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榆次站:常家莊園聽茶路傳奇,千年老城尋晉商盛景

2020-12-14 澎湃新聞

點擊觀看相關視頻

榆次站

儒商世家

常家莊園聽茶路傳奇

設店立號

千年老城尋晉商盛景

常家莊園位於榆次東陽鎮車輞村。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寇寧 攝

「金太谷、銀祁縣、吃不完米麵的榆次縣。」自古以來,榆次就是晉中平原富庶之地。過去五百年間,作為在「萬裡茶路」上經營時間最長的晉商茶幫,榆次商幫早已成為晉商的重要代表。尤其是榆次常氏,開拓了從福建武夷山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裡茶路」,並以雄厚實力執茶葉對外貿易之牛耳。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路行來,常家當年的茶山、茶場、貿易貨棧舊址猶在。

「榆次,我們來啦!」11月16日,由晉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的「弘揚晉商精神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大型活動採訪團繼續出發,在位於榆次西南部的東陽鎮車輞村常家莊園發出這樣的呼喊。其後,採訪團又走進有著千年歷史的榆次老城,一路探尋那些在茶葉之路上縱橫捭闔的榆次茶商留下的點滴印記,重新回望那些光耀青史且獨屬於晉商的傳奇篇章……

儒商世家建瑰麗莊園

「萬裡茶道築晉商傳奇,儒商世家建瑰麗莊園。」這十八個字,精準描述了常家莊園這座晉商大院的歲月徵程。

這座距晉中市榆次區17.5公裡、距太原市中心35公裡的宅院建築群,有著中國最大的民間祠堂、最大的家族書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最典型的漢紋錦彩繪、最大的民間影壁、最敞闊大氣的宅院建築、最大的家庭繡樓、為數最豐富的私家藏帖和書畫珍品、最精美的磚、石、木雕……這一宅院建築群也是晉商民居中佔地和建築面積最大的,它有著款式繁多的門式、窗飾,可謂一門一亮點、一窗一景致。

莊園外,高大的堡牆在初冬暖陽下巍然聳立,昭示整個莊園曾經的繁盛。據傳,清朝同治年間,由於北方燕軍起義,戰火一度蔓延到山西,當時晉中一些豪紳富賈紛紛修建寨牆以求自保。當時,常家也修建了環繞莊園的堡牆。如今,曾經的八個堡門多已被毀,僅有一座位於東北方向的堡門被保留下來。

穿過這座高24米、寬15米的堡門,眼前仿佛另一個世界:一條街道分割了兩旁的建築,布局嚴謹,整齊有序,開闊而神秘。堡門北側不遠處是常氏宗祠,整個祠堂三門四進院,步步登高,祠堂正廳上方懸掛有四字匾額——「本支百世」,意即希望常氏這一支系綿延百世,正廳中供奉的是常家前人的牌位,位居正中的是始祖常仲林。正廳西側正是常家走向興盛的裡程碑人物——常萬達。常家莊園導遊付寶珠介紹,常萬達目光遠大,創建了以武夷山為茶源地,通往俄羅斯、蒙古的」萬裡茶路「,同時也是目前被保留下來的莊園北常的建造者。

付寶珠介紹,經商致富後的常氏家族在車輞村大規模地建設住宅。常萬玘在車輞村建「南祠堂」,立「世榮堂」,以村西南為軸心,向東、南發展。其三弟常萬達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東向西毗連修建,成一條新街,俗稱「后街」。據記載,常氏在車輞村整整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街兩側深宅大院,鱗次櫛比,樓臺亭閣,相映成輝,雕梁畫棟,蔚為壯觀。共佔地60萬平方米,樓房40餘幢,房屋5000餘間,園林13處。

在時間洗禮下,莊園如今被保留的規模已遠不及其鼎盛時期,但其細緻結構和完美景致依舊令人驚嘆。作為儒商建築的代表,常家莊園布置十分講究,街道北側是莊園的宅院建築區,臨街一字排開。宅院區之北是園林區,包括靜園及遐園、獅園兩個園中園。街道南側沿街開有各種商鋪,是族人生活消費的供應設施,也是計園的南封閉線。常家莊園以「后街」為紐帶,各個宅院彼此緊靠,「臨街門戶依次開,堡門關閉如一堂」。從布局上看,常家莊園主體建築以雄渾方正的北式庭院為主體,從不越「方正」之規、「等級」之矩,充分顯示了名門望族的氣勢,其宅院顯示了功能齊全的莊園特性,典雅濃鬱的儒文化品味,井然有序的封建禮儀傳統,而與深宅大院相應的還有百餘畝融儒、道文體於一體、集南北風格之大成的園林,流連園中,景隨步移,心曠神怡,這一特色,使「方正」中浸透了「綺麗」,更為北方民間所罕見,諸多晉商大院所僅有。

茶貿之路開拓者

明弘治年間,原籍太谷縣惠安村的常家始祖常仲林落籍榆次繁衍生息。隨著明末清初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其第六、第七世開始奔赴張家口從事商業貿易。

據常萬達後人、常家第十九世、山西榆次常氏儒商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常孝東介紹:當時,在張家口坐地經商的大部分是山西籍商人,常家就是其中一員。到第八世常威時,常家已有相當積蓄。清康熙年間,常家在張家口開設「常布鋪」門店,主要經營絲綢、棉布等。彼時,俄羅斯帝國不斷向東擴張,急切希望與中國進行商業交往。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籤訂《尼布楚條約》,中俄貿易就此拉開帷幕,緊臨京畿的張家口商人,成為對俄貿易的先行者,這其中就包括常家。

此後,俄國多次請求擴大茶貿,中國商人亦多次請求清政府,希望恩準與俄國擴大貿易。清雍正五年,中俄正式籤訂《恰克圖條約》。

清乾隆二十年,北口對俄貿易統歸恰克圖一處。恰克圖成為中國對俄貿易唯一的「陸上碼頭」。素有善賈之稱,與俄商交易已大獲其利的山西商人蜂擁北上,壟斷了恰克圖市場。從此,在中俄貿易中,山西商人便成為中國商人的代表。到18世紀中期,茶葉已成以食肉為主的蒙俄各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中國對俄輸出商品茶葉隨之取代絲綢、棉布上升到主導地位。

若說恰克圖開市之前,常家僅是擁有雄厚資本的山西商人中的普通一員,在恰克圖開市、茶葉成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後,常家從此脫穎而出,真正成為對俄茶貿中國商人的代表。資料顯示:清乾隆年間,常家北上恰克圖前,其產業已一分為三,常萬達兄弟三人有代表性地走了三條不同的生存致富之路。其中,常萬達子承父業,改「常布鋪」為「大德玉」,攜巨資北上恰克圖,佔據有利地形,以「玉」字號專事對俄茶貿。其大哥常萬玘另設「大德常」商號,以「德」字號專事內貿,其二哥常萬旺置田屯墾,落籍張家口菜園村,以種田為生。進駐恰克圖後,常家的對外貿易逐漸轉向專事茶葉貿易,且不斷擴大經營規模。

常孝東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常家從福建武夷山採茶,在當地下梅村開設制茶工廠,精選加工茶葉,把茶葉壓成茶磚,經水路轉陸路,走東口到張家口。最終走茫茫沙漠之路,經烏蘭巴託到達恰克圖。在中俄貿易邊境,中俄商人以貨易貨貿易茶葉,常家則把茶葉運往到了俄羅斯國內,遠銷聖彼得堡歐洲等地。至此,南起福建武夷山和湖南產茶區,沿長江到湖北漢口,朔漢江抵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陸路至河南周口——山西晉城、長治、太原——河北張家口——內蒙多化或歸化——外蒙庫倫——恰克圖,銷往西伯利亞、莫斯科及歐洲多地的橫跨亞歐大陸的茶葉之路正式形成。整個茶路由起至終,長達一萬三千公裡,是名副其實的「萬裡茶路」。

茶路興衰見證者

「常家是萬裡茶道的開拓者、建設者,更是萬裡茶道發展的見證者,在晉商的創業發展史中,尤其是萬裡茶道的發展史中功不可沒。」常孝東說。

在「大德玉」基礎上,清道光六年,常家設「大升玉」,清道光二十二年設「大泉玉」,清同治五年設「大美玉」,清光緒五年設「獨慎玉」。由「玉」字五聯號佔據茶路前沿,以張家口為中樞,在江南茶葉產區和恰克圖之間買茶山、辦茶廠、設商號,在南起蘇杭,北到恰克圖,西至重慶,東到沿海,東北到奉天(今遼寧瀋陽)的大半個中國範圍內形成了商業網絡,設立了50餘個商號或工廠,以對俄出口茶葉為龍頭,引進俄國的皮毛、呢絨、牲畜等商品,通過內貿網絡銷售,以外貿促內貿,內貿服務外貿。

鼎盛時期,常家的「大德玉」「大德常」「三和源」「獨慎玉」等字號還兼營或專營票號、帳局等金融業務。18世紀80年代末,經清政府準許,又深入俄國內部許多城市貿易,使中國陸上直接對外貿易從恰克圖向北向西延伸到歐洲。

山西省地方志《近代的山西》對晚清時恰克圖市場的大型商號作了統計:全城共29家,常家獨佔其6。另據清宣統三年恰克圖16家商號因俄商在庚子(1900年)前後拖欠茶款,中國商人在給清政府的諮呈裡詳載,俄商對「玉」字號的欠款合計449218.34元,對常家的欠款數佔到總欠款數的56.78%。由此可見,對俄茶貿的首席之位非常家莫屬。

清鹹豐元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與俄籤訂多個不平等條約,在惡劣的貿易環境下,許多中國茶商退出對俄茶葉貿易,恰克圖市場一落千丈,清同治四年,「中國茶行字號,百二十家僅存十家」,榆次常家則依舊堅守於這一領域,苦心經營。後經清政府準許,常家直接深入俄國內部貿易,在俄國的莫斯科等許多城市設莊營業。同時爭得清政府的酌減釐金,取消一切浮稅的「體恤」,並加強了茶葉產地的茶農、小商販與晉商採辦、加工茶葉莊、廠的合作,一度使茶葉貿易額出現回升。

清同治九年,俄國從中國沿海向南到歐洲敖得薩港的航線開通,分走了恰克圖的一部分貿易額。

1905年,橫貫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竣工通車,俄商由天津轉口陸路運輸到恰克圖回國的貨物,改由沿海北上海參崴,轉鐵路運輸回國。加之印度茶和錫蘭茶進入國際市場,打破華茶獨佔世界茶葉市場的局面。於是,在茶葉之路的起點,茶葉採集利源幾被壓盡,中途運輸交通工具落後,課稅林立,成本無法降低,終端由於俄商自行採辦運輸,質高價低,俄國茶葉市場幾達飽和的情況下,慘澹經營的常家及其已為數很少的山西商人為維持對俄貿易,向俄羅斯中小商人賒銷,最終以俄商拖欠巨額茶貨款血本無歸走入絕境。

清宣統元年,俄國又突然對在俄華商課以重稅,所徵稅額高出貨價的數倍。1914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國內戰爭頓起,「大德玉」「大美玉」「大升玉」「大泉玉」「獨慎玉」以在莫斯科賠累140多萬兩白銀,其他地方損失無法計算的結局,為常家的對俄茶貿畫上了悲壯的句號。

晉商古街老字號

採訪團到達作為晉商故裡的榆次老城時,已是夜色降臨,喧鬧了一天的老城安靜了下來。遠遠望去,這座佔地1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的老城,華燈璀璨,流光溢彩。走在青石路上,一樓、一閣、一磚、一瓦,折射出千年老城獨特的魅力,一街、一鋪、一牌、一匾,展現著數百年晉商過往的輝煌。

據榆次老城相關負責人任太龍介紹:現存的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俗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

在這裡,有著始建於1362年的榆次城隍廟,是國內現有的城隍廟中最古老、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老城內的榆次縣衙,則是國內現存最大的縣級衙署。在南北走向、店鋪林立的明清晉商古街,磚木結構的店面,保留了古代商家「前店後坊」「前輔後院」的經營格局和特色,這裡聚集著的眾多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商鋪遠播三晉,晉商巨族車輞的常家、聶店的王家、大張義的宋家都在這裡設店立號。這些遺留著明清古典風格且中西合璧建築的老商鋪,至今仍人流如織,熙熙攘攘,讓人猶可一窺其當年繁華盛景。

眾多的老字號不僅保留了榆次曾經輝煌的商業歷史,更讓今人看到了榆次商貿長盛不衰的繁華。《漢口山陝會館志》記載:清同治光緒年間設在漢口的茶莊,排名前20位中,現可以核實確認的榆次茶莊佔到9個,排名前10位中榆次佔到5個,排位第一的即榆次常家的「大德玉」,排位第二的為榆次郝家的「天順長」,排第四、第五、第六位的分別是榆次常家的「大泉玉」「獨慎玉」「大升玉」,僅榆次15家茶莊經營額就佔到山陝兩省駐漢口全部商家總營業額的12.37%。

據史料記載,清同治七年,恰克圖的晉幫商號僅剩常家、渠家、喬家,還有郝家。彼時,總號設在榆次的郝家商號、票號,除了「天順長」還有「聚興順」「公興順」「同興順」「達順成」「桐生予」等。其中,久負盛名的郝家商號「聚興順」創辦於清道光年間的19世紀20年代。在商貿環境愈加惡劣的俄國,「聚興順」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與常家遭遇相似,郝家在俄的經營在上世紀20年代之前遭遇重創,但郝家的「聚興順」等茶莊以其雄厚的資本、質量、聲譽、管理和規模繼續生產經營,並轉以內銷為主。抗日戰爭爆發前,「聚興順」在湖北仍有茶工3000名,管理人員14名。

不過,隨著歷史變遷,郝家眾商號也經歷了興衰演變。如今,在榆次老城內的商業老街上,仍可窺見郝家商號的歷史痕跡,榆次郝家的聚興順(茶莊)牌匾和門面已被恢復,默默陳述著一段不為多數人知的歷史。

圖說

常家莊園 書香門第

玉字號遍布海內外

榆次老城 集商集文

古韻悠悠現商賈圖

常家莊園的後園,迴廊、亭榭、小橋流水,或草石農舍,或奇花異葩,匠心獨具,猶似南方園林。

榆次的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榆次商幫作為晉商的主要一支,應首推被稱為晉商八大家的常家。

山西晚報記者採訪團走進榆次常家莊園。

據《山西外貿志》記載:「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眾多的山西商號中,經營最長,歷史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圖十數個較大商號中,常氏一門獨佔其四,堪稱清代晉商中「外貿世家」。其中,以「大德玉」為代表的玉字號專事對俄茶貿,全盛時期遍布海內外。

常家莊園這條長街緊靠南北宅院,無一條橫向通道,形成了「臨街門戶依次開,堡門關閉如一堂」的格局。

常氏家族經商的始祖常威,當年去張家口經商。他從家裡出發時,身不帶分文,一路以為人佔卦算命,賺取吃飯住店錢。之後,常家逐步積累商業資本。

常家莊園非常綺麗,大紅燈籠高高掛。

家境富裕後,常家在榆次老家修建了南常、北常莊園,現如今的常家莊園不及當時的四分之一。

常家莊園中的常家後院迴廊。

常家是晉商中少有的「書香門第」,素稱「世兼儒賈為業」。常氏八世常吉為縣貢生,是家族中入貢第一人。到1921年,常氏有4人赴日留學學成回國,有10人從省內外大學畢業。

榆次老城景區建築氣勢雄偉,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

商以城而興,城以商而名。榆次老城的明清街,可以說就是一幅活靈活現的明清商賈圖。城內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珍

攝影: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立明 寇寧

視頻拍攝|製作: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立明

通訊員 王磊

原標題:《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榆次站:常家莊園聽茶路傳奇,千年老城尋晉商盛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從下梅村出發,晉商精神洋溢萬裡茶路
    一條始於十八世紀末、繁榮兩個半世紀的販茶國際商業古通道,隨著山西晚報「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的啟動,成為媒體報導的熱點。之前,在腦海中,「萬裡茶路」僅僅是個歷史名詞。晉商遺存令人震撼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探尋晉商印跡是採訪團的「重頭戲」。二三百年間所有與晉商販茶有關的線索,都成為採訪的目標。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恐龍之鄉,白雲悠悠說驛站風雲;中蒙邊境,寒風...
    榆次老城 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寇寧 攝43天,8個省份,23座重要節點城市……跨越中蒙俄三國,全長13000多公裡的萬裡茶道,其開拓者和經營的主力軍正是以晉中商人為代表的山西商人。他們以誠實守信、開拓進取、和衷共濟、務實經營、經世濟民的晉商精神,創造了晉商商業帝國的輝煌,同時也因此帶動了茶路沿線各地經濟的繁榮。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大同站:塞外得勝堡見證晉商崛起繁盛,滄桑兩古橋...
    茶莊負責人李勇近年來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等地逐漸加大了宣傳力度,以期利用大同作為萬裡茶路的重要節點,重振萬裡茶路,再現茶路輝煌。在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鏡頭的聚焦下,一座規模宏大的倉儲式茶庫,正徐徐開啟一道打破「萬裡茶路」百年沉寂的雄渾之門。這座使用面積3100多平方米、倉儲市值5億多元老茶的倉儲式茶庫——九邊老茶倉,是大同新晉商企業——裕盛祥茶莊全力打造的一座中國北方倉儲規模罕見、設施功能先進的大型生態茶庫,被業界稱為「中國北庫」。
  •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丨 「重...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8月26日,「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昭餘古城舉行,一場集結國內媒體力量、匯聚多省優勢資源、探索茶路歷史文化、追求創新視聽傳播的思想及文化盛宴正式開啟。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右玉站:哥哥走西口,唱盡千年晉商萋萋滿別情...
    山西晚報記者馬立明攝哥哥走西口,唱盡千年晉商萋萋滿別情蒼蒼殺虎口,承載萬裡茶路歲歲枯與榮公元前475年,戰國時代,趙國從晉西北開闢了一條通往蒙古大草原的東西大道,取名「參合陘」,也稱「參合口」。這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殺虎口。
  • 重走晉商萬裡茶道丨羊樓洞:逢亂世罹戰火晉商打造新基地;聶市鎮:老...
    地處湖南省臨湘市,自唐宋以來即盛產茶葉,既是茶馬古道南方起點之一,又是「中俄萬裡茶路」湖南段的重要節點一位華夏始祖,發現了這裡一片樹葉的神奇;一族先秦瑤民,開創了全國植茶制茶的先河。一個貿易市,成就了唯一因茶設縣的歷史;一座千年古鎮,揚啟了萬裡茶道的風帆。
  • 忻代走古城,風雪探雁門|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忻州站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山西晚報採訪團在路上……忻州站,也是晉北商品集散地,更是晉商萬裡茶路的重要節點。在忻州老城中,秀容書院依山而建寬大宏偉,作為忻州第一所學府,培養了大量的知識人才參與到晉商各商號的管理與經營中,為晉商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雁門關,山勢險峻、道路崎嶇,作為軍事要塞,歷來是扼守中原、屏障三晉的咽喉。換個角度來講,雁門關也是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區,是古代南北通商的重要貿易通道,更是晉商萬裡茶路唯一的孔徑。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米公祠感受晉商...
    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專家學者共同研討萬裡茶道9月23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到達湖北省襄陽市。與以往站點不同,襄陽站的採訪開始於一場主題為「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的座談會。主辦方特別邀請到多位襄陽當地文化名人,以及在襄陽的山西老鄉、介休北辛武冀以中(立信堂)冀氏後人等諸多萬裡茶道相關專家、新晉商代表參加了討論會。3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各方人員就萬裡茶路襄陽段的相關情況,現存老碼頭、遺址遺蹟,申遺現狀等進行了分享。同時,襄陽新晉商代表也紛紛表示,在外做生意,絕不能丟老家人的臉,一定把晉商精神發揚光大。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忻州站:書院商號遺韻連綿,山險道崎茶路猶存
    程化鵬等為山西茶商爭得商業機會與尊嚴,「萬裡茶路」因而才能從南到北,衍生至國外長久貿易。「程化鵬堪稱萬裡茶道上的『晉商精英』。」田建表示,程化鵬最值得學習的不僅是「敢言」上書,還有他的經營理念,樂善好施、積極做公益的品格。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古漢口:「九省通衢」東方最大茶港;漢正街:竭力...
    重走萬裡茶路的江城第一站晴川閣,這裡北臨漢水,東依長江,與武昌蛇山的黃鶴樓隔江相望,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其實,晉商在「鄂東南茶區」的經營活動,時間長達一個半世紀,佔據了大半個江山。1861年以前,羊樓洞一帶的茶葉加工和販運一直由晉商壟斷。據史料記載,在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太谷祁縣商人合夥經營的旅蒙商「大盛魁」,祁縣渠家、何家、喬家,榆次常家、平遙朱家等先後陸續到「兩湖茶區」一帶種茶、制茶、販茶。
  • ...包頭站:鄉愁濃濃,跨草原融匯晉蒙兄弟情誼;茶路迢迢,因晉商崛起...
    在這裡,萬裡茶路也被賦予更多的意義,它與草原絲綢之路、西口文化完美融合共通,成為一條商業貿易的大通路。  如果說晉商在南方產茶區的探索是一種創新,那翻越了千山萬水以後的晉商,更多的是冷靜思考。他們以包頭為支點,將生意輻射內蒙古、新疆乃至蒙古、俄羅斯。
  • 在魅力晉中,逛古城看商賈滄桑之變,遊大院憶晉商昔日雄風
    、綿山、王家大院、常家莊園、張壁古堡、渠家大院等著名景區。儒商巨賈富甲天下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有條由福建至歐洲腹地的萬裡茶路。它的開拓者就是堪稱晉商中流砥柱的名門望族——榆次常氏。常氏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氣概豪邁,萬裡馳騁,開創中歐茶葉貿易漫漫長路,遂成富甲海內之晉商巨賈,中國對外貿易世家。常家莊園便是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築群。
  • 五彩琉璃醉臥萬裡茶道 斑斕茶品香飄千年介休
    原標題:五彩琉璃醉臥萬裡茶道 斑斕茶品香飄千年介休   到介休,是嚮往已久的一件事。因為在「萬裡茶路」採訪中,無數次提到這個地方。
  • 古往今來山西人 ▏探究晉商的傳奇故事
    古往今來山西人 ▏探究晉商的傳奇故事 2020-12-16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大的莊園建築,就在山西,2條街堪比喬家一個院子
    人們常說: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在山西這片土地上,有著多姿多彩、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因此山西境內的古遺蹟尤為眾多。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景點,是一個規模超大的莊園,甚至比喬家大院還要大,就像一座城池,這座超大規模的園林就是山西常家莊園。
  • [晉商網讀-K66]《晉商精神論》序
    《晉商精神論》從縱向論證了晉商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又從橫向作了必要的比較與分析,進而拉長問題的時間序列,延伸至當代晉商及其精神進行分析與研究,發掘出了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的新的思想。很值得一讀。一、明清晉商精神晉商精神,應當說是在明清時期形成的。
  • ...暢聊首屆晉商聯合國論壇——晉商生態國內行2019年第三站...
    晉商生態國內行2019,5月份正式拉開帷幕,中國晉商俱樂部秘書處再次踏上徵程,宣講晉商生態理念、走訪各地晉商企業、路演首屆晉商聯合國論壇。——  2019年5月18日上午,中國晉商俱樂部劉文斌秘書長攜秘書處工作人員周慧敏、李倩、韓青峰一行在葫蘆島市山西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俊明陪同下參觀考察了葫蘆島市山西商會副會長兼監事長丁開端旗下企業「萊利電玩城」。丁總向大家介紹,當年白手起家在廣州學習烤麵包的手藝,然後在北京和葫蘆島開始在商城內做烤麵包的生意,並且獲得了第一桶金。便在此紮根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