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報導,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視察了該國原子能巨頭、同時也是全球最大核反應堆製造商之一的法瑪通公司。視察結束後,馬克龍正式宣布了法國的新一代航母建造計劃,和「戴高樂」號航母一樣,新航母將採用核動力,但彈射器則從蒸汽彈射換成了電磁彈射。按照計劃,該型航母將於2025年開始建造,法國人給它取名為「龐」級。
長期以來,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一直是除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外唯一的一款核動力航母,儘管其排水量僅4萬餘噸,而且數量只有1艘,但是在狹小的地中海地區已經夠用。不過自從去年英國第二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服役,形成雙航母戰鬥群後,法國在歐洲地區的航母優勢就不復存在。
雖然伊莉莎白級是常規動力+滑躍起飛,但由於採用了全燃動力、綜合電力推進和F-35隱身艦載機,其綜合作戰性能和法國航母不相上下,甚至還要超出,再加上2艘對1艘,法國人的風頭被徹底壓下去了。而「戴高樂」號航母因為採用了和凱旋級核潛艇相同的K-15核反應堆,動力輸出嚴重縮水,僅有76200軸馬力,連上一代克萊蒙梭級的126000軸馬力都不如,堪稱最雞肋的核航母。由於動力不足,「戴高樂」號的航速最高只能跑到25節,導致甲板風不足,艦載機起飛困難。所以「戴高樂」號剛服役滿一年,就不得不進入船廠展開為期5年的大修,將甲板長度又加長了20多米才算解決問題。因為「戴高樂」號存在的種種缺陷,以及英國航母帶來的壓力,一向心高氣傲的法國人坐不住了,發展新一代航母刻不容緩。
時隔近40年後,法國再次啟動航母建造計劃,這對深陷歐債危機的法國來說頗為不易。法國媒體也感到興奮異常,《二十分鐘報》評論稱:「核航母仍然是法國戰略自主權的基石」。那麼新航母將會給法國的海上力量帶來哪些改變呢?據了解,這艘新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7.5萬噸,甲板長度約300米、寬度約80米、甲板面積16000平方米、機庫面積5000平方米,並配備了2部承載重量40噸的側舷升降機;動力系統方面,新航母充分吸取了「戴高樂」號的教訓,採用了2個最大功率220兆瓦的K22型反應堆,相比150兆瓦的K-15,功率提升了近一半。這將大大增加新航母的航速和艦載機的起飛安全性。
彈射器方面,據說法國人打算向美國採購,畢竟法國目前還沒有展開過電磁彈射的研製工作,從新航母的進度看,想按時拿出一款堪用的電磁彈射器幾乎不可能。所以法國很可能將像建造「戴高樂」號時那樣,再次被美國狠狠地宰一刀。新航母的造價約50億歐元,最高不超過至70億歐元,這相當於61至85億美元。而法國在90年代向美國採購2部C-13蒸汽彈射器和2架E-2C預警機就花掉了11億美元,高出美國自用價格的3倍。考慮電磁彈射的技術難度更高,以及通貨膨脹因素,有觀點認為,法國在彈射器採購上的支出有可能超過25億美元,佔據法國航母總預算的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