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螢幕藝術展示
漫畫家工作檯還原布景及精選原畫展
漫畫走廊
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一系列有關《海賊王》紀念展的報導陸續出現在國內各類動漫媒體上。這項展覽的展出場所位於日本東京六本木大廈的「森林藝術中心畫廊」,舉辦時間從3月20日至6月17日,展期近3個月。報導顯示,該展覽盛況空前,開展前40天的觀眾人數就已突破20萬。
以《海賊王》為主題的商展引起關注已不是第一次。今年2月,這部漫畫作品剛剛結束了大阪、東京、札幌、福岡和名古屋五地的大型巡迴展覽,在東京六本木的展覽還未結束時,主辦方就公布了8月在琦玉、愛媛、福井、仙臺舉辦新一輪巡展的計劃。「海賊王」確實是日本知名動漫品牌,但此等宣傳規模還是不禁令人產生疑問:一部獨立的漫畫作品,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商業能量?
15年磨礪成的「海賊王」
《海賊王》(原名《ONE PIECE》)是日本漫畫家尾田榮一郎的漫畫作品,目前正在日本出版社集英社的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這是一部以冒險、戰鬥為內容,以勇氣、友情為主題的漫畫,從形式上看的話,它與別的少年漫畫作品並無太大區別。
《海賊王》開始連載的1997年,正是《周刊少年JUMP》的作品換代期。1994年底,《周刊少年JUMP》達到發行量653萬冊的巔峰,但隨著扛鼎之作《龍珠》和《灌籃高手》在其後兩年相繼結束連載,雜誌的銷售狀況開始走下坡路。當時還是漫畫界新人的尾田榮一郎創作的《海賊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接班預備軍」被選入雜誌的。
為了重整市場局面,當時的《周刊少年JUMP》非常重視商業合作。由於連載後的好反響,《海賊王》很快成為重點運作的對象。根據漫畫原作改編的電視動畫和小說等作品在連載不到兩年就宣告問世,主題商業活動也幾乎於同一時期開始。
《海賊王》的首個商業宣傳計劃實施於1999年,那是一次和地方旅遊景點合辦的遊戲活動,規模很小。但隨後幾年,隨著影視作品的普及,《海賊王》的名聲日漸響亮,2003年,版權方在東京臺場舉辦了第一次單獨的主題遊園會。此後,《海賊王》的商展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幾乎每年都有大型活動推出。
在優秀的原作和大張旗鼓的宣傳的相乘作用下,《海賊王》的品牌價值逐年提升。2010年11月,《海賊王》成為日本漫畫史上第一部單行本累計發行量突破2億冊的漫畫,真的成了日本商業動漫的「王者」。2011年開始的大型巡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才得以實現的。
日本商業動漫模式的特點
作為目前日本商業動漫銷售額排名首位的作品,《海賊王》的成功與很多因素相關,其中也包括一定的偶然,但是,它的成功模式在日本並不是孤例。《海賊王》的成長曆程,與日本商業動漫沿用多年的運作模式是分不開的。
各國媒體談到日本的商業動漫活動時,常常驚異於其不同領域企業間的合作效率。一項具有影響力的商業動漫展示項目通常需要出版社、電視臺、動畫公司、音像發行公司、衍生品生產商、零售商等多方面的參與,運作難度很高。但在日本,為了一部單獨的動漫作品,企業們可以每年都聯合推出新企劃而且花樣翻新,這聽起來確實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這並不是因為日本企業有多優秀。這種合作效率,其實是日本獨特的製作委員會模式的一種商業體現。所謂製作委員會模式,就是多家企業共同投資一部動漫作品,並在合同中對收益及各類著作權進行明確分配的模式。具體操作上,通常是由一家握有主導權的幹事企業成立委員會,再邀請各家企業參與投資,資金到位後再成立製作班底。
製作委員會模式在日本已有很長的歷史。該模式源於電影製作,動畫大師宮崎駿1984年執導的《風之谷》採用的就是這種形式。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種模式被導入電視動畫領域並迅速發展起來,逐漸成為日本動畫製作的主流。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風險分散,分擔製作費用後,一家企業可以同時投資多部作品,避免「獨挑大梁」的沉重負擔。此外,該模式還有另一大特點,那就是進行商展等聯合運作的便利性——由於存在製作委員會這樣一個臨時機構,企業間溝通協作的程序和時間大幅縮短,同時,由於委員會成員在項目中都擁有利權,各企業也比較容易形成合力。
目前,在日本像《海賊王》這種知名刊物上的漫畫,只要連載固定下來,很快就會成立製作委員會。日本的電視臺、玩具商和發行公司都熱衷於此,積極參加各類投資。有評論指出,日本的動漫產業自「作坊式」起家,企業規模普遍很小,沒有獨立製作的體力,日本商業動漫今天的繁盛局面與聯合運作的商業模式密不可分。
動漫品牌建設應從作品抓起
目前在我國,動漫作品的單獨商業展示活動幾乎為零。我們看到的動漫展大多是類似藝術展的非商業活動,內容都是作品的集合,漫畫作者把作品拿去,然後原封不動地拿回來,很難體現出什麼商業價值。如何改變作品與市場脫節的現狀,構築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為各方多次提出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我們能從日本的經驗中借鑑些什麼呢?
從產業環境上看,我國的現狀與日本動漫產業發展初期的狀況有幾分相似。我國動漫製作企業很多,但普遍小而分散,獨立開發運作的能力有限。仿效日本模式開展聯合運營,確實可以成為一個嘗試的方向。不過,構築商業模式必須找到突破口,我們如果想學習,就需要「從頭學起」——也就是,要從培育適合商業發展的漫畫作品入手。
在北京的某次座談會上,一位日本出版界人士被問到中國商業動漫體系建設的問題,他沉思良久,最後說「應該先有優秀的漫畫」。事實上,在日本華麗的動漫商展和製作委員會模式的背後,多年以來一直隱藏著名為「作品本位」的準則。優秀的漫畫作品是企業投資的前提,也是動畫改編、衍生品製作、商業展覽等一切運作的先決條件。
日本現代商業漫畫雜誌自50年代末發祥,歷經半個世紀的市場洗禮,已經具備了牢固的市場意識。《海賊王》的脫穎而出沒有什麼傳奇的理由,漫畫家和編輯們只是不斷重複創作與淘汰的過程,讓具有商業價值的作品存活到了最後而已。但反過來講,想創造這樣的品牌,我們也只有踏踏實實地去做同樣的事才行。
有了優秀的原作,有了聯合運作的意識,商業展覽的成行和商品價值的兌現或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換句話說,我們應該「以商業的視野培育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切不可好高騖遠,只有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斷經歷公平市場競爭的磨礪與考驗,中國才有可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海賊王」。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