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款食物,出國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外國人視為「最受歡迎的中國小吃」。
它就是「國民零食」,又辣又甜、鹹中還帶著油香氣的辣條。
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新年》中,外國人對辣條高度稱讚。
但這款出口國外的網紅零食,卻有人對它嗤之以鼻——
有人說它一文不值,一點兒營養價值都沒有;
有人認為它有毒,是摳腳大漢用腳踩出來;
還有人嫌它髒,說它是移動的「細菌炸彈」……
但這些「指控」,真的屬實麼?
1
辣條,沒啥營養還有毒?
提起辣條,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沒啥營養,又不健康,認為它是由一堆添加劑堆砌而成的加工產品。
可它真的很冤。
辣條,又稱為大麵筋、素牛筋,主要原料是麵粉和豆皮,它們可以為人體提供澱粉和蛋白質。哪怕經歷各種加工,麵粉和豆皮依然是辣條的主體。
因此不能說辣條一點兒營養價值都沒有,它只是營養價值不那麼高而已。
除了主要原料之外,辣條的食品配料表裡還出現了色素、香精、甜味劑、防腐劑等數十種食品添加劑。
大眾對於食品添加劑有著天然的排斥,認為它們是導致加工產品不健康的源頭。
事實上關於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有害的說法,並不科學。全世界範圍內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沒有一起是由食品添加劑導致的。
中國也早在2010年公布了《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允許在食品中加入可以改善品質、色/香/味以及保證食物防腐、保鮮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當然了,需要在符合標準的條件下。
世界上可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足足有25000多種,日常常用的就有600~1000多種,若要防的話,還真防不勝防。
總之,說辣條完全沒有營養,還有毒,確實委屈了它。
2
辣條,真的「髒」麼?
網上爆出來的負面新聞一個比一個觸目驚心,人們對辣條「質量低劣、安全性差」的負面印象也越來越多。
在2019年的3•15晚會上,一款名為「蝦扯蛋」的三無辣條產品被記者曝光,更是將辣條推上了風口浪尖。
當記者未經任何消毒措施就進入食品生產車間時,撲鼻而來的是濃重的油辣氣味。
水池牆壁上到處是黑色汙點,水桶、水瓢等工具覆蓋著厚厚的泥垢,而不知是否乾淨的水源從生鏽的水龍頭中一滴滴地滲出。
十幾種添加劑沒有被放置在專門的衛生空間裡,而是在地上隨意擺放著,等著工人們隨手一拿,混合進滿是汙垢的滾筒中。
類似這樣的新聞一個接一個,如驚天暴雷,引起了群體性憂慮:辣條,真的乾淨麼?
如果是在上文中糟糕的衛生環境中生產的辣條,不由分說,一定髒。
據報導,無證辣條每克含細菌數量超過10萬。
在2015年至2017年,中國就有195批次辣條不合格或者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其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最為突出。
不僅髒,這樣的辣條還致癌。
廉價辣條,往往存在嚴重的衛生問題。
但這些外部因素其實是可控的。
2019年12月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發布了一份公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
公告內提及加強原輔料和生產過程管控、倡導減鹽減油減糖等六個方面,並對保障辣條質量安全監管提出了要求。
所有面市銷售的辣條,都必須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安全規範化的生產、包裝和銷售,讓辣條的安全性和衛生性得到了保障和提高。
事實上,目前許多正規的辣條生產車間也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批量生產。
生產車間裡有可以自動稱量、配比、打粉、和面的全自動和面系統;
在高壓情況下熟化、膨化麵團,並可擠壓出不同形狀辣條的膨化機;
可高效運轉裁切、運輸辣條的機器;
甚至連稱量包裝都用自動稱量機。
在預備麵團、膨化產品、裁切到稱量包裝等一系列的流程中,每個環節都能保障生產環境無菌、乾淨、衛生,以及流程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如果市面上的辣條車間都能做到嚴格保障衛生環境,按照標準合理添加原料/食品添加劑,那麼辣條便是安全又衛生的。
3
放心吃,別放膽兒吃
辣條口感雖好,但放心吃的同時,建議不要亂食、多食。
辣條,有一點比較讓人詬病——鈉含量超標。
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對成年人每日鹽的攝入量建議為控制在5克以內,也就相當於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2000毫克。
對於每100克就有2000毫克以上鈉含量的辣條而言,確實能讓人每日鈉含量爆表。
所以,請別把正規生產的辣條當飯吃,否則再強大的胃也會壞。
2018年,一則關於「吃辣條會腸穿孔」的新聞衝上了熱搜。
原來是一個大學生將成箱買來的辣條當飯來吃,最後因腸穿孔被送進了醫院。口耳相傳後,就變成了吃辣條會引發腸穿孔。
導致腸穿孔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病理性因素外,還有長期吸菸、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
仔細看新聞的描述,辣條或許是他患腸穿孔的病因之一,但完全歸咎於此就太過片面了,因為新聞中的男生最大的問題不是吃辣條,而是飲食不規律,把辣條當飯吃。
所以請一定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休閒零食。
同時,也建議青少年少吃辣條。
中國發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將零食分為了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和限制食用三種,辣條被歸類為「限制食用」的零食。
這是因為從營養角度出發,即使是滿足了《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的合格辣條,也無法滿足青少年的營養需求,而高油高鹽高熱量,同樣不利於青少年的身體發育。
營養學界裡有一句話,「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用於辣條這種營養價值不高的零食身上,最適合不過了。既然無法克制對它的沉迷,那就偶爾吃一下吧。
不過還是要提醒一句,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大牌辣條,給予它「國民零食」地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