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九章、鯤龍、北鬥、天問、奮鬥者、華龍……2020 黑科技

2020-12-10 美文雅敘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並將採集的樣品送入返回艙,舉國振奮。讓我們盤點一下,2020中國還有哪些振奮人心的黑科技問世!

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我國有一大批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黑科技投入使用或者取得裡程碑式突破,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逐一盤點一下:

1、中國天眼正式開放,美國天眼坍塌

1月11日,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下稱天眼)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1月1日至3月23日,我國天眼完成全年觀測時長目標任務的三分之一。截至11月,「中國天眼」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近1年來,「中國天眼」已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建立在美國海外領地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於11月30日晚間至12月1日凌晨之間坍塌。自此,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2、萬噸大驅055南昌艦下水

1月12日,我國自主研發的055萬噸大型驅逐艦首艦南昌號下水,交付海軍使用,標誌著中國海軍驅逐艦實現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055大驅首艦南昌號

055大型飛彈驅逐艦60年代開始立項研發,曾得到周總理親筆批示。於2014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2017年6月28日下水 ,2019年4月23日參加海上閱兵正式公開亮相。南昌號驅逐艦作為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3、長徵5B首飛

5月5日,長徵5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送入太空。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返回艙成功著陸。長徵5B,是「一級半」的構型,即火箭+助推器+整流罩,沒有所謂的第二級、第三級火箭等,結構簡潔明快了許多,運載能力將達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近地軌道22噸,因此,將成為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主力運載火箭。4、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飛向火星,該探測器重5噸,採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

國慶節天問一號自拍照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5、鯤龍首次海上起飛

7月26日上午,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如蛟龍入海般劃開海面,激起浪花翻湧。在海上完成機身迴轉、調整方向,旋即重新加速、機頭上昂,又如鯤鵬上天一般騰空而起……AG600飛機在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鯤龍出水的瞬間

作為國家應急體系的「空中利器」,水陸兩棲大飛機「鯤龍」AG600,是為滿足我國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AG600飛機與C919、運-20並稱國產大飛機「三劍客」,是我國航空工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6、北鬥3號,全球組網服務

7月31日,我國北鬥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年建成並開始服務。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37個國家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籤下了合作協議。隨著全球組網的成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未來的國際應用空間將會不斷擴展。7、奮鬥者號坐底

11月10日,奮鬥者號深海探測器成功在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坐底10909米,並連續幾次下潛,開始科研試驗。

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11月13日8時04分,「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再次成功下潛突破10000米 。11月17日7時44分,「奮鬥者」號再次下潛突破萬米 。11月19日,「奮鬥者」號再次突破萬米海深覆核科考作業能力 。奮鬥者號自10月27日到11月19日,四次突破下潛萬米,刷新我國載人下潛記錄,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8、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發電

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華龍一號作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在設計創新方面,提出「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採用177個燃料組件的反應堆堆芯、多重冗餘的安全系統、單堆布置、雙層安全殼,全面平衡貫徹了「縱深防禦」的設計原則,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其安全指標和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三代核電技術的先進水平,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9、人造太陽

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10、嫦娥奔月

11月24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11月28日,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12月1日,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11、九章發軔量子計算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驗結果顯示,「九章」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此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同時也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布的53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領域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中科大科研團隊介紹,隨著計算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量子計算機將有望在密碼破譯、材料設計、氣象預測、藥物分析等具有實用價值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12、綜述

12.1、中國和美國在技術上脫鉤已成定局,這不是我們想不想的問題,除非投降,放棄所有高科技,美國會選擇性施捨一些二流技術水平的東西給我們;

12.2、正在尋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是不可能接受脅迫而投降的(投降註定會被絞殺),所以,必須再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進行技術創新;

12.3、創新不僅僅是前沿科技,基礎性研究更應該重視,期待有識之士透過鮮花,看到浸滿犧牲淚泉的基礎性理論、材料的研究,並進行扶持,為國家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2.4、整理不易期待轉載,讓更多的人看到,為中國科技工作者打call!

12.5、你認為最偉大的創新是哪一項?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2020年我國科技實現的硬核突破,這些重大突破你都知道嗎?
    2020年已經面臨了尾聲,馬上我們就要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面對疫情我們眾志成城不放鬆警惕,在科技上我們努力鑽研,今年我們的祖國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以下的硬核突破你知道哪一個? 1.
  • 鯤龍、蛟龍、天問……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裡,藏著你不知道的硬核浪漫
    從近3.6萬個徵集和320萬張投票中脫穎而出的「天問」;寓意「上天如鯤鵬,下海如蛟龍的「鯤龍」;還有「嫦娥」「悟空」「鴻雁」……大音希聲,大美無形,這份從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孕育出的浪漫,如此動人。鯤鵬展翅,蛟龍入海 AG600別名「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其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
  • 魔幻的2020——科技篇!
    閒話少說,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20年中國科技的十大進步。因為毛主席一句詩「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奮鬥者號萬米深潛馬裡亞納海溝,無疑應當佔兩席之地;「天問一號」飛向火星,胖五家族再添新丁,無疑又要佔兩席之地;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成功正式開通,光纖量子通信全球率先實現500公裡級傳輸,無疑又當佔兩席之地;人造太陽首次放電,九章量子原型機問世,比當前最快計算機還快一百萬億倍,無疑又要佔兩席之地;還有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全球領先,李躍華的笨酚穴位療法和自體疫苗療法獨步全球
  • 奇蹟2020:科技自立自強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奮鬥者」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020年,新裝備層出不窮,新紀錄如約而至,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 嫦娥回來了 還有哪些浪漫傳說已經實現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取自中國古代傳說嫦娥奔月。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月壤成功返回地球。雲間明月不再迢迢不可得。 ——屈原《天問》(戰國) 今人:屈大夫發出《天問》,想讀懂星星的秘密?安排!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天問」問天,探秘浩瀚星空!
  • 嫦娥回來了,還有哪些浪漫傳說已經實現?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取自中國古代傳說嫦娥奔月。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月壤成功返回地球。雲間明月不再迢迢不可得。——屈原《天問》(戰國)今人:屈大夫發出《天問》,想讀懂星星的秘密?安排!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天問」問天,探秘浩瀚星空!
  • 嫦娥五號收官在即,中國宣布又一航天喜訊: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2020年絕對是劃時代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中國航天人歷時26年組建的北鬥全球定位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將西方人口中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截至今年8月,全球已有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國北鬥系統籤下了合作協議,"高精準"的標籤為北鬥系統贏得了口碑。而嫦娥五號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月球資源採集,這是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
  • 盤點2020中國黑科技新成就
    盤點2020中國黑科技新成就】中國量子計算新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放電、中國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近日,科技界好消息不斷。「九章」、「華龍一號」、「奮鬥者」號…響噹噹的名字,你了解多少?盤點2020中國科技硬核突破點讚中國「黑科技」,致敬每一位建設者!微盤點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最「長壽」化石、「九章」、「人造太陽...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最「長壽」化石、「九章」、「人造太陽」、材料裂紋、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2020-12-0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章發軔量子計算,嫦娥取得地外土壤,傳統文化與科技前沿對接
    這幾天,兩大科學創舉燃爆年底新聞,一個是嫦娥5號取得月球土壤,一個是「九章」量子運算速度達到此前最快計算機的百萬億倍。兩大科學創舉的載體分別是嫦娥五號飛船和九章量子計算機,為什麼選擇「嫦娥」和「九章」作為他們的名字呢?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中國科技人員克服了眾多技術挑戰」「嫦娥五號的發現可能改寫月球的歷史」「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最新突破「……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超谷歌一百億倍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消息,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在量子計算機實用化上創下歷史。究竟在國際上是什麼水平?
  •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看宇宙星辰裡的航天「硬」科技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6月23日,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北鬥成功組網。7月23日,「天問一號」 成功發射,首次拉開火星探測的序幕。12月17日,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繞、落、回」,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規劃圓滿收官。
  • 環球聚焦:「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成為寶庫!」
    「中國科技人員克服了眾多技術挑戰」 「嫦娥五號的發現可能改寫月球的歷史」 「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最新突破「 ……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 「國之重器」上天入海 中國硬核科技越來越搶眼
    2016年,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太空,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深空探測看當代,行星科學靠未來。」回想起導師的支持和囑託,魏勇倍有感觸。作為「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萬衛星在「天問一號」發射之前因病離世。但是在他的身後,已有更多「後浪」奔湧而來。
  • 「鯤龍」出海,北鬥在哪?來,看你擁有多少顆衛星!
    今天  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附近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試飛科目訓練及驗證飛機相關性能奠定了基礎↓↓↓  歡呼同時,我們一起來呼叫北鬥看你擁有了多少顆衛星
  • 嫦娥五號「回家了」,天問一號還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帶你...
    嫦娥五號「回家了」,天問一號還在「旅途」中…「探月女神」帶你遨遊太空 2020-12-20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再見,2020,你好,2021 / 戰勝了困難,留下的都是美好
    2020年,被稱為多災多難的一年。所幸,我們有挺身而出的領頭羊,有眾志成城的人民大眾,有不畏生死的白衣天使,有永遠衝在前方的人民子弟兵。有句詩這樣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瀘山發生森林火災。臨行前,消防戰士收拾裝備,整裝待發。於他們而言,這已經是常態。哪裡有火災,哪裡就會出現他們的身影。附近居民被通知撤離,消防兵們卻和他們走向相反的方向,各類救援人員2000多人,源源不斷地向著火場靠近。
  • 吾皇萬睡x中航八院,「嫦娥五號登月科普」漫畫上線!
    【吾皇萬睡】,國內原創卡通形象IP,主角傲嬌喵「吾皇」、呆萌汪「巴扎黑」,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已累計粉絲數千萬,各數字平臺總曝光量超100億。系列繪本《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累計發行量超 400 萬冊。蟬聯國際授權業協會LIMA等機構頒發的2018、2019「年度中國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