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龍AG600成功首飛 將化身海陸空「新巴士」

2021-01-08 央視網
鯤龍AG600成功首飛 將化身海陸空「新巴士」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12月24日 17:51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鯤龍」AG600首飛現場(記者 郭城/攝)

「鯤龍」AG600首飛起飛瞬間(記者 郭城/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郭城)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雲霄……12月24日9時39分,由機長趙生、副駕駛陳明、機械師魏鵬和監控觀察員孫康寧組成的首飛機組,駕駛著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飛機001架騰空而起,在珠海機場西南3000米高度規定的空域內平穩飛行64分鐘後順利著陸,實現完美首飛。

  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它的成功首飛,對提升國產民機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對海洋強國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國家航空工業重大工程研製項目的AG600,2009年6月經國家正式批覆立項;2012年攻克關鍵技術,完成初步設計;2014年完成詳細設計、全面轉入試製;2015年機體大部件陸續交付和部件總裝。2016年7月23日正式完成總裝下線,隨後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2017年2月,四臺發動機試車成功;4月29日,首次地面滑行試驗成功;2017年12月7日獲得首飛特許飛行證。

  AG600飛機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時,兼顧改裝成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等用途的可能性和靈活性。該機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棲飛機布局形式,選裝4臺國產渦槳六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具有載重量大、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的特點。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森林滅火、特種滅火效率高,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餘平方米;海上救援能力強,可快速響應、快速到達,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救援行動,起降抗浪能力不低於2米,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險人員。

  除了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鯤龍」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透露,AG600飛機還有第三件事要做——開發海洋島礁的海空旅遊,不同於以往常見的小型水上飛機,巡航速度46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超過4000千米的「鯤龍」AG600飛機可與郵輪遊艇等新興旅遊相融合,讓穿梭於機場和碼頭的鯤龍,化身海陸空「新巴士」,使百姓不出國門也能擁抱美麗的藍色海洋。

  作為國之重器,AG600飛機堅持自主創新,以國內供應商配套為主,全機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中98%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5%以上為國產產品,培養了20多家系統級供應商,帶動了國內一批民用航空裝備製造業企業發展,促進了國產成品民機適航體系建設,對我國民機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鯤龍」海上首飛成功
    本報記者   馬俊中國「大飛機家族」26日再傳喜訊: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當天成功完成海上首飛。這艘「會遊泳的飛機」「會飛的船」實現人類自古以來「飛天入海」的夢想。不少關心「鯤龍」進展的網友26日也發出好奇的感嘆:這是國產水陸兩棲飛機的第三次首飛了吧?這麼多次首飛意義何在?先海上降落再起飛《環球時報》記者26日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了解到,「鯤龍」這次海上首飛選擇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約9時28分,「鯤龍」從山東日照山字河機場滑行起飛,在空中飛行約28分鐘後順利抵達試飛海域。
  •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贊
    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贊7月26日上午10點49分,官方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在今天,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研究目前的成果和可行性,這是很難得的,據了解,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
  • 鯤龍AG600模擬器-鯤龍AG600模擬駕駛艙-鯤龍AG600模型
    鯤龍AG600是一種水陸兩棲型飛機,是一種除了能陸上以外還能在水面起落、航行和停泊的飛機。與陸基飛機相比,水上飛機既有飛機的一般布局特徵,又有船舶的船體線性特徵,船體形機身形狀特殊,不可能具備陸基飛機那樣良好的氣動外形。
  • 我國大型飛機首飛,關注程度不低於轟20,具有重大意義
    「首次」指第一次,戰機的「首飛」則是指第一次飛行,第一次當然只有一次,但我國一款新戰機的「首飛」卻有三次。7月27日,我國AG600「鯤龍」大型水上飛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雖然是海上首飛,但此次並不是AG600「鯤龍」的第一次飛行,之前AG600「鯤龍」就已經進行過兩次飛行,不過前兩次飛行的環境不同,分別為陸地首飛、以及水上首飛。目前AG600「鯤龍」一共進行了三次首飛,也就是陸地首飛、水上首飛以及海上首飛,這三次首飛均取得了成功。
  • 剛剛,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海上首飛成功!
    7月26日,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我國自主研製的水陸兩棲飛機鯤龍下半年將在青島進行海上首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今天(23日)正式對外宣布: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成功之後,將於今年下半年在青島開展海上首飛重大試驗,全面推進項目研製進展。 據了解,目前,AG600已正式開始海上首飛的前置科目試飛,已累計完成172架次、308小時試飛。
  • 「鯤龍」出海,北鬥在哪?來,看你擁有多少顆衛星!
    今天  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  歡呼同時,我們一起來呼叫北鬥看你擁有了多少顆衛星
  • 既是救援幹將 又是滅火先鋒 中國「鯤龍」成功逆襲
    就在這幾天,據中航工業披露,為加快研製和適航取證進度,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即將投產4架試飛機型!「又是上天又是下海,這玩意到底幹嘛用?」 ,許多評論都發出了類似的質疑。
  • AG600「飛天入海」夢成真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7月26日電(鍾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崔麗 胡春豔)今天,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 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央視網2020-12-2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
  • 嫦娥、九章、鯤龍、北鬥、天問、奮鬥者、華龍……2020 黑科技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將採集的樣品送入返回艙,舉國振奮。讓我們盤點一下,2020中國還有哪些振奮人心的黑科技問世!3、長徵5B首飛5月5日,長徵5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送入太空。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成功著陸。
  • 受高空風影響長徵八號首飛推遲兩天 長八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
    原標題:受高空風影響長徵八號首飛推遲兩天長八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火箭更新換代   昨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成功發射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新華社記者 郭程/攝本報北京5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將聚焦未來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需求 2020-12-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捷報接二連三,中國空天飛機迎來好消息,新型國產航發首飛成功
    最近我國真的是捷報接二連三,繼前不久我國的國產空天飛機升空受到了國際的廣泛關注,如今我國又迎來了一個巨大的喜訊,西安飛機工業公布了我國組合動力發動機的首飛成功,這是我國航空界的一大喜訊。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它的運載能力在國際上排名如何?
    就在昨日傍晚18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的組合體送入預定軌道,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的「乘客」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返回艙試驗艙。按照規劃,新一代載人飛船能實現一船多用,既可應用在近地軌道,支撐我國空間站建設,還能勝任載人登月等更遙遠深空的探測重任,具備「運人+運貨」雙重本領。,新一代載人飛船堪稱「太空巴士」,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運載能力強、效率高 長徵家族迎來新成員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成功將5顆試驗性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中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將同類型火箭的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中低軌衛星發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目前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存在空白。
  • 剛剛,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三門花鼓漫島水上飛機項目首飛成功!
    三門花鼓漫島水上飛機項目首飛成功!這標誌著三門已初步具備了運營水上飛機通勤航線的條件意味著三門在融入長三角「一小時交通圈」上又邁出了新步伐今天首飛儀式的成功舉行,實現了水上通航項目在台州區域零的突破,將推動三門濱海資源優勢與水上通用航空項目的濱水發展特點相融合,構建服務浙江省、面向長三角的水上通航服務平臺,助力三門縣在浙江東部沿海乃至長三角打造水上通航運營運輸基地,與上海金山等水上機場互聯互通成為水上通航網絡的一個重要節點。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這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12月22日12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