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春秋丨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焦裕祿兒女深情回憶父親

2021-01-20 央視網
家國春秋丨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焦裕祿兒女深情回憶父親

原標題: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六集特別節目《家國春秋》通過六個家庭的故事,講述功勳和傳奇背後的家國情懷。今天要講的,是河南蘭考原縣委書記焦裕祿一家的故事。

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 從自我開刀制定黨員幹部「十不準」

1962年12月6日,焦裕祿接受組織調動來到蘭考,當時36萬人的蘭考,約近五分之一的人都逃荒到了外省。

初到蘭考,焦裕祿一家人住在縣委大院裡。一次,焦裕祿和妻子開完會回家,大兒子焦國慶告訴他自己去看戲了。焦裕祿問他誰買的票?焦國慶說通信員叔叔帶他進去的,沒有買票。焦裕祿從自己兜中掏出了兩角錢交給焦國慶,讓他第二天把票錢補上。

後來,焦裕祿把這件事當作一次教育在縣委會上提出來,並以此為契機,制定了幹部「十不準」。

「十不準」中,規定黨員幹部不準用國家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

不準參加或帶頭搞封建迷信活動;

不準賭博;

不準用糧食做酒做糖、揮霍浪費;

不準拿生產隊現有的糧款或向社員派糧派款;

唱戲、演電影,辦集體和其他娛樂活動,誰看戲誰拿錢,誰吃喝誰拿糧,一律不準向社會攤派;

一律不準送戲票,十排以前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要按先後順序賣票;

一律不準到商業部門要特殊照顧;

不準借春節之機大辦喜事、做壽吃喜、大放鞭炮、揮霍浪費等等。

這些「不準」即使放到今天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拒絕找上門的「好工作」 把女兒送到醬菜廠當工人

1963年夏天,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初中畢業後沒考上高中,加上弟妹多,她打算參加工作。商業局、衛生局、教育局很多單位主動找到焦守鳳,要為其安排工作。縣委辦公室知道這事後,找到焦裕祿說正好缺一名打字員,要安排焦守鳳去。對於這些工作,焦裕祿一概拒絕。

焦裕祿二女兒 焦守云:我父親說她剛出校門,缺乏勞動這一課,不能直接進機關。後來我父親給她推薦了三個工作:一是到縣委打掃衛生打掃廁所;二是去學理髮;三是去醬菜廠當工人。

焦守鳳來到醬菜廠工作,最初她對父親很有意見,甚至哭鬧絕食。直到有一天,焦裕祿親自帶著她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醬油,教她怎麼挑擔子不磨肩,怎麼吆喝能把醬油鹹菜賣出去。

焦裕祿二女兒 焦守云:後來我姐姐就想,我什麼都不是,我爸爸作為縣委書記還跟著我一起賣醬油,她就想通了,從那以後老老實實地賣醬油、賣鹹菜。

央視記者:這件事情您在今天能夠設身處地去想嗎?

焦裕祿二女兒 焦守云:我自己也是個母親,也希望孩子有個合適的工作,但是我現在可以理解父親對我姐姐的那份苦心,就是不能不勞而獲,要艱苦樸素,領導幹部的孩子不能搞特殊化。

因肝部疼痛將辦公室藤椅頂出窟窿 臨終前唯一要求是葬於蘭考沙丘

來到蘭考前,焦裕祿已經患上肝病。來到蘭考後,焦裕祿總是加班加點。辦公室的一把藤椅記錄了疾病帶給焦裕祿的痛苦。為了減輕疼痛,焦裕祿工作的時候往往會用一根棍子或是茶杯頂住自己的肝部,導致這把藤椅被頂出了一個窟窿。

1964年1月,焦裕祿在地委開會匯報了蘭考關於治理鹼沙水行動情況的報告。就在匯報時焦裕祿肝病發作,疼得滿頭是汗。1964年3月23日,焦裕祿已經疼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他在妻子的攙扶下一步一步走向蘭考火車站,前去鄭州醫治。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因肝癌晚期醫治無效在鄭州逝世,年僅42歲。

焦裕祿二女兒 焦守云:我記得那時候把我父親埋葬了以後,我母親回來的時候哭得驚天動地。她看見我一下子把我抱到懷裡了,她說守雲你沒有爸了。我當時還不是很理解這句話,但是我看著媽媽哭得那個樣子就知道家裡頭發生了大事。我姐姐看我扎了一個紅頭繩,一把就把紅頭繩拿下來了,後來她給我找了一個白的布條,我突然感覺到真的是沒有爸爸了。

在彌留之際,焦裕祿向黨組織提出的唯一要求是,我死了以後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我也要看到把沙丘治好。遵照焦裕祿的遺願,1966年,組織上將焦裕祿的靈柩從鄭州烈士陵園遷葬於蘭考。

曾經父親的「嚴律」 如今是焦家不變的家風

焦裕祿沒有來得及和家人留下一張完整的全家福。他去世時,妻子徐俊雅33歲,6個兒女中最小的才3歲。儘管生活艱難,但徐俊雅告誡子女們可以不給焦裕祿這個名字爭光,但絕不能抹黑。

焦裕祿去世以後,幾任國家領導人和省市各級領導幾乎都去過焦家,問他們有什麼需要儘管提出來。但直到今天,焦家人個個過的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他們中沒有高官厚祿的、沒有經商發財的,但是有下崗失業的,也有提前退休的。不能不勞而獲、要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當年焦裕祿對他們的要求,已經形成了焦家不變的家風。


(編輯 尹惠仙)

相關焦點

  • 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時至今日,年過古稀的護林員張二寶依然清晰地記得焦裕祿下葬的那個上午:十裡八村趕來的成千上萬鄉親們,黑壓壓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蘭考人心目中的「老焦」——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如同一面旗幟,穿越時空,一直屹立在中國大地上。50多年過去,蘭考變化翻天覆地。
  •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
    本報訊(記者楊青通訊員王鳳一董蘭蘭)「當代大學生是焦裕祿精神的踐行者,學習焦裕祿精神有助於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5月14日,在河南大學舉辦的「紀念焦裕祿同志逝世五十周年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贈書儀式」上,該書的作者之一,原蘭考縣黨校常務副校長、現焦裕祿幹部學院教授董來柱感慨道。本次活動共贈書400餘本,分發至河南大學各院系及行政單位,供師生學習,希望藉此進一步弘揚焦裕祿精神。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從採寫到編校,前後歷時三年。
  •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沙丘|蘭考_網易新聞
    :十裡八村趕來的成千上萬鄉親們,黑壓壓聚在蘭考縣城北郊的一處沙丘下,大家胸戴白花,眼含熱淚,在寒風中久久站立……蘭考人心目中的「老焦」——這位共和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縣委書記,如同一面旗幟,穿越時空,一直屹立在中國大地上。
  • 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沙丘春秋以前屬於代戎部落居住的地方,稱之為代國,戎女性格開放,沒有中原人那麼多的禮數講究,所以是男人們理想的玩樂之處。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 焦裕祿精神:心中裝著百姓 一切為了人民
    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報》一版登載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的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魂飛萬裡,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
  • 沙丘發生了哪些邪門的事,其為何被稱為「困龍之所」?
    沙丘有著「困龍之所」之稱,要說邪門還真有點邪門,且聽我娓娓道來。沙丘指的是古代地名,現在河北省邢臺市,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不是戰略要塞,也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個平凡到塵埃中的地名,卻由於幾個人的出現,使得沙丘有了「困龍之所」的稱號。
  • 歷史在沙丘兩次拐彎,「沙丘「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鮮花為你解析
    沙丘,在今天的河北邢臺大平臺村。歷史,在這個如今看起來普通的地方,「邪門」地拐了兩個大彎。前295年,通過「胡服騎射」使趙國強大起來的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當時,這位一代雄主正在精心準備攻秦。前209年,秦始皇巡行天下,暴斃於沙丘。隨後,大秦帝國迅速走向崩潰。沙丘,為什麼總是沙丘呢?
  • 共產黨人焦裕祿、時代的楷模,其子女個個優秀
    在治理「三害」的幾年中,焦裕祿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去齊腰的洪水中查看地形和洪水流勢。風雪漫山野的時候,焦裕祿帶領幹部去慰問最困難的群眾。農民家的草庵、牛棚他住過不知多少回。蘭考縣的幹部群眾在焦裕祿帶領下,蘭考三害"內澇、風沙、鹽鹼"得到了有效治理。
  • 焦裕祿︰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原標題 焦裕祿︰生也沙丘
  • 初心家書|焦裕祿的遺囑,只留下了這套書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由衷的崇敬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在規劃蘭考藍圖時,焦裕祿在送往開封地委報告上寫過這樣的題詞:「我們對蘭考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的感情,面對著當前嚴重的災害,我們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我們死不瞑目。」
  • 焦裕祿夫婦和兒女們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1941年,父親因為生活所迫自殺。1950年,被任命為河南省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4年8月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
  • 趙武靈王:武靈遺恨滿沙丘,英雄末路嘆奈何
    作為中國戰國時代的趙國君王,趙武靈王十五歲即位,初登君位便經受了「五國圖趙」的嚴峻考驗,他在位期間審時度勢、不墨守陳規、勇於改革,推行「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在他的帶領下,趙國有了北略胡地、南下中原、西御強秦的堅實基礎,一躍成為名副其實的韓趙魏三晉之首。
  • 在焦裕祿塑像前的沉思
    原標題:在焦裕祿塑像前的沉思 中央黨校18號宿舍樓,是我們40期中青一班同學們的家。樓下的青草地上坐落著焦裕祿的半身塑像,我這個來自焦裕祿工作生活地的學員,每天進進出出,總是忍不住多看一眼,心中更是多了一份親切、敬仰和肅穆。2016年5月14日,是老書記離開我們52周年的日子,清早起床,佇立在塑像前,默默地向老書記致敬,思緒萬千。
  • 30年再聚首 1990版電影《焦裕祿》劇組重聚鄭州
    臨終前,他對組織的唯一要求就是「將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因為「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焦裕祿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紀念這位傳奇縣委書記,峨眉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焦裕祿同名電影,將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艱苦奮鬥的事跡搬上螢屏,1990年上映。放眼當時整個演藝界,誰是扮演焦裕祿的最佳人選?答案是李雪健。
  • 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宇宙」再登銀幕
    大學肄業後,赫伯特重返新聞業,為《西雅圖之星報》和《俄勒岡政治家報》工作。同時,他還以作者和編輯的身份為《加利福尼亞生活》雜誌工作了十年。赫伯特的第一篇科幻小說《尋找什麼》發表於1952年,隨後他的一些短篇小說陸續出現在《驚悚故事》等雜誌上。赫伯特的小說家生涯正式開始於1955年,這一年,他的長篇科幻小說《海龍》開始在《驚悚故事》上連載。
  • 讓大衛·林奇撲街的電影《沙丘》捲土重來
    VOX 2019年10月底,《沙丘6:聖殿沙丘》簡體中文版面市,科幻巨著「《沙丘》六部曲」終於在中國完整出版。此時,距離這部作品創作完成已經過去整整33年。
  • 從《魔眼殺機》《沙丘2》到《命令與徵服》
    Virgin持有科幻大師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經典的「沙丘」(Dune)系列小說改編授權,打算找一家有實力的公司變現,西木成了理想的合作對象。恰巧西木的創始人斯佩雷也是一個「沙丘」迷,雙方一拍即合。
  • 「新月形沙丘行動」:拒絕孤軍奮戰
    2014年8月1日,法國在薩赫勒地區展開「新月形沙丘行動」,與域內國家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勢力。 調整策略,整合反恐力量。薩赫勒地區猖獗的恐怖主義勢力,通過各種渠道與法國境內的恐怖主義組織相互勾連、製造事端。2007年至2013年,法國共發生866起恐怖襲擊事件,約佔同時段歐盟成員國恐怖襲擊事件總數的40%。
  • 趙武靈王任性困沙丘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十五歲即位,以強硬的姿態應對攜軍隊來參加父親葬禮的五國(魏、楚、秦、燕、齊),挫敗了五國瓜分趙國的謀算。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滅中山國,收服樓煩,修建趙長城,於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趙國由弱變強,成為僅次於秦國的軍事強國,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但是在一些問題上感情用事,優柔寡斷。
  • 《沙丘》預告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解釋一下
    沙丘的第一部預告片充滿了史詩般的比例。那些與《沙丘》幾乎沒有關係的人會很容易被它淹沒。我們將為您安排您所看到的一切,而不會破壞。本周終於有了第一部轟炸性的沙丘預告片,我能說什麼:我為丹尼斯·維倫紐夫(Denis Villeneuve)的這部電影大肆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