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擔山往事:古蜀國「泰姬陵」的前世今生

2020-12-10 瀟湘晨報

北宋徽宗崇寧年間進士宋京是雙流人,自然對蜀中非常熟悉,他留下的二十來篇詩歌,大多跟四川有關。這首《武擔山》,幾乎就是一首敘事詩,它講述了一個跟泰姬陵十分相似的故事。

印度的泰姬陵始建於1631年,是莫臥兒王朝皇帝沙·賈汗因為思念已故的妃子而為之修建的一座白色大理石陵園。而武擔山的修壘,時間大致在公元前337年~前316年之間(自秦惠王即位至秦滅巴蜀),比泰姬陵差不多早了兩千年。

武擔山的故事,見於西漢揚雄《蜀王本紀》和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蜀王本紀》早已散佚,僅有散篇見於各類引述,而從《華陽國志》裡,我們可以見到這個故事的全貌。

故事一開始就非常神奇,帶有《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的色彩。說是在武都這個地方,有一個男子變成了女人,因為極其美豔,被好色的蜀王納為了妃子。(對於以男化女,《華陽國志》給的解釋是:山精。)

因為水土不服,王妃想回家鄉,蜀王卻捨不得放她走。沒多久,王妃病故,蜀王十分哀痛。想到王妃生前思念故土,便派遣五丁(五個大力士)到其故鄉武都擔土為冢。

工程量十分巨大,因為墓地佔地數畝,高達七丈(《華陽國志》成書的晉代,1尺合24.2釐米,換算成現在的尺度約17米)。這樣,蜀王妃便可在家鄉的泥土中長眠了。

整個墓地由兩個土堆構成,中間連接地帶凹了下去,從側面看,像一對駝峰。在西側的土堆上,還立著一面石鏡。鏡面澈瑩,似乎真的可以當鏡子用。

▲《成都市明細圖》上的武擔山(據推斷,此地圖印製於1928年~1931年)

石鏡的大小,《蜀王本紀》稱「徑一丈,高五尺」,《太平寰宇記》則稱「厚五寸,徑五尺」(劉琳《華陽國志校注》)。其實,「高五尺」和「徑五尺」並不矛盾。石鏡呈橢圓形,五尺是短徑,一丈是長徑。

「徑一丈,高五尺」這樣的表述非常精妙,六個字就清清楚楚地說明,石鏡是一個橫長豎短的橢圓。如果說「寬一丈,高五尺」,可能會被當成一個矩形;即便用專門描述橢圓的數學語言說成「長徑一丈,短徑五尺」,也有可能被視作一個豎長形的橢圓。

按漢代度量衡換算,這個橢圓的石鏡短徑約1.15米,長徑約2.3米,厚度約11釐米。

1905年三月,日本學者山川早水進入四川考察,留下了有20多萬字和約150幅圖片的遊記。讓人遺憾的是,沒有武擔山的照片,但也有值得興奮之處——山川早水親眼見到過石鏡。

「石鏡今尚在。」山川早水見到的石鏡,已被棄置於山腰,一半埋於土中。而露出來的部分,他判斷,其大小與文獻或傳說是相吻合的。

▲山川早水畫下了他見到的石鏡

至於山中到底有沒有妃子墓,山川早水則未親見。明代學者、官員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中的記載,就有點讓人驚悚了。這段文字的原文是:「武陵王蕭紀掘之,得玉石,棺中美女,容貌如生,體如冰。」

蕭紀是梁武帝蕭衍的第八子。公元537年,他以武陵郡王的身份被父親派到成都作益州刺史。548年,侯景作亂,天下崩潰。552年,蕭紀在成都稱帝,隨即帶兵東進去跟哥哥蕭繹爭天下,不久兵敗身死。以此推算,掘開蜀王妃墓的時間,大致就在537年~552年之間。不過,以成都潮潤的氣候,屍體不腐爛,且在下葬八九百年後還「容貌如生,體如冰」,實在有些離奇。僅從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這則記述尚不足以採信。

山川早水聽到的傳說是,除了山上有王妃墓,山下還有開明王墓——這位多情的君王,死後也要跟妃子葬在同一座山。在開明王墓的旁邊,據說還有一個稍小的墓,人稱太子墓。山川早水是四川高等學堂的日文教師,關於這幾座古墓,他的判斷就顯得更具現代考古學意識——他認為,這幾座墓的主人可能是古代貴族。

蜀王妃墓到底是否存在,尚不能完全確定。因為年代的久遠,在跟武擔山相關的系列史料中,留有太多謎團,太多的不確定性。比如,武都到底在何方,五丁到底是什麼……

▲武擔山西側的北較場古城牆遺址

而可以很明確地定位的,是武擔山所在。成都老城牆還沒有拆的時候,武擔山位於成都城內的西北角,在西城牆之內。今天的位置,則在武都路、江漢路之間,新華賓館以北。武擔山西側,清代為練兵用的北較場。清末和民國,都在此地建有軍校。目前,在北較場西路與五丁橋相接處,還保留有北較場古城牆遺蹟。

《華陽國志·蜀志》裡,關於這位葬妃於武擔山的蜀王著墨不多,但是卻生動、完整地勾勒出了其形象。跟他有關的幾個故事,大致都發生在公元前337年。這一年,雄才大略的秦惠王也剛剛登上歷史舞臺。

正處於上升期的秦,位於蜀的東北方向。此時,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雄心四溢,小小的關中已經盛不下了。這一年,蜀王來到褒谷(今漢中西北)打獵,與剛剛即位的秦惠王不期而遇。漢中古稱南鄭,是秦、蜀交界之處,其歸屬長時期在兩國之間拉鋸,也是檢驗兩國實力和關係的風向標。

▲漢中處於由秦入蜀的關鍵位置

秦王出現在有爭議的、此時歸屬蜀王的土地上,此事十分可疑。但蜀王似乎倒也並不認為有多不得了,並不想加以深究。為了回報秦惠王的那一竹箱子金子,他還送了些珍寶玩件。

然而,詭異的事情發生了。秦惠王回去之後,發現蜀王送的珍玩全部化作泥土。《華陽國志》雖為信史,但這一段記載大可不必當真。其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在某一環節被人調了包?還是因為作者常璩並不具備唯物的世界觀,而採信了某種傳說?——已無可考證,有意思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

秦惠王感覺自己被蜀王戲耍了,非常憤怒,群臣卻表示祝賀,說這是將擁有蜀國土地的吉兆。類似的故事,在「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身上也發生過一次。

那時重耳還處於逃難途中。在衛國邊境,重耳公子見到農夫在田間吃飯產生了條件反射,肚子鳴叫起來,越發餓得難以忍受,便讓跟隨者去討點吃的。誰知農夫卻十分無禮,撿起一塊土扔過來,說,吃吧,吃這個。重耳大怒,想要採取點「行動」,一路跟隨的趙衰卻拉住了他,並說,「公子,這意味著將來有土有地啊!倒應該恭恭敬敬地拜謝才是。」

這兩個故事相似性如此之高,不是用巧合就能解釋的,它們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在秦惠王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對開疆拓土的渴望;而流浪途中的公子重耳最盼望的,則是回到故土,坐上國君的位置。一塊泥土,成了拓展政權或執掌政權的象徵。

秦惠王和晉文公後來都成為一代雄主,他們對於製造輿論、操控人心都是非常有心得的。天降泥土,就是「授命於天」,意味著其政權的合法性有了保障。這類「神跡」或者「吉兆」,對於那個時代的黔首百姓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

話說秦惠王聽了群臣的話,跟重耳一般轉怒為喜。此外,更是採取了一系列行動。

▲成都金牛壩,是傳說中蜀王安置金牛處。金牛壩上一園林建有「金牛臺」,以作紀念

秦惠王派人製作了五頭石牛,並建立了一支數量多達百人的養牛隊。這支規模龐大的養牛隊是不是要給石牛洗澡、餵草不好說,但他們有個明確的任務,就是早上起來,把金子放到石牛身後,說是它們拉的。

消息傳到蜀王耳中(懷疑是秦王有意散布的),便向秦王討要這五頭牛。秦王倒是同意了,但自古蜀道難啊,蜀王倒有辦法,他派了五丁一路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硬是修通了一條路,將五頭石牛(又稱金牛)迎了回來。

▲位於北星大道上的「五丁開山」雕塑

蜀王滿心歡迎拿到這五頭牛,卻發現它們並不屙金,便又憤怒地將牛送了回去,並給秦人取了一個「東方放牛娃兒」的綽號來挖苦他們。秦國人倒也不含糊,回答道:「我雖然放牛,但是要放到你地壩頭。」(吾雖牧犢,當得蜀也。)

秦王行使的,是一條堪比古希臘「特洛伊木馬」的計策,既沒有打草驚蛇,而且是靠敵手達到了目的。而且,它遠遠比「特洛伊木馬」來得隱忍,直到21年後,作用才顯現。

秦惠王即位那一年,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送美女給蜀王(以秦的虎狼之心,肯定藏有其他想法),蜀王因此還專門去秦國見了秦王,表示感謝。這一次,秦又嫁了五個美女給蜀王,而沒心沒肺的蜀王依然笑納,並派遣五丁前去迎接。

沿著上次接金牛時開闢的金牛道,迎親的隊伍回程走到梓潼,又遇到一樁怪事,見到一條巨大的蛇鑽入山洞中。這個時候,五丁中有一丁偏又童心爆棚,要去拖大蛇的尾巴,把它從洞中拖出來。偏偏蛇力氣太大,於是,其他幾人又去幫忙,五人一起拖,竟然拖得山崩地裂。大山塌了,五丁被壓在山下,他們迎來的五個美女也一道做了冤魂。對於此事,蜀王又十分哀傷,居然又在山頂建了個思妻臺,來悼念他那還沒過門的五個媳婦。

▲險峻的劍門蜀道

五丁拖蛇而至山崩的故事,肯定不是真的。但是,它完全可能是某些歷史現象在蜀人先民意識中的映射。比如,僅靠五人就能修通艱難蜀道的大力士五丁,自然也是不存在的。史學大家任乃強先生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中稱,「(五丁)可能是此蜀王有忠勇奴隸,編為五軍。」也就是說,五丁其實是工程兵部隊或者禁衛軍。將其當作五個大力士,也是一種心理投射。又比如巨蛇,任乃強先生說,「(事故發生地)梓潼水蜿蜒似蛇行,《漢志》稱為蛇水」,那麼巨蛇致山崩,有沒有可能是山洪暴發導致山體滑坡這種現象的映射?

至此,蜀王的性格特點已經非常明顯了。他貪色,卻又有情有義,時不時會為妃子傷心一場;他貪財好貨,卻智商不在線;他也時常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揮霍民力,實在算不得一個好君王。而他的潛在對手秦惠王,一上臺就殺掉了商鞅,實在是個殺伐決斷的狠角色。如此呆萌的蜀王,在秦惠王眼中無疑是一隻待宰的好肉雞。

21年之後,秦惠王的機會終於來了。

漢中,對秦、蜀來說,既是前線也是緩衝地帶,鎮守此重地的,是蜀王的弟弟苴侯。但這個苴侯也是個不懂事的,蜀與東邊的巴國是世仇,他卻偏偏要跟巴國交好。蜀王心中氣不順,就帶兵討伐自己的兄弟。(按任乃強說,蜀王封苴侯在秦滅蜀71年前。由此推算,此時的蜀王與苴侯應為堂兄弟。)

苴侯打不過,就逃到了巴國,並向秦國求救。

▲劍門蜀道的必經之地翠雲廊,有近萬株古柏,距今已有約二千年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古代交通系

有一個問題還不能明確,那就是:跟苴侯開戰的這位蜀王,同本文的主角——為妃子建武擔山墓葬的蜀王是不是同一人?

開明王朝自九世始立宗廟,卻並未有諡列,再加上古人行文過於簡略,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只稱「蜀王」,指代不明。不過,21年的時間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並不算太長。當年剛即位的秦惠王19歲,如今正值盛年,他的蜀國對手若還是同一人,也很正常。更何況,史料中兩個蜀王的顢頇、昏庸,倒是非常一致。由此判斷,他們是同一人的可能性非常大。

接到苴侯求救信的秦國有些猶豫:到底打不打蜀國?朝堂上兩種意見,一種認為蜀國比較偏僻,好處不多,不如去打楚國。唯有名將司馬錯、中尉田真黃認為:蜀國物產豐富,足以提供軍資;巴國多健兒,足以補充兵源;取巴蜀之後,順江東下,則可輕易滅楚,乃至得天下。(這實在是非常有眼光,又過了十來年,司馬錯果然照此策略滅了楚國。)

秦惠王最終採納了司馬錯等的建議,並讓張儀、司馬錯、都尉墨帶兵,從蜀國自己修好的石牛道進軍侵蜀。21年前的「特洛伊木馬」,終於發揮作用了。

石牛道又稱金牛道。它起自今陝西眉縣,經斜谷、褒谷棧道入漢中,在勉縣向西出陽平關,由山道抵白水關(今四川青川縣沙州鎮),然後沿白龍江河谷至葭萌(廣元昭化),經劍門關而直至成都。這也是秦漢至南北朝,由關中入蜀的主道。

▲昭化古城,曾經是激戰之地葭萌關

蜀王帶兵到葭萌抵抗,打了敗戰,逃到武陽(今彭山東北)被秦軍殺了。他的大臣和太子則戰死於白鹿山(今彭州白鹿鎮)。

在此事件中,蜀王、苴侯兄弟倆犯了三個大錯:

一是苴侯不懂地緣政治,行事令親痛仇快;

二是蜀王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兄弟鬩於牆;

三是苴侯所託非人,開門揖盜。

不管怎麼說,古蜀亡了,自蠶叢開創的五個王朝,開明王朝傳下來的十二代君王,到此皆成往事。

武擔山的附近,有幾個地名都跟蜀王葬妃的故事相關。

在武擔山北面,沿著府河呈東西方向延伸的,是武都路——其名字來源是蜀王妃的故鄉武都。

在武擔山西北方向,橫跨府河的是五丁橋,這座橋南連北較場西路,北通五丁路。五丁橋和五丁路,都是以本文反覆出現過的五丁命名。在古蜀國開明王朝的後期,五丁多次出場,他們承擔了接石牛、修路、擔土、迎親等重大任務,直到山崩時被埋於梓潼附近。

▲武都路的右側為帶狀城市公園「歲寒園」

▲五丁路

▲五丁橋

問題是,蜀王妃的故鄉武都到底在哪裡?

劉琳在《華陽國志校注》中稱,武都「在今綿竹,非甘肅之武都」,是指綿竹縣北三十裡之武都山(紫巖山),這也是《蜀中名勝記》和《方輿紀要》裡的說法。任乃強則稱,武都山是甘肅的仇池山(雖然他並不認為武擔山的土來自於此)。

那麼,蜀王妃的故鄉到底是在甘肅還是在綿竹呢?

仇池山,位於甘肅隴南市西和縣,其西南側緊靠隴南市武都區。今日要從成都開車過去,裡程大致是460公裡。想來,2300多年前,要把「佔地數畝,高七丈」的土從近千裡外的地方運回來,難度也實在是太大了些。從這種意義上講,倒是綿竹要更可靠一些。當然,如果使用現代科技對武擔山的土質進行化驗比較,得出的結論會更加可靠。

在五丁橋東側,武都路與府河之間,沿著府河南岸,有一個帶狀公園——歲寒園。這是一道狹長的城市景觀,它長約700米,佔地25畝。之所以命名為「歲寒園」,是因為它的植被主要是「歲寒三友」松竹梅,展現冬季景觀。園中散落著巨石,上面刻著歷代詩人詠吟成都的詩文——這也是武擔山石鏡代表的大石文化的延伸。

關於武擔山涉及的大石文化,《華陽國志》裡還有一個小故事。說是成都城裡有一根石筍,長約三丈許(折合7米出頭),周長約六尺(約今日1.5米);在城北外的毗河邊,也有差著不多同樣大小的另一根石筍——它們都是五丁去武都擔土時,使用的扁擔。

現實世界裡,當然不會存在這樣的扁擔,它們實則也是古蜀人大石崇拜的遺蹟。這兩根巨人尺度的「扁擔」,毀於西漢末年公孫述稱帝時,石鏡也不知所終,唯有武擔山的一抔泥土,可供人傷懷往事。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策劃 孟驊 吳剛 鐘山 單正華 何大江 何齊鐵 文字/攝影 何大江 製圖 曹勁松 編輯 藺虹豆 校對 李旻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印度第一聖所被雷劈,世界居然有2個泰姬陵,另一個還是黑色的?
    讓人終於不必過於擔心的同時,也想為大家更深層次的介紹一下這座建築的前世今生,它之所以能成為當今印度最重要的古建築,在歷史長河中經受洗禮至今,是有著一定道理的,不過其中也包含了不少苦難過往,更為這座建築增添了傳奇和神秘的色彩。泰姬陵是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
  •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陵》兩頭蛇-協助拍攝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陵【第1幅圖】此作品由德州攝影愛好者郝先生在著名的泰州地區拍攝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陵【第2幅圖】此作品由蘭州攝影愛好者湯先生在著名的泉州地區拍攝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陵【第3幅圖】此作品由合肥攝影愛好者祁先生在著名的德陽地區拍攝
  • 《印度泰姬陵》雙槍將-協助拍攝
    印度泰姬陵【第1幅圖】此作品由南京攝影愛好者應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印度泰姬陵【第2幅圖】此作品由瀋陽攝影愛好者封先生在著名的鎮江地區拍攝印度泰姬陵【第3幅圖】此作品由湖州攝影愛好者柴先生在著名的蘇州地區拍攝
  • 印度國寶泰姬陵快保不住了?
    被稱為「印度珍珠」的泰姬陵變黃了……在世人心目中,印度名勝泰姬陵好似一位聖潔的女神,象徵著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對亡妻的愛情。在過去的350年裡,泰姬陵經受住了地震的天災、盜匪的搶劫和被廢棄的人禍,依然屹立不倒。而原本下雨就有清潔泰姬陵的作用,但空氣汙染太嚴重,泰姬陵被「燻黃」了,那些沒被雨水衝刷過的死角甚至開始變黑,如今只能靠人工清洗。
  • 《印度泰姬陵建築風景》九紋龍-協助拍攝
    印度泰姬陵建築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臨沂攝影愛好者柏先生在著名的河南地區拍攝印度泰姬陵建築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貴陽攝影愛好者藺先生在著名的金華地區拍攝印度泰姬陵建築風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蘭州攝影愛好者尤先生在著名的眉山地區拍攝
  • 世界奇蹟泰姬陵背後的故事:泰姬19年連生14胎,最終死在產床上?
    泰姬陵是印度的沙·賈汗為了紀念他的妻子泰姬·瑪哈爾而修建的。泰姬死於1631年,是在他們的第14個孩子出生之後就香消玉殞了,此時泰姬年僅39歲。沙·賈汗聽聞之後,傷心欲絕,據說一夜就白了頭髮。泰姬死後,沙·賈汗請了很多歐洲的工匠,專門為泰姬建造一座陵墓。
  • 白VS黑,敢與樂高泰姬陵較量的只有它了!
    對於玩樂高的小夥伴來說樂高「肉王」泰姬陵10189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到今年2019年可以說發行11年啦~他以零件數量之多,作品之大,零件顏色百分之90多為白色,成就了泰姬陵在樂高界最知曉的大絕版了,上市之初的售價就不低。
  • 印度泰姬陵木質地基腐爛 面臨倒塌消失危險
    但這見證曠世愛情的泰姬陵恐成印度之殤,目前正面臨倒塌消失的危險。  據英國媒體報導,擁有358年歷史的印度名勝泰姬陵,其木質地基開始腐爛,部分牆壁已出現裂痕,圍繞陵墓的4根尖塔也出現傾斜。當地國會議員、歷史學者及環保人士聯合發出警告,稱當局若不採取緊急措施,泰姬陵可能在5年內倒塌。
  • 樂高復刻了 10 年前的經典作品泰姬陵
    到 2018 年,泰姬陵就發布滿 10 周年了,為了向這一經典作品「致敬」,樂高創意百變高手系列再度推出 10256 泰姬陵復刻版。泰姬陵原建築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莫臥兒王朝第 5 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竣工於1654年。樂高新推出的復刻版泰姬陵,由 5923 塊顆粒拼砌而成,面積約 0.5 平方米,白色的主色調下,是精雕細琢的穹頂、美麗的拱門、溫暖透明的玻璃窗和精緻的瓦片堆砌,用顆粒最大程度復原了複雜建築的細節。
  • 印度必須遊覽泰姬陵,王寶強在電影中被誤認為是泰國景點
    我還記得,在由王寶強、黃渤、徐崢主演的高票房喜劇電影《泰囧》中,王寶強將泰姬陵誤認為是泰國的旅遊景點。泰姬陵應該是中國遊客到印度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中最完美的寶藏,他是世界上最經典的傑作之一,被稱為「完美建築」和「印度明珠」,每年到泰姬陵的遊客如此之多,以至於印度政府將泰姬陵的遊客數量限制在1萬人以內的4人。
  • 印度泰姬陵景區:外國人隨意遊覽,但本地人受到限制
    雖然印度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印度的宗教文化和世界性建築每年都吸引著外國遊客,很多人只是想看看泰姬陵這個「印度明珠」,但是泰姬陵的門票規則讓很多外國遊客感到毛骨悚然。印度的泰姬陵每年吸引海外遊客,參觀人數最多的是7萬人,儘管這是件好事,泰姬陵卻歧視印度人和外國遊客,由於遊客數量過多,泰姬陵已經發布了「限制遊客」的規定,但只有印度人受到限制,外國遊客可以自由使用。
  • 人間奇蹟印度泰姬陵,一個因愛而生的建築
    印度泰姬陵堪稱人間一個奇蹟,它是世界七大建築之一,這也是一個因愛而生的建築。墓主人泰姬是一位有波斯血統的絕世美女,性情溫柔,擅長琴棋書畫,在她21歲時嫁給了當時的印度莫臥兒帝國的國王庫拉姆,婚後感情很深,經常形影不離,他們的足跡甚至遍布整個疆場。
  • 印度泰姬陵遭雷暴擊中 部分建築損毀
    ▲泰姬陵部分建築物損毀。(Youtube截圖)該國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著名旅遊景點泰姬陵自3月中關閉。現場圖片顯示,阿格拉(Agra)5月29日被風暴吹襲後,工人在檢視陵墓主要欄杆。▲泰姬陵部分建築物損毀。
  • 印度名勝泰姬陵木質地基腐爛 可能在五年內倒塌
    據英國媒體7日報導,擁有358年歷史的印度名勝泰姬陵,由於所坐落的亞穆納河水位不斷下降,導致陵寢木質地基開始腐爛。當地國會議員、歷史學者及環保人士聯合發出警告,稱當局若不採取緊急措施,泰姬陵可能在5年內倒塌。
  • 印度泰姬陵遭雷暴重擊 部分建築在雷暴天氣中受損
    印度泰姬陵遭雷暴重擊 部分建築在雷暴天氣中受損時間:2020-06-02 10: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泰姬陵遭雷暴重擊 部分建築在雷暴天氣中受損 5月31日,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印度泰姬陵建築群的部分建築在一場雷暴天氣中受損,包括正門和5個高聳穹頂下方的圍欄。
  • 雷暴導致印度泰姬陵部分建築受損
    來源:央視網印度官員5月31日表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印度泰姬陵建築群的部分建築在一場雷暴天氣中受損,包括正門和5個高聳穹頂下方的圍欄。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傳播,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印度泰姬陵一直處於關閉狀態。30日,一場暴風雨襲擊了印度北方邦城市阿格拉(Agra),工作人員目前已對泰姬陵的受損狀況進行了評估。印度考古研究所資深考古學家斯旺卡表示,泰姬陵主體結構未受到影響,原始結構的一部分砂巖圍欄被損壞。此外,一個大理石圍欄和遊客接待區的天花板以及正門的基石也遭到破壞。
  • 隱藏在印度泰姬陵背後的血腥和罪惡
    其中,位於北部亞穆納河下遊的阿格拉市,更因為一座用白色大理石修建的建築物而聞名於世,這個建築就是「泰姬·瑪哈拉」,我們習慣稱其為「泰姬陵」。泰姬陵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是印度莫臥兒帝國的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愛人穆姆塔茲·瑪哈爾而傾盡國力修建的一座陵墓。之後,又在陵墓之上修建完成一間清真寺,被譽為是「印度名片」和「印度明珠」。
  • 樂高積木復刻世界文化遺產建築奇蹟泰姬陵
    樂高創意專家10256泰姬陵Lego Creator Expert 10256 Taj Mahal上市年代:2017適合年齡:16歲以上顆粒數量:5923顆粒樂高在17年底決定重新復刻具有標誌性的10189泰姬陵,設定為Creator Expert 10256 Taj Mahal,彼時的泰姬陵絕對震撼,在那之前是有史以來第二大樂高套裝,共5923件零件,為16歲以上的愛好者準備的套裝,當然在此年齡之下的拼搭高手在裝配時也不會遇到任何技術難題
  • 印度泰姬陵關閉六個月後重新開放
    印度考古局說,泰姬陵每天限5000名遊客入內參觀,門票僅在線銷售。參觀泰姬陵的遊客必須遵守政府有關防疫規定,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  印度是新冠疫情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衛生部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印度新增新冠確診病例86961例,累計確診病例5487580例,新增死亡病例1130例,累計死亡病例87882例。
  • 印度泰姬陵背後的殘忍故事:皇帝為愛妃建陵,竟先殺了設計師之妻
    說起印度最偉大的建築,人們一定會想起泰姬陵。它是印度穆斯林建築藝術中的瑰寶,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素有「印度明珠」的美譽。如同長城代表中國一樣,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徵,是每一個初到印度的人必去參觀的景點,我也不能免俗。