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11月6日消息今天上午,青島大學原創歌劇《韓信》首演新聞發布會暨藝術研討會在青島大學舉行。
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著名歌劇作曲家、中國音協創作委員會副主席王祖皆,中國歌劇研究會常務副主席、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楊巖,瀋陽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徐兆仁,湖北省歌舞劇院藝術總監、武漢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劉丹麗,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青島大學兼職教授、歌劇《韓信》作曲劉長遠,南京藝術學院聲樂系主任、歌劇《韓信》執行導演謝琨,山東省歌舞劇院原院長、青島大學兼職教授、歌劇《韓信》主演雷巖,2019年文華獎美聲唱法金獎獲得者、歌劇《韓信》主演李鰲,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魏凡儉,著名文藝評論家王道誠,著名文藝評論家蔣力,武漢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餘惠承,武漢音樂學院科研處處長谷傑,韓信故鄉、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徐克等國內高校領導和文化藝術屆名家,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黨委副書記汪黎明,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世珍出席活動。汪黎明主持新聞發布會。
夏東偉首先致辭,他代表學校向主創人員、特邀藝術家表示熱烈祝賀和衷心感謝。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就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做了深刻闡述。《韓信》等系列中華本源文化歌劇,就是以西方的藝術形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華5000年文明,是學校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文藝創作系列重要論述,響應國家文化發展需要,融入文化強國戰略,踐行「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
夏東偉說,在歌劇《韓信》申報和排練演出過程中,青島大學歌劇藝術中心牽頭,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學院通力合作、各展所長,整合了相關學科的藝術創作能力,在藝術表現上做了全方位的創新性探索,為新時代民族歌劇趟出一條新路子。這不僅提升了我校歌劇創作演出和實踐教學水平,也帶動了舞臺美術、舞臺服飾、舞臺動畫等學科的衍生和成長,是將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成果奉獻社會的重要實踐,也是發揮綜合大學多學科優勢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探索。
夏東偉表示,青島大學將認真研究總結,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以大項目帶動學科大融合、大交叉,以大項目帶動學術提升和人才培養,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新貢獻。學校願意同各位專家一道,攜手並進、共謀發展,為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
林在勇在致辭中說,原創歌劇《韓信》用中國邏輯講述中國歷史,用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用中國情感演繹中國人物,用中國創新駕馭中國藝術,演出很成功、很精彩!青島大學作為一所非專業院團,能夠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能夠完成如此錯綜複雜的歌劇工程,實屬不易。這充分體現了青島大學富有遠見的策劃、學科的綜合實力和真抓實幹的組織。歌劇《韓信》不僅體現了聲樂、器樂、舞蹈人才培養的成果,而且集成了文學、歷史、美術、設計、服裝、數媒等多學科的優勢,拉動了多學科的融合發展,很好地激發了參演師生、觀演師生的自豪感。林在勇說,校園文化、科學、藝術這三者是構成一所「好大學」的條件,他相信青島大學一定能夠在青島這個欣欣向榮的沿海大都市、未來的文化藝術之都,成長為一所「好大學」。他還就字幕、唱段、劇情等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歌劇《韓信》編劇、導演、青島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王景彬圍繞劇作思想性、藝術性、舞臺表現創新性等介紹了創作、策劃、排練、演出等情況,並對劇作下一步巡演、推廣、申報獎項以及歌劇中心下一步工作等進行了展望。
在歌劇《韓信》藝術研討會環節,與會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對劇作創作和演出給予高度評價。大家認為,歌劇《韓信》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文化自信的倡導,著力挖掘中華民族本源文化,通過兵家代表人物韓信的藝術形象塑造,充分展示了中華一統的艱辛歷程,生動闡釋了強國必強兵的深刻內涵,大力弘揚了精忠報國的時代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就歌劇藝術表現而言,該劇既不同於西方「嚴肅歌劇」,也有別於我國傳統歌劇,大量運用對唱、混唱、合唱,對烘託氣氛、展示戲劇衝突、塑造人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演出中藉助現代科技的全新舞美設計、燈光設計、舞臺服飾設計、舞蹈設計配以強大交響樂團,給人以氣勢恢宏、美輪美奐的藝術震撼力,從而產生了史詩般的藝術效果。與會專家同時對演出的某些細節和下一步推廣巡演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歌劇《韓信》於11月5日晚在青島大學歌劇院進行了首演,特邀藝術名家彭家鵬、黃華麗、遲立明、雷巖、李鰲等與青島大學交響樂團、青島大學合唱團、青島大學舞蹈隊等200餘名師生傾情合作,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場為時兩小時四十分鐘的藝術盛宴。山東省委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十一督導組全體成員,山東省、青島市相關部門領導,省內外文化藝術屆嘉賓,韓信故鄉、江蘇淮安文化旅遊部門負責人一行,媒體朋友與青島大學校領導及師生代表600餘人觀看了首演。
歌劇《韓信》是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由青島大學音樂學院王景彬教授編劇、中央音樂學院劉長遠教授作曲的四幕大型原創歌劇,是系列民族歌劇《中華本源文化》中的一部,它以楚漢戰爭時期為背景,以兵家代表人物韓信為題材,通對白、獨唱、重唱、混唱、合唱、舞蹈、舞美、服裝等藝術表現形式,塑造了韓信、劉邦、項羽、虞姬等眾多歷史人物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繪製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楚漢戰爭歷史畫卷。
記者 王君莉
[編輯: 王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