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你的名字為何無人知曉

2020-12-22 七一網

編者按:

曾經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曾親自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卻隱蔽身份潛入敵人的「心臟」,用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為黨的事業、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即日起,CQDK全媒體將帶您走進沒有硝煙的戰場,為您講述這些特殊戰士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2013年10月,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落成,以紀念上世紀50年代為國家統一在臺灣殉難的大批隱蔽戰線的烈士。

1949年前後,按照中央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1500餘名幹部秘密入臺。50年代初,由於叛徒出賣,大批人員被捕,其中1100餘人犧牲。隱蔽戰線的最大特點恐怕就是「無名」。沿紀念廣場景觀牆兩側拾級而上,鐫刻在花崗巖牆壁上的846個英名,一一默念,竟都那麼陌生。即便是廣場上那四尊雕像的原型人物——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世人亦知之甚少。

作為與吳石有兩代深交的當事人,已至耄耋之年的何康、何嘉兄妹,打破半個世紀的沉默,將當年不可言說的秘辛一一道來。

吳石將軍

他和他都不是共產黨員

1950年6月11日,香港《星島日報》的頭版大標題是《轟動臺灣間諜案四要角同被處死》,報導的便是前一天國民黨「國防部」中將參謀次長吳石、中共華東局女特派員朱楓、「聯勤總部」第四兵站總監陳寶倉、上校聶曦,在臺北馬場町刑場一起被處決。因為吳石將軍是臺灣當時正式公開的「匪諜案」中軍階最高者,此案當年極為轟動。

近年幫助哥哥何康、姐姐何嘉整理了口述史的何達說:「吳石將軍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國家統一大業作出過巨大貢獻,並為此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和全家的幸福。但他的事跡長期湮沒無聞,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其間,由於信息不暢,對吳石本人以及吳石與我父親何遂的關係誤傳、誤解甚多。」

何遂,福建人,出身保定軍校,曾任西北軍孫嶽部參謀長,在蔣政府長期任立法委員,在軍界人脈廣泛。抗戰初,他即與中國共產黨發生關係,他的三子一女一媳(何世庸、何世平、何康、何嘉、繆希霞),均為中共地下黨員。「近年不少文章稱吳石受『共產黨員何遂單線領導』,這是不確切的,何遂不是共產黨員,也沒有領導過吳石。吳石與父親是幾十年的生死至交,吳石確實是受父親影響並通過父親和共產黨建立了直接關係。"何康說。

吳石與何遂投緣,不僅因為思想性格相近,也因為他們都酷愛中國古典詩詞書畫。

吳石,1894年出生於福建閩侯縣螺洲鄉一個「累世寒儒」的家庭,少年就讀於富有維新色彩的福州開智學堂、榕城格致書院。辛亥革命爆發後,17歲的吳石參加了福建北伐學生軍。1915年,他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並在同屆八百學子中以第一名畢業。1929年,35歲的吳石到日本陸軍大學去繼續求學。他先入日本炮兵學校,繼而考入日本陸軍大學,埋頭苦讀六年回國,在南京參謀本部任職,兼任陸軍大學教官。

英勇就義前的聶曦上校

轉交江防兵力部署圖

「七七事變」"爆發後,國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初步形成,葉劍英希望何遂多介紹一些朋友給他們,以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何遂便把吳石、張維翰、繆秋傑等介紹給了周恩來、葉劍英、李克農、博古等中共中央代表。當時,蔣介石組織軍事委員會大本營,吳石作為軍界公認的日本通,進入大本營第二組擔任副組長、代組長兼第一處處長,負責對日作戰的情報工作。

抗戰勝利後,吳石回到南京,任國防部史政局局長。「吳石在抗日期間就對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做法不滿。抗戰勝利後,他目睹『五子登科』式的『劫收』,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情景,感到非常失望和苦惱。我的父親在愛國、抗日、反蔣這條心路上,與吳石十分一致。吳石表示,希望通過父親同共產黨方面的代表建立直接接觸」。

何康和他的兩個哥哥入黨後,關係都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由葉劍英直接領導。1947年4月,上海局的領導者劉曉、劉長勝、張執一等在上海錦江飯店會見並宴請了吳石,何遂和何康在座。這是吳石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開始。此後,在上海愚園路儉德坊二號何康家寓所,張執一與吳石有過多次單獨會面。何康說,吳石不斷送來重要情報,大多由他自己送來,有時則包紮好,寫明由我父親收,派他的親信副官聶灌送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949年3月,吳石親自到儉德坊來,把一組絕密情報親手交給我,其中有一張圖比較大,是國民黨軍隊的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我當時很注意地看了,使我吃驚的是,圖上標明的部隊番號竟細緻到團。我知道這組情報分量之重,迅即交給了張執一同志。關於這組情報,渡江戰役時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的張震將軍後來曾兩次向我提及」。

吳石選擇了甘冒斧鉞

「吳石於福州解放前夕飛往臺北,就任臺灣『國防部』參謀次長。這時,我的父親和妹妹何嘉,按照組織意圖也在臺北執行任務。我二哥何世平則已經在臺南、高雄等地鹽務機構工作三年多了,母親與他們一家人同住。張執一這年春天還到臺灣檢查並安排過他的工作。但此時卻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上海是個國際性的大都市,西方對共產黨能否成功接管上海十分關注,外電包括港澳媒體的報導中出現了我的名字(我是接收上海的軍管會農林處處長)。這消息傳得很快,我二哥的同事已經公開散布『何家弟兄都是共產黨』。這就使何家人失去了在臺灣繼續工作的基礎,組織上急令我們撤出。這段時間,吳石與父親在臺北接觸密切,他們還以攜帶家人遊山玩水為名進行密商。當時,吳石確實面臨人生的重大扶擇。他雖然已經對人民解放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但到了臺灣,海峽阻隔,基本上和共產黨斷了聯繫,他可以完全切斷這種聯繫,安穩地在臺灣做他的高官。如果選擇繼續為共產黨工作就必須在組織上建立更緊密的秘密聯繫,那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吳石恰恰作出了甘冒斧鋮的選擇,他同意繼續為共產黨工作,並決定主動去接上關係,完全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為解放臺灣、實現祖國統一效命。」

在吳石的催促下,何家人轉移到了香港,緊接著,吳石也悄然來到香港,在何嘉的穿針引線下,與中共華東局對臺工作委員會駐香港的領導人萬景光取得了聯繫。吳石回臺後,曾三次派人送情報到香港。

因為當時的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老鄭」被捕後叛變,直接導致中共在臺灣的潛伏組織癱瘓,據國民黨當局的統計,共抓捕1800餘人。「僅僅隔了幾個月,便傳來了吳石在臺灣遇害的消息"。

1973年,吳石將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朱楓烈士在臺灣馬場町凜然就義

周總理遺囑:不要忘記他們

與吳石一同赴難的陳寶倉,1948年春在香港加入民革,1949年受中共華南局和民革中央指派赴臺灣工作,曾任臺「國防部」中將高參,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1951年,朱楓已被授予烈士稱號。1990年6月,朱楓烈士犧牲40周年時,在北京召開了紀念座談會。2005年10月,朱楓的家鄉寧波鎮海舉行了一場公開的悼念活動——紀念朱楓烈士100周年誕辰。

而33歲死難的聶曦,甚至連真實年齡、籍貫、家庭、婚姻等情況都不得而知,缺乏確實資料可考,然而,他在馬場町刑場上那張照片,那毫無懼色的英武形象,令人一見難忘。

周恩來是中共隱蔽戰線的創始人和領導者。1975年12月20日,周恩來特意約見羅青長說:「我平常給你們講的臺灣那些老朋友,他們這些人,過去對人民做了有益的事情,你們將來千萬不要忘記他們。一切對人民做過有益事情的人,你們都不要忘記他們。"

相關焦點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2)隱蔽戰線上的特殊犧牲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你的名字為何無人知曉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延安「福爾摩斯」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3)長徵前夕的密報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4)隱蔽戰線五次助黨中央脫離險境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5)中央特科神秘的「風語者」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8)新中國成立前後秘密戰線...
    相關連結: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你的名字為何無人知曉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2)延安「福爾摩斯」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3)長徵前夕的密報中國故事100
  • 權威展現周恩來和中共隱蔽戰線的傳奇歷史,10集紀錄片央視開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安全部聯合攝製的十集紀錄片《周恩來和中共隱蔽戰線》將於5月11日起在CCTV-4《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該片根據中共隱蔽戰線珍貴史料,首度全景式展現了周恩來在隱蔽戰線上,為黨和人民事業立下的不朽功勳。
  • 閻寶航:隱蔽戰線的傳奇人物
    在隱蔽戰線,閻寶航書寫了精彩傳奇的人生。周恩來、李克農曾對他卓有成效的情報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身份特殊、條件獨厚閻寶航青年時期是一位基督教徒,曾擔任奉天(今瀋陽)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在發動東北民眾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中做了大量工作,是東北軍少帥張學良的密友。
  • 古往今來山西人 ▏探究晉商的傳奇故事
    古往今來山西人 ▏探究晉商的傳奇故事 2020-12-16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曾是翻譯,後加入隱蔽戰線,成為開國中將,軍銜僅次於特工之王
    他曾是翻譯,後加入隱蔽戰線,成為開國中將,軍銜僅次於特工之王 隱蔽戰線是我軍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條戰線,為我軍提供了大量的情報,能人眾多,其中最有名的一個要數被稱為「特工之王」的了。
  • 國共隱蔽戰線較量真相
    從1927年國共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戰爭在大陸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同國民黨在爭奪政權鬥爭中,除了在公開戰場較量,還在隱蔽戰線進行了激烈交鋒。《孫子兵法》曾闡述了戰爭的基本準則「知彼知已,百戰不殆」。隱蔽戰線的鬥爭因具備吸引人的神秘性,長期成為影視作品的重要題材,近年來屏幕上還出現了一股「諜戰片熱」。
  • 平西情報站:一條大山裡的隱蔽戰線
    原創 安晴 東方紅啦妙峰山自然風景區在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有一座距離北京城最近的千米高山,它的名字叫妙峰山。妙峰山主峰海拔1291米,登上山頂即可見永定河。而在此如畫風景和香會聖地之下,還有一個不為眾人所知的隱蔽戰線——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1937年北平、天津淪陷後,中國共產黨在城市中的工作只能以秘密狀態進行,但對抗日根據地來說,優先獲取準確的情報至關重要。
  • 「1·10」人民警察節 走近這支隱蔽戰線上的忠誠隊伍
    「1·10」人民警察節 走近這支隱蔽戰線上的忠誠隊伍 2021-01-10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揭秘「餘則成」真正結局,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事跡將拍電視劇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共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之子劉玉平先生處獲悉,1月16日上午,電視劇《劉光典》(暫名)授權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劉玉平等劉光典烈士親屬出席籤約儀式。劉玉平在製作電視劇《劉光典(或潛戰)》授權協議書上簽字,正式授權北京廣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全權負責電視劇《劉光典(或潛戰)》製作拍攝,標誌著該電視劇的編創工作正式啟動。
  • 軍事小說巔峰神作,讓你熱血沸騰
    故事說的是主角戰俠歌進入第五特殊部隊之後發生的故事,俄羅斯周旋恐怖分子,參加軍事競賽等等。《彈痕》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描寫了第五類特殊部隊在艱難中奮鬥、執著探索一種新的強國道路的故事。小說蕩漾著對爭議的 彷徨和迷惑,從張揚的文字中可以窺見作者的激情和熱血,是一部中國軍人自己的鐵血傳奇,也是一部見證中國特種兵成長的軍事力作。作者對叢林戰、狙擊戰、沙漠戰、現代地雷戰等等各種戰爭的了解令人咂舌。小說戰鬥場面描寫極盡詳細,戰術,動作,心理博弈等等讓人身臨其境,代入感極強。
  • 河南一電視塔,是我國最高全鋼電視塔,為何幾乎無人知曉
    中國古代社會,中國傳統建築大多是成排地建在地上,追求的不是高度,而是佔地面積的大小,雖然有城堡,但最多也就兩三層,不會建得更高,但在佛教文化中,有這樣一種建築形式,逐漸傳入中國,並與中國傳統建築相結合,即塔,今天說的是河南一電視塔,是我國最高全鋼電視塔,為何幾乎無人知曉?
  • 劉鼎:我黨隱蔽戰線的統戰功臣
    西安事變後成為中共代表團的「大管家」,是在隱蔽戰線立下了功勳的統戰功臣。  在上海中央特科  劉鼎,本名闞尊民,1902年1月出生在四川南溪縣一個開明士紳的家庭,6歲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後考入設在江安縣的省立第三中學。1920年,進入浙江高等工業學校學習。
  • 文化十分丨電視劇《絕密使命》探班:用真情實感塑造隱蔽戰線紅色...
    電視劇《絕密使命》導演 白濤:夜戲非常多,主要故事發生地青溪、龍巖、永定、虎崗都是沒有電的。那我們大量的夜戲是怎麼來體現的,是用油燈來體現。火爐、油燈,僅有的一些點狀光源。除了真實感以外,你還要拍出一種美感,因為畢竟現在觀眾的審美需求是很重要的。
  • 遼寧這群隱蔽戰線的特殊警察,用這樣的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遼寧這群隱蔽戰線的特殊警察,用這樣的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長期以來,在國家安全部黨委和省委領導下,遼寧國家安全機關繼承黨的隱蔽戰線紅色基因和優良傳統,忠誠踐行誓詞,堅決履行使命。
  • 芥末片場 | 無人知曉的少女之死
    是枝裕和導演兼編劇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以東京「西巢鴨棄嬰事件」為原型,於2004年8月7日在日本上映。電影原型:1988年,在東京西巢鴨的一個房子裡,人們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兒童屍體和三個被媽媽拋棄的渾身髒兮兮的兒童,引起社會巨大反響,被稱為「西巢鴨棄嬰事件」。
  • 人間課堂、無人知曉、逆轉命運的1年,期待今年懸疑好劇
    《無人知曉》《無人知曉》劇照車英真(金瑞亨飾)是首爾地方警察廳廣域搜查隊重案1組的組長,因年幼時沒有守護最愛的朋友,懷揣罪惡感和愧疚負重前行,立誓要揪出兇手。這部劇是以邪教連環兇殺案為故事腳本,多起案件交錯推進,女主角金瑞亨在這部劇中那真的是又A又颯,對抗邪教的黑惡勢力。反正「字在」就是被女主給圈粉了。韓劇《365:逆轉命運的1年》
  • 重磅:無人知曉
    以1/35比例的核心戰機為主角製作的,這次的作品是未噴塗作品,所有的顏色不是原色就是筆塗,還有就是舊化。這個作品的名字是《無人知曉》,它的設定是在一年戰爭末尾,一架核心戰機迫降在樹林裡,駕駛員如何無人知曉,只留下殘骸記錄著這裡的故事。這個作品其實也深受戰地1的影響,特別是飛行員的那一章節,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還有那反戰的主旋律,讓我不斷的感慨著,時至今日,我也無法忘懷。
  • 為什麼我要推薦韓劇《無人知曉》?
    如果你是韓劇迷,你會發現韓國的電視劇文化已經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好看的劇集不止是有口皆碑的愛情劇,其他的懸疑劇、搞笑劇一樣製作精良、讓人著迷。今天小編就打算給大家講一下懸疑劇《無人知曉》,根據韓國NAVER網站數據顯示,首集收視率高達9.0%,瞬間最高收視率高達11%。
  • 電影《無人知曉》,由真實事件改編,一個殘酷壓抑的故事
    《無人知曉》是於2004年上映的電影,根據1988年轟動全日本的真實事件——東京西巢鴨棄嬰案改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母親遺棄了4個孩子,12歲的長子明被迫承擔起家庭重任,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的故事。整部電影很平淡,沒有起伏的激情,沒有泣不成聲的煽情,但又透露著對現實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