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之後,「商」字為何沒再被用作國號?古人:改了,看著不舒服

2020-12-10 騰訊網

文/商學野

在現代考古界,西方學者對中國"夏代"的定義為"傳說神話",因為迄今為止中國未能發掘出證明夏朝存在的文字以及遺址。在重實證輕文獻的西方考古學當中,文字就是歷史的遺言,沒有文字,很難證明一個朝代的存在。

在100多年前,其實連"商代"的存在,都是不被學界承認的,直到"甲骨文"的發現。

1899年,一個叫王懿榮的清朝官員身體不適,派下人去給自己抓藥。下人抓來的藥之中有一味"龍骨",據說是地下挖出來的骨頭,包治百病。王懿榮很好奇,他拿起抓來的藥,研究了一下這龍骨是什麼東西,結果卻在"龍骨"上發現了一些刻痕,很像是古文字。

王懿榮本人就是金石學家,在研究之後他斷定,這些"龍骨"上的文字應該是商朝的古文。"商代"在此之前只是書本上的記載,只有些文物發現,但沒有歷史遺蹟,也沒有文字,西方人將商朝歸為"傳說"。

甲骨文的發現立即震驚了世界,商朝這個神秘的王朝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

"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也被稱作"殷商",共有600年歷史,最後在紂王時代亡於武王伐紂。在中國歷史中,王朝的名字大多採用單字,而且一般出現過很多次。

比如秦,既有統一戰國的秦朝,後世南北朝又有前秦;漢既有西漢、東漢,也有後來的南漢、後漢;至於夏、唐、宋、齊、梁、晉這些名字也出現過很多次。

但"商"這個國號非常特殊,在中國歷史上僅此一家,就是商湯開創的那個奴隸制王朝。

"商"字為什麼後世沒有王朝再用呢?難道古代人也懷疑商朝的存在嗎?

一、王朝國號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王朝的命名不是由著性子來的,而是跟每位開創者的背景相關。古代國號的來源分好幾種,首先是上古時候的國號往往跟國君的氏族稱號有關。夏代,就是由"夏后氏"這個部落名字而來。

後來隨著社會制度革新,國家開始出現,氏族解體,國號又大多以地名相關,甚至以國都的位置代稱。商朝就是個例子,它最早建國的地方在河南商丘縣,商這個稱號也由此而來。而商朝中晚期國都又遷到了河南安陽,古代稱為"殷",所以商朝又叫"殷商"。

後世的國號大多以地區為號的,比如秦、晉、趙都是地區的簡稱;還有以封號為國號的,比如魏、隋、唐,這都是皇帝賜的爵位稱號;還有直接取吉祥含義的,比如元和明;以及在最晚期出現的,按五行理論取名的清朝。

除了晚期的元、明、清,大多數王朝的國號起碼出現過兩次。但是在商滅之後的2000多年裡,商這個字就再沒有以國號出現,連"殷"也一起被塵封了起來。現代學者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感到很費解,只有幾種假設性說法。

二、改名說

商在滅亡之後,商丘所在地改名為宋,商作為一個地名正式成為歷史。

武王伐紂之後建立了周朝,但是他沒做多久天子就死了,繼位的是他兒子周成王。成王當時還是個孩子,於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就在左右輔佐他。可是武王的弟弟不止周公一個,武王其他三個弟弟蔡叔、霍叔、管叔在外帶兵,他們三人當時在商朝的地盤監視紂王的兒子武庚,而周公就在中央發號施令。

三位宗親覺得周公在中央執政是"篡權",於是他們配合和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席捲整個河南。周公最後御駕親徵,花了好大的力氣才將其平定。之後周公覺得商朝遺民和貴族很多,是個不安定因素,於是將這塊地方的商民分散開,只剩下紂王哥哥微子起在原來的土地上祭祀祖先。

周公將其封國命名為"宋",商朝故地這塊地方以後就統稱為宋了。

而宋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強國,最後被齊國吞併。從此以後,原來商丘這片地方被稱為宋,或者宋州。南北朝的劉裕就被封"宋王",所以後來他代晉之後,國號為"宋";五代十國時期的趙匡胤官職是宋州節度使,所以在當皇帝之後,以龍興之地命名國號為宋。

所以可以這麼說:宋這個國號,就是商的延續。

三、歧義說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商這個字,在後世的意思已經變了。

中國古代的國號以地名為號的很多,但從沒有以某種行業為國號的。商在古代是地名,這千真萬確。但是商這個字也有"商業"以及"商賈"等意思,春秋戰國時代,做生意的人已經被稱為商人了。

以"商"來命名貿易活動,這確實跟商代文化有關。據記載,商朝是一個崇尚財富,鼓勵經商的時代,商朝遺民後世多從事貿易活動。

商朝人喜歡做生意,甚至遠至當時不屬於國境的海邊,在殷墟中就有大量貝殼出土。商滅亡後,商遺民還是個龐大的族群,需要大量土地。而周公為了削弱商人,則把大量土地封給周王室成員,又下令讓商朝遺民繼續從事貿易來生存。

《尚書》就記載:"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羊厥父母。"

商和周早期,將做生意的人稱為"賈人",但是後來就跟商人混為一談了。商人成為了做生意的人,再將商字拿來做國號可能會產生歧義,這也是商字被棄用的原因之一。

四、文化說

最後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文化上的,那就是商朝給後世留下的印象太差了。

商朝緊接著的就是周朝,周武王從西岐出兵討伐紂王,紂王最後在朝歌兵敗自焚,商朝自此滅亡。周朝是後世中國文化的真正濫觴,歷朝歷代都褒"周"貶"商"。

武王伐紂在古代歷史上是正義戰勝邪惡的代名詞,在後世的儒家社會是被歌頌的,而紂王則被萬世鞭撻。紂王本名"帝辛",在史書記載裡是一位無惡不作的暴君,他窮兵黷武,虐待諸侯,殘殺大臣,魚肉百姓,最後搞得天怒人怨,武王號令諸侯替天行道,最終將其剷除。

紂王他的前輩跟夏桀是上古時期著名的暴君,後世帝王的反面典型,無論哪個朝代,這兩兄弟都會被拉出來"鞭屍",足足被罵了幾千年。這導致後來人們一提起殷商就會想起紂王,想起紂王就會想起暴君,無論是貴族還是百姓聽到"殷商"都感覺不自在。

所以在後來歷史上,除了五代十國時期有個小小的"殷國"出現,後來跟殷商有關的名字從未出現在歷史中,這也是很多外國歷史學家覺得商朝不存在的原因之一。

雖然現代歷史學研究殷商近百年了,但商代的歷史現在其實還很模糊。

不過通過甲骨文研究,我們發現紂王可能並不是傳說中那樣的暴君,而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曾東徵西討開疆拓土,而且打壓貴族,廢除血腥的祭祀習俗,最後觸動了諸侯們的利益,才被武王姬發滅國。

"商"雖然沒有在後世被作為國號,但是這也提升了它的唯一性,隨著考古學的研究,相信這個神話中的"封神"時代也會更加有血有肉,改變中國人對它幾千年的偏見。

參考資料:

1、《我國歷代國號的來歷》 郭力

2、《歷代國號的七種由來》楊會玲

相關焦點

  • 讀懂田氏篡齊為何不改國號,便明白:周公不叫姬旦,嬴政不叫趙正
    為何是這兩個事件呢?因為它們的本質是以下克上。戰國以前,無論諸侯間怎麼兼併,大國吞併小國,那是諸侯間的戰爭。雖說諸侯有的是公,有的是侯,地位有高有低,但他們的本質都是君主。君主吞併君主,誰也也無話可說。但韓趙魏呢?他們是晉國的六卿,是臣屬。臣子奪走君主的地位(春秋有臣子弒君,卻沒篡位的),不是以下克上嗎?
  • 中國商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漫談商朝的國號和姓氏制度
    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一、商朝的國號由來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也就是國家的名字。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怎麼定的呢?商朝國號究竟是什麼含義?商朝為什麼又叫殷朝?難道一個國家的國號還有好幾個?一個國家的首都的名字能夠用來稱呼這個國家嗎?
  • 為什麼後世不再以「商」為國號不僅僅因為它是個另類的文明
    殷墟已被確認為商朝的都城,但是奇怪的是既然是商朝的遺址,叫商墟才對,可為什麼叫殷墟,商朝的很多歷史是記錄在司馬遷的《史記·殷本紀》,現代常常把商叫做殷或殷商,甚至還有學者認為,我們應該把有商代商人的「商」,改成殷代殷人,商和殷到底有什麼關係,到底那一個才是真正的國號呢?這個王朝或者國家,到底是稱殷還是稱商呢?
  • 此朝代歷經554年,後世卻無一朝照搬它的國號,歷代皇帝都不敢用
    所謂國號,在古代就是指朝代的名稱。一旦國號改了,就意味著朝代也改了。就地位與重要性而言,封號、廟號、諡號這些封建社會必備品與國號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古人相信「天命」,因此,國號往往有非常正式的來源,不能隨便取。 歷史上「隨便」取國號的例子不多,非要列舉的話,應該數南朝陳國(公元557年至589年)。以「陳」為國號,是因為南陳的建立者叫做陳霸先,陳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皇帝姓氏作為國號的王朝。
  • 商均和商朝有關係嗎?——文/山東濟寧 商春鋒
    商契像我們首先看一下商朝的建立,按照《史記·殷本記》記載,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是帝堯(帝嚳與慶都之子)的異母兄。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任命契為司徒。商均塑像再看一下商均的履歷:他是帝舜與女英(帝堯次女、娥皇之妹)所生嫡子,初名義均。
  • 中國歷代的國號都是什麼含義?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了更有趣的看法,胡阿祥先生認為在甲骨文裡的「夏」是一隻蟬的模樣,在古人看來,蟬象徵著生命的延續不斷,這從考古中出土的玉蟬就可看出。古人可能注意到了蛹——蟬——蛹這種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現象,他們認為不斷地周期性變化象徵著生命的周而復始。
  • 周朝國號探源
    夏商周被稱為中國的上古三代,相比於年代久遠,面目模糊的夏朝和信奉鬼神神秘詭異的商朝,講究禮儀重視人文的周朝,得到了後世更多的稱道。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王朝,一直以來是古代歷朝歷代所津津樂道的王朝。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
  • 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
    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遊發展到中遊,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契的第十四代孫商湯滅夏後,返回亳都,以「商」作為國號,建立商朝。 「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 我國歷史悠久,那麼歷朝歷代的國號都是怎麼來的?
    那麼「夏」這個國號是怎麼來的呢?其來源共有十種說法,比較可信的就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而唐朝的張守節認為「夏」是大禹受封稱號「夏伯」得名來的,也並非不無道理。商朝商朝是我國第二個王朝,從約公元前1600年建立到約公元前1046年滅亡,共享國555年,歷三十一王。它的國號來源於部落名。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
    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遊發展到中遊,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契的第十四代孫商湯滅夏後,返回亳都,以「商」作為國號,建立商朝。 「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 古代國號原來是這樣來的,金庸沒說錯,明朝真有可能來自日月神教
    國號是國家的名字,司馬遷說,從黃帝到舜和禹,國君都是同樣的姓,但國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國號是為了表彰自己的名德。國號主要有這樣幾個來源。第一種,以祖宗的發祥地確定國號。商朝的始祖契的封地在「商」,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一帶。周朝,周王的祖先曾經居住在周原,今天的陝西省岐山縣一帶。秦朝的祖先曾被周王朝分在秦地,就是今天的甘肅省隴西縣一帶。還有後來的宋朝,趙匡胤曾做過宋州的歸德軍節度使,陳橋兵變後就以宋為國號。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轉走慢慢看
    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遊發展到中遊,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契的第十四代孫商湯滅夏後,返回亳都,以「商」作為國號,建立商朝。 「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後來演變為周字。
  • 《說文解字》第370課:細說「商」字,「商」與「賈」的區別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甹只),聲也。從只,甹聲。讀若聲。」徐鍇的《說文系傳》:「『聲』作『馨』」。我們認為徐鍇的說法正確,現行《說文》系抄寫之誤。形聲字。本義是助詞,用作後綴,相當於「然」,後多寫作「馨」。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謂語聲也。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像鬼手一樣冰冷,偏來握住人的臂膀。)
  • 夏朝就是「下」朝,商朝就是「上」朝,那周朝呢?
    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黃河流域的商地(今河南商丘),商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其次,從天文星宿來看。商,本意是二十八星宿的商星,屬東方青龍星系,天蠍座,心宿二,是河南商丘一帶地區的分野星。
  • 商朝人起名拾趣
    古人云:「裡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翟回車。」從這句話中可知名字是第一印象,常常決定著人對這一事物的態度。商代是繼夏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商朝的皇帝姓」子」。開國皇帝商湯,即成湯。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代的統治者為子姓氏族。相傳商人的始祖簡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鳥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領契,故以子為姓,同時整個部族以鳳鳥為圖騰。
  • 明朝的勁敵後金為什麼改國號為「大清」?原因令人尷尬
    據此,皇太極認為「清」乃周室受命的象徵,將其做為國號,或許是將自己的事業比附周武王之宏偉大業。第三種說法,與「五行」有關。朱氏建立了明朝,「朱明」二字均具有火意;而且「火克金」,說明國號「金」不吉利。因而,將國號「大金」改為「大清」,是選取發音近似的合適字代用,改漢語不改滿語。此舉是為了讓漢人易於接受。第五種說法,取意吉祥。在蒙古語中,「戴青」的涵義是善戰。
  • 明朝國號為何是「大明」 正解明朝國號的由來
    那麼,朱元璋為何把這一新生國家的國號定為「大明」,其實在當時朝野對此國號出處已經明確,並且達成共識,不存在太多爭議。但隨著時間推移,明朝國號的由來逐漸又變成了一個爭論的話題,持續多年,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最主要的有兩種。
  • 古董承載的歷史,作為古人的崇拜,貓頭鷹為何不再受歡迎?
    可是細看不對,頭有點像貓,可是背上還有翅膀,收攏了。再看下邊還有尾巴,尾巴垂到地上和兩條大粗腿一起,構成了一個三角支撐點,穩穩地站著。這是什麼動物的造型呢?有翅膀應該是鳥類,可是通體看上去又像是獸類。從外形上看,有好幾種動物的特徵,那麼這到底是哪件國寶呢?
  • 日本人為何厭惡「日本」這一國號?「日本」二字又有何特殊含義?
    而日本「天皇」稱號和「日本」國號的出現,均是在律令制形成之後。可以確定的史,至少在6世紀之前,「日本」和「天皇」的叫法都是不存在的,更常見的稱呼是「東瀛」、「扶桑」、「大和」以及「倭國」,還有我們熟知的「倭寇」。而「天皇」與「日本」的出現,則是與「倭」王朝內部政治局勢、對外關係以及周邊領邦之間的政治局勢變化密切相關聯的。
  • 此字有毒,幾位英雄豪傑以此字為國號,卻無一能成為大一統王朝
    當然,取得不好的例子也不少,比如這個漢字,以這個字為國號的政權真的不少,但是這些國家要麼不能享受較長的國祚,要麼即使長久卻不能成為一個一統的王朝,總之這個字好像被下了詛咒,這個字就是——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