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實生物「抗癌神藥」遭質疑背後:研發人員大專生略多於博士 上市...

2020-12-16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1月19日訊(記者 牛荷)日前,一篇自媒體文章將君實生物推上了「風口浪尖」,頭頂「抗癌神藥」光環的君實生物一夜之間跌落神壇。

這篇題為《江湖就是人情世故》的自媒體文章直指君實生物在「PD-1」產品和「新冠中和抗體」上的安全性數據有問題。儘管君實生物兩度發函,就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說明,仍無法阻止股價一路狂瀉。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自7月15日上市以來,君實生物股價從上市當天的最高價220.40元/股下跌到11月18日收盤時的68.75元/股,區間跌幅高達近70%。

「抗癌神藥」安全性數據被質疑

11月12日,知名自媒體「獸樓處」發表文章稱,君實生物產品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商品名:拓益,項目代號:JS001)「在技術評審的文件中,既沒有完成肝損害患者試驗、也沒有完成腎損害患者試驗,其所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7%。有15.6%的患者因為不良反應而永久停藥」,文章並稱,君實生物的研發團隊是一個大專生多過博士,一大半都是本科畢業的團隊,而領導這支團隊和這家公司的,是「一對沒有任何生物學科背景的父子」。

當日,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

君實生物先是於次日(13日)早間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回復稱,該自媒體報導內容全面失實,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相悖;後又於13日晚間回復問詢函稱,在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臨床試驗中,中重度肝功能和/或腎功能異常患者因不符合入組標準而沒有入組臨床試驗,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受試者數量為128人,所有級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7%,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率為28.9%。

16日晚間,君實生物再發保薦機構對問詢函回函的核查公告稱,保薦機構認為,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所有不良反應發生率與三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同類產品相比處於正常水準。

對於君實生物研發團隊「大專生多過博士」的質疑, 君實生物在給上交所的回函中稱,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公司研發人員擁有本科及碩士學歷的研發人員佔研發人員總數量的88.23%。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截至2020年6月30日及截至2020年11月12日,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101人、159人、415人、526人及620人,佔員工總人數比例分別為32.48%、26.50%、29.20%、28.05%及26.66%。研發人員數量呈顯著增長趨勢,目前已較2017年末增長513.86%。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30日至11月12日4個多月的時間內,君實生物的研發人員數量「突飛猛漲」,增長了近百人。儘管研發人員數量增長迅速,不過,在君實生物目前的研發人員中,仍有38人為大專及以下學歷,佔比6.13%,而博士學歷的人數佔比為5.65%,大專及以下學歷畢業員工確實略多於博士畢業員工。

君實生物表示,這些員工大多從事研究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工作,暫未直接參與核心的研發活動,「在公司研發崗位上,不論學歷高低,低年資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有經驗的專家指導下協助基礎性研發工作」。

五年多虧損30多億

資料顯示,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國內首家獲得抗PD-1單克隆抗體NMPA上市批准、抗PCSK9單克隆抗體NMPA臨床申請批准的中國公司,並取得了全球首個治療腫瘤抗BTLA阻斷抗體在中國NMPA和美國FDA的臨床申請批准。

2020年三季報的持股情況表顯示,熊俊為持股10.01%的第一大自然人股東,熊鳳祥為持股4.71%的第二大自然人股東。熊鳳祥和熊俊為父子關係,是君實生物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據君實生物披露的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君實生物先後發起了6輪定增,分別募集資金3.50億元、2.50億元、0.306億元、3.68億元、3.20億元、2.997億元,累計募資資金數額超16億元。

來源:6月21日披露的招股書

自成立以來,君實生物的淨利潤便持續虧損,2016年的淨利潤虧損數額突破億元大關(虧損1.35億元),2019年的淨利潤虧損值達7.47億元,短短4年淨利潤虧損數額增長至原來的5倍多。

來源:雪球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君實生物的營收分別為0元、580.19萬元、288.68萬元、593.91萬元、5449.98萬元、292.76萬元、7.7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0.012億元、-0.25億元、-0.58億元、-1.35億元、-3.17億元、-7.23億元、-7.47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君實生物實現營收10.11億元,同比增加91.78%;同期歸母淨利潤虧損高達11.16億元。

來源: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2015年至今年9月底,將近6年的時間裡,君實生物的淨利潤虧損數額共計約30.96億元。

君實生物在招股書中透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尚未盈利且存在大額累計虧損的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公司自設立以來專注於藥品研發,連續數年發生較大的研發費用支出;二是公司首個產品於2019年2月起剛開始實現銷售,銷售收入尚不能覆蓋研發費用等支出。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君實生物的研發費用金額分別2.75億元、5.38億元、9.46億元,3年增長6.71億元;2020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君實生物的研發費用高達12.10億元,同比增長97.19%,君實生物稱主要系公司研發管線的擴張及在研產品的持續投入。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君實生物共有21項在研產品,多樣化的在研藥品管線分別處於不同研發階段。如無法成功完成現有產品管線的臨床開發、符合嚴格監管標準的藥品生產、取得監管批准在研藥物商業化或開發其他新候選藥物、或上述事項受到重大推遲,君實生物產品管線的研發業務將受到較大影響。

八成境內子公司2019年虧損

除了常年虧損,君實生物旗下的10家境內子公司2019年的業績不容樂觀。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君實生物共擁有上海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君實工程」)、江蘇眾合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眾合」)、泰州君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君實」)等10家境內全資或控股子公司。

2019年度,在上述10家境內全資或控股子公司中,君實工程、江蘇眾合、泰州君實、蘇州君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君實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前海君實」)、蘇州君奧精準醫學有限公司(「蘇州君奧」)、北京眾合君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眾合」)、蘇州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蘇州君實工程」)8家境內子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3593.08萬元、-1662.91萬元、-0.52萬元、-620.77萬元、-0.38萬元、-42.20萬元、-913.95萬元、-103.57萬元,2019年度虧損的境內子公司數佔境內子公司總數的比例為80%。

此外,2019年度,江蘇眾合、泰州君實、前海君實、蘇州君奧、北京眾合、蘇州君實工程6家境內子公司的淨資產均為負值,佔境內子公司總數的比例為60%。君實生物表示,報告期內,上述子公司尚處於剛設立或業務發展初期,實際經營業務較少;主要以承擔研發任務為主,上述子公司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存在持續虧損的風險。

相關焦點

  • 市場大事件丨一篇爆文引發的問詢:港A暴跌的君實生物如何回應?
    今年7月,君實生物成功落戶科創板,實現「A+H」,公司上市首日市值一度站上1900億元,股價最高達到220.4元/股。君實生物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製藥公司,成立於2012年,在2015年掛牌新三板後,於2018年12月作為首批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登陸港股。5年時間裡,君實生物三次上市,累計獲得融資約70億元。其最受市場關注的產品就是中國第一款國產PD-1特瑞普利單抗。
  • 被質疑新藥不良反應率為97.7% 君實生物澄清和迴避了什麼?
    原標題:被質疑新藥不良反應率為97.7% 君實生物澄清和迴避了什麼?來源:新京報網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李雲琦)11月13日早間,君實生物發布公告回應針對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的質疑表示,在接受特瑞普利單抗單藥治療和聯合治療的患者中未發現已知PD-1不良反應外新的安全性信號,並表示特瑞普利在進行新藥申請時符合有條件批准的相關條件。
  • 新藥「高效推進上市」背後 君實生物兩年做了11起技術買賣
    君實生物(688180.SH)在一個節骨眼上,被放了冷箭。  今年11月14日,君實生物公開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一天前,君實生物被質疑研發能力、藥品質量等。
  • 一款抗癌藥和君實生物的千億市值神話-虎嗅網
    2020年7月15日,中國原研藥公司君實生物登陸科創板,當日開盤價為216.00元,漲幅289.19%。截至首日收盤,君實生物報151.00元,全天漲幅172.07%,市值高達1315.63億。因此君實生物上市首日便連中兩元——虧損上市、天價漲幅。更有意思的是,在君實生物簡單的產品結構中,99.9%營收來自旗下獲批的唯一一款藥物,PD-1抗癌藥特瑞普利單抗。PD-1抗癌藥,是一類採取免疫療法的癌症新藥,也是最早獲批走向產業化的抗癌藥物之一,因此很早便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和追捧。
  • 國產自主研發抗癌新藥獲美國FDA批准 國內上市申請納入優先審批
    2019 年 11 月 15 日 ,中國生物醫藥公司百濟神州宣布,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抗癌藥物澤布替尼 (英文商品名BRUKINSA)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據介紹,該藥主要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成年套細胞淋巴瘤患者,預計幾周後在美國上市銷售。
  • 登「科」4日股價腰斬,跌落千億俱樂部,君實生物是黑洞還是黑馬?
    踩準資本風口,吸睛的「吸金王」 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製藥公司。也因此公司需要不斷燒錢研發、資本輸血。 在資本市場上,君實生物風生水起,創下了5年內3次上市,成為首支「新三板+H股+科創板」公司的記錄。
  • 君實生物:關於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公告
    證券代碼:688180 證券簡稱:君實生物 公告編號:臨2020-010        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聘任高級管理人員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
  • 君實生物4年虧逾19億 PD-1產品也面臨白熱化競爭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文 多3月30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實生物)即將上會。君實生物是國內創新藥領域較為知名的企業,不僅掛牌新三板,2018年底還登陸了港交所。自成立以來,君實生物尚未實現盈利。2016年~2019年,公司分別虧損約1.35億元、3.17億元、7.23億元和7.48億元。
  • 研發客創新藥高峰論壇頒出年度9大獎項
    葉小平博士 葉小平,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英國牛津大學免疫學博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 泰格醫藥作為「A+H」的上市企業,十多年來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綜合生物製藥研發服務提供商,與行業共同成長,見證並助力了一個個創新藥的成功上市,為全球患者和醫生提供具有臨床價值的創新療法,造福人類健康。
  • 君實生物登陸科創板 股價大漲200%市值超1400億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吳永久圖片來源:企業供圖7月15日,君實生物(688180,SH)在科創板掛牌上市。這是科創板自去年7月22日開市以來,迎來的第28家生物醫藥企業。此次君實生物首次公開發行A股募集資金淨額為44.97億元,其中計劃12億元用於創新藥物研發,7億元用於公司在上海臨港的產業化項目,8億元用於償貸及補充流動性。君實生物成立於2012年12月,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製藥公司,此前曾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掛牌交易。
  • ...全球研究部負責人劉勇軍任集團總裁,君實核心技術人員武海離職
    整理丨Rainbow 信達生物今日宣布,任命生物醫藥行業著名科學家劉勇軍博士為集團總裁。加入信達生物後,劉勇軍將負責集團全球研發、管線戰略、商務合作及國際業務等工作,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俞德超匯報。
  • 百濟神州:力壓恆瑞的創新藥研發投入之王
    投稿來源:紅鑽財經近日,備受關注的PD-1談判落下帷幕,多方消息流出稱,恆瑞的卡瑞麗珠單抗、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談判成功、君實生物去年中標的特瑞普利單抗仍在有效期,而3家外資企業均以談判失敗告終。作為當前全球抗腫瘤單抗的熱門靶點,PD-1產品可覆蓋的患者範圍很廣,2019年全球市場規模已經超230億美元。
  • 速讀社丨安斯泰來達成超$6億合作 首個國產PARP抑制劑獲批上市
    (米內網) 1 Henri Nico Doods博士出任和其瑞醫藥總裁及臨床研發負責人 近日,和其瑞醫藥宣布,現任科學委員會主席Henri Nico Doods博士將出任公司總裁及臨床研發負責人。
  • 君實生物公示皮膚藥物,免疫系統藥物重組人源化抗IL-17A單克隆抗體...
    每經AI快訊,「每經醫藥前沿觀察」欄目監控到的數據顯示,君實生物-U(688180.SH)在研藥物重組人源化抗IL-17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於12月21日公示JS005多次給藥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藥代動力學I/II期臨床研究,適應症為成年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
  • 直擊醫保談判:再現「靈魂砍價」 抗癌明星藥國產PD-1先勝一籌
    今年的國談現場依舊喜憂參半,「靈魂砍價」亦未缺席,而抗癌明星藥PD-1/L1的結果更是掀起股市風雨。根據往年經驗,最終結果將在近日公布。,君實生物(688180,SH;01877,HK)的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結果未知。
  • 信達生物加快研發創新藥
    研發達伯舒的,是有多個新藥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的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該集團總裁劉勇軍告訴記者,2011年企業創辦的初衷就是開發出患者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如果說研發化學藥相當於造自行車,那麼研發生物藥就相當於造飛機。其中,生物藥中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更是飛機中的戰鬥機。
  • 中國創新藥的拓荒者信達生物(01801.HK)做對了什麼?
    作為一家上市剛剛邁過兩個年頭的本土藥企,信達生物實現了市值從百億到千億的跨越,資本市場喜人的成績背後離不開公司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實際上在衝破千億的前一日,信達生物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重組人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藥物蘇立信(阿達木單抗注射液)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兩項新適應症。
  • 200億元研發投入背後的創與新——訪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
    作為一家中國本土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主攻抗癌藥的創新研發,其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已在全球多地遞交新藥上市申請,改寫了中國抗癌藥長期以來「只進不出」的局面。與此同時,公司擁有超30個在研藥品,其中11個在研藥品擁有全球權益。
  • 院士論壇 | 王軍志院士:開發抗體生物類似藥可推動原研進口藥大...
    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生物製品檢定首席專家。
  • 「抗癌神藥」PD-1 衝擊醫保:只要能進,我肯定給婆婆用上
    隨後,卡特接受了包括靶向放療和免疫抗癌新藥 Keytruda 的治療方案。 其中,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中文名「可瑞達」,簡稱「 K 藥」,下同)由美國默沙東( Merck & Co )公司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