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吳楓 曾業 攝影 吳楓
「不要站在座位上,坐下來,不安全。」
「來,要睡覺把放在桌上的手機都收收好。」
2020年1月9日,一年一度的春運再次拉開序幕。在由深圳開往成都的K4732次列車上,一組書記列車長顧雪峰,正在進行晚間的列車巡查工作。23年來,春運開始前兩三天出門,過完年才能回家,已經成了他和同為「鐵路人」的妻子的「慣例」。
但今年,除了春節不能與家人團聚的思念外,他還要面臨一個新的挑戰——接1700名在深圳務工的四川老鄉回家,老鄉們在列車上的4頓飯也都需要由餐車製作並免費提供。為此,他們首次在列車上設置了「雙餐車」和21名師傅組成的「最強夥食團」。
雞腿、胡蘿蔔燒肉、泡椒青筍木耳炒肉,早上9點多,不少列車上的乘客還在休息時,K4732次列車的加1、加2車廂內,就已經傳出了陣陣飯菜香。這一趟凌晨3點15分才發出的列車,是務工人員返鄉專列。車上的1700名乘客,全部都是在深圳務工的四川人。就在他們上車前,列車長顧雪峰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
「一千多位老鄉的吃飯問題,要由我們餐車來解決。」從深圳到大部分老鄉下車的達州,全程需要29個小時,一共4頓飯,其中2頓正餐。這讓已經當了23年列車長,參與了近26個春運的顧雪峰犯了難。從原材料、炒菜師傅、到配送推車、運送人手都需要全面考慮、提前安排。「有挑戰,也有壓力。」據顧雪峰介紹,這是他們首次在列車上配置雙餐車,還召集21名師傅,組成了「最強夥食團」。
為了讓務工人員能夠提前就感受到「家鄉味」,顧雪峰和同事們專門在發車前,就將四川泡椒搬上了列車。在車上的第一頓中午飯,就給大家用家鄉泡椒炒制了泡椒青筍木耳炒肉。不僅如此,為了將1700份盒飯一一發放到務工人員的手上,他們還準備了30輛配送推車,整整花了2個多小時才運送完畢。
「這幾年都是春運首發,作為跑車人,每到春運感觸特別深。」顧雪峰和妻子都是鐵路工作者,在他的記憶裡,這幾年的春節都是在列車上度過的。最讓他覺得虧欠和牽掛的,還是家裡的孩子。「年三十的時候,我也要跑車,孩子跟老人一起在家過年,感覺特別難受。」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對於「團圓」,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我們眼中的團圓,就是每年準時接老鄉們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