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因腎結石並積水在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在術後出現發燒症狀,體溫一度升至39.4°C,起初考慮是術後感染導致,後送檢血液培養後,該院檢驗科微生物室在病人的血液中找出了導致其發熱的「真兇」——馬爾他布魯氏菌。
該細菌由於在體外生長緩慢,需要在溫度37°C,PH6.6-7.4,5-10% CO2 條件下生長3-5天才能長出,且因該病在雲南地區並不常見,因而非常容易漏檢。
那麼什麼是馬爾他布魯氏菌呢?布魯菌病(亦稱布氏桿菌病或布病)是一種細菌性人畜共患病,由受感染的動物(主要為馴養的反芻類動物和豬)直接或間接傳染給人類。布魯菌主要有流產布魯菌(牛布魯菌)、馬爾他布魯菌(羊布魯菌)、豬布魯菌和犬布魯菌。我國布魯菌病的主要流行區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以奶牛、羊主產區疫情較重,主要流行菌種為馬爾他布魯菌(羊布魯菌),但是2000年以後,西南地區也時有發現,人布魯菌病成為報告發病數上升速度最快的傳染病之一。
在該名男子血中檢出的(馬爾他布魯菌)正是來源於羊的一種,俗稱羊布魯菌,通過病史採集發現,該名男子家中飼養了80多隻羊,並且有長期製作食用生羊血這道「美食」的習慣,男子終於清楚了,是如何感染上了這個細菌。
那麼問題來了,病人在院外為何並未出現發熱的情況,手術後卻出現了反覆發熱?原來,布魯氏菌這種特殊的細菌,在人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個別感染的患者未經治療也可治癒,但該細菌能夠在細胞內寄生,它能由急性轉為慢性,在一定條件下進入血流反覆發作,遷延數年十年甚至幾十年。而該男子正是由於手術後導致免疫力低下而導致細菌入血出現症狀。
該病的臨床症狀主要有:發熱、多汗、厭食、乏力、頭痛、肌痛、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熱型以弛張熱最多,波浪熱雖僅佔5%~20%,但最具特徵性。肌肉疼痛多見於兩側大腿和臀部,可見痙攣性疼痛。還可有抑鬱、失眠等精神症狀。還可出現因為抗感染治療不規律所致的復發和持續性的深部局灶感染(如骨關節、臟器膿腫等)。該病的傳染普通人普遍易感,有明顯的職業性,主要取決於接觸機會多少,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飲食,堅決不食用那些沒有經過煮沸或者是滅菌的奶和奶製品,這點需要特別注意,其次不食用未煮熟和未烤熟的肉類,需要做到牛羊肉烹調熟透後再進行食用。對於牛羊養殖戶應該加強糞、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排洩物汙染水源。人畜分居,做好控制預防工作。
雲南網通訊員 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