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萱薦書
序言
我讀《我是貓》,讀出了《儒林外史》的感覺,這裡面的趣味是屬於閱讀者一種很私密的快感。夏目漱石與吳敬梓共同用自己超絕的文字才華,極盡所能地去諷刺揶揄知識分子,把那些看上去高高在上的讀書人的假面,毫不留情的扯下來。與吳敬梓看到讀書人的假道學不同,夏目漱石從時代變革的角度看到知識分子的彷徨與驚恐。明治維新時的「重商主義」,像一臺「分揀機」,霸道地將滿腹經綸的讀書人從社會精英中剔除。他們的頭腦發達,卻又缺少行動力,無法適應風起雲湧的時代變化,於是,這群人逐漸清貧,逐漸邊緣化,最終,在與世無爭、自命不凡的精神氣質下,失去了生活的動力與方向。
但是,我從夏目漱石的文字中,卻讀出了一絲反抗的味道,知識分子們雖自視清高,但卻未能忘卻世俗,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抵抗著現實的洪流,這也是一種令人嘆惋的悲壯。
小說《我是貓》
書齋裡的自閉與荒唐,才是知識分子生活中真實的樣子
貓眼看世界
《我是貓》的主角是一隻被收養在教書先生家裡的小野貓,小說一開篇,小主角就做了神氣活現地自我介紹。沒錯,就是那句膾炙人口的、常常被當作小說史上經典開頭的名句:
我是只貓兒。要說名字嘛,至今還沒有。——《我是貓》開篇第一句
夏目漱石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敘事視角來觀察小說中人物荒唐、彆扭的生活,既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又能通過這隻愛思考、有見識的貓兒旁觀世俗,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其實,我很推薦擼貓群體看這本書,會有化身為貓的奇妙體驗。
對日本人而言,作家夏目漱石是很特別的存在,不僅是他的預言幽默風趣,有世俗感,也不是因為他國民作家的身份,而是他與錢有直接的聯繫。有多直接?夏目漱石直接被印在了日元千元面值的紙幣上。這體現了,他對日本近現代文化強大的影響力。
印在日元上的夏目漱石
小說一共描寫了五位知識分子,他們分別是,珍野苦沙彌、水島寒月、越智東風、迷亭、八木獨仙。五個人各有獨特的言行,各能表現明治維新時代知識分子的一種困境,交雜在一起就共同成就了一幅「日本知識分子的荒唐迷亂圖」。
《我是貓》插圖:五個知識分子
首先登場的是貓兒的主人、教書先生珍野苦沙彌,他是一所中學的英語教師。苦沙彌從學校畢業九年,推算起來,他的年齡不過三十出頭一點,但他挑剔易怒的性格和深居簡出的生活方式,讓人有一種他是五六十歲老頭的錯覺。
貓兒對他有個形象的比喻:活像個脾氣乖戾的牡蠣,整天蜷伏在書齋裡,從沒向外界探過頭。
夏目漱石在苦沙彌身上諷刺了知識分子自閉的氣質:他們並不覺得這是性格缺陷,甚至認為是清高自持的生活表現。街角住著大名鼎鼎的實業家金田,苦沙彌不知道;金田三個女兒的年紀,他也不知道;甚至警察和小偷他都分不清,還對小偷深深地行大禮,讓旁人目瞪口呆。
貓兒把他比作牡蠣,用今天話的說,苦沙彌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對社交的畏懼是人不能接入社會的表現,他們害怕自己在待人接物中失了分寸,遭了他人的嘲笑。與其面對社會的評價,還不如就躲起來,他們的「與世隔絕」或許還能給外界一種玄妙的神秘感。
讀書人很受用這樣的生活方式,因為讀書本就是私人的活動,一頭扎進書齋裡,門窗緊閉將世界隔絕在外,自己還可以美其名曰「做學問」。那麼,知識分子是否都如我們所想的在象牙塔裡為人類的文化做貢獻呢?至少苦沙彌不是這樣。
苦沙彌熱愛知識,每次不望和朋友強調知識的可貴,因此,他酷愛買書,即便生活拮据,他賒帳也要買。不過,他做學問的方式實在不敢叫人恭維。苦沙彌消化不良,但食量很大,每次填飽肚皮後就吃胃散,然後在書齋裡攤開書本,讀不到兩三頁就發困。別人以為他在用工,其實經常只是大睡午覺,還把口水流到書本上。
《我是貓》插圖:睡著的苦沙彌
你看,也許這才是知識分子的真實,你所想像的,只是現實生活的浪漫表達罷了。夏目漱石一直以知識分子為主要的描寫對象,作為其中的一員,他深知知識分子的性格弱點,他們雖然有著發達的頭腦和滿腹的經綸,卻不諳世事,缺乏行動力,心中積聚了再多的苦惱,也只能在書齋裡自言自語、自怨自艾而已,從貓兒角度看全是荒唐。
情場冷清、附庸風雅,共同催生出知識分子世俗生活中可悲的假面
苦沙彌有個比他自己有出息的得意門生,名叫水島寒月。寒月以第一名的成精畢業,是位堂堂的理學士。可他總是研究著一些異想天開、完全不著調的課題。最近他正要起草博士論文,論文的題目是《紫外線對青蛙眼球的電動作用之影響》。為了製造一顆符合實驗要求的仿青蛙眼球,他整天在實驗室磨玻璃球,據他估計,至少要磨上十年才成。
顯然,他比老師苦沙彌還要荒唐,他的行為自以為是,甚至有些自命不凡,實際上只是做了毫無意義的無用功。這才是夏目漱石諷刺中有力量的地方,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在現實生活中,被那過於發達的頭腦指引到了一個沒有人生價值的方向,到頭來只惹來一片嘲笑。
說到人們對寒月的嘲笑,恐怕就是他殉情而不成的「美談」吧。
寒月是個多情種,長了副美男子的模樣,只可惜前陣子吃香菇磕掉了一顆門牙,對他的戀愛旅程帶來了些不利的影響。他來苦沙彌家,總喜歡說些女人喜歡他這種半真半假的話,說夠了才會回去。
日本地標:吾妻橋
寒月曾經對實業家金田家的小姐有意,金田家便託人試探他,騙他說小姐近來曾大病一場,病中迷迷糊糊地呼喊他的名字。他聽後一時情動,踉踉蹌蹌路過「吾妻橋」時,好像聽到橋下黑黝黝的河水裡,金田家的小姐正在呼喚他。於是他稀裡糊塗爬上欄杆,縱身一躍,只可惜搞錯了方向,跳到了橋的中央,沒能完成一場殉情大戲。
我在這段情節裡,讀出的全是夏目漱石的幽默,真正的揶揄諷刺永遠是微笑著的。夏目漱石的調侃功力卓越,他在小說裡寫的那位苦沙彌的妻子,其實就是以自己的妻子夏目鏡子為原型。生活中,夏目漱石處處受制於性格大大咧咧的妻子,於是他寫苦沙彌妻子描寫成一個頭頂有塊斑禿、性格愚鈍,氣量狹小的女人,算是用文人的方式和妻子搞了個惡作劇。因此,用幽默風趣的言語寫水島寒月的荒唐與意亂情迷,才能讓讀者看到知識分子的可笑與可悲。
夏目漱石與妻子夏目鏡子
水島寒月有個詩人朋友,名叫越智東風。此人性格老實,喜歡附庸風雅。他搞朗讀會,念的儘是些江戶時代男女殉情的通俗劇。可是,在日本,適合朗讀的高雅文學形式其實是俳句,就是一句短小而又韻致的話,言簡意賅,能引發讀者的無限遐想,夏目漱石在俳句上就有著極深的造詣。於是,你現在知道,東風真的是在「附庸」風雅,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的風雅」。
日本的俳句
越智東風說自己舉辦過一此相當成功的朗讀會,會場隔壁住著的四五個學生跑到窗前觀看,被東風誇張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搞得朗讀會不得不匆匆散會,有些遺憾。
朗讀會
我認為,明治維新時代,在重商主義的時代洪流裡,知識分子所呈現的總體境遇是可悲的,就像是越智東風的這場朗讀會,他們想用一場高姿態的樣子對抗時代變遷,可是在普通人看來,那附庸風雅的樣子不過是扭捏作態,不被世人理解和接納,於是,知識分子只能在自己建造的舞臺上,唱一出獨角戲。
「四大皆空」的消極人生觀與世界觀,給知識分子帶來的只有面對現實的痛苦
一個人如果不徹底感覺到自己是個可怕的壞蛋,那麼還不能說是個久經世故的人。不是個久經世故的人,那麼畢竟是不能解脫的。——《我是貓》
知識分子永遠不能成為久經世故的人,他們心懷理想,對人生觀與世界觀有獨到的見解,並奉為圭臬,所以,他們的痛苦是不能解脫的。
《我是貓》插圖
苦沙彌的老同學、美學家迷亭,是五個人中最事故的,他相貌斯文,戴著一副金邊眼鏡,衣著考究,但性格完全不像外表那樣靠譜。他最愛揶揄諷刺,跟人聊天經常編造一些開頭浪漫、結尾卻令人大跌眼鏡的故事,或者胡謅一些來無影去無蹤的名人名言來愚弄人,用苦沙彌太太的話說,這叫「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玩世不恭的迷亭是全書中最具亮點的人物形象,他用嘲弄世界的態度在消解自己面對世界的無力感,夏目漱石想塑造出一個看似解脫的人物,其目的也許真的想給知識分子找條出路,可是,當最後一個人物出場時,他的理論將所有的出路全部堵死,這個人就是八木獨仙。
貓兒稱他為「哲學家」,因為他推崇的是東方禪學的「消極的處世態度」。他和苦沙彌的一次暢談中發表的言論,擺脫了全書諷刺揶揄地主基調,嚴肅地提出了源自東方文化地禪宗及儒家地消極處世理論,勾勒了整部作品在哲學層面的意義。
小說中,苦沙彌和實業家金田有過一次爭執,金田派人好好地捉弄了苦沙彌,搞得他苦不堪言。八木獨仙為了勸慰他,對他講了那個反覆被讀者引用和感慨的名句:「電光影裡斬春風」。
電光影裡斬春風
這是一句偈語,出自宋朝末年。當時有位高僧被元兵所殺,臨死前口念絕句:「乾坤無地託孤窮,喜得法空人亦空,手握無鞘三尺劍,電光影裡斬春風。」意在表達「四大皆空,生死如一」的消極世界觀與人生觀。
獨仙認為,日本的文明是在周圍的環境根本不可能動搖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人能做的只有不斷修煉心靈,使它獲得自由,在達到消極的頂點後,才能求得安身立命。這番話讓苦沙彌很受用。
在我讀來,夏目漱石借八木獨仙的口給所有人對時代的反抗判了死刑,苦沙彌的頑固不化、寒月沉溺於無用的研究,東風附庸風雅,迷亭插科打諢、玩世不恭,這些行為最終都會臣服於「對內心的修煉」,也就是我們說的獨善其身,那是一條安靜的毫無生機的「人生死胡同」。
小說結尾,五人共同齊聚苦沙彌家中,對社會前景做了充滿思辨的討論。他們談到,隨著現代社會種人的「自覺心」,也就是自我意識,越變越敏銳,人們開始過分地懂得自己與他人之間有一條利害鴻溝,個個都成了密探式的人物,偷偷摸摸幹些利己的事情。
這個悲觀的結論,在今天得已驗證,不得不說,知識分子的痛苦在現代社會種是無法消解的。
墨萱說:
知識分子的荒唐與自閉,展現的是現實生活中他們的真實與無奈;
知識分子的無意義與附庸風雅,只是時代洪流中的虛假堅持,做了他人的笑柄;
知識分子的消極人生觀,用對自己內心的修煉去看待社會,他們的痛苦是無法消解的。
自《我是貓》初次發表以來,已經過去100多年,但它辛辣幽默的寫作技法和對社會現實的另類揭露,在日本文學史上依然佔據著空前絕後的地位;書中超前的社會觀和文明觀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強烈的現代性;夏目漱石在給讀者帶來歡樂閱讀體驗的同時,又發人深省,這正是一部意義綿延幾個世紀的偉大文學作品應有的樣子。
參考文獻:
[1]有關《我是貓》的幾點材料[J].王新潮.外國文學研究. 1979(02)
[2]幽默在「異類敘述者」話語中的體現——以夏目漱石的《我是貓》為例[J].於麗.日語學習與研究. 2011(05)
[3]夏目漱石《我是貓》的敘事模式[J].李國棟,陳瑤.遵義師範學院學報. 2015(02)
[4]《我是貓》與批判現實主義[J].李光貞.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