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杜培清)近日,市文聯在嘉魚縣高鐵嶺鎮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演唱記錄版的「黑暗傳」——《天星記》,這是江漢神話系列長歌繼《黑暗傳》和《神仙寶鑑》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
8月23日,為創作省作協「家鄉書」長篇散文中標選題《幕阜長歌》,市文聯黨組書記、市作協主席李專隨省作家協會會員孫良言到嘉魚高 鐵嶺鎮採風,採訪孫良言的父親、有「嘉魚歌王」之稱的孫國喜,意外發現《天星記》。
孫國喜,1939年11月生,嘉魚縣八鬥鄉大巖村十組農民,現高鐵嶺鎮九龍村五組,只讀過3年私塾。他13歲開始學習山歌、孝歌,尤其擅唱孝歌,能熟練背誦《三國志》《二十四孝》《王小姐與烏金記》《恓(悽)惶記 》《秦雪梅弔孝》等孝歌40多本。每逢嘉蒲兩縣鄰近鄉鎮村莊有人亡故,家人常會慕名邀請他去,並尊稱其為「歌師」與「歌秀才」。孫國喜最長時曾連唱7個通宵,卻只唱完幾本。也可隨唱隨作,稱為「見記作」。
孫國喜曾與有「赤壁歌王」之稱的龔建平同場比唱,三天三夜未見勝負,轟動兩縣(市)民歌界。 孫國喜所唱山歌,長期流傳於嘉魚縣高鐵、八鬥、舒橋、虎山及赤壁的黃龍 、車埠一帶。他所唱、所抄、所搜集、所整理的這些孝歌,包括《天星記》 ,多系其叔祖孫顯臺在湖北京山縣坐書院、孫明遠在京山坐書院時傳承而來,後傳至孫瑞堂、孫福堂,再傳至他。經他又傳至鄰居孫才蘭、雷華 英及鄰近鄉鎮其他歌手。
據了解,漢民族創世史詩《黑暗傳》手抄本1982年在神農架發現。《黑暗傳》以盤古開天劈地結束混沌黑暗,人們以崇敬的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 時代艱難創世的一系列神話傳說為敘述中心,依次展開「先天」「後天」「泡天」「治世」,四大內容。時空背景廣闊、敘事結構宏大,內容古 樸神奇,有力地激發人們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同感,是一部難得的大型民間 文學作品,推翻了「漢民族沒有史詩」的成論。
湖北大洪山南麓隨州曾都區、隨縣、鍾祥、京山一帶流傳的《神仙綱鑑》《 神仙通鑑》(《中國民間文學大系·湖北卷》編纂者將其統稱為《神仙寶鑑 》)系清晚期整理本的抄本,敘述了西天24代神仙、東方(崑崙山)30代神仙 的故事,盤古是東方29代神仙的兒子。
《天星記》的傳播方式有唱、吟、講三種,追溯其傳播路徑,系從大洪山南 麓的京山縣傳入,其內容介乎於神農架《黑暗傳》和大洪山的《神仙寶鑑》 之間,更接近於《神仙寶鑑》。諸多情節不見於《黑暗傳》和《神仙寶鑑》 ,這將給江漢系列神話(也包括《黑暗傳》)的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