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場、電影院、火車站等公共場所,掃碼付費使用共享按摩椅,早已不是新鮮事,如今部分醫院也加入這一行列。
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門診大樓部分候診區引進了有按摩功能的座椅。門急診區金姓護士長稱,門診區大約有80多個具有按摩功能的座椅,約佔座位總數三分之一,引進按摩座椅沒有減少座位總數,患者可以坐在按摩椅上休息,並不強制要求使用付費功能。
共享按摩椅進醫院,座位總數不變,患者坐在上面休息不用付費,除非按摩,確實是好事。但同樣有贊有彈,讚揚者認為,患者身體不舒服,候診時間長,可以在按摩椅上放鬆一下,比按摩院還便宜,很人性化;質疑者則覺得,醫院座位是緊缺資源,遇到就診高峰,很多病人連個座位都沒,引進共享按摩椅實際上減少了就座空間。
不否認,按摩座椅比普通座椅佔地空間稍大,在為患者帶來更舒適的服務的同時,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候診區座位空間。但影響不大,並非意味著不可引入。只要引入量不大,佔比合適,就無可厚非。這一點,醫院也做到了。而不強制要求付費可使用,大大降低了社會「反感度」。這應是充分考量的結果,很關鍵也很重要。
然而,比這更重要的是安全。如今,共享隨處可見,安全隱患也隨之暴露出來,已經發生了「夾人」事件。2018年5月20日,杭州火車東站某女士使用共享按摩椅時頭部和頭髮根部被夾住,消防隊員出動才將其成功救出;2019年7月12日,深圳龍港平湖某商場也發生一起類似事件,也是消防隊員出動後才解救出。雖然這兩起「夾人」事件並未夾傷人,但兩女士受驚不小,都付出了頭髮被剪斷的代價。
專家則表示,共享按摩椅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摩會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的變化,血液循環速度加快,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隨意按摩或可能癱瘓;有的老年人關節已發生退行性改變,骨頭老化壓迫神經,按摩椅「不分輕重」的力度很容易對老年人造成傷害。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質疏鬆、頸椎腰椎問題嚴重,如果按摩不當,可能會導致骨折,甚至癱瘓的嚴重後果。因此,頸腰椎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器質性病變患者和老年人必須謹慎使用。否則,很可能傷上加傷。
此外,共享按摩椅有別於普通座椅,由於具備按摩功能,清潔衛生比普通座椅的要求更嚴格,卻往往無人看守,衛生清潔難以及時得到保障,本就讓人不放心。尤其是在醫院這樣特殊的地方,病患病情複雜,患有傳染性疾病的人坐上去按摩後,若不及時消毒處理,很可能會引發傳染事件,無疑值得警惕。
說到底,共享按摩椅進醫院沒什麼不妥,按摩付費不按摩不用付,對有需求的病患而言,確實方便,人性化也得以彰顯。但最關鍵,更重要的是,安全和衛生要有充分的保障。特別是要在醒目位置和重要區域進行安全提示,告知公眾,哪些人不適合按摩,需謹慎使用甚至不能使用共享按摩椅按摩,方才能好上加好。
而這,也給共享按摩椅經營者敲響了警鐘,並提醒其切實加強管理,盡到安全和衛生「雙保障」、溫馨提示不適合人群等義務。而不是放置在公共場所後,就疏於管理抑或放任不管,只想著坐等財源滾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定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