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名曲」,居然都是日本人寫的

2020-12-04 魏秀麗123456

昨天,紫禁城600歲了。

在許多關於它的介紹視頻,你總會聽到一些中國風濃厚的音樂作品,而想要繼續了解這些BGM時,卻突然發現原來創作者居然是位日本音樂人...

這些音樂作品明明是日本音樂人寫的歌,但搭配中國背景的電影或者畫面後,竟毫無違和感,還讓人覺得十分的合適。你可能會好奇,為何這些日本音樂人寫起中國風的作品時這麼「6」?

其實可能原因有二:

第一,中日畢竟都屬於東亞文化圈,之前的文化差異比起歐美國家,並沒有這麼大,而且日本傳統文化更是在古代時直接汲取於中國,奈良時代時,日本官方可是會年前派遣「遣唐使」前來中國學習。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二戰之後,日本流行音樂受到了西洋音樂的巨大影響,不再大規模地使用如名曲「櫻花」那樣的日本傳統音階,特別是在昭和時代,被流行度最大的是六聲音階,而這與中國聽眾所熟悉的「宮商角徵羽」十分相似,所以...就造成了我們的錯覺。

以下這6首作品,便是日本極其優秀的音樂人們所創作的歌曲,它們有的大氣磅礴,有的鄉愁悠悠...實在是太容易被誤以為是中國人所創作的歌曲。帶上耳機,一起來評鑑一番!

No.01/ 萬裡の長城 太田美知彥

《萬裡の長城》是日本動畫《中華小當家(中華一番! )》中最著名的插曲,由太田美知彥所創作,時常在主角小當家做出了「會發光的美食」時出現,宏大、史詩,具有濃重的古風感。

說出來不好意思,以前世界音樂菌在看《中華小當家》時,可能是由於故事設定、人物名字、這首《萬裡長城》,一直以為這是一部中國動畫,直到後來被打臉...其實這也不能怪我們,畢竟這首作品的名字就叫做「萬裡長城」,想不誤會都難啊!

如今這首作品早已脫離了動畫本身,在許多的場合、平臺都能聽到,幾乎都快被用爛了...但撇開這些不說,還是不得不感嘆這首作品旋律的宏大,與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No.02/ 故郷の原風景 宗次郎

《故鄉的原風景》,原名《故郷の原風景》,是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的曲目,透過清新悠揚的陶笛樂音,闡述他對於自然萬物與山川土地的感懷。

宗次郎先生師從香山久先生,曾在栃木山的一個村莊裡學習陶隕。那裡有美麗的山川,有美麗的淡水河那珂川,宗次郎先生在這樣遠離塵囂的環境中,自己製作陶笛,並且進行耕田,種植等農作,才最終創作出這樣出塵的作品。

而另一方面,這首作品亦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為什麼這麼說呢?在TVB的陳小春版《鹿鼎記》、古天樂版《神鵰俠侶》等電視劇中,這首作品十分高的頻率出現,總能讓人感受到無比的孤寂,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

No.03/ 英雄たちの夜明け 橫山菁兒

這首作品中文譯為《英雄的黎明》,日本著名音樂人橫山菁兒所創作,為長達7小時的日本動漫電影《三國志》的開篇曲,其中除了合成器的音效外,更是將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發揮到了極致,以描繪東漢末年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英雄匡扶社稷、拯救蒼生的心情。

二胡、古箏、琵琶...為了能將整部電影的風格統一且尊重中國風格,片方甚至從中國專門邀請了演奏家前去日本,只為錄製這一首曲子。

與前一首《故鄉的原風景》相同,這首歌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原因,也是因為TVB的功勞,被多次引用於中國武俠電影、電視劇(1995古天樂版《神鵰俠侶》),十分的經典。

No.04/ 絲綢之路 喜多郎

假如第一次聽到《絲綢之路》這個曲目,你大概率會說:這絕對是中國音樂人寫的了吧!其實也不然,這首作品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為中日合拍的電視紀錄片《絲綢之路》所創作的BGM,發行於40年前,甚至還有一些年頭了!

雖然在寫這首作品之前,喜多郎從未去往絲綢之路沿途,但就是憑藉著對中國音樂的間接認識,和對歷史特殊的感悟,最終創作出了這首充滿了中國韻味、歷史沉澱的樂曲,並且風靡全球、一舉成名。

No.05/ Where Is Armo? 坂本龍一

1987年,坂本龍一為貝納爾多·貝託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所作的配樂,並且因此獲得了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這部《末代皇帝》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坂本龍一亦在片中有所出演,飾演日本軍官甘粕正彥。

據說當時坂本龍一臨危受命,一天之內購買並聽完了20多張中國古典樂的抓緊,並在兩個星期內最終交出了44首中國風的BGM...試想一下,坂本龍一平均一天就寫了3首作品!

No.06/ 故宮的記憶 S.E.N.S.

這首《故宮的記憶》,大概是最廣為人知的一首日本作品,也是被中國人誤解最多的一首作品。

神思者(S.E.N.S.)1997年為日本NHK電視臺紀錄片《故宮》所作的配樂,隨著歷史敘述的起伏不斷變換著節奏,低沉的打擊樂仿佛敲響了永樂朝的大鐘,故宮琉璃瓦覆蓋下的莊嚴大殿代表著他們心中思慕的文明國度的瑰麗與輝煌。

樂曲中採用了許多中國的民族樂器,使得樂曲聽起來充滿了中國韻味,似乎在訴說著紫禁城幾百年來朝代的興衰蝶變和人世間的滄海桑田。

如今許多人依舊以像日本學習為恥,其實話說回來,這就像日本很多音樂人創作的靈感是來自中國一樣,中日互相借鑑和學習,這真不丟人。

相關焦點

  • 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原來都改編自這位日本女歌手!
    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曾經廣為傳唱的經典曲目,很多歌手在購買歌曲版權時將目光盯向了鄰國日本。在日本一位知名女歌手的歌曲成了廣大港臺歌手選擇的對象她就是——中島美雪。在日本中島美雪的身份眾多,女歌唱家、音樂創作人,廣播主持人、作家、演員這些都可以寫在她的履歷表上。從她1975年出道至今,留下了無數首讓人耳熟能詳的歌曲代表作品有 銀龍、惡女、時代、離別之歌、天空與你之間、地上之星。
  • 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都被日本翻唱過,其中一首人盡皆知
    都說中島美雪(中島みゆき)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早年有《千千闕歌》、《容易受傷的女人》,近幾年也有《起風了》等大熱歌曲,今時不同往日,其實,這些耳熟能詳的華語歌曲也被日本翻唱過。NO1:東風破第一首就是周董的東風破,被日本的和楽器バンド所翻唱,濃濃的中國風遇到日本的傳統旋律,聽上去也是別有一番滋味,除了這首《東風破》,周董的《花海》、《說了再見》等熱門歌曲,也被日本歌手翻唱過。
  • 日本人寫的中國史,顛覆!我們都該看看
    一套日本人寫的中國通史讀物,竟然在中國出版賣瘋了!震驚政商圈,精日反日都該看看! 這套書叫《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2014年,由國內知名大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
  • 日本掀起「偽中國語」風潮,連小說都寫好了?!中國網友:「完全読解...
    但因為其由純漢字構成,我萌中國人也是能夠半讀半猜的理解句子的意思 d(d' ')。 不久前,有一位叫中原惠一的日本人再次將「偽中國語」的使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 日本名曲《海濱之歌》,蘇小明演唱
    《海濱之歌》(日文:浜辺の歌,英文:The Song of Seashore)是日本音樂家成田為三(1893-1945)的傳世佳作,歌詞是日本和歌作家林古溪(1875-1947)創作的詩歌《はまべ》(海濱)。
  • 名曲千本櫻將上線!《太鼓達人Switch版》最新DLC
    名曲千本櫻將上線! 萬代南夢宮今天宣布,旗下經典音樂遊戲最新篇《太鼓達人Switch版》將於9月13日上線最新曲包,其中玩家耳熟能詳的超經典名曲千本櫻也在其中哦
  • 這些赫赫有名的動漫臺詞,許多人都耳熟能詳,卻不知出自哪個人物
    然而,在這個網絡普及的年代,大多數網民接觸最多的除了動漫化的表情包外, 還有不少赫赫有名的動漫臺詞也成為了網絡流行用語,讓人們耳熟能詳。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嗶嗶。「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對於許多不了解動漫的朋友來說,這些經典的動漫臺詞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聽別人提起,但對其出處卻一無所知。不知大家有否想過它的真正出處是來自哪部動漫的人物呢?
  • 中國音樂學院經典歌劇名曲專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
    為了展示中國音樂學院近年來高層次人才引進的顯著成效、聲樂歌劇系師資隊伍建設以及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的成果,2020年12月7日晚,由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中國音樂學院人力資源中心、聲樂歌劇系、研究生院、中國樂派高精尖創新中心承辦的「如夢如歌——中國音樂學院經典歌劇名曲專場音樂會」
  • 50張照片反映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國,這些照片裡都有什麼--上觀
    (圖片由TELL公眾演講會提供)『在日本上學時,我有一個「上海虎媽」』我叫小林千夏,是個「80後」,我在上海生活、工作已經有16年了。阿拉是半個上海寧(我是半個上海人),因為我的媽媽是上海人,我的爸爸是日本人。我的老家在日本橫濱,橫濱和上海是友好城市,所以,我小時候雖然在日本長大,但是中國文化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 淚目經典 《火影忍者》最後的名曲CD珍藏版公開
    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原作的《火影忍者》雖然已經完結了,不過原作動畫版中的經典主題歌首首動聽,收藏了讓粉絲淚目的最後一版經典名曲CD珍藏版《NARUTO FINAL BEST》將於12月13日發賣。
  • 這些動漫歌曲不僅耳熟能詳,還熱血沸騰,日漫中的超燃歌曲盤點
    這些動漫歌曲不僅耳熟能詳,還熱血沸騰,日漫中的超燃歌曲盤點在日本動漫中經常會遇到特別燃的情節,無論是戰鬥場景還是當角色拼命的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BGM就會變得很燃,畢竟要符合情節,而屏幕前的我們也因為聽到這些超燃的歌曲而精神一震。
  • 日本人來中國旅遊說:中國一點都不「發達」,網吧居然不可以住人
    在日本,有一個詞叫做網吧難民,意思就是那些在無家可歸而住在網吧人。在我們看來,日本是一個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而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當中國還在準備發展的時候,日本已經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了。在日本,很多人因為壓力大,租不起房子而住在網吧,這就是日本的網吧文化。在日本的網吧,經常能看到一些人在這裡過夜,有的人甚至在這邊常住,這都是正常的現象。而中國的網吧卻跟日本的網吧大不相同,因此有位日本的遊客來到中國旅遊後發出感嘆:中國一點都不「發達」,網吧都不能住人的?中國的網吧,去那邊的幾乎都是去玩遊戲上網的,很少有人會在那邊住。
  • 為了一塊牛肉,這些日本人居然搞出一個圖庫,市長都上線打CALL!
    宮崎縣自古出產軍馬、農耕馬等名牌馬匹,後來隨著農業機械的普及,馬的需求減少,農民們就把養馬的知識運用到養牛上,當地很快成為同鹿兒島、北海道並駕齊驅的牛犢生產基地,作為日本高級牛肉「和牛肉」代表之一,宮崎牛馳名海外。而小林市,因其氣候與地理優勢,養成的「宮崎牛」連續三年獲得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獎!
  • 《三國演義》中,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三分真七分假,而這中間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然而,歷史上是沒有貂蟬這個人的,也沒有所謂王允的美人計。 關索 關索,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出自《花關索傳》。
  • 日本捐贈物上的詩都寫了什麼 日本為何在捐贈物上寫古詩有什麼含義嗎
    自民黨議員每人捐5000日元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幹事長二階俊博在2月10日幹部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針對在中國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民黨將向中國提供支援資金。他宣布自民黨內的國會議員每人將向中國捐款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18元)。
  • 這些耳熟能詳的中文詞彙原來是從日本動漫衍生的,你知道嗎
    日本動漫不僅在日本有著重要的地位,甚至對整個世界都有著巨大影響。就詞彙方面分析,日本動漫詞彙對漢語詞彙影響較大。在各種應用軟體中,日常生活交流中,一些商品的裝飾上,都有著日本動漫詞彙的身影,可見其應用範圍之廣,被接受程度之高。
  • 「新垣、千代、端木」你以為這些姓氏是日本的?其實都是中國的姓
    東野東野是最容易被誤解為日本姓氏,日本有個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就叫東野圭吾。其實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姓氏,源於古老的姬姓。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在魯地,所以又稱作魯公。魯公生了三個兒子,他把東野田賜給了小兒子子魚,因此子魚便以東野為姓,以田為名,此東野姓來歷。
  • 古箏十大名曲的寓意你都懂嗎?來歷你都明白嗎?
    談起古箏十大名曲,想必喜歡古箏的朋友沒人不知道,更是讚不絕口、連連稱讚!可是這十大經典名曲的由來和寓意你都明白嗎? 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古箏十大經典名曲的寓意和來歷吧! 第一首呢自然是家喻戶曉的《漁舟唱晚》了!這是一首傳統的古箏獨奏名曲。
  • 華語樂壇靠日本人養活?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翻唱!
    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發現,那些耳熟能詳的,伴隨我們成長的歌曲,竟然很多都翻唱自日本歌。話不多說,先列舉一些著名的翻唱歌曲。翻唱歌曲列表2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還有大量的華語歌曲翻唱自日本,篇幅有限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搜。可以看出,被華人翻唱最多歌曲的日本明星為中島美雪。
  • 日本三味線組合「吉田兄弟」登上海舞臺 《火影忍者》動漫名曲等...
    &nbsp&nbsp&nbsp&nbsp12月24日晚,風靡數十年、傾倒億萬人的日本後現代搖滾三味線人氣組合「吉田兄弟」正式登陸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為中國觀眾帶來一場「太平之夜」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