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機》系列作為日本CAPCOM公司1996年推出的老牌單機遊戲早已成為以喪屍等恐怖元素為主題的遊戲中極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品。並且生化危機系列除了遊戲之外還衍生出了漫畫、電影、小說等多種改編作品。
而《生化危機4》可以說是整個系列最大的分水嶺,秉承這部作品基本思路的《生化危機5》在沒有三上真司的情況下依然獲得了商業上的空前成功。不過正所謂物極必反,大獲成功的CAPCOM似乎並沒有著急推出正代續作,而是將IP外包給了加拿大開發廠商Slant Six,讓他們去開發一款外傳性質的《生化危機》。
於是《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在2012年3月20日發售了,以生化危機系列著名的浣熊市為舞臺,讓扮演保護傘小隊的玩家在這裡展開與喪屍、生化兵器乃至以往主人公之間的激烈對戰《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可以說並沒有以往生化危機系列的緊張感與驚悚感,甚至可以說算不上恐怖遊戲,說實話我覺得他其實更像《喪屍圍城》這種無雙類遊戲。
由於《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的具體開發工作被卡普空外包給了Slant Six Games工作室,而該工作室又是主打真實戰術模擬的現代化槍戰遊戲,因此這些特性在《浣熊市行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不過這些大膽革新並沒有為遊戲帶來好評,反而成為了本作遭到玩家普遍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遊戲優化爛、BUG滿天飛、敵人和隊友AI莫名其妙,這都是作為一個單機遊戲不應該出現的問題。因此這部作品在公布之初就遭到不少的質疑,大部分媒體平均只給出了4到5分的不及格分數,而IGN給出了4.0的超低分數,雖然《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最終銷量還算可觀,但是恐怕還是情懷玩家佔了多數吧。
《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真的一無是處嗎?
不過當年的這部《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真的是爛作嗎?我個人認為並不是,他有創新,有進化,有亮點,可惜在細節上的把握太差,各種莫名其妙的缺點將亮點給掩蓋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並不應該叫做「生化危機」。
生化危機系列從誕生之初就是一部重恐怖、輕射擊的作品,而《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卻幾乎是剔除了遊戲中的恐怖元素,而遊戲與「生化危機」有關的只剩下了一些歷代的經典元素而已。
然而生化危機系列的忠實粉絲怎麼可能接受這種對以往經典元素的重複利用和價值壓榨?生化危機》系列的一些特性和模式已經根深蒂固的埋在了玩家們心中,因此這種創新只有少部分玩家接受了,大多數粉絲和媒體毫不留情的給予了惡評。
結語
不過好在CAPCOM用正代《生化危機6》與《生化危機7》挽回了口碑。其中《生化危機7》創新的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也讓玩家感受到了真正的恐怖,其實對於生化危機來說,如果他足夠嚇人那麼就已經成功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