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用真情溫暖社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0 澎湃新聞

康麗——用真情溫暖社區

2020-12-08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30日,酒泉市公安局舉行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康麗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會上,酒泉市公安局肅州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王建兵,分局東城關派出所所長殷鴻亮,東城關派出所民警張麗,肅州區漢唐南社區幹部毛海豔及「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東城關派出所民警康麗5人組成宣講團,分別用一個個真實的事例、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片片真摯的情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深情講述了康麗同志忠誠履職、心繫群眾的先進事跡,報告內容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激人奮進,讓全體民警經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心靈的震撼,引發強烈共鳴。

今天

讓我們一起看看

社區幹部毛海豔眼中的康麗

康麗同志此次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載譽歸來,既是她個人的榮譽,也是我們社區的榮譽,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成為我們身邊的楷模。康麗自2007年至今擔任我社區民警,她一心為民,兢兢業業,她的勞模精神讓社區工作人員和轄區居民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十多年來,她以維護社區平安為己任,忠實於自己的社區民警職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使自己成為轄區居民安居樂業的守護者。無論在轄區的大街小巷,小區樓院,還是在學校、單位、商業門點,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我們也總聽到居民說:「只要能看到康警官到我們樓院,我們心裡就感到特別踏實」,同時「康麗警務室」也成為了我社區一塊亮麗的「品牌」。

她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善於做群眾工作,她為人謙遜,紮實能幹,轄區居民親切的叫她小康,做為社區民警,她踏遍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對社區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服務社區 她是居民的「貼心人」

「康警官,你讓我兒子有了一口飯吃,我終於可以安度晚年了」。2015年,當康警官幫助社區居民邱大爺將其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送進酒泉市中醫院住院治療後,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握著她的手含淚致謝。

曾經居住在南后街14號院的邱大爺,有一個兒子,父子倆相依為命,因兒子患有精神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也越來越重,時常出門傷人,與鄰居之間常常發生矛盾,年邁的父親只好將他用鐵鏈拴在家中。2012年,康警官在走訪摸排重度精神病人工作中,來到邱大爺家中,老人含淚說,他和兒子靠低保金勉強餬口,他現在還有口氣,還能照顧兒子吃口飯,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兒子怎麼辦,誰能給兒子一口飯。他也想治好兒子的病,讓他能自食其力,但多少年了,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沒有任何希望,看著老人無助的眼神,康警官眼中泛起了點點淚花,動情得對老人說:我會盡力幫你的。從此,看望這父子倆,成了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能幫助老人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成了她最關心的事,協助申請的救助金,只能暫時緩解老人的生活困難,只有兒子有了安身之處,老人才會安心。為了履行自己的承諾,她多方奔走協調,社區、醫院、司法局、民政局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政府免費收治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政策一出,康警官幾經周折幫助老人將邱大爺的兒子送醫治療,七旬的老人流下了激動和感謝的淚水。面對群眾的感謝,康警官說她只是做了一個社區民警份內的事。

糾紛調處 她是居民的「和事佬」

化幹戈為玉帛的場景只是康警官平凡工作中的普通日常,作為社區民警,她覺得只有擅做群眾工作,敢攬「難纏事」,才能獲得居民的認可。

2016年10月,南後19號樓院隔壁公司施工,將居民自建的簡易房屋不慎挖塌,居民阻止施工人員施工,雙方爭吵激烈。康警官第一時間趕到施工現場,一看與施工人員爭吵的居民是自己曾經幫助過的孫大叔,這是她的老熟人,因生活困難,她到家中看望過;因家庭困難無力購買液化氣,在院內搭鍋灶用柴草在院內做飯,與院內業主發生爭執,她調解過。康警官將雙方當事人請到「社區警務室」進行調節,可雙方始終不肯讓步。眼看著過了午飯時間,雙方當事人的爭吵反而越演越烈,康警官不忙不亂,繼續和風細雨耐心調解。在首次調解未果的情況下,康警官經過走訪了解真實情況後,經過長達三天的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施工方答應為居民重新搭建小屋,居民不在影響施工方正常施工,原本劍拔弩張的雙方握手言和。

維護平安,她是居民的「守護者」

為了做好社區警務工作,她紮根社區、融入群眾,做為社區片警,她根據轄區群眾的生活規律,俯下身子沉入社區採信息、查隱患、發放警民聯繫卡,從解決群眾最急切的困難入手,慢慢走進居民中間、慢慢的取得居民信任。如果社區某類案件高發,她就會深度研判發案規律,帶領社區綜治巡邏人員嚴密巡邏,保護居民財產安全。前些年發案最多的是摩託車、電動車盜竊案件,為了做好防範,康警官一邊挨家挨戶發放防範知識宣傳單,一邊在沿街每一輛摩託車、電動車上插提示卡片,遇到沒有『U』型鎖的提示用上『U』型鎖,因為她的細心工作,確保了我們轄區重點案件呈下降態勢。

近兩年,轄區發案由盜竊案件轉變為新型網絡電信詐騙案件,為了讓群眾自覺遠離詐騙陷阱,康警官積極利用微信群向轄區居民轉發宣傳提示信息,並在小區逐個張貼詐騙防範常識、橫幅,同時緊盯市局反詐中心96110指令,與騙子「賽跑」。「我都打算要打款了,幸虧康警官及時趕來制止我,否則我那天起碼損失6萬多。」提起今年9月份接到的一通陌生電話,社區居民劉勝紅依然心有餘悸。原來,案發當天,康警官接到市局反詐中心96110指令:社區居民劉勝紅正在接聽詐騙電話,但始終打不通劉的電話,康警官趕緊通過「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採集系統聯繫其家人,家人稱劉在單位上班。康麗迅速趕到其工作單位,阻止了正要去打款的劉勝紅。因為她的精心守護,才使得轄區電詐詐騙案件發案量始終控制在較低水平。

多年來,她一心守護轄區平安,組織群防群治隊伍開展「樓院治安鄰裡守望」活動,不斷織密 「治安防控網」,並親自帶領社區巡邏隊穿梭於大街小巷裡,反覆踏遍責任區每個角落,給犯罪分子傳達了震懾,給轄區群眾帶來了平安。所屬責任區各類刑事治安案件從2008年的30多起,到今年的7起,下降了76%以上,無重大刑事案件,無涉黑涉惡犯罪。同時轄區一般以上矛盾糾紛發生率也從20多起下降為目前的3起,達85%以上,雙雙創下了新記錄,轄區治安形式從根本上得到了好轉,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我社區也於2015年被區委、區政府評選為第一批「平安和諧社區」,2018年被司法部、民政部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她作為我社區平安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充分發揮了她社區民警的特殊作用,成為「平安和諧社區」創建的堅定建設者。

康麗,一個普普通通的社區民警,沒有什麼動聽的言辭,也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她說,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她憑著對本職工作的熱愛,成為了平安社區建設的「排頭兵」、平凡崗位上苦練內功的勞動者,她是守護社區的「最美警察」。

來源:市公安局肅州分局

監製 | 段小平

原標題:《康麗——用真情溫暖社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