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美文化」散文:《我們是一家人》

2020-12-09 你身邊的殘疾人朋友

《仁美文化》是由中國殘聯宣文部主管,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殘疾人高端文化藝術類專業期刊。《仁美文化》是殘疾兄弟姐妹的文藝花園,也是助殘仁人志士的心靈驛站, 更是社會大家庭的精神風景線。《仁美文化》為新時代蓬勃芬芳的生命樂章作印證,擁抱超越時空的璀璨星河,無論您立足在哪裡,都能夠仰望那仁愛和美好的光華。

今天,【仁美文化】欄目為大家帶來散文《我們是一家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譚心怡起床後,簡單梳理了一下頭髮,拉起行李箱,拿起桌上一張離婚協議的A4紙,繞過客廳。出生於九零年的譚心怡和年長她7歲的丈夫老李於四年前結婚,他們的女兒旦旦2歲。

譚心怡是婦產科醫生,一位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天使,半夜出診是常有的事,老李招架不住了,本來他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兩個人見面就少,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卻時常連妻子的影子都見不著,於是從抱怨到爭吵,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一一更讓他不能容忍的是,這次回來,譚心怡竟然自作主張報名參加了全市首批去武漢增援的醫務工作者團隊。老李本來打算多休息幾天,趁此機會好好陪陪家人,修補一下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裂縫,沒想到譚心怡卻向他宣布了這麼一個讓他無法接受的決定。

「下月11號是旦旦的2周歲生日,咱一家人好好給孩子過個生日不好麼?頭一個生日我在外地沒能趕回來,到現在都非常內疚。再說了,那地方躲都來不及,你可倒好,逞英雄啊?我可當不了英雄,更當不了英雄的老公,你如果非去不可,那咱們就離婚!」

「離就離,誰怕誰呀!我們護士長都快退休了還報名,還有其他各科室的都有,首批12個名額早就超了,我又是個黨員,報名不是應該的嗎!」譚心怡氣得眼淚都下來了。

老李摔了喝水的水杯就跑出了家門。

老李是個生意人,在一次給醫院送藥品時認識了譚心怡。

之後,老李就搬到了譚心怡家這邊,戀愛、結婚,女兒旦旦出生後,基本都是丟給譚心怡的娘家,兩個人遇到並且安靜地過一個晚上,簡直就是天堂的日子!旦旦大點了,能走了,到處亂跑亂拿東西,一刻也不停,沒個專人照看不行。老李不得不減少出差的時間,當起了半個奶爸一一老丈人有輕微腦梗,嶽母照顧一老一小有點力不從心。譚心怡父母早有準備,早早就醒了,等待著女兒。譚心怡進門的時候,母親趕緊擦掉眼淚,笑著說:「要走了麼?」

譚心怡說:「是的,馬上就走,你們好好照顧自己。」她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女兒,心裡充滿了不舍,然後分別擁抱了父母。

父親說:「要不我也去吧,我這病不要緊,可以幫醫院打掃個衛生什麼的,不要錢。」

譚心怡說:「爸,您能支持我,我已經感激不盡了,您去了我還得惦記您、照顧您,您還是跟媽在家待著吧。等那邊病人都好了,我就回來。」

在父母的注視下,譚心怡走出了家門。

而她的眼裡卻充滿了淚水。如果有萬一,這將是永遠的別離。而她的腳步依然是堅定的,向著需要她的地方奔去。

武漢到了,疫情不容緩,美麗的風光沒來得及看上一眼,醫務人員一行就直接上車,先去培訓,然後分配到周邊一個縣城的婦幼醫院。譚心怡有點失望,她想去的是第一線、武漢城裡病人最多的醫院!

主管領導說:「你是婦產科醫生,能來就很好了,而且,你這裡一樣非常重要,周邊的衛生防疫做好了,武漢市內的工作量也就減輕了,不是嗎?」

忙碌的工作開始了,這所醫院裡現在一共有六個待產的孕婦、三個產婦和他們已經出生的嬰兒。

三個已經分娩的產婦情況都還好,三個寶寶都在保溫箱裡。安全起見,產婦回家休養,爸爸在家照顧,並等待醫院的電話,孩子沒事就可以接回家了。

這三個嬰兒的情況主要是生下來太小,體溫低,並無其他病症。譚心怡負責照顧他們,一個女嬰兩個男嬰,她和另一個年長她兩歲的女士長及一個年齡較小的護士三班倒。三個可愛的寶寶心太齊了,一哭全哭,要睡全睡,忙完下來渾身大汗,氣喘不休就得趕緊換衣洗澡。下了班,譚心怡就往對面跑,想看看六個準媽媽。據說有一個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正在隔離觀察。但是對面隔離了,輕易不讓其他人進。

每天譚心怡都要用一個小招數,不讓進,她就寫到紙條上塞進門縫裡。第四天時,譚心怡寫的是:主管領導,您好!您能見見我嗎?

第二天,譚心怡見到了那位拿過她紙條的醫生。譚心怡說:「咱們長話短說吧,我當年生我女兒時就這樣一會兒發燒一會兒吐的,也搞不懂什麼原因,也是這個時候,在我們北方正冷著呢,我媽也不願意我去醫院,怕我被老北風吹著得病,用的就是這些小偏方什麼的。」

那位女醫生年過五,面貌和善,她說:「我看到了,準媽媽說挺管用呢,特別是用生薑粉、花椒烤熱了貼肚臍上,用手捂著休息一夜,別提有多舒服了。」

譚心怡笑著說:「其實這只是一個方面,這個針對涼病確實挺管用的,主要是......"她往左右看了看,像個間諜似的放低聲音說,「這個主要是打心理戰。你只要說好,她相信了,就一定會有效果的,甚至事半功倍。」然後她就掩嘴樂了,說:「謝謝你呀,這幾天都是你拿到的紙條吧,謝謝了啊。」

女醫生拉她回來:「你別走啊,你是哪個病區的,叫什麼名字?」

譚心怡說:「叫我小譚吧,我管寶寶們,我生過孩子有經驗,有什麼需要儘管去找我,不必客氣。」——她突然發現自己說話有問題,人家比你年長,沒生過孩子嗎?

譚心怡湊對方耳邊說:「對不起我說錯話了,我的意思是說,我有一些小偏方什麼的也許您能用呢。明天我想看看那個可能感染病毒的媽媽,我想告訴她,咱們都是一家人,辦法總比困難多。生孩子去病。」女醫生看著譚心怡的背影,自言自語:「這倒是個好方法,生孩子去病。」

形勢不容樂觀,外面的人越來越少,醫院裡的人越來越多,小譚心急如焚,爭取了好幾次都沒得到去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機會,協和醫院更不用想了。她這個醫院的壓力相對來說小很多,都是準媽媽、準爸爸,或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寶寶。

每次當小譚接生出一個鮮活的新生命時,她都欣喜不已,熱淚湧流。她想去親吻他們,她想去擁抱他們,可她穿著厚厚的隔離服,什麼也做不到,只好用親切的目光和自言自語來傳達:「寶寶們,外面的陽光特別好,它在等著你們。」

突然有一天,一位醫生來到小譚負責的產房區,說是外面有人來找她。小譚說:「誰呀?在武漢我只有兩個同學,他們可能都在武漢協和醫院,再說他們也不知道我來這兒了。麻煩您告訴那個人一下,我現在出不去,出去再回來就得換一套防護服,太費了。讓他明天再來吧,明天我下午四點半下班——啊,好像也不行,我還是問一下院長吧,不是不讓咱們接觸外人嗎?」

第二天的下午四點半,小譚只看到了一封信,一封親筆寫出來的信。

親愛的心怡:

我的摯愛!你走的那天,我瘋了,撕掉你的離婚協議書馬上就來找你!我想通了,在當前這種情形下,你的決心是撼不動的,你是醫生又是黨員。我愛你,就要支持你。而我,雖然不是醫生護士,但我經營的產品都是醫院用得上的,這次我來,把在家裡的口罩和針頭、藥品全帶來捐給醫院了,我還在離你最近的P城醫院找到一份臨時工的工作。別看是臨時工,工作的性質非常重要,要求也非常嚴格一一打掃衛生,清洗一些可以多次使用的東西,不留死角、不落痕跡。

現在我安心了,醫生告訴我,你這裡也是要求非常嚴格,我就不多說了,我們也不要相互打擾,電話網絡的都先不要聯繫了吧,免得不是你在忙就是我在忙,你說呢?我也不再來了,下了班你要給自己弄點好吃的好喝的,然後還要多睡覺,補充體力,為了下個班。

讓我們各自保重,疫情會過去的,春天會來的我們是一家人,到時候我來接你,咱們一起回家!

永遠愛你的老李

夕陽下,小譚看到天邊的一抹紅,長長的、鮮豔的......

作者簡介

梁景傑,女,筆名梁小魚、屏兒,肢體殘疾,現居住在黑龍江省大慶市。主要從事影視劇本、小說、散文、詩歌等創作。多年來,有數十萬字作品發表於全國各類報紙雜誌,並有多篇獲獎。出版了個人文集《真情永存》,長篇小說《大腕李音音》和《微笑是朋友》正在整理和創作中。

來源:《仁美文化》

編輯:宣 佳

審校:張雪飛

相關焦點

  • 「仁美文化」散文:半個世紀的情懷
    《仁美文化》是由中國殘聯宣文部主管,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殘疾人高端文化藝術類專業期刊。《仁美文化》是殘疾兄弟姐妹的文藝花園,也是助殘仁人志士的心靈驛站, 更是社會大家庭的精神風景線。
  • 何謂「文字化育」?|「文化」的定義
    古聖先賢將先人的經驗教訓總結成「道」理,以「文字」為主要載體記錄下來,旨在「化育」後人。故曰:文化者,文字化育也[2]。傳統文化包羅萬象,粗略可以劃分成「經、史、子、集」四大部,涵蓋思想、歷史、文學、天文地理、農牧、醫學、民俗、算學、音樂、美術、飲食、服飾、器物等,每一門文化學科都需要歸納為規律,抽象成文字,記載於書簡,這其中,約定俗成為「文」必不可少,可以說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和綱目。
  • 中島愛、戶松遙加盟「Happiness charge光之美少女」
    中島愛、戶松遙加盟「Happiness charge光之美少女」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4-01-08 10:04:55
  • 「散文欣賞」我們在西邱(一)文/羅東勤
    【散文欣賞】我們在西邱(一)文/羅東勤八月十五 ●上午凌晨,臨近兩點,忽聽電閃雷鳴,譁譁的雨聲隨之響起,聲勢囂張,像在故意驚擾人們的美夢。沒有誰因為這場雨的考驗而退卻,姐妹們仍然按照原定計劃,三輛車從三個不同方向往西邱駛去……這是我們齊魯女子文藝沙龍八月份,在西邱舉行重要活動的日子:基地要掛牌了;旗袍走秀要啟動了,採摘節也要開始了。一切都那麼誘人,青山綠水,想想都美。姐妹們出發前就換上漂亮的旗袍,心裡裝滿了憧憬與歡喜。雨,都害怕我們寂寞似的,不緊不慢地一路相隨。
  • 蘋果App內購支持「家人共享」了,省錢又省心
    雖然「家人共享」功能在 iOS 8 時期就推出了,但不少讀者反饋仍然對其「不了解」、「沒用過」。其實伴隨著系統版本的不斷更新,「家人共享」一直在不斷升級完善。這不,就在近日,蘋果 app 內購買項目也支持了「家人共享」,這可是個超棒的消息。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從網絡熱詞到文化現象「沙雕」憑什麼博出位?「沙雕」高調進入劇集市場後,迅速從一個熱詞,衍變成了大眾不得不關注的文化現象。然而仍舊被現實打得暈頭轉向,有人房貸、車貸被壓得緩不過來,更有一大波人連體會這樣壓力的資格都沒有,真真是心碎了一地,還不得不一片片撿起,勉強粘好,繼續著「社畜」的人生。奈保爾在《米格爾街》中的描述:「生活如此絕望,每個人卻都興高採烈地活著。他們興高採烈地,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但可能他都沒有料到,「沙雕」成為了很多人重要的快樂源。
  • 蘋果 App 內購也支持「家人共享」了,為你省錢又...
    雖然「家人共享」功能在 iOS 8 時期就推出了,但不少讀者反饋仍然對其「不了解」、「沒用過」。其實伴隨著系統版本的不斷更新,「家人共享」一直在不斷升級完善。這不,就在近日,蘋果 app 內購買項目也支持了「家人共享」,這可是個超棒的消息。
  • 「新文化大散文」與「非虛構寫作」:當下散文寫作新動向
    資料圖片  回到「元氣時代」尋找散文的力量  文化大散文作為一種散文現象,在20世紀90年代勃興並蔚為大觀。文化大散文從文化的視角反思歷史、觀照社會、探詢人文,豐富了當代散文的內涵,拓展了散文的審美空間,擴大了散文的社會影響力。從這一意義上說,文化大散文可以說是當代散文的一個高峰。
  • 「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所以,「重疊結構世界」的世界觀以及「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方法,是軒轅黃帝所開創的中華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兩大部分。我們現在所認識到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中醫、武術,周易術數都是建立在「重疊結構世界」世界觀上的應用,「心智系統轉換」練習都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 大熒幕上也糟糕,「天降之物」劇場版情報公開!PV放出
    大熒幕上也糟糕,「天降之物」劇場版情報公開!PV放出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1-03-01 10:34:31   TV動畫「天降之物」系列的劇場版動畫「天降之物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日本妖怪代表「唐傘小僧」▋中文的「鬼」與日本鬼大不同!先了解6個日本鬼怪文化① 除了「鬼」、「神」以外,其他日本都統稱為「妖怪」日本的「鬼」長得像金角銀角中國人一說到「鬼」,浮現腦海的往往是類似像貞子的白衣黑長髮女鬼。這類女鬼日本稱為「幽霊ゆうれい」。身穿白衣、額頭前有三角形帽子的日本幽靈,據說起源於江戶時代。當時入棺的喪服就是白衣與額烏帽子,後來才逐漸加上雙手垂姿、腳不碰地的漂浮元素。日本的幽靈也是妖怪的一種喔!
  • 「散文」考點術語、答題模板、高考母題……
    【散文知識挖空】考點術語、答題模板、高考母題,一套可以用來檢測學生的散文專題資料!文體特徵一、散文的定義現代散文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這是我們考試中所使用的概念。散文具有記敘、議論、抒情三種功能,與此相應,散文可分為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三種。
  • 他們,用「解剖」拯救臨近邊緣的街頭文化
    對於「扒皮露骨」的解刨美學,NYCHOS 是想藉助這一創作手法警醒眾人,無論自己的地位如何高大,也不要忘記自己是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軀,拋去皮囊外,我們都是一樣的。創立於 1971 年的 STARTER 似乎對街頭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也有著相同的抱負。
  • 跟著「鬼滅の刃」了解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文化
    」對日本傳統文化稍有接觸的小可愛都會發現,「鬼」這一詞是會頻繁出現在日本各大民間故事和諺語之中的。・おに」最早是由「隠・おぬ」(指看不見的東西、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東西)一詞轉換而來,是指那些會吞噬並殺害人類的可怕存在。
  • 一曲「英雄登場」,看OPPO與年輕文化交手
    一、    變身「造樂者」,用MV為品牌註解    9 月17 日,S10官方主題曲《TakeOver》如約釋出,OPPO在MV尾部佔據了6秒獨家露出。    日常中我們發現,很多網友樂於稱OPPO為「被手機耽誤的音樂大廠」,可見他們深耕音樂領域的品牌印象深入人心。
  • 出前一丁,還有比它更有「文化」的方便麵嗎?
    簡簡單單的泡麵,不但俘虜了萬千年輕人的胃,而且又是香港特色飲食文化之一。今期,半島君將和你一起走進「出前一丁」的世界。一個人的深夜食堂煮麵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夜幕下,一個人,在溫馨的廚房裡,慢悠悠地將「梅林牌」午餐肉切片,洗好一把小棠菜,然後開火煮麵。半島君喜歡聽歌來計算煮麵的時間,往往一首 jazz 完畢後,面就可以裝碗了。
  • 兩廂「情願」:浪漫化的「性侵文化」?法國文藝圈遲來的運動#MeToo
    「野獸並不存在。該檢驗的是我們的社會、我們自己、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父親;我們不是要消滅他們,而是幫助他們改變,但要促成這改變發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讓他們自我觀照反省,或是我們所有人一起觀照反省。」
  • 韓國新女性的反擊:獨身主義與「男伴」文化
    面對新的性別需求,首爾江南地區近年也出現了專為女性服務的「男伴酒吧」,當中有單純的傾訴酒吧,也有暗地提供特殊服務的場所。縱觀這些現象,我們又可再探韓國社會文化的變化。重男輕女的社會制度韓國「大男人」的文化源頭,與當地社會仍然維持著極濃厚儒家制度有關。
  • 「誰是誰的誰?」——2020臺北插畫藝術節登場
    2020第三屆臺北插畫藝術節於12月4日至12月6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北向制煙工廠登場,並以「誰 是誰的 誰?」為策展主題,透過「誰」這項提問,試圖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及討論眼前的人事物,探索每個人對自我的身份認同,從個人到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 香港尖沙咀文化零售新地標「文化矽谷」K11 MUSEA正式開業
    作為K11集團旗下備受矚目的項目,K11 MUSEA已於去年8月在香港尖沙咀海濱Victoria Dockside開幕營業,融合頂尖藝術和文化創意,為全球消費者掀開文化零售體驗新篇章。這一被命名為「海邊的靈感繆斯」的全新項目透過創意、文化與創新的力量,革新香港乃至世界現有的購物體驗,為熱愛藝術文化的千禧一代締造創意溝通與思維碰撞的「文化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