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遊記,我們對它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86版《西遊記》中,畢竟西遊記做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IP之一,由它改編的影視劇深入人心。但是影視劇畢竟是經過編劇導演進行藝術加工過的,與原著存在一定的出入。如果當初楊潔導演按照《西遊記》的原著進行完完整整的拍攝,會有什麼樣子的影響呢?恐怕這部劇跟本就不會過審,因為原著中的畫風太過黑暗,不適合在電視上放映,可能會成為限制級的電視劇被打入冷宮。那麼《西遊記》原著中的暗黑風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首先就是人物的長相,如果按照原著中的描寫進行拍攝,就會像一部鬼片。
原著中孫悟空的外貌描寫是這樣的:
真箇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孫悟空的真實長相想一想就覺得嚇人,連吳承恩自己都說孫悟空生的醜陋。至於說「美猴王」這個稱謂,當然只不過是孫悟空在自娛自樂,畢竟不能叫自己「醜猴王」吧。電視劇中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形象倒是很符合想像中「美猴王」的特點,而《西遊伏妖篇》中黃渤的孫悟空形象才是最符合原著。
至於豬八戒的描寫,則在第八十五回霧隱山豹子精那裡描寫的比較詳細:
碓嘴初長三尺零,獠牙觜出賽銀釘。一雙圓眼光如電,兩耳扇風唿唿聲。腦後鬃長排鐵箭,渾身皮糙癩還青。手中使件蹊蹺物,九齒釘鈀個個驚。
如果說電視劇中的豬八戒形象像是家養豬的話,原著中的形象就像是野豬(雖然豬八戒的確是投胎到了家養豬成精)。電視劇中的形象看著很讓人討喜,而原著中的豬八戒形象讓人膽寒。
至於說沙僧,我們印象中就是一個老實人的形象,長的也算是和藹可親,但是在原著中,他的形象就大不一樣了:
河當中滑辣的鑽出一個妖精,十分兇醜: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
這與印象中的沙僧大相逕庭。尤其是他脖子上帶了九個人頭,都是他在流沙河為妖時吃的去取經的人。而正是這九個人頭最後擺成了陣法讓唐僧渡過了流沙河,這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
試想一下這樣的團隊如果完全按照原著來拍回是什麼樣子?恐怕就拍成恐怖片了。
還有就是景物、劇情方面的描寫,恐怖血腥,細思極恐。
景物方面描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獅駝嶺和獅駝城方面,這一段我在之前的一篇問答中就寫過,這裡再描寫一遍。
首先是獅駝嶺的描寫:
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髮翽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幹焦晃亮如銀。真箇是屍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
這描寫光是想一想就感覺有點兒反胃,更不用說拍出來了。
還有一點就是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花果山有四萬七千隻猴,在被壓在五行山之後,二郎神帶領梅山兄弟放火燒山花果山的猴子幾乎被燒死一半,後來又遭到人類的獵殺,花果山猴子僅剩千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趕回來之後回到花果山,不見有猴子迎接,原著是這樣描寫的:
群猴道:「說起這獵戶可恨!他把我們中箭著槍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剝皮剔骨,醬煮醋蒸,油煎鹽炒,當做下飯食用。或有那遭網的,遇扣的,夾活兒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戲,翻筋鬥,豎蜻蜓,當街上篩鑼擂鼓,無所不為的頑耍。
後來孫悟空形象抱復也是同樣殘忍,他做法把前來打獵的千餘人做法殺死,將他們剝去衣服,扔進山澗,把馬剝皮拆骨,將肉醃製起來過冬用。
相比較而言,張紀中版《西遊記》的改編就柔和了許多,把孫悟空拍成了想到唐僧的教誨而放過獵戶。
原著中故事的描寫也沒有影視劇中那樣美好
①:唐僧的母親殷氏被惡霸強佔,忍辱負重的生活了十餘年。當陳光蕊一案平反昭雪之後,陳光蕊還陽重生,一家人本可以團聚,但殷氏卻自殺了。原著中的描述是這樣:
畢竟從容自盡。
短短一句話,就把殷氏的死描寫過去了。「從容」二字仔細想來,是封建社會的可悲。殷氏本來就是一個受害者,卻遭到當時不公正的對待。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束縛著她的思想,不僅在她看來,在外人看來,她都是違背了婦道,不能活在這世界上。「從容」,沒有他人的阻攔,也沒有內心的掙扎,仿佛自己的死是天經地義的。
這個結局不禁讓我想到《祥林嫂》的結局一樣,在洋溢著歡快的過年氣氛的魯鎮上,祥林嫂孤獨的死去。
②:還有情節就是唐僧師徒路過烏雞國,發現國王是假的,而且還是文殊菩薩的青獅子變化的。青獅子將國王推入井中,自己做了三年的國王。而這一切還是如來授意的!
原著中的解釋就是烏雞國國王功德圓滿,文殊菩薩奉如來佛祖的指令度他歸西,封金身羅漢,但國王不識文殊菩薩,把他當做壞人,綁起來在河中浸了三天。後來如來就命令青獅將他扔進井中泡三年來為文殊菩薩出氣。
我們印象中的佛都是寬大為懷,但是如來佛祖的這番做法未免有些太過睚眥必報。
③:在原著中,金翅大鵬雕是飛禽之長鳳凰的兒子,孔雀的兄弟,背景強大。孔雀殺人無數,但卻被封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金翅大鵬雕也成為了如來的舅舅。後來大鵬就在靈山腳下的獅駝國,吃光了國內所有的人,建立起來了妖怪王國。如來佛祖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加制止。後來降伏大鵬還是對他好言相勸:
妖精道:「你那裡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裡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如來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這簡直是有後臺不要太強,說話底氣都不一樣,還得讓如來哄著。最後殺人無數的大鵬也沒有受到一丁點兒的懲罰。
像這樣的隱晦描寫還有很多,比如受冤枉自盡以證清白的犀牛精,最后角被人割走拿來進貢;還有玉華洲從不作惡,連吃肉穿衣都要向人類花錢買的黃獅精,最後被孫悟空打死,然後被全城的人剝皮吃肉!
不適合未成年人看的描寫
在《西遊記》第二十三章,黎山老母和眾菩薩想要試試唐僧取經的決心,便欲將菩薩變化的女兒嫁給唐僧,唐僧不同意,但是豬八戒動了色心,苦於不知道娶哪個,最終對黎山老母說到:
你看娘說的話。那個沒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幾個,你女婿也笑納了。我幼年間,也曾學得個熬戰之法,管情一個個伏侍得他歡喜。
額,這段描寫不要太那啥。。。。。
在蜘蛛精的那一章,描寫蜘蛛精洗澡的片段更甚:
褪放紐扣兒,解開羅帶結。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肘膊賽凝胭,香肩疑粉捏。肚皮軟又綿,脊背光還潔。膝腕半圍團,金蓮三寸窄。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
試想一下要是這個片段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恐怕得在港臺才能拍出來。
因為上面的這些原因,我認為四大名著雖然是中國古典名著,但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如果想要閱讀的話最好還是去找那些簡化版本的。
《西遊記》作為最大的文化IP之一,要想開發它的資源,並不一定非要墨守成規,對它合理的改編是很關鍵的。就像86版《西遊記》與《西遊記後傳》、《西遊伏魔篇》都做的很不錯。看過了影視劇,再看原著,就會有一番更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