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但最早知道他,並不是從《我是貓》或者《哥兒》,而是從鈔票上認識的。
夏目漱石之所以能夠被印在日元紙幣上,是因為他是公認的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之一,與森鷗外、芥川龍之介並稱為日本近代文學三大文豪。日本中小學都選用他的作品為教材,所以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讀過他的作品。
從鈔票而不是文學上知道夏目漱石的這一事實說明,其實夏目漱石在中國的影響度沒有像他在日本國內的地位,國內對他的關注還不夠。甚至他在中國的名聲還不如諾貝爾文學獎多年候選人村上春樹。然而,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其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完全等同於魯迅先生。
與魯迅一樣,夏目漱石也是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對國家與人民有著強烈責任感的作家,因此他一生堅持對社會的批判態度(《我的個人主義》是這種精神的完全體現)。其實,夏目漱石最早被介紹到中國,也是魯迅先生。魯迅稱讚「夏目的著作以想像豐富、文詞精美見稱……是明治文壇上的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那麼,為什麼夏目漱石沒有在中國獲得類似於魯迅先生的名聲?我想,這應該與夏目漱石的背景和他的文字有關。首先,夏目漱石是個日本人,國人想要與他在精神上進行交流,需要第三者-翻譯的幫助。然而,在目前商業運作的出版市場上,沒有商業價值的書是不受出版社歡迎的。其次,夏目漱石這樣風格的人在中國已經有魯迅先生了,而且本土的魯迅先生的文字比夏目漱石更為貼近中國人,更了解和更能反映中國社會。
然而,所有感人的、流芳百世的文字都是可以啟發人和激勵人的,給人以深刻啟迪的。《夏目漱石回憶錄》讓我們也有了一次機會可以了解這個百年前的智慧老人對人生、藝術、文學的思考,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夏目漱石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在《夏目漱石回憶錄》中,夏目漱石這位文學大師靜坐於幽幽歲月中,展開他才華橫溢的筆,發揮他具有鮮明個性的、豐富多彩的藝術才能,向讀者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是作者一生的思想總結。
《夏目漱石回憶錄》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包括夏目漱石少年時的求學經歷和在倫敦的留學經歷,於是向讀者展示了他自身的悲慘遭遇以及事業的艱辛,自己所承受的苦痛與不幸;第二部分則主要描述了作者的創作生活以及進行的反思。
個人感覺非常值得一讀的是第三部分,作者在學習院輔仁會上的講演稿。這篇講演稿以「我的個人主義」為題,通過個人的經歷表述了自己對人生的認真思索,自己對文藝創作和文藝追求的認真審視,表達了當時日本現實社會的關心,和對物慾橫流、私心膨脹的厭惡。在今天「我的個人主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