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緩緩君
首發 | 緩緩說
01
#京東集團致歉#上了微博熱搜。
事件和京東金融的借貸廣告有關。
在這則段短視頻廣告中,一個農民工模樣的男子,因為母親暈機想吐而著急,他問空姐,能不能開窗或者換個位置。
這一要求自然是遭到了其他乘客的鄙夷。
尷尬之下,空姐問他:「那請問您是需要升艙嗎?升艙費用是1290。」
男子打開微信,看了眼帳戶餘額裡的53.12元,只能難為情地搖手拒絕。
這個時候,一個濃眉大眼、西裝革履的老闆樣男子突然來了一句「升艙的錢我來出」。
然而,西裝男子接下來的一番操作,卻是拿起農民工兄弟的手機,在京東金融上開通了15萬的網貸額度 (備用金) 。
不瞞大家說,剛看到這則廣告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不是競爭對手為了黑京東而做的一個惡搞廣告?
因為我很難想像京東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會沒有節操到——製作這樣一則惡臭的廣告來推廣他們的網貸產品。
然而事實是,我高估了京東的節操。
哪怕視頻本身可能是外包單位做的,但從官方的致歉公告來看,這則廣告上架之前,是經過京東官方審核過的。
這樣的廣告能被京東官方認可通過,真的是刷新了我對京東的認知 (我自己是京東金融的老用戶了,在他們家買了不少銀行存款類產品) 。
為什麼這則廣告讓我感到極為不適?
因為我覺得這是網際網路巨頭在PUA底層老百姓。
視頻廣告的核心其實就是三個步驟:
1.先設置一個尷尬的場景來打擊底層老百姓的自尊心。
民工模樣的男子的穿著、談吐、表情,都是專門設計過的,就是為了凸顯他又土又窮,然後理所當然地被其他人鄙夷。
2.給你指一條「出路」——用網貸來贏回面子。
開通網貸後,西裝男就有這麼一句臺詞:「以後急用錢的時候隨用隨取,別被沒有禮貌的人笑話了!」
3.打消你的疑慮。
在民工男發現這是網貸後,面露難色,還說自己害怕。
然後西裝男就告訴他,京東金融是大品牌,利息也「不貴」,「萬元日息最低1塊九,還沒有一瓶水貴呢」。
在這三個步驟之下,會有多少底層老百姓被京東成功PUA,然後用上他們的網貸產品?
說實話,我不知道。
但京東寧可冒著輿論風險也要上架這樣的視頻,我認為這背後肯定有廣告「轉化率」方面的考慮。
而且,這個視頻還涉嫌故意誤導用戶。
廣告中,西裝男說,「升艙的錢我來出」,結果卻是給民工男開通了網貸。
搞得好像網貸的錢不是你的負債一樣。
此外,「萬元日息最低1塊九,還沒有一瓶水貴」,也是在故意誤導用戶貸款利率很低。
且不說「萬元日息最低1塊九」,不代表你能拿到的就是這個利率,哪怕就是按日息1塊九算,年化貸款利率也接近於7%。
普通人的無風險收益能覆蓋這個貸款成本嗎?
顯然不能。
不然平臺靠什麼賺錢?
說白了,京東金融的這個廣告,就是為了從窮人的口袋裡套錢。
02
因為京東的這則廣告,我去查了下相關的信息,發現京東金融不是第一家做這種廣告的。
在此之前,360借條已經因為惡臭廣告而公開致歉,而且兩個廣告的套路如出一轍。
在360借條的那則廣告中,一個「矮窮矬」模樣的男子,帶著一名高個子空姐模樣的女性回老家。
儘管房子很破,但空姐微笑著說:「沒事,我不會在意的。」
然後男人說:「我一定會努力讓你過上好日子的。」
這個時候鏡頭切到了男人手裡拎著的那串豬肉 (凸顯男人老實巴交的人設) 。
緊接著劇情進入到了轉折點,空姐問:「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你在360借條上有多少額度。」
當得知對方沒開通360借條時,空姐立馬變臉了。
男人急了:「我和你在一起,和360借條有什麼關係呢?」
「你連360借條是什麼都不知道,你拿什麼給我以後?」
把開通360借條等同於兩個人能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這句臺詞真的可以說是用心險惡。
再然後,男人說,怕利息太高,怕壓力太大。
空姐說,日利息最低才0.027% (其實年化利率在9.8%左右了) 。
在空姐的施壓下,男人最終開通了360借條。
這則廣告的核心,同樣是三個步驟:
先設計一個戲劇性的場景 (空姐配矮窮矬) 並引出矛盾,然後給矮窮矬指一條出路 (開通360借條) ,最後再打消矮窮矬對網貸的疑慮。
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兩家的吃相都是一個樣。
你可能會覺得,這類廣告的情景設計過於誇張,拍攝質量粗糙,內容也經不起推敲 (包括我自己也是,所以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人在做「土味視頻」惡搞) ,怎麼還會有人上當?
但這類廣告其實本來就不是針對你我這樣的主流網際網路用戶的。
它針對的是下沉市場,是十八線小縣城和農村那些剛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底層民眾 (這些視頻也極有可能是層層轉包之後,由二級、甚至三級代理商去找人做的,但上架之前肯定是要經過官方審核的) 。
他們沒有經歷過輿論場上的種種反轉和闢謠,他們辨別信息的能力很弱。
廣告精準地切中了這些底層民眾最關注的痛點 (面子問題,找對象問題) ,通過嘲弄、羞辱等方式,去PUA他們,去威逼 (不開通網貸就不和你搞對象) 利誘 (以後不怕被人笑話了) 他們開通網貸。
關鍵是,這些錢 (廣告中設計的場景) 也不是用來救急的。
它就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引誘你去借貸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去體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消費,這是在把底層老百姓往「網貸陷阱」的火坑裡推。
這就是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幹出來的事——想法設法地從從底層老百姓的口袋裡套錢。
而且,做這種惡俗廣告的還不止京東金融和360借條。
事實上,新浪、小米、支付寶等等,一家都逃不了 (只不過惡臭的程度有所不同) 。
這就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網際網路巨頭的監管。
過去我們總說,要鼓勵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做大做強,要讓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國際上能有競爭力。
但現實是,隨著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做大,一個個都開始把業務擴張到金融領域,並且,他們為了自身的擴張,為了自己的利潤,會無所不用其極。
甚至磨刀霍霍,把手伸向哪些缺乏風險抵禦能力的底層民眾,去PUA他們。
這種做法,不僅吃相太過難看,而且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穩定。
03
有一種支持給窮人發放網貸的論調是:
窮人為什麼要去借網貸呢?那說明那個窮人已經走投無路了啊,這個時候平臺借錢給窮人,反而是給了窮人擺脫絕境的機會。
這種論調乍一聽還挺有道理的,讓一些人不知道如何反駁。
而且持有這種論調的,很多人都還自詡是聰明人,是精英。
但這種論調其實經不起數學模型的推敲。
公眾號「城市數據團」曾做過一個模擬社會財富分配的數學模型 (這個模型以前介紹過,但為了反駁上面這種「借錢給窮人是好事」的論調,這裡再介紹一遍) 。
假設有一個100人的小社會,每個人在18歲時獲得了100元的初始資金,他們每天要消費1元錢隨機給另一個人,就這樣一直到65歲退休。
每個人在退休前都有17000次財富分配的機會,而且由於是隨機把錢給另一個人,所以這是一個完全公平的財富分配機制。
那麼按照這個規則,社會的財富分配會變成什麼樣子?
(說明:1.上圖中橫軸標籤代表一個玩家的編號,柱子的高低變動反映該玩家財富值的變化。2. 當某人的財富值降到0元時,他在該輪無需拿出1元錢給別人,但仍然有機會得到別人給出的錢)
答案是:程序運行17000次之後,這100個人的財富差異會非常大!
如果按照財富值進行排序,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狀況接近於冪律分布。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完全公平的規則下,大部分的錢依然進了少數人的口袋,這就是社會運行規則的殘酷之處。
如果允許借債會怎樣?
模擬的結果是,貧富差距會進一步加大。
借債看上去是讓窮人在走投無路時多了一個選擇的機會,但最終卻會讓大部分的窮人從原本的一貧如洗變成負債纍纍 (註:這是一個統計結果,極個別窮人也可能通過借貸翻身,但整體上會加劇貧富差距) 。
要知道,這還只是理想社會中的模擬結果,即:每個人初始財富一樣,財富分配方式完全公平,並且借貸採用的是0利率。
而現實社會中,完全公平的財富分配方式根本不可能存在。
網貸平臺的借貸利率,更是動輒7%,10%,甚至更高。
放任網貸平臺無節制地從窮人口袋裡套錢,只會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加劇社會分化。
而一旦分化到一定程度,社會就要亂套。
有些精英總是認為,一個社會大家各憑本事自由競爭就行了,政府管那麼多幹嘛?
但如果你去回顧下歷史你就會發現,中國各個朝代的末期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地主大肆從農民手裡兼併土地,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底層民不聊生。
隨之而來的就是有人振臂一呼,流民揭竿而起,發動農民起義。
然後打土豪,分田地,甚至有人直接從底層躍升為皇帝。
而代價則是大量的無辜老百姓因為戰亂而丟掉性命。
歷史就是這樣一輪又一輪地往復循環。
歷史規律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誡我們,一定要給底層留一點生存的空間,要避免社會出現劇烈的分化,
否則,所有人都別想好過。
包括有錢人以及那些自詡精英的也是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我極度反感網際網路巨頭把手伸向窮人的口袋,甚至是信貸 (要注意,信貸意味著會透支未來) 。
這也是為什麼我支持政府要對網際網路巨頭採取一定的監管措施 (別一提到監管就說要搞計劃經濟,這是一種非黑即白的極端思維方式) 。
我知道這會遭致一部分精英和「聰明人」的反對。
在這些精英眼裡,我靠自己本事賺錢,窮人過的好不好,有沒有上升空間,關我屁事?
如果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都抱著這樣的態度,最後老百姓只會越來越沒出路,然後社會問題積重難返。
今天的香港,就已經成了反面案例。
一個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應該是既得利益者也能夠站在窮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讓渡一部分利益去制定有利於窮人發展的政策。
要有人為底層老百姓吶喊,為底層老百姓爭取生存和晉升的空間。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們這個社會,永遠需要有這樣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