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供應鏈已經非傳統意義上的「進銷存」,而是由「物資流」、「信息鏈」和「價值鏈」結合而成的「產業集群」,特別在5G的推動下,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為上下遊的合作夥伴提供數位化轉型的幫助,網際網路賦能的供應鏈正在助推全國智慧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建設進入發展「快車道」。
「2020全國醫交會暨非公醫療協會年會」10月23日在上海舉行。海爾醫療副總裁胡洲慶應邀參加由中國非公立醫療協會主辦的「網際網路醫藥供應鏈賦能社會辦醫」高峰論壇時表示,目前已有很多供應商藉助網際網路手段發展GPO業務,或通過服務賦能向醫療機構提供智慧雲服務;或通過電商實現醫療機構的線上交易,但網際網路醫藥供應鏈在賦能醫療機構還是有很大想像和發展空間。
「海醫優選-醫茂雲」首次亮相上海醫交會
為線上線下用戶提供長期價值
在本次醫交會上,海爾醫療首次展示了面向供應商的採購平臺:海醫優選——醫茂雲。醫茂雲平臺是海爾醫療打造面向廣大醫院的和供應商的供應鏈平臺,主要為全體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與供應商信息交互、招標採購、陽光交易的公益性互聯互通信息化,供應商將涵蓋醫療機構所有供應板塊,包括藥品、器械、設備、第三方服務、行政後勤、基建、供應鏈金融等服務。
5G時代的醫療機構,各業務板塊更專業化精細化管理,需要更專業更全面的供應鏈服務,當前醫療企業的供應鏈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醫藥耗材設備等項目,廣義的供應鏈還涵蓋了醫療設計基建裝飾工程、行政後勤、第三方檢驗、第三方消毒等第三方服務,甚至還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投融資服務,上市服務等,對供應鏈管理提出了專業化、體系化的要求,胡洲慶表示,「距離建立一套適合非公立醫院運營特點的完整供應鏈體系,還有一段很長的摸索過程。」
在外界看來,海爾醫療是一家擁有16家醫院、8000張床位的醫療集團,其供應鏈管理不能簡單的集中採購。由於海爾醫療的醫院分布在7個省直轄市,各個區域的醫保政策商業渠道都有不同,各醫院的歷史文化也不相同。所以海爾醫療順應物聯網時代發展,將旗下每家醫院的供應商共享到線上,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供應鏈遴選體系,讓供應商充分了解醫院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考核降本目標,篩選適合集採的藥耗品種、設備等項目。
據介紹,「海醫優選-醫貿雲」具有尋源、集採、比價、提效、陽光、評價六大特點,其中「尋源」即一站式獲取優選廠商的產品信息;「集採」即靈活自由、共創共贏的集中採購;「比價」即便捷快速、優質優價的多方比價;「提效」即有效節約時間、人員、資金成本;「陽光」即公開透明的醫療產業鏈信息交互;「評價」即對產品質量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
強勢賦能醫院供應鏈能力建設
全力打造「醫療供應鏈平臺」
海爾醫療平臺是以「醫患合一」為核心理念的物聯網醫療場景生態平臺,提供「物聯網醫療」服務,超越傳統醫療服務模式,形成「醫護圍著患者轉」的全新醫療服務格局。海爾醫療平臺目前已在全國布局16 家醫院,擁有全職醫生團隊500餘人,形成超8,000 張床位的服務能力以及康復、護理、養老、腫瘤等特色專科的行業引領。基於以上布局規模及服務能力,目前海爾醫療平臺在打造「供應鏈醫療產業網際網路生態平臺」,該平臺面向廣大醫院的和供應商的供應鏈平臺,採取優勢商品展示和招標中心的方式,為醫療機構和供應商搭建信息互通的平臺。
胡洲慶表示,對於海醫優選的供應商來說,他們可以直面最廣泛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更快捷地了解醫療機構的需求,從而快速調整自己的策略,海醫優選甚至可以支持線上教學,線上直播等。
同時,由於海醫優選的公益性和普適性,也得到了中國非公立醫療協會的大力支持,擬發起組織中國非公立醫療協會供應鏈管理分會,將本著「開放公平、聯合互惠」的原則,充分融合利用雙方優勢資源,積極推動非公醫療供應鏈產業生態的完善,樹立非公醫療供應鏈建設標準,規範和推動行業發展,更好地為廣大醫療機構賦能。
據了解,中國非公醫協作為醫療衛生領域全國性、有影響力、有凝聚力的國家一級行業協會,是政府與非公立醫療機構之間聯繫溝通重要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指導全國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推進社會辦醫和醫療機構規範化管理的中堅力量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