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成功申遺後,太極拳成為了焦點,如何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太極拳?12月18日,河南商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河南已謀劃組織了以「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為主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全球習練者近4億人,太極拳成功申遺】
12月17日晚,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歷史,現已傳播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近4億人,被稱為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的太極拳成功申遺,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發布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賀振華介紹,太極拳發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自明末清初陳王廷在溫縣創編,逐漸衍生出了和氏、楊氏、武氏、吳氏等諸多流派。200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市「太極聖地」稱號。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先後命名溫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2006年,國務院公布陳式太極拳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太極拳被當時的文化部正式推薦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朱建偉說,太極拳申遺工作持續時間長,過程艱辛,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個時間點:2016年,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1月,省政府致函原文化部,申請將太極拳列入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申遺工作取得重要進展;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確定太極拳為我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
【借申遺「東風」,太極拳迎推廣契機】
成功申遺後,太極拳無疑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朱建偉說,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必將更加讓國人堅定文化自信,有利於在全社會營造共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氛圍。
同時,太極拳已成為國際文化交流與人際交往的紐帶,今後必將進一步在全球提高保護傳承太極拳的共識,增強太極拳在國際上的可見度。
此外,太極拳也將更加有利於宣傳推廣。太極拳植根於社區生活實踐,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今後將使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更加珍視該遺產項目,進一步促進不同流派就拳理拳法相互切磋,太極拳館、協會、研究會和習練者交流互動。
【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培養新人是今後重心】
「驕傲!自豪!」作為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朱天才在發布會上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對於下一步的打算,朱天才說,如何發現培養好新的傳承人,將是今後的工作重心,「習練太極拳因人而異,每位習練者都是太極拳的主體和載體,言傳身教是太極拳傳播的有效手段。」
作為太極拳傳承人,他也表示,太極拳對於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太極拳推廣到世界各地,讓『共享太極、共享健康』風靡全球,並成為一種新時尚!」
【將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免費培訓太極拳】
藉助太極拳申遺成功的重大機遇,焦作市、省文旅廳也將舉辦多項活動。
焦作市政府副市長王付舉介紹,12月19日下午將在溫縣陳家溝舉行太極拳保護傳承發展座談會。12月19日晚,在溫縣陳家溝,組織太極拳七大社區、太極拳協會組織、社會各界太極拳愛好者、社會賢達等隆重集會,並通過網絡互動等形式,跨越時空界限,實現全區域、廣覆蓋,讓全世界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共同分享申遺成功的喜悅。
從12月起,河南將組織太極拳七大社區30多名代表性傳承人,開展網上公開課、線上互動等培訓、推廣活動,同時,組織各社區、流派代表性傳承人,在全球200多個站點開展免費培訓月活動,進一步增強太極拳的群眾參與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此外,河南近日還將舉辦「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活動,太極拳七彩花車巡演活動,太極拳七大社區匯演活動,以及陳家溝東溝燈光秀,太極拳攝影、書畫作品展,文創產品展示等,讓太極拳更廣泛地傳播到世界各地,更全面地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河南商報編輯 吳冰 施尚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