓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

蘭考人心目中的「老焦」——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如同一面旗幟,穿越時空,一直屹立在中國大地上。

50多年過去,蘭考變化翻天覆地。但是,那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焦裕祿書記留在那裡的身影,永遠鐫刻在人們的心裡。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辛酸鏡頭:1962年冬,大雪紛飛。飽受風沙、鹽鹼、內澇困擾的蘭考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年最低水平,小小的縣城火車站裡,擠滿了外出逃荒的災民……

「有位省領導來視察,看到蘭考災情嚴重,提出不如一分為四,把蘭考劃給周邊四個縣。焦書記當時就說,情願累脫三層皮,也不能把困難推給兄弟縣。」50多年過去了,提起焦書記立「軍令狀」的往事,時任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的樊哲民仍唏噓不已。

1963年種麥時節,當時28歲的葡萄架村會計孫世忠陪焦裕祿視察災情。在他們村,焦裕祿一住就是3個月。他給村裡調來10輛架子車搞運輸,鼓勵村民栽桐樹防風治沙,和大家一起翻土改造鹽鹼地,還聯繫醫院自掏腰包,救了剛滿周歲的病危孩童張徐州一命……

「焦書記喜歡到基層,喜歡和群眾在一起,村裡栽樹他陪著一起勞動,飼養員餵牲口他忙著掂草……」經常陪焦裕祿下鄉的縣委幹事劉俊生回憶。

1963年冬,焦裕祿冒著嚴寒叩開許樓村一個低矮的柴門,這裡住的是一對無兒無女的老人。握住雙目失明的老大娘的手,焦裕祿問寒問飢。一旁的老大爺問:「你是誰?」焦裕祿回答:「我是您的兒子。」老人哆嗦著手不停地撫摸著焦書記,熱淚縱橫。

人們的記憶中,在蘭考期間,焦裕祿除了開會,大部分時間都在下鄉。焦裕祿紀念館,存放著他50多年前騎過的破自行車,還有他穿過的膠鞋,靠著這車和鞋,焦裕祿走遍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

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回憶,焦裕祿平時要求家人不搞特殊化。「我有一次到縣委提了壺開水,父親知道後批評我說,水是燒給縣委上班同志喝的,我們不能喝。」焦守鳳中學畢業後,按當時的條件,本可以找個像樣點兒的工作,但在焦裕祿的堅持下,最後她到縣食品加工廠的醬菜組「接受鍛鍊」。

長期的勞累和一再拖延,焦裕祿的肝病越來越嚴重。有一次,孫世忠眼見焦裕祿用個茶缸子頂著腰,問是咋回事,焦裕祿強忍痛苦擺擺手;1964年春,治河施工時,進入生命倒計時的焦裕祿,仍然帶著縣裡幹部參加勞動,在工地背沙子時幾次摔倒。

1964年3月底,焦裕祿被送往開封醫院,一個多月後病逝,年僅42歲。「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遵照焦裕祿遺願,人們將他安葬於蘭考。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不長,僅僅475天,但蘭考人民記住了他一輩子、幾代人!筆者近日來到蘭考再度尋訪焦書記的足跡,當地幹部表示,半個世紀過去,焦裕祿的事跡和精神仍能引起全社會強烈共鳴,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焦裕祿式的好幹部的熱切期待和強烈呼喚。

「50年了,老書記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拼勁,還在我們身上嗎?」2014年春,時任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在一次民主生活會上如是發問。那年起,縣委、縣政府向蘭考人民莊嚴承諾:三年脫貧、七年小康!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焦裕祿,用赤誠和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最高宗旨:為人民服務。他的精神,永遠激勵、教育著共產黨人。(本文節選自《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30位共產黨員的信仰人生》)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30位共產黨員的信仰人生》

本書編寫組 編

新華出版社 2017年12月

ISBN:978-7-5166-3596-4

定價:32.00元

原文轉自:新華出版社

相關焦點

  •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沙丘|蘭考_網易新聞
    :十裡八村趕來的成千上萬鄉親們,黑壓壓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蘭考人心目中的「老焦」——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如同一面旗幟,穿越時空,一直屹立在中國大地上。
  •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本報訊(記者楊青通訊員王鳳一董蘭蘭)「當代大學生是焦裕祿精神的踐行者,學習焦裕祿精神有助於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5月14日,在河南大學舉辦的「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五十周年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贈書儀式」上,該書的作者之一,原蘭考縣黨校常務副校長、現焦裕祿幹部學院教授董來柱感慨道。本次活動共贈書400餘本,分發至河南大學各院系及行政單位,供師生學習,希望藉此進一步弘揚焦裕祿精神。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從採寫到編校,前後歷時三年。
  • 家國春秋丨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焦裕祿兒女深情回憶父親
    家國春秋丨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焦裕祿兒女深情回憶父親 原標題: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六集特別節目《家國春秋》通過六個家庭的故事,講述功勳和傳奇背後的家國情懷。今天要講的,是河南蘭考原縣委書記焦裕祿一家的故事。
  • 百姓誰不愛"父老生死系"的好幹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赴河南蘭考縣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號召廣大黨員幹部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雖然焦裕祿已離開我們50年了,但是他的精神是永恆的,時代需要向這樣的戰士為人民始終奮鬥在一線服務。  百姓誰不愛好官?
  • 焦裕祿︰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原標題 焦裕祿︰生也沙丘
  • 焦裕祿精神:心中裝著百姓 一切為了人民
    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報》一版登載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的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
  • 在焦裕祿塑像前的沉思
    我接受的第一項工作是加快焦裕祿幹部學院的建設步伐,力爭秋季正式開始投入使用。2013年8月14日焦裕祿幹部學院在時任中組部幹教局局長李小三、河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夏傑的見證下正式掛牌,並順利於秋季開始招收培訓學員。在這100多個日日夜夜裡,為開發學院課程設置的需要,我們查閱資料、走訪群眾、實地查看、編制教材,無時無刻不在重溫學習著焦裕祿的事跡,體會著焦裕祿精神的內涵。
  • 初心家書|焦裕祿的遺囑,只留下了這套書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由衷的崇敬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在規劃蘭考藍圖時,焦裕祿在送往開封地委報告上寫過這樣的題詞:「我們對蘭考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的感情,面對著當前嚴重的災害,我們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
  • 穆青與焦裕祿「三部曲」
    這其中,採寫焦裕祿「三部曲」(《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人民呼喚焦裕祿》《焦裕祿精神常青》)傾注了他大量的精力和感情,影響最為深遠。在聽了蘭考縣相關負責同志匯報後,他們一行又看到了焦裕祿補過的襪子、坐過的藤椅等遺物,內心受到了極大震撼。當時匯報工作的幹部們一說起焦裕祿就痛哭流涕,穆青等人也是流淚不止,特別是有人講到焦裕祿走進梁進財家那低矮的茅屋,看望病中的老人,當老人問「你是誰?」焦裕祿說「我是你的兒子」時,穆青流淚了,他感到焦裕祿對群眾不是一般的感情!他幾乎哭出了聲。他找到了對焦裕祿的定位:「一個共產黨員的縣委書記的榜樣!」
  • 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 歷史在沙丘兩次拐彎,「沙丘「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鮮花為你解析
    沙丘,在今天的河北邢臺大平臺村。歷史,在這個如今看起來普通的地方,「邪門」地拐了兩個大彎。前295年,通過「胡服騎射」使趙國強大起來的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當時,這位一代雄主正在精心準備攻秦。前209年,秦始皇巡行天下,暴斃於沙丘。隨後,大秦帝國迅速走向崩潰。沙丘,為什麼總是沙丘呢?
  • 沙丘發生了哪些邪門的事,其為何被稱為「困龍之所」?
    沙丘有著「困龍之所」之稱,要說邪門還真有點邪門,且聽我娓娓道來。沙丘指的是古代地名,現在河北省邢臺市,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不是戰略要塞,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個平凡到塵埃中的地名,卻由於幾個人的出現,使得沙丘有了「困龍之所」的稱號。
  • 從《魔眼殺機》《沙丘2》到《命令與徵服》
    Virgin持有科幻大師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經典的「沙丘」(Dune)系列小說改編授權,打算找一家有實力的公司變現,西木成了理想的合作對象。恰巧西木的創始人斯佩雷也是一個「沙丘」迷,雙方一拍即合。
  • 讓大衛·林奇撲街的電影《沙丘》捲土重來
    VOX 2019年10月底,《沙丘6:聖殿沙丘》簡體中文版面市,科幻巨著「《沙丘》六部曲」終於在中國完整出版。此時,距離這部作品創作完成已經過去整整33年。
  • 共產黨人焦裕祿、時代的楷模,其子女個個優秀
    又到金秋九月,記得10年前的今天,中央宣傳部評選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祿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在那個新中國成立不久的建設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有思想能吃苦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幹部,而焦裕祿書記就是這眾多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 大衛林奇對新版沙丘毫無興趣,因無最終剪輯權沙丘是場完全的失敗
    近日大衛林奇在接受THR的採訪時被問到關於新版《沙丘》,自己有沒有看過劇照的事情表示對於新版的《沙丘》,他並沒有任何的興趣。而後,採訪中就他為何沒有任何興趣又召開了一系列的追問。他表示對於《沙丘》他是心痛的,因為自己沒有最終的剪輯權。所以1984年最終版的《沙丘》並沒有拍成大衛林奇最終想要的樣子,雖然一些部分他本人也是相當喜歡的,但是他也表示這對他而言仍然是徹頭徹尾的失敗。這件事情他也已經講述了無數遍了。隨後採訪者又問了他是否會去看別的版本的《沙丘》,他則再一次表示自己沒有絲毫的興趣。
  • 「父老生死系」
    滿城桐花飄香的時候,最是人們思念焦裕祿之時。離黃河岸邊幾裡地的張莊村,曾被叫做「下馬臺」。過去,這裡通著官道。因風沙大,路過的文官須下轎,武官須下馬,因而得名。風沙不知吹了多少代,也治了多少代,代代無功而棄。黨培養的焦裕祿,最相信群眾的力量。他一次次下鄉走訪,開座談會,首先確定了種植泡桐的思路。
  • 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宇宙」再登銀幕
    此後 ,「沙丘系列」的後續作品《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1976) 和《 沙丘神皇 》(God Emper of Dune,1981)陸續出版,大受好評。除「沙丘系列」外,赫伯特的非系列作品《造神者》《多塞迪實驗》和《白色瘟疫》也同樣取得了成功。
  • 火星沙丘為何排成摩斯密碼
    ■說謎  據外媒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了一張神秘的火星暗色沙丘照片,這些形狀奇怪的沙丘看起來就像摩斯密碼。這張照片是由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搭載的HiRISE高分辨相機在今年2月拍攝的。  科學家認為,這一現象是風力作用和該地區沙量有限造成的。
  • 日本鳥取縣自由行:久違了的鳥取沙丘!
    旅人轉身就是一輩子,沒想到,離上一次轉身已經是七年的時間,日本,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想去的地方也太多,重返,需要的是緣分,終於,在多年之後重返了著名的鳥取沙丘。嚴格上說起來,自己應該是第一次見到鳥取沙丘本尊,因為多年前造訪時是雪丘,我承認,雪丘真的很美很美,當時氣候的多變與眼前的美景,讓人看過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