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想說一下,其實這篇是我在2年前就醞釀要寫的一篇文章了。
有生之年系列——喜歡的遊戲變成動畫,終於可以看動態的了!
其實我是從遊戲開服玩的,後來肝了2個月後,棄遊,退坑!
現在時隔2年…又是一名回坑玩家… (感覺有點兒打自己的臉)
距離2017年12月20日全平臺正式上線,國產超現實戀愛遊戲《戀與製作人》也已經有2年半的時間了。
星河記憶《戀與製作人》二周年原聲音樂集
04:11來自來一碗雲吞麵
玩遊戲,大家都是圖個開心。作為成年人,快樂是短暫即逝的;作為一名認真對待遊戲的玩家,是更想留住遊戲帶來的純粹本質的快樂。
開篇要感謝強大的網友們,B站遊戲UP主、貼吧、微博還有QQ以及知乎,甚至網易雲音樂,讓我想到了許多東西集合在一起來說說這個遊戲。
這篇不僅是關於遊戲本身的劇情、人物設定,背後的遊戲公司,還有透過這個遊戲本身而擴展的一系列,以及這個遊戲背後的本質及作為一名玩家的感受。
我深深地記得.. 如果不是17年12月28日無意間刷微博看到的信息流廣告(證明我還真是被精準投放了),我就不會下載這個遊戲!我就不會被疊紙遊戲公司「套牢」圈錢!
(彈幕大型勸退現場)
不過圈都圈了,心甘情願,一個巴掌拍不響。就跟遊戲裡的女主剛開場說得「如果那天,平靜無風…」是我本人的心境了。
《戀與製作人》的類型屬於乙女類遊戲。
什麼是乙女遊戲?
這裡,也許有些人會帶有有色眼鏡來看待了,也許可能也會被「鄙視」一下,這就是有些人對乙女類遊戲的一個誤區,乙女類遊戲科普(百度百科),劃重點:女性向遊戲
在此先不說有關乙女向遊戲的爭議,有時間的話會專門寫一篇(不專業)推送。
而背後疊紙遊戲公司曾出品了著名的女性向遊戲《奇蹟暖暖》(但是也有很多男玩家熱衷養女鵝),現在的《閃耀暖暖》,要不為什么女主製作的節目竟然還叫《發現奇蹟》真是一家親…
乙女遊戲也是有一些禁忌在的,不喜歡搞腐向CP(具體原因可以自行百度,不深度了),還有就是互相拉踩角色,這點都很不喜歡。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現在上超話和貼吧,經常會看到各種玩家再互相撕。這點後面也會說到,只想好好玩兒個遊戲,有些時候也真的是太難了。
這遊戲很瑪麗蘇吧?
說完遊戲類型,不得不(儘量)簡單(複雜)說《戀與製作人》的主人公和劇情…
可能剛開始玩兒的玩家或者非玩家,看到官方劇照和主視覺圖後,都肯定會說我擦…不就是幾個腿長瘦高帥氣的男人麼,劇情肯定瑪麗蘇!假的不得了…
其實,不然!
很多人在玩兒到前10章左右,就下定論劇情是無釐頭的很瑪麗蘇。我本人也是並不喜歡瑪麗蘇及言情十足的套路,但我依然為什麼能玩兒下去這個遊戲呢?
因為它真的不是單純的瑪麗蘇戀愛養成類遊戲!不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無理瑪麗蘇套路。
(如其看到很多18年的時候不負責任的遊戲測評給下的定論,雖然女主有時候真的很白蓮花傻白甜到處亂跑!)
如果有時間,可以上B站的彈幕看看,玩家的呼籲全是「我以為在談戀愛,實則是在拯救世界」,世界觀非常大還有各種錯綜複雜的時間線擺在一起。
最近更新的海報,這風格,你還單純的以為是當個製作人,拯救瀕臨破產的節目,並且談談戀愛的遊戲麼?我不被別人製作了就不錯了。
其實疊紙高管對於這個遊戲也早就有了定論——這不是一個傻白甜瑪麗蘇的遊戲。
遊戲的初衷
這個遊戲的初衷根本就不是為了吸引少女心用戶的,就像前面說的很多人只玩了前面幾章就認為戀與是個瑪麗蘇的戀愛故事,其實這是一個誤解。疊紙的編劇們也不認為這種傻白甜的故事能夠抓住現在的女性。
在其他採訪中《戀與製作人》製作組也曾透露在塑造男性角色時,首先是剝離開戀愛對象這個定位,而是將他作為一個真實的、擁有自己魅力的人來設計。
他獨立存在,沒有和玩家建立戀愛關係時,就已經是一個讓人欣賞和想要接近的人。最終,四位男主不僅快速地打入了女性玩家內部,並且成為了玩家長線留存的最關鍵要素。
圍繞著這四位男主,遊戲逐步構建起龐大的世界觀,當中也引入了許多對三次元世界裡社會現象的思考。遊戲的世界觀是以「紅皇后假說」為基礎,圍繞「進化」這一概念,逐步帶出現代社會中人們可能面臨的多樣成長抉擇。
所有主題和故事其實都在探討人類要不要進化以及你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類似這樣的命題。其實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故事,背後更多的是讓玩家與人物產生交流與一些共鳴。
真的,是一個超現實的遊戲
拋開紅皇后假說,只有讓自己不斷變得優秀,才能有好男人這個觀念,真不愧是超現實戀愛手遊戀與製作人。
超現實指的不是超越現實,而是超級現實...
遊戲的本身也一直在強調的是世界的本質(弱肉強食也好,或者人類的本質,在一些真理與哲理之間),並且時而說出一些聽不懂的科學… 我還得邊玩兒遊戲邊百度。
內心OS:什麼是紅皇后假說?薛丁格的貓?為什麼老要提白宮這檔子事兒,這本兒書到底是啥,我得去搜搜是不是真的有多世界假說?
但同樣也有超越現實,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出現。
臺詞的設定向,開篇我跟你第一天見面,你跟我說「Evolver???」
Evol,其實就是超能力。現在有關超能力的國內外影視劇也很多,從《X戰警》、漫威系列例如《復仇者聯盟》、《超能少年》到《傘學院9》,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接受一個女主和4個帶有超能力的男人而展開的故事呢(但其實女主「我」的超能力很厲害哦);
哦不,現在應該是5個男人,加入了特別邂逅的凌肖。
遊戲的設定分為了主線及支線,目前遊戲更新到了36章,明天7月16日則即將開啟2.0版本。後面陸續推出了主線的分支,以滿足各個玩家對自己「男人們」的需求(其實在這個遊戲裡,因為是女主,各位玩家們喜歡把自己稱作太太或者夫人們,例如李夫人、白夫人等),這麼一想其實背後的疊紙公司真的還是算蠻用心去做遊戲了(雖然他們圈了我的錢)
各自分支的支線並不衝突,獨立發展,最終都走向的是一個本章的結局。
另外除了遊戲的主線以外,還會有各自的副本以及約會等項目。
以至於我跟閨蜜玩兒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很「婊氣」,畢竟只是在那個虛幻的遊戲世界裡,一個可以逃避現實的空間;退出遊戲,回歸現實,眼下有各種我們需要處理和做得事情。
這麼好玩,為什麼還棄遊?
說到這裡,我想說下作為玩家的一些感受,那就是為什麼當時我會退服《戀與製作人》,可能就是遊戲剛開服所帶來的一時人氣爆棚,真的是到現在應該也可以被稱作是堪稱現象級的遊戲。
也許遊戲製作公司有點兒飄了?(自我分析),真的是佔據了2017年年底到2018年上半年遊戲的風雲榜了吧,根據當時極光大數據監測,這款產品上線不足一月,安裝量便突破700萬,DAU超200萬。同名的還有《旅行青蛙》當時大家都時興養青蛙,不知道各位的蛙娃子們還好麼。
扯得遠了,我當時為玩兒完這個遊戲,為了打通關,氪金就不多說了,不為了別的就為了打通關要看劇情到底是怎樣。
《戀與製作人》的這個遊戲,是頭一次讓我有了一定要無論如何也要打通關我要看到結局的,但是打到了第十章後,what???未完待續,章節還沒更新…
我記得是一個工作日的晚上…肝到十二點,一個晴天霹靂就如同女主在裡面被來了個雷劈一樣,我還要等多久??什麼時候是個頭兒…
而且在剛開服的時候,覺得疊紙公司真的是吃相太難看了(比現在還噁心...),沒有上述我剛才說的這些各種活動和周邊,很簡單的一些重複邏輯和日常任務,氪金都是氪了個寂寞。
但作為我自己本身我覺得沒什麼必要去罵這家公司,因為每個人所看到的本質不一樣… 謾罵或者討伐一家遊戲公司,沒有必要。
如果不好,疊紙自己會從每月的流水就能看到用戶數量的變化等等;退坑後,心情有所轉換,也算佛系了一些,基本上就沒再點開過這個遊戲,除了有幾次在小鄭兒的起鬨下非得讓我點開看看這個遊戲,當時也沒有啥感(可能是遊戲本身並沒有什麼大活動可以觸發到我)。
疊紙在18年中之後一直處於不溫不火,各種新聞都有報導「戀與製作人是不是涼了」,但另一個大的轉向可能還是在走過了一周年後,19年下半年的更新吧,隨著回坑玩家的增多,以及逐漸增多的月度或者季度活動,雖然吃相還是那樣,爭吵糾紛也不斷,但已經比剛開服那時候氪的金相當於打水漂要強一些。
所以你看,我這不是又回坑了麼!
退坑一時爽...回坑火葬場...
遊戲背後的營銷
是一門學問。
那就拿些數據來說一下,這個遊戲到了現在,去年年底剛進行完2周年的紀念,當時在上海還辦了一場沉浸式體驗展,讓各自玩家們滿足對各個人物的需求。
今年年底就是3周年,算是進入一個遊戲周期的中老期。
7月11日,動畫即將開播及新世界計劃2.0邀請了5位CV進行B站直播,當天各位「製作人們」也在三次元的現實生活中收到了男主的電話。(沒錯兒...大街上的我接到電話都驚呆了...嚇得不敢吭聲兒)
微博的粉絲目前83萬+,遊戲超話榜暫時第1,每次在有新PV或新活動發布的時候超話會衝到第1,李澤言這個角色佔據遊戲角色超話榜第1;以及時而會出現在大熱搜榜。
例如周末的CV直播配合官方的三次元來電,熱搜榜達到了第17的位置…其中也不乏一些明星在玩戀與製作人,例如金莎。
微信官方的推送閱讀量基本保持在1萬+,出於職業原因.. 無聊還搜索了一下百度指數,可以看到這2年多,是不停的有峰值變化的,這也與他每次新pv發布或者新活動的推出有很大關係。(最高點就是剛公測時的瘋狂...)
遊戲的流水在2018、2019年分別為第4和第10;2020年5月國服遊戲流水量為第10。
另外就是不得不佩服疊紙的品牌聯動,例如與故宮、杭州公安局等展開合作,目前正在進行的KFC聯動,多種打破次元壁的聯動,也是遊戲為豐富戀愛體驗而不斷嘗試的方向。
疊紙,不是摺紙
除了遊戲本身,想擴展說一下疊紙,是一個被遊戲耽誤的音樂公司;還有他們的官方周邊,又是一個圈錢的方式。
官方周邊堪比雙十一、618現場,如果限定期間沒買上,那隻好去閒魚高價收購或者捆綁收購。
疊紙也是真的肯為背景音樂花錢,請來了VK克做BGM。那VK克又是誰?我再奉上百度百科,許多很火的電視劇以及遊戲的BGM都是他做得,很有自己的特色。
為什麼連BGM都喜歡?可能我們固有的印象裡,遊戲的BGM都是那種不知道哪兒裁來的片段或者拼接上的音樂,但《戀與製作人的》BGM是會隨著劇情、新PV的更新不斷推出,也會為每個人物去設定符合他們的特定BGM,就例如B站up主很多的錄屏裡的彈幕總會有人說「白起的戰歌起!」或者「你們的李總裁來了」,再或者「搞事神曲來了」
瞬時間彈幕爆炸,一群魔鬼…
作為玩家的一些碎碎念
年初回坑正好趕上的2個活動,一個是春節古代婚禮還有一個就是情人節,熱度一下就上去了,加上這次的卡面是十分的精緻(不要總說不就是些紙片人麼)對,是紙片人,女生可以玩兒這些紙片人,就跟男生不是在小時候也一樣會玩兒水滸傳的卡片、長大了收集球星卡。
在這其中當然也不乏有很多像我這樣的玩家,退坑又回坑,或者在某個時間截點受不了而退坑的。
遊戲就是這樣,可能有時也會像我們的人生,總有些人走進來,但又有一些人離開。
某個App可能都用不到1年,或者甚至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用品都用不到1年,戀與是雖然一直未玩,但是卻一直捨不得刪,落灰在手機裡。
回坑後,我不得不承認,短時間內這個遊戲是一個我真的會跟著劇情推動有哭有笑,代入感較強,讓玩家在這個世界裡,總是有一個目的可尋;
可能是為了解開謎題也可能是為了尋找真相。
就算是這個遊戲就過了N遍關,很弱智基礎的那種,也還是會重頭再來看一遍各章章節(有的時候也真的是.. 隔了幾個月更新劇情後來回顧前面的以外)
會為了自己心儀的羈絆(遊戲裡的卡片)去收小號來打遊戲,強烈的佔有欲(我不想總在B站上看別的up主拿到了卡片)
無聊會翻看遊戲中的卡片劇情當故事看來消磨時間(感覺真的是會有個你心愛的虛擬人物陪伴著你),甚至會為了這個遊戲去開闢一個我之前並不熟悉了解的領域,逛貼吧、QQ擴列、B站追各路遊戲up主以及微博超話籤到(好像做這些應該是追星才有的一系列動作);
或者說在我這個年齡段之前都是刷淘寶、小紅書;而現在做得卻是跟初高中生一樣的動作… (因為在逛貼吧和QQ時遇到的玩家都是至少比我小一輪的人),能是2字開頭的玩家..都很少…不得不說,這就是這個遊戲的魔力和魅力所在(很佩服各位還在上學的「太太們」是怎麼做到刷遊戲的,也請量力而行 )
玩遊戲怎麼了?
最後,就是合理玩兒遊戲。
我個人覺得區分什麼是遊戲本身,什麼是我們生活的實際是很重要的。開開心心玩遊戲,上網衝浪看看攻略。
我看過有一些玩家,部分未成年or學生黨,會把所有的寄託情懷全在一個虛擬人物身上。也許跟心理年齡有關,互相謾罵撕逼diss掛人,玩兒遊戲搞成了線上修羅場。
虛擬遊戲人物可以是個陪伴,也可以是個精神寄託,但是物質生活如果都沒法滿足,談何來的精神滿足?
如果畢不了業、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無法保障自己的現實生活,卻還要跟虛擬人物玩耍,這個可行麼?量力而行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玩遊戲就一定要被扣上不務正業的帽子麼?我覺得duck不必,遊戲不分高貴低賤,只有製作精良與粗糙之分,人與人之間的喜好不同,也沒必要相互拉踩或者貶低其他玩家。
玩遊戲,又不耽誤我的三次元生活,這就沒什麼可批判的。而恰恰也有那麼一群人,玩兒遊戲也會因角色的塑造而使自己變得更優秀,或者在玩家中也有一些資歷很棒、很有才能的人,相互監督、促進,不也很好麼?
好啦,這篇推送是用自己這份對遊戲最簡單的熱愛情緒寫完,留個紀念。
其實《戀與製作人》製作組也曾經表示,希望玩家沉浸在遊戲故事中時,隨著角色的經歷,自己也能收穫成長,最終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因此在劇情設計方面,遊戲不是單純創作一個戀愛故事,而是立足於世界觀,思考兩人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社會、人性等考驗進行劇情創作。
所以借著二次元的遊戲初衷,願每個人在三次元中都能過得好好的。
大家也都是成年人了,凡事都不要說得很絕對。愉快上網,理智衝浪。
如果哪天可能因為現實的各種原因,無法再打開遊戲玩遊戲,或者退坑,但再想起這段回憶或者其中的某個人物,依然會揚起自己的嘴角,想起美好的回憶。
希望遊戲帶來的快樂與感動能讓各位在現實生活中更加溫柔與強大,變成更為優秀的自己,找到自己的真愛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樣二次元遊戲中的主人公們,才是真的替我們開心。
文字:雲千
配圖來源:網絡
90後,新手麻麻
愛吃愛玩;愛旅行;愛折騰
多謝你的關注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