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市全年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類型齊全的地區,也是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涵養地、重要「綠肺」。我深入6個縣市區部分鄉鎮、企業及市直有關單位,圍繞鹹寧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課題開展調研。我認為,鹹寧可以「三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爭創「無廢城市」試點、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抓手,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一 背景和歷程
中國共產黨基於世情、國情、黨情,深刻感知生態保護的重要性。1973年,全國第一次環保大會召開,審議通過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32字環境保護工作方針,成為我國環保事業的首個裡程碑。我國先後制定並頒布實施了《森林法》《草原法》《環境保護法》《水法》。黨的十二大至十五大強調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黨的十六大增加「政治文明」,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被寫進黨章和憲法,成為全黨意志、國家意志和全民共同行動。從「兩個文明」一起抓,到「三個文明」,到「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既是一脈相承,更有不斷創新。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988年,江西省宜春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生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1996年至1999年,我國先後分四批開展154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包括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建設試點。2003年,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試行)》,明確了生態縣(市、省)建設的內涵及目標。2006年,制定《全國生態縣、生態市創建工作考核方案(試行)》和《國家生態縣、生態市考核驗收程序》。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015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聯合公布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名單,我市以全省評分首位入選,是全省地級市唯一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2017-2020年,生態環境部評選了四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269個,湖北省十堰市、恩施州等兩個地級單位,赤壁市、崇陽縣等12個縣市區入選,評選了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97個,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保康縣堯治河村入選,我市目前尚未實現「零」的突破。
二 成效與作法
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全市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努力實現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生態共贏。2017、2018、2019年,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分別為77.06、75.09和75.44,連續三年保持為「優」,森林覆蓋率達52.68%,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27%;榮獲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入選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一)高位推動,營造齊抓共管局面。2017-2019年,市委、市政府召開涉及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會議達63次。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鹹寧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規劃(2015-2023年)》,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主要任務、重大項目和政策措施。市政府組織編制《鹹寧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鹹寧市綠色崛起發展規劃》《斧頭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鹹寧市生態功能區劃》等規劃,印發《關於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議案重大工程責任分解方案》《鹹寧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目標任務分解工作方案》,將創建工作進一步落實落細。
(二)提質增效,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生態立市,產業結構舍「黑」取「綠」,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二五」期末的15.9:46.3:37.6調整為「十三五」的14:42:44,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6.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27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5.0%。培育省級、市級隱形冠軍示範企業39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1家。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已形成茶葉、油茶、楠竹、獼猴桃、中藥材等11個特色產業,全市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400萬畝,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24家,「三品一標」達449個,國家級、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8家、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37家,「一村一品」專業村134個、專業鎮20個。
(三)堅守底線,強力推進汙染防治。實施「藍天」「碧水」「淨土」工程。深入開展禁煤、禁鞭、禁燒(秸杆),關停關閉非煤礦山143家。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落實河湖庫長制。堅決落實長江等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紮實推進水源保護區「劃、立、治」,全市8個縣級以上城市、51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定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嚴格執行《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完成全市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推進13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詳查樣品採集和檢測分析。
(四)強化統籌,建設美麗生態鹹寧。率先發布公園城市建設省級地方標準,啟動官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對接大武漢的橋頭堡。建成市、縣兩級數位化城管平臺,開展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城市防洪排澇整治等工程加快推進。在全省率先開展以「五線五治」為著力點的「百日攻堅」和「百日提升」行動,打造82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和331個整治村,獲評8個「湖北省森林城鎮」、117個「湖北省綠色鄉村」。
(五)深化改革,構建生態優先機制。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鹹寧市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職責》《鹹寧市實施<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細則》《鹹寧市環境保護「一票否決」暫行辦法》等規範性文件50多份,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市政府出臺了《鹹寧市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生態補償辦法(試行)》《鹹寧市空氣環境質量考核生態補償辦法(試行)》《陸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斧頭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出臺《鹹寧生態市建設考核辦法》和《鹹寧生態市建設工作考核評分細則(試行)》《鹹寧市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鹹寧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明確了具體的考評細則。
三 問題和短板
(一)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壓力較大。「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佔規上工業企業的四成以上,其中森工建材、塗附磨具、雲母加工等「高消耗」產業243家,營業收入396.4億元,佔規上企業的21.3%,化工、冶金、火電等「高汙染」產業82家,營業收入327.6億元,佔規上企業的17.6%。
(二)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壓力較大。近年來,我市嚴格按照中央、省各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紮實開展整改,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壓力仍然較大。影響空氣品質的制約性因素未得到根本改善,汽車尾氣、臭氧、PM2.5、總揮發性有機物等新老環境汙染問題突發多發。部分老城區需要進行雨汙分流改造,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能力不足。部分鄉鎮汙水處理廠存在進水濃度偏低、進水水量偏少、汙泥轉運不及時、汙水缺少深度處理等問題,國控斷面斧頭湖鹹寧湖心、市控斷面蜜泉湖湖心、大巖湖湖心和斧頭湖鹹安湖心水質未達標。
(三)實施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有待提升。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有待提升完善。一是生態補償機制立法欠缺。目前,進入市人大常委會立法程序的僅有《鹹寧市陸水流域保護條例》,《斧頭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試行)》等僅為政府文件。富水流域、斧頭湖流域由於涉及兄弟城市,還需向上爭取省級層面加快跨市州生態保護補償立法工作。二是生態補償的試點範圍較窄。目前,已推行空氣品質及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生態補償辦法,涉及耕地、溼地、森林、荒漠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啟動。三是生態補償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陸水河、斧頭湖、西涼湖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處在試行階段,部分考核參數有待完善。
(四)生態監管能力與環保攻堅需要有差距。生態環境保護涉及監管部門較多,餐飲油煙汙染、噪聲汙染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汙染問題監管主體不夠明確。生態環保系統環境監察、監測、科研能力離國家標準化建設還有較大差距,「小馬拉大車」現象依然存在。具有環境監測資質,具備環境監測執法能力人員偏少,先進的自動化監測、監控設備缺乏,距離國家提出的天地人一體化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建設還有很大差距。
(五)群眾生態文明意識有待提升。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新聞媒體曝光了一批不文明行為,一些農村垃圾傾倒在河邊,汙染了河水和土壤;一些城中村、城郊村存在衛生死角;一些群眾「隨手扔」的惡習難改;一些菜市場汙水橫流、垃圾遍地;一些學校周邊流動攤販聚集,製造了大量垃圾;一些早餐門店餐廚垃圾油漬嚴重汙染路面。2017年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市城區15個小區開展試點,1.4萬戶居民參與,從調研情況來看,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還不強,試點未達到預期目標。
四 思考與建議
建議我市以「三創」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路徑,促進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鹹寧模式」。
(一)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將帶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三贏。省級創建指標涉及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生活、生態制度、生態文化等6大方面37項,其中約束性20項,參考性17項。截至2019年,36項達省級標準,1項未達標。國家級創建指標涉及6大方面40項。剔除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海岸生態修復、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等5項涉海城市和對縣考核指標外,我們對剩下35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國標、省標吻合23項,不同12項。吻合的23項指標中,同時達省標、國標20項;達省標但未達國標2項(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城鎮新建綠色建築比例),未達省標、國標標1項(水環境質量),尚未評估的國標12項:黨委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重大目標任務部署情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率、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製度、自然生態空間、自然岸線保有率、河湖岸線保護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碳排放強度、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生活廢棄物綜合利用、綠色產品市場佔有率。根據我市創建工作部署,2019年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2023年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建議對照國標體系,補短板、強弱項,再加措施、再鼓幹勁,力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提前創建成功。
(二)積極爭取「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無廢城市」是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包頭市、許昌市、徐州市、盤錦市等11個城市入選「無廢城市」建設試點。2019年,我市提交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薦書》,但沒有入圍。基於我省「無廢城市」建設仍是空白,作為長江中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建議我市與中節能環保集團合作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為長江流域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促進綠色發展轉型提供樣本,大力支持鹹寧高新區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鹹安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為爭取第二批「無廢城市」試點打下堅實基礎。
(三)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了創新探索「兩山」轉化的制度實踐和行動實踐,總結推廣踐行「兩山」理念典型經驗模式,2019年9月,生態環境部下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規程(試行)」》及「兩山」評估指標體系,涉及構築綠水青山、推動「兩山」轉化、建立長效機制等3大方面20項指標。雖然申報門檻較高,但通過奮鬥也可實現工作目標,而且林場、行政村、鄉鎮、縣市區、地級市都可以開展創建。建議赤壁市、崇陽縣、桂花林場、嘉魚縣官橋鎮官橋村等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可開展先行試點,以點帶面,分類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作者: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王賢柱
編輯:石麗麗
監製:陳 凱
出品:鹹寧日報網絡傳媒中心
1 8:30上班!鹹寧調整作息時間
2最新!鹹寧中小學寒假時間確定!
3 事關返鄉,鹹寧多地發布重要通知
4 鹹寧市教育局緊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