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鯤龍」AG600首飛現場(記者 郭城/攝)
「鯤龍」AG600首飛起飛瞬間(記者 郭城/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郭城)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雲霄……12月24日9時39分,由機長趙生、副駕駛陳明、機械師魏鵬和監控觀察員孫康寧組成的首飛機組,駕駛著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飛機001架騰空而起,在珠海機場西南3000米高度規定的空域內平穩飛行64分鐘後順利著陸,實現完美首飛。
AG600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它的成功首飛,對提升國產民機產品供給能力和水平,有效促進我國應急救援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對海洋強國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國家航空工業重大工程研製項目的AG600,2009年6月經國家正式批覆立項;2012年攻克關鍵技術,完成初步設計;2014年完成詳細設計、全面轉入試製;2015年機體大部件陸續交付和部件總裝。2016年7月23日正式完成總裝下線,隨後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2017年2月,四臺發動機試車成功;4月29日,首次地面滑行試驗成功;2017年12月7日獲得首飛特許飛行證。
AG600飛機按照「水陸兩棲、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設計思路,在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時,兼顧改裝成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等用途的可能性和靈活性。該機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棲飛機布局形式,選裝4臺國產渦槳六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具有載重量大、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的特點。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森林滅火、特種滅火效率高,20秒內可一次汲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餘平方米;海上救援能力強,可快速響應、快速到達,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救援行動,起降抗浪能力不低於2米,可一次救助50名海上遇險人員。
除了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鯤龍」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透露,AG600飛機還有第三件事要做——開發海洋島礁的海空旅遊,不同於以往常見的小型水上飛機,巡航速度46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超過4000千米的「鯤龍」AG600飛機可與郵輪遊艇等新興旅遊相融合,讓穿梭於機場和碼頭的鯤龍,化身海陸空「新巴士」,使百姓不出國門也能擁抱美麗的藍色海洋。
作為國之重器,AG600飛機堅持自主創新,以國內供應商配套為主,全機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中98%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5%以上為國產產品,培養了20多家系統級供應商,帶動了國內一批民用航空裝備製造業企業發展,促進了國產成品民機適航體系建設,對我國民機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