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名字還沒有。至於在哪裡出生,全然無從知曉。 ——夏目漱石《我是貓》
因為家裡有一隻貓,我愛貓,從而結識了無數養貓人士;夏目漱石可是我認識的養貓人中,名氣最大的人物了。
《我是貓》發表於1905年,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但它並不是一部寫貓的著作,而是借貓眼寫人的世界。
說起來,明治維新時期,是日本學習西方社會、熱火朝天進行現代化改革的時期,文學是被輕視的。作為中學教師的夏目漱石,活得並不好,他有很嚴重的神經衰弱和抑鬱症,甚至出現幻聽幻覺,脾氣暴躁,發起火來,身邊有什麼扔什麼。
脾氣不好,人際關係差;工作不好,家庭收入低;夫妻關係不好,家庭氛圍差。夏目漱石把人生種種不如意,訴諸筆端,寫出了《我是貓》。可以說,這本書,拯救了夏目漱石和他的家庭:書寫完,他的神經衰弱和抑鬱症好了,有了收入,也改善了家庭經濟狀況。
一隻無名的小黑貓,居功至偉。
《我是貓》採用全知視角,以一隻貓的異化角度來敘述,區別於一般的故事性小說,有點兒類似於今天的脫口秀。夏目漱石說自己的這部作品是「海參體」,意思是沒頭沒尾,沒有頭緒,從任何一頁都可以讀下去,他自己說:「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本笑話集來看」。
用貓的眼睛來看人的世界,這是一隻被擬人化的「靈貓」、「福貓」,也是一隻愛思考、有見識、喜歡吐槽、富有正義感又有文人氣質的貓。它在教師「苦沙彌」家,所以也帶有某種知識分子的特性,但在發表議論時,它又居於主人之上,極盡調侃、批評、諷刺之能事。
《我是貓》被譽為「日本文壇上一部空前絕後的、與眾不同的傑作」。
01. 對知識分子的嘲弄與諷刺
百無一用是書生。
《我是貓》中的苦沙彌,迷亭、越智東風、水島寒月就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經常聚集在苦沙彌家裡,高談闊論賣弄自己的學識,或者寫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文章、俳句,或者爭相講些荒唐的故事、八卦消息,來填補他們空虛的生活。
貓主苦沙彌是個性情迂腐的教師,每次讀書「看兩三頁就開始犯困。口水淌在書上」,可他卻偏愛附庸風雅,「無論對什麼都想插一手」,一會兒鼓搗謠曲和俳句,一會兒又要學畫畫,最終一事無成;而迷亭則輕佻浮薄、謊言張嘴就來,專門戲弄人; 越智東風愛寫幾句膚淺的新詩,到處獻人;水島寒月則大談特談「吊頸力學」,靠磨球並打算磨十年二十年來混日子。
苦沙彌的夫人來找苦沙彌訴說家用的匱乏,希望拿到些錢,可苦沙彌專心地觀察拔出的一撮鼻毛,置夫人於不顧,為天然居士寫了幾句不知所云的祭文:「生於空間,鑽研空間,死於空間,且空且間」。
苦沙彌自負清高,稱別人為「俗物」,夫人緊追不捨,"到底什麼樣的是俗物呢?"
這一追問,竟讓迷亭和苦沙彌苦於應付,不得不東拉西扯顧左右而言他。寒月君來了,三人又討論起執行絞刑中的吊頸,還列出方程式、多角形平行性理論等一系列高深莫測的知識來進行詭辯。
金田夫人的出場,給了這無聊的三位男士以難得的談資。因金田夫人「獨有鼻子大得出奇」,他們以「鼻子」代稱金田夫人。原來金田夫人是衝著寒月君而來,想讓他做自己的女婿。
迷亭自然又信口開河杜撰出一個「牧山男爵」的伯父來抬高自己,經過一番「吊頸力學」的辯論,幾個人又就金田夫人的相貌尤其是鼻子說三道四,連苦沙彌夫人都看不過去了,出言提醒,可這幾位偽丈夫不以為然,反而變本加厲,說金田夫人「不是婦人,是蠢人。」
苦沙彌這些知識分子,對現狀不滿,卻又無力抗爭,於是他們遠離社會,渾渾噩噩無所作為,只求打發時光。
在對這些人進行諷刺時, 夏目漱石並沒有平均使用筆墨, 而是不同人物不同對待。
對苦沙彌、迷亭等人的諷刺是一種自愛自憐式的嘲弄, 帶有善意和同情,因為這裡有作者夏目漱石自己的影子; 對一味拜金,崇尚金錢的鈴木、多多良等人的諷刺則是一種尖銳刻薄的冷嘲, 充滿鄙夷與厭惡。
02. 對拜金者的揭露和抨擊
《我是貓》用金田小姐的婚事來貫穿全書,揭露實業家們的驕橫和拜金主義者的勢利。
窮困潦倒的苦沙彌,在鈴木君炫耀十八K金鍊的時候,是十分輕蔑的,他認為實業家=商人,為了賺錢,可以無所不為。
鈴木則赤裸裸地說:「要想賺錢必須使用三角術——不要義理、不要人情、不要臉——如此構成三角。」
夏目漱石諷刺唯利是圖的資產階級缺義理、缺人情、缺廉恥。他們為了金錢,可以什麼都不在乎,不管不顧。
金田及其夫人是實業家的代表,採用了漫畫式勾勒,只一個超乎尋常的醜陋鼻子,一副金錢至上的臉孔就躍然紙上。
迷亭用一番長篇大論,批判只擁有金錢的金田:
金田某某算什麼呀,不就是在鈔票上安上鼻子眼睛嗎?以奇警之語形容,他不過是一個活鈔票罷了。既是活鈔票的女兒,那麼,不外乎是活支票,是吧?……活支票縱然有成千上萬張之多,也必然灰飛煙滅。
更借貓之眼,說出「強勢即權力」這樣的話,用貓的嬉笑怒罵來針砭時弊,讓人體味到其中深意。貓認為「無論我輩多麼有理,貓的議論也無法通行」,理在弱勢一方,但對方擁有權力,這就是強權政治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金田夫人為女兒找女婿時,挑剔學歷,重視地位,也反映了現實中教育觀念的扭曲。
「學了那個,就能成為博士嗎?」「你是說當不上博士就不給女兒?」主人顯得不快。「是的。普普通通的學士,任憑多少都有。」鼻子泰然自若。
金田夫人認為,寒月君如果拿不到博士文憑,就沒有地位,像沒有金錢一樣,讓女方難堪,也就沒有資格娶金田小姐。
夏目漱石借貓之眼看到的世界,指出日本從西方移植過來的物慾和競爭,是造成日本現實社會的醜陋根源,從一個動物的異化視角,對現實進行深刻的揭露和酣暢的嘲諷。
03.對自我、社會、人類的現實意義
《我是貓》以一隻貓的視角來諷刺、批判社會現實,但如果止於批評,那就不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了。
變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則。
批判是為了改變,相對於今天,百年前的經典,帶給我們什麼反思呢?
①跳出固定框架,認清真實的自我
在貓眼中,主人苦沙彌是個十分可笑的人物。他長著一張麻子臉,性格頑固,神經衰弱,貪吃,每次吃完飯就要吃澱粉酶來幫助消化;每晚周而復始的工作就是打開書本,看兩三頁就開始犯困,別人以為他在用功,其實是在睡覺;而且,這個苦沙彌簡直可以說「興趣廣泛」,無論什麼都想插一手,投稿、寫新體詩,寫英文,彎弓射箭、練習謠曲,拉小提琴,可「哪一樣都提不起來」,不久就一個一個放棄了……可謂「見一行,愛一行」。
直到現在,苦沙彌這樣的人,不就在你我中間嗎?
我們想減肥擁有良好的身材,可總是無法抵制美食的誘惑;做出一幅用功的樣子和架勢,跑到咖啡館去寫稿,跑到書店去擺拍;我們想利用業餘時間習得一門技能,可總是這山望得那山高,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換另外一種技藝……連苦沙彌自己都說,「我也不是那麼好學的,裝裝樣子而已。」
跳出固定的框架,發現自己做法的真實意義,才能認清自己的缺點,明白自己的不足,可能會促使我們,根據自身特點來制定更適合自己的目標和計劃,獲得更好的起點。
②跳出國家局限,認清國民和現實社會
貓是日本貓,身處日本社會,但卻不是日本人,所以以貓的視角來寫,有跳出日本人的身份來看日本的意義。
《我是貓》寫於日俄戰爭後,日本的勝利讓日本人膨脹,擁有了空前高漲的民族自信心,這使日本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極端自信狀態,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問題。
聽說前一陣子日本與沙俄打了一場大仗。我輩因是日本之貓,當然偏向日本。
夏目借貓之口,來提醒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保持清醒。
③跳出物種局限,客觀看待人類和一切生物
《我是貓》中,不僅有對知識分子和現實社會的嘲諷,如「人的世界通用的愛的法則是:在於自己有利的條件下,則可以愛別人」,即使對於貓自身,也是充滿嘲諷的。
這隻靈貓、福貓,卻也有很多缺點,身為一隻貓,最終也沒有學會捉老鼠,還因為和苦沙彌這樣的主人相處,沾染上了很多不好的惡習;貓愛吐槽人類,挑人類的毛病,對自身的問題,卻容易忽視,不僅「老鼠堅決不抓」,還打算「要在教師家裡終了此生」。
這多麼像我們的人類,嚴於律人,寬以待己;對別人苛責,對自己寬宥,這是人類的通病嗎?為何連貓也不能倖免?
魯迅先生說《我是貓》, 「輕快灑脫 ,富於機智」,通過非同尋常的貓眼來觀察和凝視世界,帶來陌生化感受;同時,在平凡無奇的瑣事中,發現人生悲喜劇,體會生活與人性的本色;更運用諷刺手法,產生出其不意的滑稽荒誕效果,讓我們對自我、對身邊的現實世界,進行反思和重新認知。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