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央視《今日農經》報導了辣條火爆美國後,市場就出現一股辣條火爆的場景,在各種短視頻平臺也是異常火爆,好多吃播也是紛紛帶貨,長期佔據網紅食品排行榜前5名,為什麼受到這麼多消費者青睞呢?被央視「曝光」的辣條,到底是美食小吃還是垃圾食品,我們來一探究竟!
1、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辣條
辣條又叫大麵筋、素牛筋等,它是以小麥粉或其他穀物、豆類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種食品,是一種零食。我國作為辣條發源地,其種類也是眾多,這幾件市場上比較有名的辣條有衛龍辣條、林妹妹、翻天娃、傻小子等等品牌。
2、辣條的由來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乾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漲價,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塊五一斤,直接對醬乾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了養家餬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廉價易得的麵粉成為首選材料。為了降低成本,外地醬幹作坊的師傅們,一同研發了一種麵筋小食品的配方。
這種麵筋小食品就是辣條的原型,最初的辣條只要鹹味與辣味,主要用來調味的。後來經過一些經銷商反應,小孩子比較喜歡吃甜一些的辣條,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專門製作出帶有甜味的辣條,面向市場後迅速獲得人們的歡迎。
3、辣條中的添加劑
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是辣條中最受關注的三種食品添加劑。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共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產品上了食藥監部門的黑名單。這些問題企業中僅有49家擁有註冊商標。而不合格產品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這3種甜味劑出現了64次,佔32.82%。根據國家關於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糖精鈉不能用於調味麵製品。同時讓辣條變得色彩誘人,單純靠辣椒來是很難實現的,這就需要食品添加劑中的染色劑來幫忙,例如胭脂紅等。這些食品添加劑在使用量上有嚴格的規範。
4、辣條是美食小吃還是垃圾食品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原院長夏延斌說,辣條是麵粉加水、加鹽、加糖擠壓熟化出來,然後調味而成的產品,是農產品加工的零食。關於添加劑,只要按國家標準添加都不會對人身健康有影響,所以不能說辣條是垃圾食品。
雖然正規廠家出廠的辣條是安全的的食品,但這種美食還是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一下就是幾個問題所在。
一、 加工方式多為油炸或油浸
當我們買來一包辣條,會發現裡面油油的,這都是採用油浸或油炸的方式加工成的。因為用油脂進行搭配,會增強辣條的口感,吃起來香香的。
二、 所用油脂品質不容易監控
辣條的生產商一般都是小作坊,在這樣的環境中,生產食品所用油脂的品質是絕對讓我們擔憂的。劣質的過期油脂或反覆使用過的地溝油有強致癌性,經常吃用這樣油脂製作的辣條,會增加患癌機率。
三、 辣條的顏色全靠色素來染
讓辣條變得色彩誘人,單純靠辣椒來是很難實現的,這就需要食品添加劑中的染色劑來幫忙,例如胭脂紅等。這些食品添加劑在使用量上有嚴格的規範,但小作坊著實難以監管。
四、 生產環境不衛生等其他因素
此外,小包裝的辣條一般售價便宜,1元、2元居多,這些低成本的小食品為了保證各環節的利潤,在生產環境及工人要求上就難以達到國家要求,難免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因此,辣條雖然從本質來說由豆製品或麵粉製作而成,但其加工過程等眾多環節的安全隱患卻很大,這些安全隱患已經遠遠超出其營養價值本身。所以我們不建議孩子或成人購買辣條。
同時市面銷售的辣條為追求口感和色澤,多會使用大量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或許在國家規定的合格範圍內,但是孩子會因為辣條的口味較好,一次吃上好幾包,這樣就會有"疊加效應",攝入的食品添加劑就會過量,顯然不是健康食品。而且孩子本身臟器發育就不健全,攝入過多的防腐劑會使孩子的臟器負擔過重,使得臟器功能受損。
再有這些辣條中的鈉鹽含量很多,辣條吃多了會造成鈉鹽攝入過量,使孩子容易患上高血壓之類成年人才會得的疾病,還會對孩子的味蕾產生影響,使孩子的口味偏重,對將來的生活習慣也會造成不良影響。此外,辣條都含有大量的油,包裝破損後,油極易見光氧化,氧化後通常會有哈喇味,如果孩子吃下去將會危害身體健康。
結束語
再購買辣條時我們要在大型的超市購買,超市質檢會把第一道關,最起碼生產辣條的企業第有資質的,同時選擇辣條時要選著大品牌的,這樣的辣條安全更有保證,一個大企業非常重視食品安全無問題的,同時不要過多食用辣條,畢竟人和人的體質不一樣,再好吃的東西也能多吃。
你吃過辣條嗎?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點讚評論下2021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