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F-35B戰機從「黃蜂」號兩棲攻擊艦上起飛
近日來,搭載有至少10架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閃電II」短距/垂直起降型隱身戰鬥機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與澳大利亞和菲律賓舉行了聯合軍演。這是「黃蜂」號及其搭載的F-35B隱身戰機首次參加多邊軍演。
幾乎與此同時,針對這型兩棲攻擊艦,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了題為《輕型航母:美國海軍陸戰隊可能會讓更多的F-35戰機從海上開始作戰》的文章,分析了美海軍陸戰隊多年來一直在認真考慮的一種理念——將兩棲攻擊艦改造成輕型航母。
「兩棲攻擊艦扮演航母角色並不鮮見,實際上,現在因為航母造價高昂,很多國家已經把兩棲攻擊艦當成航母使用。例如,澳大利亞的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就是澳軍眼中的『航母』。而韓國海軍的獨島級、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級在搭載F-35B戰鬥機之後,就可化身準小型航母。」軍事評論員彰海雄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從「鷂式航母」到「閃電航母」
彰海雄介紹,兩棲攻擊艦主要執行前沿部署、兩棲登陸作戰等任務,主要依靠搭載的直升機運載本方登陸力量實施空中突擊登陸作戰,其配屬的武裝直升機攻擊灘頭陣地或海岸縱深處的目標,掃清對方陸地支援火力,為本方兵力順利登陸創造條件。有些兩棲攻擊艦搭載的固定翼戰鬥機還會爭奪局部制空權,為本方提供空中遮斷掩護。同時,兩棲攻擊艦本身也搭載氣墊登陸艇、兩棲突擊車,可以遂行平面登陸任務。在美國海軍中,兩棲攻擊艦是「遠徵打擊群」(ESG)的核心。
資料顯示,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艦體長度為253.2米,寬為31.8米,吃水深度8.1米,滿載排水量達41150噸。在美國級出現之前,黃蜂級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正如外媒所報導的那樣,黃蜂級的尺寸相當於輕型航母。
不同於其前級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黃蜂級在原始設計中就納入了垂直/短距起降的AV-8B戰鬥機的運用能力,擁有兩具供運送航空器用的大型升降機。因此,黃蜂級無須接近灘頭便能進行攻擊任務,這使得它能執行部分航母任務。
黃蜂級最多能搭載20-25架AV—8B戰機與4—6架SH-60B反潛直升機。在一般編制6架AV-8B的情況下,黃蜂級平均每日出擊架次約為10至20架次。如果在制海艦模式、搭載二十幾架AV-8B的情況下,每日出擊架次可提高到約30架。
「黃蜂」號作為黃蜂級的首艦,於1989年7月服役。如今,「黃蜂」號已進行了一系列改進,AV-8B已經逐漸更換為最新的F-35B。為此,美軍規劃人員捨棄「鷂式航母」概念,將其重新命名為「閃電航母」。
據美海軍陸戰隊估計,一艘「閃電航母」可每天出動戰機40架次。相比之下,一艘新的福特級超級航母能夠每天出動戰機160架次。
作用上仍難以取代大型航母
資料顯示,一艘新型福特級超級航母的造價約為130億美元,而一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造價僅為30億美元。
為此,美國蘭德公司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說,基於兩棲攻擊艦的輕型航母「如果採購數量高於當前航母建造計劃,那對美海軍來說或許是降低航母成本的低風險替代途徑」。報告建議按照2比1比例替換。
「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關鍵就是因為F-35B戰鬥機的到來。可以說,這款戰機賦予了黃蜂級戰鬥力質的飛躍,使其輕鬆超過了很多國家的小型航母,甚至達到了中型航母的作戰水平。而美國海軍面對的很多對手並不具備強大的海軍和空軍,F-35B足以壓制大部分國家的海空軍。所以,在未來作戰中這種『閃電航母』確實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但如果對抗大國航母,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彰海雄說,「雖然兩棲攻擊艦在功能上難以替代大中型航母,但可以取代小型航母。兩棲攻擊艦主要遂行由海向陸的兩棲攻擊任務,並不適合大洋爭奪制海權的海戰。它的艦型更加豐滿,以提高登陸車輛、人員和直升機的搭載能力,不適合高速航行,飛行甲板面積有限,並且一般是平直甲板,而不是航空作業效率更高的斜角甲板,無法搭載固定翼預警機。英國等國雖然研發了預警直升機,但與航母搭載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預警指揮能力相比,差距太大。」
「籠統地說,搭載F-35B後的兩棲攻擊艦,確實航空作戰能力增強很多,但無法取代大型航母,因為他們的設計定位和任務專長有明顯區別。」彰海雄介紹,除了採用核動力之外,福特級航母有幾大「神器」是兩棲攻擊艦所沒有的,也是其巨大優勢。一是福特級的飛行甲板和機庫十分寬大,固定翼戰機搭載能力是黃蜂級的3—5倍,這種平臺優勢和發展潛力,是兩棲攻擊艦比不了的。二是有電磁彈射裝置和攔阻系統,可以彈射40多噸的重型滿掛艦載機與幾百公斤的無人機。三是其配備了最新型的「鷹眼」預警機和「咆哮者」電子幹擾機,可以長時間在空中巡邏飛行,遠程空中預警能力和電子戰能力遠超兩棲攻擊艦。
「這些壓倒性優勢,都使福特級的作戰效率,特別是海空作戰效率超過黃蜂級很多倍。」彰海雄說。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最適合改裝
當前,以兩棲攻擊艦為基礎組建所謂的「航母」編隊,早已不是新鮮事兒。
為了應對進入21世紀以後「強度較低、對陸地投送武力為主」的新海上作戰形態,美國海軍從2003年起就以兩棲登陸艦艇為核心來組建「遠徵打擊群」,每個打擊群由一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核心,還配備有船塢登陸艦和其他包括阿利伯克級宙斯盾艦以及攻擊核潛艇在內的作戰艦艇。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4艘兩棲攻擊艦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參戰的「好人理察」號和「巴丹」號等兩棲攻擊艦各搭載約20架AV-8B戰鬥機,在對地支援作戰和配合航母艦載機作戰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下一級美國級已經服役。那麼,未來美軍是否也會仿效黃蜂級將美國級升級為「閃電航母」?
彰海雄介紹,美國級比黃蜂級噸位更大,滿載排水量提升了5000噸左右,可搭載黃蜂級約2倍的航空燃料,這大大提升了其搭載的飛機和直升機的持續作戰能力。這也使得其貨艙容積、機庫面積變大,能搭載更多的裝甲車輛和兩棲突擊車,使其遠程投送能力進一步提升。再就是其飛行甲板更長,面積更大,甲板布局進行了優化,可以停放更多的艦載機。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級取消了塢艙,不能搭載美軍的LCAC氣墊登陸艇,不能投送坦克這一類的重型裝甲車輛。可以說,美國級是最像航母的兩棲攻擊艦,比黃蜂級更適合F-35B的飛行作業。」彰海雄說,「因此,美國級肯定會升級為『閃電航母』。目前,美國海軍已經傳出了退役『杜魯門』號航母以節省經費的消息。在這種形勢下,改裝的『閃電航母』性價比很高,並且確實可以頂替部分大型航母的功能,用於填補力量空白的可能性很大。」
(責編:單芳、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