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蛋殼又薄又脆,一碰即碎,但對王子敬來說卻是一種奇妙的享受。在十笏園非遺空間蛋雕坊,憨態可掬的生肖鼠, 雕在了雞蛋上;清新素雅的「梅蘭竹菊」,雕在了鵝蛋上;傳神俊逸的八駿圖,竟雕在了鴯鶓蛋上……一套套蛋雕作品在市級非遺項目「濰坊蛋雕」傳承人王子敬手下栩栩如生,廣受蛋雕愛好者青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子敬在今年疫情期間還創作了一組鴯鶓蛋雕作品《國士無雙》,以鍾南山寫實肖像和文字介紹為素材,採用「寫實影雕技法」雕刻到蛋殼上,表達出對鍾南山院士的敬意和祝福,並傳遞對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在朋友圈及各大媒體一經發布,便收穫了極大的點讚量和關注度。
《國士無雙》鴯鶓蛋 影雕作品
「相對於石雕、木雕和玉雕來說,蛋雕似乎知曉率沒那麼高。其實,蛋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的典籍《管子·侈靡》中就有「雕卵」記載,隨著時間推移「雕卵」逐漸演變成蛋雕,今年公布的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就有濰坊蛋雕。」談起蛋雕藝術,今年剛剛33歲的王子敬便滔滔不絕:「蛋雕是一種民間手工藝術品,可以刻在雞蛋、鵝蛋、鴕鳥蛋、鴯鶓蛋上,雕刻手法可以分為鏤空、影雕、浮雕等。」
濰坊十笏園非遺空間蛋雕坊
蛋雕直播
《龍鳳呈祥》鴕鳥蛋 浮雕作品
「蛋雕要麼是100%的成功,要麼就歸於零。這是一個脆弱的藝術,落刀無悔。」王子敬介紹到,鏤空蛋雕的難度遠高於其它雕刻種類,蛋殼本身薄而及其易碎,沒有韌性並還有弧度,在蛋殼上鏤空雕刻如履薄冰,稍一疏忽就會前功盡棄,作品瞬間變為廢品,所以每一件精美的鏤空蛋雕作品都來之不易。下面這個的鏤空蛋雕的《五線譜》(全本)作品便耗費了王子敬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第一次創作在最後收尾時失敗,最終二次嘗試才成功制製作完成。
《五線譜》鵝蛋鏤空雕刻作品
對於王子敬來說,蛋殼是特殊的藝術載體,蛋雕是特別的藝術語言。他認為,蛋雕最重要的是勾圖和雕刻階段,先用鉛筆輕輕勾勒出各種圖案元素,經過反覆修正,才能開始正式雕刻。「蛋雕的整個過程可謂刀刀皆險,如履薄冰,因此要膽大、心靜,心無雜念,掌握好用刀的力度。一個蛋殼的平均厚度只有0.2毫米,手勁大了,蛋殼容易破,手勁小了,層次感很難體現出來。」王子敬擅長雕刻人物肖像,他說,蛋雕對層次感的要求很高,雕刻時的每一刀都要格外小心,一件寫實肖像作品往往需要2~3萬多刀,往往一刀失之就會前功盡棄。
人物的眼神、頭髮、表情都被精準地還原,惟妙惟肖
說起王子敬最得意的作品,還屬下面這個檯燈形象的蛋雕作品了。
這個作品運用鴕鳥蛋陰刻的方式,以一種檯燈的形式,通過燈光照射和蛋殼厚度層次雕刻讓圖案呈現出來,自成一派,是其在蛋雕技藝的一種創新嘗試。王子敬說,「因為鴕鳥蛋沒有顏色,肖像雕刻一般需要用雞蛋、鴯鶓蛋這種有顏色的蛋殼來表達人物細節,而鴕鳥蛋是白色的,所以就想到用燈光和厚度來體現人物細節,這個作品整整製作用了20多天的時間才完成。」
《十笏園文化街區》
四扇屏蛋雕作品
談起未來對自己蛋雕「事業」的發展,王子敬表示「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堅定不移地堅持蛋雕雕刻的創作,並不斷改進創新這項技藝,讓它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把蛋雕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為中國非遺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