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蘇州個女子,大家個印像可能有兩種,一種叫做「江南女子」,撐仔油紙傘著仔旗袍走在煙雨小巷裡;還有一種印象比較接地氣,就叫「家主婆」。
「家主婆」這個是蘇州人對妻子的稱呼。人如其名,據我們觀察蘇州家庭裡當家做主的女性的確比較多,當然為家庭付出個勞動自然也會多一點!
說起婦女啊,相信大家都會想著馬上要到個3.8婦女節哉,但是現在個婦女節已經拔一個個另外個稱呼所替代快哉,啥個女神節,女王節,賽過瞎熱昏!
有人說個是因為婦女節這個名稱不大討人歡喜,我們要與時俱進。就像許多詞語個意思跟牢仔年代的與時俱進,所以意思也會變脫。
譬方講多年門前在QQ上聊天打兩個字「呵呵」,個是表示真的心開心,蠻正常。
而現在呢,啥人要是在微信群裡回復領導一句「呵呵」,那麼你苦哉,「六月裡穿棉鞋」,哪哼麼?日腳難過哉!
格個歸根到底還是人為因素,瞎傳三官經弄出這麼多個事情來。
其實說到底大家都誤會仔「婦女節」設立個初衷哉,現在「三八婦女節」的叫啥重點不在於婦女,而變成勞動哉!
雖然勞動是光榮個,但是「勞動」一種權益,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絕不是勞動代表婦女個意思!
勞動可大可小,就講做家務看看好像不算勞動個,但是看人挑擔不吃力,常年累月做下來也不輕鬆。蘇州人家裡最平常的就是「買汰燒」,外地朋友聽起來像「馬大嫂」。
買菜燒飯一條龍服務餵飽一家門,從小到大大家可能都習慣了自家姆媽來做這些事,難板輪到自家去做仔只覺得「喔喲姆媽呀」什梗難過啊……
尤其是最近疫情階段,讓多少夫妻整天在屋裡大眼瞪小眼,像搓麻將這樣,大家一對白板那麼對煞,沒有事體做!
那麼哪格點「當家的」便自告奮勇主動分擔起家務,一開始想的便當個,不就是買買菜、燒燒飯、汰汰碗嘛?這個難點啥?
但一旦真正做起來問題就都來了,去買菜,各個菜價心裡又沒有數脈的,一趟超市微信兩掃掃脫平常3個月的夥食費,轉去被家主婆一頓臭罵;關照買大蒜麼買仔韭菜,交代買蹄膀麼買仔腳圈,弄的一天世界!
後來學乖了,到超市手機開了視頻搭家主婆對話,一切行動聽家主婆指揮,哦喲,所以一個成功男人個背後板是立仔一個一位了不起的女子!
而是蘇州女人好像是天生閒不住的,不管是小娘魚還是阿姨、好婆,哪怕是整天蹲浪家裡,她們都會安排好自己仔個事情,把辰光用的恰到好處,決計不會浪費一點點!
而且俚篤會勒屋裡開發新技能個,哪,家常菜覺得太簡單了,要做點有挑戰性個哉……
蒸鍋饅頭,弄只生煎不煞念哉,烤點麵包,烘只「披薩」,看的隔壁老王麼饞煞!而且邊角料也都不肯浪費,全部要用的乾乾淨淨,標準的「做人家」會把家。
再來講講蘇州女人的另外一面吧。
在沒出嫁前蘇州小娘魚開出口來一口滴糯蘇州閒話個真正好聽,所以大家都說江南出美女,除了面孔標緻以外,格個蘇州閒話當然也是一大亮點。
其實蘇州女子,面孔一定有幾化標緻也不見得,有可能更加多的是形容蘇州姑娘皮膚白皙,眼神靈動,還有格種溫婉的氣質吧……
蘇州女子身材嬌小,五官清純,講個閒話是軟的,吃的菜是甜的,是典型的的水鄉小家碧玉個形象。所以曹雪芹借賈寶玉個嘴巴講過一句話「女人是水做的」,可能形容個就是蘇州個女子吧……
當然,蘇州女子也不一定有那麼完美,像《紅樓夢》裡黛玉、妙玉都是蘇州人,大家對俚篤的評價就褒貶不一。
有人說俚篤身上有蘇州女子溫柔 有教養,又是嗲、又是俏,但也有人講蘇州女子太嬌氣,太作,或許這個就叫「百貨中百客」吧……
但是我認為蘇州的女人啊,可以是小橋流水,也可以是大江大海。
你看清代蘇州文人沈復的家小叫芸娘,林語堂稱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是活在《浮生六記》裡……更活在古典愛情的細水流長裡……
還有明末清初秦淮八豔之一董小宛出身於蘇州的大戶人家,才情與廚藝超群,讓多少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而且蘇州自古出才女,不一定板是蘇州出生但是至少都是在蘇州揚名個……像繡聖沈壽、核物理女王吳健雄、物理學家何澤慧;廟堂巷的楊絳、九如巷的張家四姐妹,早就在蘇州留下了永遠的痕跡……
蘇州這樣一座文化城市,為啥她溫柔甜美,為啥她的靈魂獨立自由,因為她有一張特殊的名片——蘇州女子!
上海評彈團彈詞演員
國家二級演員
出品方 | 喜悅聲創
監製 | 樂軒
特邀主播 | 王承
編輯/排版 | 說書的菜
後期 | 多多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