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出來看電影,沒想到人這麼多。
遙想十年前的春節檔還是最冷的檔期,如今的境況卻是180度大逆轉。
從票房來看,今年春節檔大爆的片子毫無懸念是《西遊·伏妖篇》。
周星馳+徐克+西遊IP,想沒關注度都難。
但與高票房強烈反差的是該片褒貶不一的口碑。
豆瓣評分更是一度跌到5.5分
《西遊伏妖》延續了上一部《西遊降魔》的故事主線,講述在段小姐過世後,玄奘帶著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踏上了徵程,延途驅魔的故事。從小編的觀影體驗來說《西遊伏妖》特效很好,故事一般,主演演技有待提高。
在劇情改編方面,《西遊伏妖》將暗黑童話風格貫穿始終。
影片裡的唐僧、孫悟空、沙僧、白骨精等人物設定都有顛覆感,引出師徒四人內部矛盾的角度也很新穎,師徒間日常互動也比較有趣。
但這幾年,大家也注意到星爺的電影主題越來越暗黑。
雖然已經習慣老版人設的觀影者可能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但總體來看比較有新鮮感。
畢竟「師從於經典,卻不同於經典」這才是最難的。
這一次,星爺還是跟徐老怪聯手打造,所以《西遊伏妖》貫穿始終的黑童話風也就很好理解了。單從劇情改編上來說,《西遊伏妖》的確很不一樣,結局也有反轉,有些出人意料,套用劇中姚晨出演的法師那句經典臺詞來說就是:「隨心,隨性……」
第二點要說的是美學和特效
特效方面,耗資4億的《西遊伏妖》請到徐克這個走在業界前沿的技術控,CG效果自然有保證。不論是場景設置、打鬥場面還是分海現身的如來,效果都算得上震撼。
其實在特效方面,徐克的發揮一直很穩定,畢竟他在2001年的《蜀山傳》中的特效運用就已經很驚豔了。這次《西遊伏妖》有了足夠的資金和更先進的技術,想必他這次也玩兒得很盡興。
而在美學方面,這片子有獨特的美感和韻味,算得上是誠意之作。
徐克也在片中全面釋放了他充滿妖氣的鬼魅美學風格。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王麗坤所飾演的蜘蛛精,人形美豔驚人,現出原形時卻是個蜘蛛身加蜘蛛頭再加上倒掛著半個人身。
我們都知道,周式喜劇的特點是喜劇是為悲劇服務的,其中的深刻意義,需要細品。
所以周星馳的作品,看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在表演上,周星馳的作品也需要主角做到恰到好處的無釐頭,例如在越是荒誕脫線的情境下,當事人就要越淡定,製造落差喜感,如果演員詮釋得稍不到位,就會顯得非常浮誇。
所以,周氏喜劇其實是很考驗演技的。
《西遊伏妖》的兩位主演吳亦凡、林更新戲份相當。
先說吳亦凡。在該片中,一直走偶像路線的吳亦凡也算顛覆出演了。
從出場開始,除了最後那一襲白袍造型之外,他一直都以衣著破爛的邋遢苦行僧形象出現。
吳亦凡為了讓這版唐僧不那麼「細皮嫩肉」還刻意把膚色調暗扮糙。
更顛覆的是這個唐僧還會武功,但功力比較一般,所以在片中總被各種妖怪打得滿天飛。
據說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吳亦凡曾被曝是全劇組吊威亞最多的人。
吊了四個月威亞的吳亦凡,膝蓋腳踝無處不是各種小傷、吊到腦充血頭暈嘔吐也是家常便飯。在比丘國門口跪著連著扇自己耳光的那場戲,據說他跪了兩天,走路都是靠別人扶著的,以至於《西遊伏妖》殺青後吳亦凡一直長期帶著護腰。
所以從努力程度上來看,吳亦凡值得鼓勵。
但吳亦凡的努力,仍然無法補救他在演技上的缺失。
首先吳亦凡對唐僧這個人物的理解和消化趨於表面化,情緒表達沒有層次感。
其次片中吳亦凡的口型和臺詞嚴重不同步,據說這是因為吳亦凡有些臺詞是粵語,以及後期劇本改動造成的。
總體來說,吳亦凡是那種看得出在表演上有野心和欲望,也算肯努力,但就是缺少靈氣的那種演員。
林更新演的這版孫悟空,最大的特色就是「暴躁」。
隨時隨地開啟炸毛模式,有點孩子氣,糾結於「臭猴子」這個稱呼。
戰鬥值滿分卻又有「處處受師傅限制」的無奈。
從林更新的表演上講,看得出他的確很想要延續星爺表演時的那種冷面笑匠的酷感,但他的詮釋卻有些過於表面化。動作上同步了,內心戲沒跟上。
以至於很多觀眾走出電影院都吐槽說林更新這版孫悟空有些面癱。
看完這部春節檔的大製作電影,很多人都帶著惋惜說:如果《西遊伏妖》換實力演員來演,口碑也許會迎來大逆轉。
但小編覺得,對於周星馳、徐克這樣的大導,他們追求的已經不再是迎合觀眾的穩妥路線。
其實這部電影從一開始的宣傳就很神秘,都是星爺和徐老怪的宣傳語,宣傳物料和預告片也是遲遲不放出來。
也許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就是這兩位導演的碰撞吧。
「有過痛苦,方知人間痛苦;有過執著,放下執著;有過牽掛,了無牽掛。」這段片中人生感悟放在電影創作裡也很恰當。
畢竟在疲態的電影市場裡,敢這麼顛覆經典的人,也只有他們了!
點擊圖片查看往期劇/影評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