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播放視頻
山西商人作為明清時期崛起的一大商人集團,縱橫歐亞九千裡,稱雄商界500年。在明清兩代事業成功,領先於國內商界,有自身的發展規律。
12月7日,遊山西讀歷史——「古往今來山西人」文旅融合系列直播活動第五期節目上線。
節目第五期以商人與山西為主題,邀請山西歷史文化和古建築研究者、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兼博士生導師石濤和晉行記研學中心文史顧問、文史研究者、自由撰稿人楊傑兩位重量級嘉賓,與大家分享文豪與山西的淵源。
猗頓為何棄文從商?
山西鹽商數量為何激增?
常萬達怎麼將南方茶葉輸送出口至俄國?
雷履泰如何創建了「日升昌」的商號?
本期節目帶領大家體驗山西土地上的經商故事,以猗頓、鹽商、常萬達、雷履泰為主,探究經商機遇,了解最初的經商動機,見證山西商人的實力。
窮則思變,起源於運城的山西鹽商
猗頓可算得上是當時最有名的商人,但他本是祖祖輩輩的耕讀人家出身,到他時已是「耕則常飢,桑則常寒」,難以為生。在他的探求生路過程中,聽到陶朱公範蠡棄官經商很快致富的消息,於是「往而問術」。
後千裡迢迢來到西河經營鹽業,中國最古老的產鹽區之一運城鹽池就在這裡。十年之間,他成為與陶朱公齊名的巨富,為山西地區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鹽利豐厚,開中制下的山西商人
偏頭關見證了從明代開始山西商人真正的崛起,朱元璋設立九邊重鎮之後,山西籍行省參政提出了推行開中鹽法。
所謂「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九邊重鎮中山西佔兩鎮,因此山西商人「近水樓臺先得月」,率先抓住了開中制這個歷史機遇。這樣的優勢成就了積極響應代表人物張允齡等商旅生涯。
延綿萬裡,山西茶商的萬裡茶路
對於山西商人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萬裡茶路的開拓者常萬達,他繼承父兄開創的商貿事業,北越大漠,行商於庫倫和恰克圖,拓萬裡茶路,從事對蒙、俄貿易,開創了常氏家族幾十代基業。
老話說:「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常氏宅院的建設非常之大,由此可見常家逐利四海之氣概。
匯通天下,山西商人的「票號」故事
票號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名為雷履泰的商人,在商業往來必須用金、銀作支付和結算手段的老形式下,他開辦了這間叫「日升昌」的特殊商號,經營金融票據、存款、貨款和匯款的業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做匯票的商號。
現在「日升昌」的商號還可以在平遙古城尋到,在隨處可見的明、清民居環境裡,它以四合院式古建築的外觀而存,單從外觀上,很難把它和我們印象中的「銀行」聯繫起來。
▼掃描下方二維碼看回放
原標題:《古往今來山西人 ▏探究晉商的傳奇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